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后妃陆氏一生无儿无女,为何能成为皇贵妃?

庆恭皇贵妃无儿无女,她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皇贵妃的

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她抚育了嘉庆帝永琰,所以死后受到了养子的追尊。清乾隆皇帝弘历后宫妃嫔众多,其身后仅皇贵妃就有5人,不过这5人中的庆恭皇贵妃陆氏可谓非常特殊。陆氏无儿无女,出身也非常寒微,最终却能够以贵妃礼下葬,又得以追封皇贵妃。

陆氏得封皇贵妃,只两点:

  • 第一,陆氏可能相当受乾隆皇帝的宠爱;
  • 第二,陆氏无子嗣,却养育了后来的嘉庆帝永琰。

乾隆皇帝5位皇贵妃中,慧贤皇贵妃家世显贵,淑嘉皇贵妃与纯慧皇贵妃多子嗣,哲悯皇贵妃为弘历生育了皇长子,可谓“各有千秋”。唯独庆恭皇贵妃陆氏,一没家世、二没子嗣,在史书上记载也不多,感觉在后宫中是个隐形人一样,似乎不得帝恩。然而事实上,陆氏不一定就不得宠,反而可能还相当贵宠。

对于庆恭皇贵妃的出身记载很少,只知其父是陆士隆,却没有官爵甚至旗籍记录。传闻陆氏只是江南进献的女子而已,甚至说陆氏是优伶出身,无意中被弘历看中。

乾隆十三年,陆氏接连晋封成为贵人,三年后就册封为嫔成为宫廷主位。而当时,那拉氏继位中宫,贵妃位上有嘉贵妃与纯贵妃,妃位上是令妃、愉妃与舒妃。出身不咋样还没子女的庆嫔陆氏在宫廷里的地位,其实并不低。而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乾隆对陆氏应该还是挺宠爱的。

或许是陆氏本身的原因,她并没有生育子嗣,但她却有了好养子——后来的嘉庆帝永琰。陆氏生前最终的位分是贵妃,而皇贵妃正是永琰登基之后追封的。

永琰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氏非常得宠,魏氏生育四子,但有两子早夭,永琰出生后不久乾隆将永琰交给了当时已经封妃的陆氏抚养。一来,清朝妃嫔甚少亲自抚养皇子,甚至低阶庶妃都没资格抚养;二来,令妃身体并不是太好,亲自照顾孩子也力不从心。魏氏与陆氏均是汉女且交情甚好,将永琰交给陆氏,也是对其非常信任,也是为永琰找了个依靠。

乾隆三十三年,陆氏晋封为庆贵妃,成为当时后宫地位仅次于令懿皇贵妃魏氏的第二主位。要知道当时的愉妃、舒妃仍旧还只是妃位,可见陆氏在后宫还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澹奕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陆氏无嗣,在史籍中记载不多,然而有时候正是这种只求自保不介入宫闱倾轧中的妃嫔,才更可能笑到最后。

乾隆帝后妃陆氏一生无儿无女,为何能成为皇贵妃?

乾隆皇帝有一位陆姓的汉族嫔妃,她在乾隆一朝的最终位份止步于贵妃,陆氏生前曾经帮助过孝仪纯皇后(令妃)抚养过年幼的嘉庆帝颙琰一段时间,嘉庆皇帝继位之后感念陆氏的养育之恩,因此将已经去世的陆氏追晋为皇贵妃,其谥号为庆恭皇贵妃,医生无儿无女的陆氏因此成为了乾隆一朝五位皇贵妃之一。(其余四位为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纯惠皇贵妃)。

汉女出身的陆氏

庆恭皇贵妃实际上并非满族人,而是汉族人,她是大臣陆之隆之女,陆氏生于雍正二年,自乾隆十三年她入宫被封为陆常在到乾隆三十九年病逝并以庆贵妃身份被葬入裕陵妃园寝为止,她共在宫中度过了二十六年的时间。清朝祖制满汉不通婚,为何陆氏能以汉女的身份侍奉皇帝呢?实际上炉石并非普通的汉女,他有着另一个身份,就是旗人,也就是是实际上的八旗汉军,清朝时满汉不通婚,但是有了旗籍的汉人被称为汉八旗,所谓的满汉不通婚实际上是旗汉不通婚。

