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活活饿死?

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强大起来的赵武灵王,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不过最终在“沙丘宫变”后被活活饿死,也是他作茧自缚咎由自取,怨不得让人。

赵侯雍最后如此下场,实在自找:

  • 第一,违背宗法秩序,废长立幼;
  • 第二,过早退位丧失对赵国的掌握;
  • 第三,作为君王,却又在不该心慈手软的时候妇人之仁。

在商周时期确立起来的宗法制度,几乎贯穿了整个先秦与封建王朝时期,甚至影响至今。虽然也有不少的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宗法制下的继承规则非常明确,也非常稳定。

最终让赵武灵王被饿死的“沙丘宫变”,其始作俑者就是赵侯雍他本人,只因为他“废嫡立庶”、“废长立幼”,破坏了宗法制的根基。

原本赵侯雍迎娶了韩国国君之女为夫人,韩氏生下公子章后成为王后,而公子章也以嫡长子身份成为储君。然而随后赵侯雍又宠爱宠妃吴娃(孟姚),与其生下公子何,也就是日后的赵惠文王。所谓“红颜祸水”,吴娃整天在赵侯雍枕边鼓噪说公子章与其母的坏话,而赵侯雍不知道是耳根子软还是上了年纪,还真的废掉了韩氏的王后位与公子章的太子位,改立吴娃与公子何。

韩氏出身韩国,可无奈韩国是当时最弱小的诸侯之一,自家出身的王后被废了也没法子。

而后,赵武灵王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春秋鼎盛的时候把王位传给了公子何(赵惠文王),自己称“主父”,类似于后世的“太上皇”。不过成为赵武灵王也不是享清福,而是继续主持赵国的对外扩张与军政之事,内政交给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三年,宝刀未老的赵武灵王把中山国给灭了,这时候他又开始作妖——早年废了公子章心里总是有些过意不去,想将赵国一分为二让两个儿子分家也被大臣反对,干脆赐一大片封地给公子章作为补偿。于是,公子章受封安阳君,以代郡为封地。

不过,公子章并不是什么善茬,他心高气傲非常不服气弟弟做君主,更何况他本为嫡出。赵武灵王做了偏心的父亲却又不偏心到底,又给了公子章相当大的实力——果然,公子章趁着赵武灵王去沙丘巡视发动谋反。可能还是实力不够或者能力不足,谋反失败了。

公子章谋反后,赵国宗室公子成带兵勤王,公子章狼狈逃跑,而这个时候,赵武灵王竟然又做出了雷人举动——收留已经成反贼的儿子公子章。

这就让勤王的人很难做人了——放了谋反的公子章,将来必定被报复;若是不放,赵武灵王如此心慈手软,万一日后迁怒怎么办?想来想去,一不做二不休,在诛杀公子章后,勤王军继续包围沙丘行宫,饿死了赵侯雍。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赵武灵王在沙场上有谋略,却实在不适合做宫禁之主。

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赵雍进行胡服骑射的革新,打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东征西讨,很快使赵国成为东方大国。但在传位问题上他首鼠两端,犹疑不决,最终被困在沙丘行宫中活活饿死。

1、传位太子赵何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五月,赵武灵王在东宫朝会,传位太子赵何,肥义任相国。赵何就是赵惠文王,赵武灵王则自称为“主父”(后世所称的太上皇)。

赵何是吴娃的儿子。史载,赵武灵王曾梦见一妙龄女子弹琴而歌:"美人荧荧兮,颜苕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歌词大意是:美人纯洁如玉,貌如苕花美丽。可叹命运啊命运,君居然不得见我嬴娃。“赵武灵王次日饮酒中多次给大臣提到这个梦中情人。大臣吴广听到后,把女儿孟姚送进宫中,时人称之为“吴娃”,很得赵武灵王宠爱,为赵武灵王生下赵何。

2、把长子封为“君”

赵何出生时,赵武灵王的大儿子赵章已是太子。赵章是韩王后的儿子,韩王后是赵武灵王迎娶的韩国国君女儿,被立为王后。吴娃死前数次向赵武灵王说韩王后、赵章的坏话,因此赵武灵王废掉了韩王后和赵章,改立吴娃为王后,赵何为太子。

等到吴娃死了,赵武灵王灭了中山国后大赦天下,设酒宴聚会欢饮5天。因在战争中赵章被委以统率中军的重任立有战功,赵武灵王便封他为“安阳君”,派田不礼辅佐他。

3、肥义等人觉察有变

大臣李兑对肥义说,赵章身材强壮,心志狂傲,门客众多,野心很大。田不礼残忍并且傲慢,这两个人一定会阴谋作乱。你担任辅佐新王重任,握有大权,因此动乱起来后首先祸及你。你何不声称有病回家,把政事移交给公子赵成呢?

