《甄嬛传》中,皇帝大封六宫时,为什么甄嬛让皇帝一定要以端妃为尊?

安陵容怀有身孕,皇后请皇帝晋其为妃,结果没想到甄嬛一计反杀来了个截胡,请皇帝遍封六宫,不仅打了皇后跟安陵容的脸,还笼络了后宫人心。请封之时,甄嬛请皇帝无论如何都以端妃为尊,让端妃越级成了皇贵妃。

甄嬛请以端妃为尊,可不是讨好:

  • 第一,皇贵妃位对皇后是个威胁,多病无嗣也无恩宠的端妃自然更合适;
  • 第二,端妃资历深厚,也是个好帮手;
  • 第三,甄嬛在皇帝面前巩固自己的人设,同时也不会妨碍到自己。

清朝皇后之下设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与四名妃位,其中皇贵妃位比副后尊贵非常,对皇后而言是个威胁,所以并不会轻易设立。剧中华妃就曾以顺治朝董鄂皇贵妃与博尔济吉特皇后的例子讥讽皇后宜修。

甄嬛当时已是贵妃,膝下儿女双全,受到雍正帝宠爱且又握有权柄,对皇后来说已经是悬于头顶的利剑。若成了皇贵妃,恐怕皇后会狗急跳墙。而端妃不同,她受宠一般也没有儿子,常年都病恹恹的,即便成了皇贵妃也无碍。“端妃皇贵妃本也当得,只是朕更属意你。”这是雍正帝对甄嬛所说。由此可见,雍正帝希望将皇贵妃之位留给甄嬛,主要因为宠爱,并不是因为端妃没这个资格。

端妃是入雍亲王府侍奉的第一人,其资历比纯元、宜修更深,当年为了雍正她背黑锅,被年世兰残害,在雍正帝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而甄嬛入宫后也时常受到端妃的照顾,皇贵妃之位也算甄嬛卖给她的人情。端妃直接从妃位越过了贵妃,成为了皇贵妃。甄嬛向来没有做皇后的野心,对于权位也没什么兴趣,虽然再入宫廷的甄嬛已经黑化,可在皇帝心里,甄嬛依旧是那个对自己一心一意、又善解人意,并不贪恋位分的“嬛嬛”(在此心疼四爷三秒钟)。

“臣妾有皇上的宠爱就够了。”当时的甄嬛已经是熹贵妃,儿女双全恩宠无匹,对甄嬛来说“皇贵妃”的确只不过是个虚名,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送给端妃做了顺水人情不说,也巩固了自己在雍正帝心中堪称完美的形象。宜修最终都没能斗得过甄嬛,从她俩对待队友的方式上就能看出一二。

《甄嬛传》中,皇帝大封六宫时,为什么甄嬛让皇帝一定要以端妃为尊?

皇帝与甄嬛都欠端妃人情,甄嬛建议端妃为皇贵妃皇帝没有任何异议。

安陵容有孕,晋封为妃,甄嬛借机建议大封六宫,不但打击皇后与安陵容,还卖了一众人情,结成更为强大坚实的同盟战线。

甄嬛一步步引导皇帝大封六宫,先从死了的嫔妃说起,当然第一个自然是她的眉姐姐。

甄嬛:“安妹妹封妃倒叫臣妾想起入宫的情景,臣妾与安妹妹和眉姐姐同时入宫,又一直情同姐妹。”

皇帝:“眉庄在时朕没有好好待她,现在想起来心里不安那。”

甄嬛:“臣妾想求皇上的恩典,再赐眉姐姐一份哀荣吧!”

甄嬛又提到齐妃,皇帝就说还有华妃,凡是故去的嫔妃一并追封。甄嬛又从死去的嫔妃引到宫中的这些嫔妃:

甄嬛:“臣妾倒是想到皇后在景仁宫说的一句话′六宫妃位多悬‘(本来是皇后为了安陵容晋封说的,现在却被甄嬛利用),宫中不乏比臣妾资历深厚,德行贵重的嫔妃,臣妾忝居高位,常常自觉不安。"

皇帝:“说起来六宫之中也是许久没有大封一次了,朕都疏忽了。”

甄嬛:“臣妾也是这样想的,已故妃嫔可以放一放,倒是宫里朝夕相处的姐妹们该好好晋一晋位分,后宫和睦对皇上的前朝也是有助益的。臣妾只求皇上一样,无论如何加封宫中姐妹只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居于臣妾之上,否则臣妾终究难安。”

皇帝点头道:“端妃进宫最久,皇贵妃这个位子本也当得,只是朕心里更属意于你。”

甄嬛:“皇上心里有臣妾,臣妾心里明白,不愿在名位上计较。”

皇帝:“既如此,就册封端妃为皇贵妃,朕早些年多委屈敬妃,她又素性温和,就册为贵妃与你并尊,欣贵人伺候朕多年,就册为欣嫔吧!”