庆贵妃因为身体原因,并没有为乾隆帝诞下子女。嘉庆帝生母令皇贵妃生前,庆贵妃曾抚养过嘉庆帝一段时间,正因为如此,嘉庆帝也在即位后因念其养育之恩而将其追封为皇贵妃。

体弱多病的陆氏

陆氏初入宫禁的封位并不高,乾隆帝之给了她常在的位分,也没有封号,可见乾隆皇帝对这个姑娘并不很看重,或者说陆氏并没有给风流倜傥的乾隆皇帝留下不一样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因为生性温和,为人恭谨,陆常在很快便被升为了陆贵人,又过了三年,陆贵人终于升为一宫主位的嫔位,并且有了自己的封号“庆嫔”。庆嫔虽然比不上富察皇后那样让乾隆帝朝思暮想,更比不上令皇贵妃的盛宠无二,但是庆嫔始终不争不抢,过着自己的安稳日子,也正因为如此,他引起了乾隆帝的注意,乾隆帝在专宠令皇贵妃之余不时也会临幸庆嫔,庆嫔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八年,终于在乾隆二十四年被晋为庆妃。

多次陪伴皇帝南巡的陆氏

乾隆皇帝一生多次出巡,每次出巡都会带很多嫔妃同行,然而并不是每个嫔妃都有幸能够和乾隆皇帝一同出巡的,只有那些受宠的妃子才能得到这一荣宠。我们遍查乾隆皇帝的多次出巡记录,发现庆妃陆氏曾多次陪伴乾隆皇帝出巡,我们很难说这样一个嫔妃是不受皇帝宠爱的。乾隆三十三年,庆妃被晋封为庆贵妃,成为了乾隆帝的高级别的嫔妃。然而,后世人们通过对乾隆朝嫔妃脉案的解读发现庆妃的身体一直不好,常年服用中成药,这想必也是她一生有宠却终无子嗣的原因吧。

庆贵妃陆氏的死后殊荣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五十一岁的庆贵因病去世,在庆贵妃的葬礼上。一个叫永琰的皇子哭的十分伤心,这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原来顒琰的生母令皇贵妃生前,曾将还未成年的儿子顒琰托付给庆贵妃抚养,庆贵妃不辱使命,对顒琰视如己出,顒琰在养母这里感受到了生母一样的关爱。也正因为如此,嘉庆帝在亲政后感念陆氏的养育之恩,特将庆贵妃追封为皇贵妃,谥号庆恭。

九泉之下的陆氏生前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因为当年的一个善举,在去世多年之后仍然能够得到皇帝的礼遇。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乾隆帝后妃陆氏一生无儿无女,为何能成为皇贵妃?

庆恭皇贵妃陆氏,史籍记载为陆士隆之女,对她的家世背景交代得非常少。对比清朝其他妃嫔都有父亲爵位、职务之类的记载来看,陆氏的父亲应该是个无品无级的平民。从姓氏来看,陆氏很像是一位汉人女子。但是,清朝有祖制,只有满、蒙、汉军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女子才有资格参加户部和内务府组织的选秀入宫,汉女是没有资格入宫的。从陆氏生于雍正二年,乾隆十三年被封为常在时已经二十四岁来看,她应该不是通过三年一度户部组织的选秀入宫的。通过户部选秀入宫的秀女一般都是贵人起步,基本上没有二十多岁才被封为常在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陆氏很可能出身内务府包衣三旗,也就是所谓的“上三旗包衣”,是通过每年一度的内务府选秀入宫充当宫女的,而且她的父亲陆士隆无品无级,就是旗下一名普通的包衣。

或许正是因为出身低微、娘家又缺乏同是包衣出身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那样深厚的背景,陆氏在被清高宗(乾隆帝)临幸之后,只获得了一个常在的封号。但是,陆氏并没有从等级最低的答应起步,而且在晋封常在的同一年又被晋封为了贵人。可见,清高宗彼时对陆氏还是比较喜欢的!由于出身低微又缺乏家世背景,陆氏一直充当了“小媳妇”一般的角色,默默无闻、不争也不抢。因此,和彼时清高宗的所有后妃基本上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这其中就包括清仁宗(嘉庆帝)的生母、后来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凭借着不争不抢、低调做人,陆氏在波云诡谲的后宫硬是站稳了脚跟,并且获得了清高宗的另眼相看。一步步从常在、贵人、庆嫔、庆妃一直升到了庆贵妃。乾隆三十年,继后乌拉那拉氏(一说辉发那拉氏)被不废而废。同年,魏佳氏成为了皇贵妃。乾隆三十三年,陆氏晋封庆贵妃之后,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后宫地位仅次于时任皇贵妃魏佳氏的女人!从这一点来看,陆氏绝对称得上是人生的赢家。但是,陆氏又是一个可怜的女人,虽然受清高宗宠爱,却始终没有生出一个孩子。可恰恰是这一点却最终让陆氏因祸得福,成为了庆恭皇贵妃。