李兑的建议被肥义回绝。他说,主父把新王托付给我,如果害怕田不礼作乱就忘记王命,这是等同于变节的大罪!我怎能只保全自己。感谢你对我赐教和忠告。李兑只好说:“好吧,你尽力而为吧。我能看到你只有今年了。”说完痛哭而去。

4、赵武灵王要设两个王

赵惠文王四年群臣来朝拜,赵章也来了。赵武灵王暗中观察,看到赵章很颓丧,还要向弟弟称臣,就心生怜悯,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领一国。

赵武灵王把想法给肥义说,肥义不同意,随后给赵惠文王说了。赵惠文王与肥义商议对策,令将领信期日夜守护。公子赵成、李兑听说此事,主动向肥义表示愿意辅佐,肥义就把赵惠文王兵符给了他们,以随时准备发兵勤王。

赵武灵王又把此事告诉赵章、田不礼,两个人就十分怨恨赵惠文王、肥义,决定采取行动。但是赵惠文王的防卫严密,赵章、田不礼无法下手。同时,赵惠文王开始限制赵武灵王兵权,使赵武灵王也产生怨恨。爷仨此时都剑拔弩张,只待时机到来。

5、肥义首先被杀

赵武灵王以在沙丘(今河北广宗县)选墓地为名,让两个儿子随行,到地方后赵武灵王、赵章住一处宫室,赵惠文王住另一宫室。赵章、田不礼就派使者诈传赵武灵王命令召见赵惠文王。

肥义建议赵惠文王不要前往,由自己去探听情况,如果不归即为事变,可通知公子赵成、李兑前来勤王。结果,肥义入主父宫后,被赵章、田不礼所杀。

6、田不礼被勤王兵所杀

赵章、田不礼再召赵惠文王。此时,赵惠文王见肥义未归,使者又来催促,知道发生事变。令信期逼问使者,得知肥义被杀后斩杀使者。

信期就带兵前往主父宫,和赵章、田不礼及其门客武士激战。公子赵成、李兑也带兵赶来,最终杀死田不礼,消灭一众门客。

7、赵章逃进主父宫

田不礼被杀后,赵章和其他门客逃进主父宫。公子赵成、信期、李兑就包围了主父宫。李兑想派人向赵惠文王请示如何处置,公子赵成说,如果请示赵王,他不会下令赶尽杀绝,承担诛父灭兄的恶名,我们会成为罪人被追责。如果不请示,无论结果如何,赵王都会接受。于是攻入主父宫,诛杀赵章和党羽。史载,“主父不能止”,赵武灵王也无法阻止。

8、赵武灵王被禁宫室饿死

赵章死后,公子赵成和李兑商量:“因为赵章包围主父,即使撤兵,我们也要灭族!”于是继续包围主父宫。命令宫中的人:“最后出来将灭族”,于是宫里的人全出来了。

赵武灵王想出来不被允许。日久,赵武灵王粮食断绝,只好掏宫中树上雏雀充饥。3个多月后活活饿死。赵惠文此时才痛哭一场,厚葬赵武灵王,向诸侯发出讣告。

最后来说下公子赵成、李兑的结局:沙丘之变后公子赵成因护君有功成为相国,封安平君,寿终正寝。李兑先为司寇,赵成死后任相国,封奉阳君。任期内主张联齐抗秦,与魏、韩达成合纵之盟……后被赵惠文王免职,下落不明。

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活活饿死?