于是大封六宫:晋端妃为皇贵妃,敬妃为敬贵妃与熹贵妃同理六宫事宜,安嫔为鹂妃,欣贵人为欣嫔,宁贵人为宁嫔,瑛常在为瑛贵人。

那么甄嬛为什么一定要以端妃为尊呢?首先端妃于甄嬛有恩,其次端妃无子(仅有养女温宜)不会为了私利搅乱前朝后宫,还有端妃资历老德行好服众,还有一点就是甄嬛有皇子,如果自己位份居尊必将成为前朝后宫的焦点,让自己居于炭火之上。

端妃于甄嬛之恩,是甄嬛刚得圣宠之时,华妃嫉妒,以木署粉掺入马蹄羮中喂温宜公主,公主呕吐哭闹不止,太医查出马蹄羹中有木署粉小孩吃了伤胃。华妃栽赃甄嬛,说只有甄嬛宫中领过木暑粉且让宫女指认看见甄嬛进入清谅殿。

虽然当时甄嬛正得宠,但甄嬛拿不出自证清白的证据,而且此时年氏气焰最盛,皇帝也得罪不起华妃。

皇帝也想为甄嬛开脱,说:“什么人证明你没有进入清凉殿的,你就告诉朕。”

甄嬛摇头,皇帝说:“如此,朕只好让你禁足再做打算,你要相信朕一定会查清此事,并不使一人含冤,这是你同朕说的。”

华妃得意地笑,端妃适时地带着宫女吉祥进来说:“当夜莞贵人同臣妾在一起。”

皇帝大喜道:“免礼、赐坐,你怎么来了?″

端妃:“听说公主不好想来看看,见堂中似有大事发生,一时不敢进来,还好臣妾来了,不然这里要唱窦娥冤了。”

皇帝:“端妃你说当夜你跟莞贵人在一起,真的吗?”

端妃:“那日臣妾见莞贵人似有醉意,一时不放心,便同吉祥一起去看顾,然后一起去了臣妾的宫中,聊了很久。”

端妃咳喘成一团,唤吉祥。

吉祥道:“是,当夜娘娘与莞贵人讲论佛经,很是投契,后来莞贵人说时辰不早了,才匆匆回去。”

皇后:“这么说,温宜公主的事与莞贵人没有关系。”

华妃:“端妃真如及时雨一般那,端妃向来在宫中养病,足不出户,怎么那晚不顾太医叮嘱漏夜出门了呢?”

端妃:“久病之人的确不宜出门,那日宫中家宴,臣妾听到了极好的丝竹之声,一时神往,便出门了,不想与莞贵人如此有缘。”

华妃:“哦,那莞贵人适才为什么不提起与端妃相遇之事?”

端妃又咳喘成一团了,暗示着甄嬛。

甄嬛:“臣妾本不该隐瞒,只是那日端妃娘娘出宫并不想让人知道,以免皇上皇后担忧,所以娘娘与臣妾相约此事不让旁人知晓,谁知道会牵涉公主一事。臣妾心想,皇上圣明,皇后端慧,必定还臣妾清白,臣妾不想失信于端妃娘娘,所以三缄其口。”

端妃:“本宫病躯不宜多事,何故要做慌言袒护一位不熟悉的贵人。”

皇帝高兴坏了,不住口地夸莞贵人信守承诺。端妃与甄嬛的友情也始结于此。

至于皇帝一直对端妃有愧疚之情,当年皇帝给华妃的那碗打胎药是端妃端去的,替皇帝背了黑锅,事后,华妃给端妃灌了红花,造成终身不孕。

现在甄嬛提议端妃为尊,皇帝自然无异议,这样端妃就册封为皇贵妃。再者端妃、敬妃都居高位对于甄嬛也有制衡作用,所以皇帝对甄嬛说的:皇贵妃之位,朕心里总是属意于你。不过是句空头人情罢了!