或许是清高宗觉得陆氏没有子嗣比较孤独寂寞,又或许是因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照料自己的孩子。乾隆二十五年,清仁宗出生之后,被父亲清高宗交给了陆氏抚养。陆氏对这位养子也是尽心尽力,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而清仁宗也在陆氏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清仁宗亲政之后,曾经公开宣称“朕自冲龄蒙庆贵妃养母抚育,与生母无异”。可见,陆氏对清仁宗那是真好!清仁宗为了报答陆氏的养育之恩,以此为由正式追尊已故的养母陆氏为皇贵妃,谥“庆恭”。陆氏家族也因此受到了清仁宗的优待,全族抬入了满洲正黄旗。同时,陆氏的侄子陆松龄还被清仁宗赏给了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世职。自此,庆恭皇贵妃陆氏成为了清高宗后宫仅次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的“逆袭之王”!

乾隆帝后妃陆氏一生无儿无女,为何能成为皇贵妃?

看过宫廷戏《如懿传》等剧得人都知道。古代的后宫虽然远离朝政,但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利场。妃子们刚进宫的地位首先要看娘家的背景,背景好起点自然就会比别人高,其次就是妃子们之间的较量,虽然不会明刀明枪地争宠,但是背地里也是用尽了手段。不过,后宫里的赢家总是少数,大部分妃子都是境遇平平,很多都是在宫里落寞地度过了一生!

乾隆有一个妃子,娘家没有什么权势,她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官职在身,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汉人女子。一般来说,像这种女子进宫都很难,没想到她不仅进宫成了乾隆的妃子,而且还多次获得册封,成为了皇贵妃。更重要的是,她没有给乾隆添上一儿半女,但是却收养嘉庆为养子,成了继任皇帝的养母,真可谓是后宫的赢家。

这位妃子就是庆恭皇贵妃陆氏。陆氏出身不高,至于她怎么进的宫,历史上没有记录,只知道她刚进宫时因为没有背景,只是一个低等级的常在。后宫里的人都想往上爬,等级低的更需要努力。但是,陆氏确实一个非常内敛的人,没想像其他妃子那样去排挤或者打压别人,总是一副无意争宠、云淡风轻的样子。

陆氏这种没有心机的表现,或许就是她最聪明的表现。不争宠,不代表不想受宠,陆氏也想往高处走,只不过她却拐个弯,跑去争太后钮钴禄氏的宠。乾隆是一个非常讲究孝道的人,十分听母亲的话。陆氏的方法很是得当,只要取悦了太后,那么有太后撑腰,受宠也是迟早的事儿。

恰好,太后对陆氏也是很有好感。太后刚进宫的时候也不受宠,即使是她生下了乾隆,但是雍正依旧很冷落她,这就导致了太后和雍正的感情很浅。在她去世之前,还特意交代不要和丈夫同葬。相同的遭遇让太后有了同情心,再加上陆氏腿勤,常来走动,所以对陆氏就很亲近,自然也愿意帮帮她。因此,太后会时不时地都在乾隆的面前夸一下陆氏。久而久之,乾隆也开始留意陆氏,发现她为人平和低调,而且和母亲也聊得来,于是也就对陆氏有了好印象,之后就册封了她成为贵人。

陆氏的方法不仅得当,也确实有效,没过几年,她又升了一级,成为嫔,随后又升为妃。不过令陆氏忧虑的是,她始终不能为乾隆生下子女。在后宫里,抛开母子亲情不说,子女也是妃子们巩固地位的重要依赖。陆氏生不下子女,受冷落也是迟早的事情。不过,陆氏运气很好,她被乾隆选中去收养一个皇子。

在富察皇后之外,乾隆其次宠爱的人应该就是令妃了,两个人在十年里生育了六个子女。乾隆担心令妃抚养孩子会太过劳心费力,所以就决定挑选妃子来抚养令妃的皇子。之所以会挑选她,一是因为乾隆觉得陆氏没有女子,养子就是她的依靠,必然会尽心抚养;二是觉得陆氏不擅于争宠,人品很好。事实上,陆氏对于抚养养子也确实是尽心尽力