历史上的赵武灵王赵雍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军事天才了,可以说赵国的军事上的崛起他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对于他晚年的悲惨遭遇也是因为他自己的所亲手造成的恶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首先我们要知道,赵武灵王此人在赵国的历代君主当中绝对算的上是一位明君和有为之君了,是不亚于秦国的那几代贤明有为的君王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很多君王在年老的时候都会做出一些糊涂的事情出来,如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隋文帝晚年的擅杀大臣等等,当然赵武灵王也干过类似的事情,这也是导致他最终的悲惨结局的原因。

那么他到底干了什么事情导致他最后的遭遇呢?第一就是他废长立幼,这在古代来看就是一种动乱之始,当然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只要有本事,当然是有能者居之,也没什么对吧,但是坏就坏在,他采用了军政分开的制度,让公子何继承王位掌握政权,而他也是王掌握军权,他以为这样赵国会更好的发展,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时间久了自然就成了隐患,当然这还不是他致死的直接原因。二,欲封废太子章为王,分赵王何的权利,企图三万共治,当然他还是觉得还是那个说了算的最大的王,自古皇家最是无情,更何况这简直要把赵国拆了的节奏,自然现任赵王不会同意,大臣们自然也不会同意这种糊涂的举动,所以赵王何很快镇压住了公子章,困死了赵武灵王,显然弑父的罪名他也是不想背的。

所以说,赵武灵王的晚年悲剧其实很大原因是他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赵雍之死还是因为自己一手导致的沙丘政变。

赵武灵王赵雍胡服骑射,自上而下改革使赵国国力大增,威镇四方,正值壮年主动让位于次子赵何,自称主父。

为弥补长子赵章,向赵何提议分代郡给赵章为王,被拒绝了,又以选墓地为名让二人跟随到沙丘行宫。

田不礼向赵章建议先动手杀死赵何,控制武灵王,被赵何大臣肥义察觉,随后,赵何按照肥义临行前安排,由李兑和信期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赵章及党羽,对武灵王围而不攻,断水断粮。

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孤立无援,活活饿死在沙丘行宫,三个月之后才被打开宫门安葬。

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活活饿死?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

赵国历史上有位赵武灵王,是一位天资卓越胆识过人抱负远大的君主。其在位时期,在全国开始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国力大为强盛。战国晚期赵成为实力仅次于秦、齐的军事强国。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就是赵雍。

赵雍晚年废长立幼传位于次子赵何,是为赵惠文王。原太子章起兵反对赵惠文王,兵败后逃到主父(赵武灵王)所居的沙丘宫。公子成随即下令,以主父窝藏反贼的罪名围困沙丘宫达三月之久,最终饿死主父(即赵武灵王)。

纵观历史,封建朝代君王传位的废长立幼是很危险的,不应在王权上搞平衡,这样常会引发争夺王权的战争,或造成国势的衰败。此外,在王权和利益面前,亲情在很多人心中并不是很重要,靠谁也不如靠自己了。

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活活饿死?

一代明君

世事难料,古语有言“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纵观整个世界历史,那些曾经纵横捭阖、驰骋沙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物都难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结局。不是死于权力斗争,就是死于阴谋诡计。本文介绍一位深刻影响中国古代两千年战争史的人物,他就是赵武灵王。提到他,人们马上想到胡服骑射。

确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对他的人生经历,以及最后的结局知之者甚少。赵武灵王是嬴姓,赵氏,名雍(古代的姓、氏、名的关系很复杂,这里不多讲,可以称其为赵雍),公元前340年出生,为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26年英明神武的赵肃侯病死,时年15岁的赵武灵王在即位之初,就面临生死考验。

战国形势图

此时秦、楚、燕、齐、魏等国以会葬的名义各自派出万余人,意图乘机灭赵。然而赵武灵王在重臣肥义的帮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将五国的阴谋瓦解。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史称“五国相王”。

但赵武灵王认为赵国的实力还不如以称王,言道“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下令国人称自己为“君”。此后赵国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失利,如“九年,与韩、魏共击秦,秦败我,斩首八万级”、“齐败我观泽”、“秦取我中都及西阳”、“十三年,秦拔我蔺,虏将军赵庄”。