《甄嬛传》中,皇帝大封六宫时,为什么甄嬛让皇帝一定要以端妃为尊?

皇后请封安陵容,甄嬛借机请皇帝大封六宫。这是甄嬛党同皇后党的一次抗衡。但嫔妃在后宫结党,必然会被帝后所不容。

甄嬛结党若有了实锤被皇后抓住把柄,必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甄嬛请封以端妃为尊,有效地避免了结党营私的嫌疑。

一.端妃的地位

端妃出身武家,是皇帝的第一个女人。在王府时就服侍皇帝。论资格在妃子中最老,以端妃为尊并不过分。

太后同皇帝曾经算计过端妃,他们暗中胁迫端妃把一碗所谓安胎药送给了华妃,除掉了华妃腹中的孩子。

而华妃也灌了一碗药给端妃,使端妃不能生育。这样这两个岀身武家的女子,都无法生出孩子。皇帝也就避免了外戚专权的可能性。

对于端妃,皇帝和太后都有着深深的内疚。在甄嬛入宫前,端妃就居后宫高位。

后宫排位在端妃之前的齐妃和华妃已死,端妃补位成为皇贵妃是一个正常的顺序,不会起任何争议。

而且在表面上,端妃同甄嬛并无不过多的往来。甄嬛如此推荐,还能显得自己岀于公心,不嫉妒,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赢得好感。

而甄嬛资历浅,自己若居高位,只要皇后微微一挑拨,她同端妃、敬妃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微妙。甄嬛党难以和谐,形成对皇后有利的对抗。

二.帝王猜忌

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的宠爱是最虚无缥缈的东西,一个合格的帝王对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真正信任。

《甄嬛传》中的皇帝更是一个腹黑、有权谋、心机深沉之人。

甄嬛育有皇子,倘或她自己身居皇贵妃之高位,帝王的猜忌马上就会到。

皇帝会觉得甄嬛意在后位,然后扶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皇帝一旦有这种想法,甄嬛个人会死于非命,还会贻害甄家满门!

爱之深,则计之深远。甄嬛是深深的爱着她的孩子。从内心里她根本不想自己的儿子走进这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中去。

做个逍遥王爷,平安一生。是甄嬛这位母亲对自己儿子最好的祝福。

但这份真正的母爱,是皇后宜修这种贪慕权贵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三.队伍的和谐

甄嬛是个有大格局的女子,站队她的人,她都会给一份平安与稳定。

平安与稳定是后宫女子最缺的,也是她们最需要的东西。

相较于皇后,甄嬛是大气的,也是无私的。甄嬛可以把端妃推向皇贵妃的高位,然后让敬妃为贵妃,同自己并尊。

这同皇后的心理阴暗,用人狠毒,完全不相同。

齐妃,祺嫔,安陵容都曾站队皇后。看看她们的下场多惨啊!

皇后暗示愚蠢的齐妃给叶澜依送了一碗红枣汤,让叶澜依不能生育。之后留子去母,借机逼死齐妃,夺了皇三子的抚养权。这计谋真是干净利索。

在滴血认亲事件中,皇后党完败。皇后用祺嫔家人的安危威胁,祺嫔承担了所有的罪责。被打入冷宫之后,皇后一句求情的话也没有,最后被乱棍打死。

安陵容为皇后鞍前马后驱使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甄嬛党揭发她擅用迷药,秽乱后宫。用舒痕胶伤害甄嬛腹中孩儿的事情,也一并事发。

这时的安陵容一样要独自承担罪责,被囚禁,皇后仍是一句求情的话也没有。

皇后同甄嬛相比,人品立见高下。以端妃和敬妃之聪慧,一定会选择站队甄嬛。

后宫是天下权力的集中地,便注定是的肮脏龌龊的地方!身在局中的女子,便各有各的苦楚,各有各的无奈。这些后宫女子只能抱团取暖罢了。甄嬛给了端妃和敬妃地位和温暖。帮助端妃获得了温宜公主的抚养权,把自己的女儿胧月送给敬妃抚养。端妃也选择了站甄嬛,协助她、辅佐她、对她忠诚。

《甄嬛传》中,皇帝大封六宫时,为什么甄嬛让皇帝一定要以端妃为尊?