陆氏的养子就是嘉庆皇帝。要知道,虽然乾隆的很多孩子都不长寿,但是皇位依然是很有竞争力的。只不过,乾隆剩余的孩子大多都是过惯了富贵生活,成了庸人,只有嘉庆的表现还算可以,所以就被乾隆暗自选为继承人。嘉庆的表现优于其他皇子,与陆氏的教育和抚养是分不开的,这也给她本人带来了很大的回报

乾隆宠爱令妃,虽然没在她活着的时候封她为皇后,但是她却是不折不扣的后宫之主。陆氏抚养着令妃的孩子,所以令妃对她自然是十分关照,而且后来嘉庆被选为继承人,所以她的位置又得到稳固,被封为了贵妃。

可惜不管是生母令妃,还是养母陆氏,都没有见到儿子登基的那一天。不过,嘉庆很念养母的恩情,她的生母被乾隆追封为皇后,而养母却没有再次晋升,于是他就自己下诏,追封养母陆氏为皇贵妃。在清朝的后宫里,一个身份普通的妃子,而且没有子女,却能从答应一路升为皇贵妃,这是很少见的,陆氏是也是不多见的后宫赢家!

我是隔壁东叔教历史,每天分享历史时光,喜欢的别忘了点个关注哦,欢迎朋友点赞发言;如有错误,请您指正。

乾隆帝后妃陆氏一生无儿无女,为何能成为皇贵妃?

说来也奇怪,陆氏一个毫无身份的人,最后却成了皇贵妃。她家里无权无贵,只是一个普通女子,想来进入皇宫也是颇为困难的。至于陆氏是怎样进的皇宫,历史并没有记载。她一开始进入皇宫的时候,处于低等位置,而且她也无意去争宠、夺位置,就像是一个乖乖女。

但是这并不代表陆氏不想争宠,很可能是她换了一种思路。她不排挤或者说打压别的妃子,这样也不至于得罪他人。后来,陆氏得到了太后钮轱禄氏的欢心,从这里看出陆氏也是很聪明的,知道对症下药。因为乾隆是个乖孩子,最听母亲的话,十分孝顺母亲。陆氏既然得到了太后的欢心,那她想得到乾隆的宠爱更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要说陆氏是怎么得到太后欢心的,那还要从陆氏不受宠说起。太后当初进宫的时候和陆氏一样,不受宠爱,就算生下了乾隆,雍正也还是不搭理她。太后和雍正的关系不是很融洽,后来太后钮轱禄氏还交代说不要和雍正埋在一起。陆氏和太后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加上陆氏经常去太后那里陪伴太后,一来二去的,太后就喜欢上了陆氏。然后就会时不时的在乾隆面前夸一下陆氏。时间一长,乾隆也会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得到了母亲的欢心。后来,乾隆就留意起了陆氏,发现陆氏还挺好的,就把陆氏升级了,升为贵人。之后几年,接连升嫔升妃。抱到了太后的大腿,陆氏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地位一再高升。

陆氏虽然得宠了,但是有一件事让她不得不担心,就是她一直没有生子。给皇帝生儿子那可是一件大事,有了儿子地位才能得到巩固,甚至还能沾儿子的光。但是,老天似乎是偏袒陆氏的,乾隆也是,因为乾隆让她去收养一个皇子。她于是就收养了嘉庆。

后来嘉庆通过不断努力,表现优于其他皇子,被乾隆暗自选为了继承人。因为嘉庆被选为继承人了,所以陆氏又一次升级了,变为了贵妃。之后陆氏去世,嘉庆登基后追封陆氏为皇贵妃。

陆氏从无名小辈,一跃变身成了皇贵妃,并且她都没有为乾隆生过一儿一女,真可谓是后宫赢家。

乾隆帝后妃陆氏一生无儿无女,为何能成为皇贵妃?

乾隆的后宫中,汉人不少,令妃、庆妃陆氏、慧贤皇贵妃高氏都是汉人出身。

庆妃陆氏是最特殊的,因为她抚养过嘉庆帝!

庆妃陆氏生于1724年,比乾隆小13岁!乾隆五年,陆氏被封为贵人。乾隆十六年,陆氏被晋嫔位,号为庆,是为庆嫔。陆氏没有孩子,又隔了十一年才被封嫔。

庆嫔性格比较温润聪慧,虽没有宠冠后宫,但与令妃一起被封为妃,为庆妃。

乾隆二十五年,令妃生下永琰(嘉庆帝),乾隆将永琰给了庆妃抚养!

乾隆三十九年,庆妃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过了二十多年,嘉庆亲政当年,将已故的庆妃追封为庆恭皇贵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