赵武灵王雕像

一系列对外对外战争的失败,时刻困扰着赵武灵王这位力图振兴赵国的君主。他首先开始调整外交策略,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和平外交环境,首先他趁燕国内乱之际,于公元前311年扶立公子职为王,是为燕昭王;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周举鼎时绝膑而死,赵武灵王看准时机,派手下护送公子稷回秦即位,是为秦昭襄王。此时六国不是忙于内争,就是陷于外战,唯独赵国独善其身,此时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赵武灵王的心中成形。

公元前307年正月的一天,赵武灵王召集肥义谈论天下大事,两人一共谈了五天。此后他前沿着赵国的边境做了考察,对大臣楼缓说出了他的想法,原来他想趁着中国各国混战之际,出兵讨伐赵国的北部游牧民族林胡、东胡、以及中山,并说出“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

不料他的提议刚一出来就遭到众多大臣的反对,包括他的叔叔公子成。为此赵武灵王费劲口舌,才将他们一一说服,从此一场改变中国古代战争的变革就此发生。在春秋以前,战争方以车战为主,衡量一国的军事力量,也是“乘”(四马一车为一乘)来衡量的,如万乘之国、千乘之国。

但战车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完全败北。游牧民族的战马有着极强的机动灵活性,再加上士兵服装衣短袖窄,十分利于马上骑射。赵国再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抗中,逐渐意识到骑兵作战的重要性,于是赵武灵王开始了这场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

不久后改革初见成效,赵武灵王率领骑兵重创中山国、林胡,并夺取了秦国的部分土地。为了专注与对外战争,同时履行对爱妻临终前的承诺,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是为赵惠文王,并任肥义为相,负责主持内政。

经过多年的征战,赵国先后灭掉中山、楼烦,领土得到空前扩大,此时赵国的军事实力已经位居各国之首,于是已经改称“赵主父”的赵武灵王更名换姓,乔装改扮成使者前往秦国,侦查情况。秦昭襄王见到这位“使者”时,感觉他气度不凡,非人臣之相。会见之后,派人前去调查,才知道是赵主父,而此时赵武灵王已经出函谷关回国了。

公元前前296年在灭掉中山后,赵武灵王举办盛大庆功宴会,并封自己的长子公子章为安阳君,而公子章一直对自己弟弟的即位耿耿于怀。这里简单说一下赵武灵王的婚姻情况,公元前321年,他娶韩女为夫人,生下了长子赵章,并立为太子,但这是一桩政治婚姻。

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漂亮少女鼓琴而歌,便将此时对众臣说了。大臣吴广觉得赵武灵王所说的少女很像自己的女儿孟姚,于是就把孟姚献给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非常宠爱孟姚,赵人称她为吴娃。吴娃为赵武灵王生下一子,就是赵何。

韩女形象想象图

但无奈红颜薄命,不久后吴娃病危,临终前她要求赵武灵王立赵何为王,赵武灵王于是废赵章,立赵何。此后赵武灵王退位,与长子赵章率领征战四方,拓土开疆,他愈发感觉长子很像自己,但又为他不能继承王位感到遗憾。于是赵武灵王想要将赵国划为两半,封赵章为代王。就在他犹豫之时,一场统治权力之争就此发生。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父子出游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期间父子分宫居住。赵章与手下想要发动叛乱,以赵武灵王的名义,召赵惠文王入宫,趁机诛杀。不料肥义先行入宫被杀,因此事情败露,赵惠文王的重臣公子成、李兑起兵消灭了赵章的党羽。

无奈之下赵章逃入赵武灵王的宫中,于是公子成、李兑率兵包围了赵武灵王的王宫,最终将赵章杀死。此时公子成、李兑两人合计“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因此两人在赵惠文王的默许下,继续包围赵武灵王的王宫。并向宫中的人下令“後出者夷”,宫中侍从纷纷逃出,只剩下赵武灵王一人

。此时的赵武灵王“欲出不得,又不得食”,为了生存,凡是能吃得东西,全被他吃了,甚至把树上的小鸟都吃了。最终坚持了三个月后,这位伟大的军事改革家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时年46岁。

赵武灵王虽然死了,但他主导的这场“胡服骑射”的军事变革却改变了中国古代的作战方式,从赵国开始,其他各国以及后世纷纷效仿,采用骑兵作为战场主力,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骑兵一直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直到现代,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同时赵武灵王的改革精神也激励着后世的人们,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评价,赵武灵王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