甄嬛传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节。雍正想把甄嬛提拔到皇贵妃之位,以褒奖她为自己生了三个孩子。甄嬛不但推辞了,还一定要皇上在皇贵妃之位方面必须以端妃为尊。很多人看到甄嬛这么做,都觉得她对权利地位根本不在乎,才故意让贤。其实,这是甄嬛躲避危险和隐藏自己野心的高招,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甄嬛救家人,并非只有复宠回宫一条路,她是放不下自己的野心

甄嬛当初设计让雍正上当,并告知雍正她已经有孕在身,想借机复宠回宫后,就知道她的野心非常大。

如果她真的是一个无欲无求之人,自离宫之后,应该看透了世间百态,安心在凌云峰好好呆着,过自己想要的恬淡生活。

毕竟,那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最爱的人,原先的男人雍正早已被她从心里剔除了,已经被果郡王替代。她和果郡王爱得死去活来!

可能有人会说,甄嬛设计雍正复宠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她在宁古塔受苦的家人,迫不得已而已。

虽说甄嬛要救身陷苦难中的家人可以理解,但是并非只有设计复宠这么一条路。何况,她当时已经怀了果郡王的孩子,此时又用这样的手段,在外人看来,甄嬛非但做得不地道,人品也很渣。

当时,甄嬛至少有两个人可以帮她救家人!

第一个人是沈眉庄。

沈眉庄虽然不是宠妃,但是她的家世背景也很强大,并且一直深受太后的喜爱。只要甄嬛将自己的请求,通过温实初递给沈眉庄,她肯定会为甄嬛积极奔走,并且为甄嬛达到目的。

就算眉庄的家人能力真的有限,做不到将甄嬛的家人救出火坑,只要她亲口跟雍正提这件事,雍正肯定会答应眉庄的这个要求。因为雍正知道她假孕事件受人陷害后,心里一直对她有愧,总是想寻找办法进行弥补,但是沈眉庄却并未给雍正机会。从雍正这种心态来看,只要眉庄开口了,他肯定会答应。何况,甄嬛给他还生了一个胧月公主,心里对甄嬛的旧情分还是有的。

第二个人是果郡王。

当时甄嬛用计复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以为果郡王死了,所以才想复宠回宫拯救自己的家人。

其实,一个女人真要是对另一个男人用情至深,对方死了,真的很难从痛苦中自拔。何况这个女人还怀了对方的孩子,她更应该替对方守节,将孩子生下来照顾好,这才是真正爱这个男人。

如果那时候,甄嬛再多等一会儿,果郡王回来之后,得知甄嬛的家人身陷苦难之中,以他王爷的身份,肯定有很多办法将人给救出来,真的不必甄嬛多此一举。

在有两个得力之人可以帮助自己的情况下,甄嬛全然没有考虑其中的一个,说明甄嬛可能还是不舍宫中的荣华富贵,以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

回宫之初,甄嬛就嗅到了危险

甄嬛回宫那天,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前来传旨和迎接她的正是自己心爱的男人果郡王。

这样的情景,换了一般的女人,可能情绪早就崩溃了。可是甄嬛的泰然自若,似乎她和果郡王之前的那些浓情蜜意并不存在一般,昂首挺胸迈进了紫禁城,回到了后宫。

在自己的住所落脚后,甄嬛得知皇后在内务府原有的基础之上,又添置了很多高档的陈设布置之后,很快她就明白皇后在未能阻止她顺利回宫的情况下,准备在别的方面想让甄嬛的回宫,变成她的引火自焚。

隐形的办法就是,用一些远远超出甄嬛这个妃子品级的陈设,来误导外界甄嬛是妖妃。不然雍正怎么可能用超规模的方式,来为她搭建豪华宫邸呢。

当时甄嬛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皇后看似在做好人,实际上是在给她拉仇恨。

正是因为,甄嬛提前从皇后的险恶用心中,看到了处处想置她于死地的陷阱,她才不敢表现得非常张扬,步步小心谨慎,就怕被人抓住把柄。

太后一番话,更让甄嬛知道很多人都想要她的命

让甄嬛觉得自己一直身处险境之中,还源于另一件事情。

当时甄嬛回宫没多久,就去拜见了太后,不曾想太后当时就冲着她劈头盖脸骂了起来。直言甄嬛是妖惑君主,明明之前连孩子也肯舍弃,以及跟雍正的情已断才执意要离宫,现在重新回宫,肯定是另有目的。

好在甄嬛非常聪明,当时就说自己当年以为雍正对她无情,才在万念俱灰之下心生绝望离宫,直到两个人在凌云峰相遇,才知道自己错怪了雍正。

这番说得合情合理,严丝合缝的话,很快就打消了太后的疑惑。

当时,甄嬛还做了一件事,让她从太后这里涉险过关。就是衣着俭朴,完全不像一个刚回宫风头正盛的宠妃,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让太后相信了她说的话。

从太后宫里出来后,不用想甄嬛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这足以说明,她复宠回宫这件事,有很多人盯着她,就看她如何犯错,然后找准机会,将她铲除。

为何甄嬛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隐藏野心和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皇后在甄嬛寝宫布置方面的违规操作,以及太后的问罪,都让甄嬛知道了自己身边的危机无处不在。

对于甄嬛来说,后宫的危机,她可以提防,但是另一种危机她则防无可防。

自古后宫和前朝皆为一体。后宫忌惮甄嬛,不用想前朝肯定也有人在盯着她 。皇后能操纵的前朝官员,就更不用说了。甄嬛作为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这个道理她心里非常明白。

因此,当雍正想给当时已经是熹贵妃的甄嬛晋升下位份后,她当时就提出一切以端妃姐姐为尊,言下之意是,她对目前的贵妃已经很满足了,按资格端妃理应坐上皇贵妃的位子。

这一招高明之处在于,就算有人想挑她复宠回宫,想将替代皇后的问题,也无从下手。因为,她只是一个贵妃,现在前面有了一个端皇贵妃,就算她再怎么受宠,也不可能直接跃过了端皇贵妃。

同时,甄嬛还做了一件事,让后宫和前朝所有的人都拿她没办法。

甄嬛不但向外界表示自己没有野心争后位,甚至连和皇后较量的心思都没有。在她提议让敬妃也同时晋升为贵妃,跟自己平起平坐后,更加说明甄嬛回宫只是为了安稳度日,根本没有其他方面的想法,打消了所有人对她的猜忌。

试想,如果当时甄嬛想都不想就接受了雍正提议自己为皇贵妃的建议,皇后肯定会借此大作文章。前朝官员本来对之前甄嬛回宫就有非议,现在看她如此,更是会将她视为一个野心家,想办法协助皇后将她杀之而后快,以绝后患。

此外,当时雍正提议甄嬛做皇贵妃,并非诚心实意,只是想借此机会,试探下甄嬛的真实反应。如果雍正对甄嬛没有别的方面的疑心,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宠妃,就算她不接受自己的好意,雍正也一样有办法让她接受,只需要直接下圣旨即可。要不然为何甄嬛自己拒绝晋升名位,力荐端妃为尊后,雍正答应的那么痛快呢,这足以说明甄嬛早已经将雍正的心思猜得透透的。甄嬛曾经对此说过,在后宫最好的恩宠就是猜准皇帝的心思。

总结:

一部甄嬛传,确实让人见识到了后宫残酷的生存法则,更让人见识到了甄嬛的聪明和应对危机的手段。

雍正大封六宫,提议甄嬛当皇贵妃,看似是一番好意,实则充满了试探。早已经将一切看得透透的甄嬛,更知道这个皇贵妃之位于自己而言,犹如锋利的刀尖,只要她坐上去了,真的随时会毙命。因为,她复宠回宫的种种,每一步都在别人的算计中,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她只有选择低调,一切藏而不露,掩饰住自己的野心,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让以后重创敌人成为可能。

因此,甄嬛传中,为何甄嬛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这既不是甄嬛的好心大度,更不是她对权利毫无兴趣,而是她早已经洞悉了这背后隐藏的危机。她一定要请皇上以端妃姐姐为尊,实则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图谋未来!

《甄嬛传》中,皇帝大封六宫时,为什么甄嬛让皇帝一定要以端妃为尊?

而全剧大封六宫更是仅有一次,还是因为安陵容怀上了龙胎,皇后为了抬举她就央求皇上给安陵容妃位的待遇。甄嬛将计就计,不但给安陵容拟了一个“鹂”字的封号羞辱她,还抓住皇后的一句话柄,促使皇上大封六宫。这次大封除了皇后和安陵容外,其他嫔妃都很感恩甄嬛。

在甄嬛和皇上商量加封时,甄嬛曾对皇上请求,无论如何加封,一定要以端妃为尊?端妃虽是宫中资历最老的嫔妃,但她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养女,那么甄嬛为什么要求皇上以端妃为尊呢?

事实甄嬛的目的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大封六宫的确是增加了甄嬛党的整体实力,可是甄嬛却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皇上的猜忌心,虽然皇上十分宠爱甄嬛,但是皇上的疑心病却一直存在,无论皇上治理前朝还是后宫,都讲究一个平衡,甄嬛回宫前是皇后坐大,可是如今甄嬛手中不仅有皇子和公主,又笼络了后宫诸人,皇上不可能没有一点察觉,一旦皇上感觉到甄嬛的威胁感,后果也就十分危险了,甄嬛要的不仅是手中的权利,更要打消皇上的疑心!

而推荐端妃是为了挡枪。大家都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甄嬛和皇后的矛盾日益明朗化,如果甄嬛当上皇贵妃,那么她就成为了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皇后第一个就要除掉她,所以为了缓解矛盾,拉端妃挡枪最合适不过。端妃体弱,常年不得宠爱,身边又没有皇子,她坐上这个皇贵妃的宝座不会引起皇后的反感。且端妃和甄嬛敬妃一同协力六宫,若出了什么事,自然是位份最高的端皇贵妃顶雷,甄嬛背靠大树好乘凉。所以聪明的甄嬛才会竭力推举端妃为尊。

《甄嬛传》中,皇帝大封六宫时,为什么甄嬛让皇帝一定要以端妃为尊?

在后宫中,皇上的宠爱决定每一个后宫女人的命运。而端妃,皇上虽然对她不宠爱,却尊重有加。甄嬛,正是看中了皇上对端妃的态度,才会投其所好,以端妃姐姐为尊。

我们先来看一下端妃的背景:

端妃是武将之后,其母家在端妃入宫时,曾与年羹尧不相上下。同时,也是让皇上忌惮的武将。当年,华妃有孕,年羹尧功高震主,为了以绝后患,在皇上太后的授意下,不明所以的端妃被当成了炮灰,给华妃端去的一碗堕胎药。华妃喝后不幸流产,反过来给端妃灌了一碗红花。从此,端妃不仅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且成了华妃的眼中钉,肉中刺。尽管如此,端妃对皇上却没有半句的怨言。在华妃的强烈打压下,端妃从此长年称病,不走出宫门半步。

虽然不出宫门,但端妃对皇上的情意却没有减半分。但皇上对端妃可能是有愧疚之心,只对她以礼相待,敬重她,却再难来她的寝宫一次。这就是端妃的前半生。

甄嬛入宫不久,端妃就帮忙解围了两次,自然给甄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端妃有远见有见识,甄嬛很快就与她交好,成了后宫不可多得的朋友。

甄嬛从凌云峰回宫后,与皇上成了后宫的两大阵营,端妃虽然选择站队甄嬛,但却并不积极。甄嬛利用皇上对端妃的愧疚,提出了事事以端妃为尊的建议,一则拉拢了端妃,二则也是讨皇上欢心。毕竟,这么些年来,皇上想补偿端妃,但却没有补偿的方案。现在,通过甄嬛的嘴说出来,自然是再好不过了。里面既有甄嬛的情谊,也有皇上的心意,一举两得。

就这样,甄嬛还是贵妃时,端妃就位居皇贵妃了。

事实证明,甄嬛的眼光是非常准的。当槿汐与苏培盛遇险,是端妃向皇上建议的“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让两人化险为夷;甄嬛利用不能出生的胎儿,陷害皇后时,端妃同样效力不少;滴血验亲时,是端妃提议用温太医的血和皇子做试验,让甄嬛躲过了一劫;及至最后查出皇后杀死了纯元皇后,同样是端妃作为老人,说出了胎儿的异样。

就这样,甄嬛与端妃强强联手,将皇后一队打压得节节败退。最后,端妃发现甄嬛居然有心害皇上,自知回天无力的她什么也没有说,却再也不与甄嬛来往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