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鲜有科举吗?如何当官?
起源于中原隋唐时代的科举制很早就传入了临近的朝鲜半岛。公元958年,科举制传入了当时的高丽王国,直到1894年李朝甲午更张废除,科举制在半岛存在了超过900年的时间。新罗时代,科举制已萌芽
隋唐时代的朝鲜半岛出现了新罗王国,而诞生不久的科举制度随着大量的中原文化一起传入了新罗。新罗效法唐朝科举,也设立了非常类似的“读书三品科”,将读书考试结合,按照成绩选取任用人才授予职位。
新罗也有类似于中原魏晋门阀制度的“骨品制”,虽然出现了三品科,但当时能够读书考试的也几乎都是贵族子弟,所以影响不大。
高丽时代正式引入确立科举制随着武官权臣势力的衰落,为了巩固统治,高丽时代正式效法中原建立起科举制度。高丽王国设立制述科(进士科)、明经科与杂科,虽然制述科与明经科被称作“两大业”。但实际上制述科要更受重视一些,后来明经科被高丽所废除。除此之外,高丽还给那些科举考试十年都没中的人设立了“恩赐科”,给那些从宋朝来的文人设立了“别赐科”。
高丽时期没有武科只有文科,杂科的地位也不能跟两大业相提并论。同时,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参加科举——能够参加科举的只有贵族豪强子弟,平民的孩子只能参加杂科,而乐工杂役等群体连杂科考试也不能参加。
科举制在李朝最终完善朝鲜王朝是半岛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五百多年。李朝时代科举制已经相当完备,当时文班与武班两班贵族并重,所以除了文科也出现了武科。而杂科的相关科目内容,也比高丽时代更多。高丽时被分开的制述科、明经科被李朝合并为文科,统一考试。
在李朝,只要不是王室、驸马、贱民或者其他特殊原因,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文科的考试分成初试、复试与殿试:初试分成乡试与馆试,乡试由八道地方主持,录取150人,馆试由成均馆(相当于中原国子监)的大司成主持,录取50人;初试通过的人可以参加礼曹主持的复试,录取33人;最后的殿试由国王主持,分甲乙丙三等,甲等第一名就是状元,按照名次授予官职。
李朝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更是自称“东方君子之国”,科举制与儒家文化的崛起相伴相生,能够在半岛上开花结果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随着李朝后期势道左右了朝局,科举制最终变成了两班贵族们玩弄阴谋权术的工具。1894年的甲午更张之后,科举制在李朝正式被废除。
古代朝鲜有科举吗?如何当官?
朝鲜古代有科举之法,始于958年,那时还处于高丽王朝时期,是采纳了后周人双冀的建议。彼时的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常科,有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三礼、三传等科,其中尤以进士科为重,及第人数亦最多;另一类为制科,由国王亲试,科目的设置变更无常,或试以诗、赋、颂、策,或试以诗、赋、策,或只试以诗、赋两个科目。科举应试资格在原则上包括庶人以上的子弟。不过,高丽王朝时期的科举,还不太规范。到了李氏王朝,可以说是朝鲜科举制度兴盛时代。
李氏王朝从1392年开科取士到1894年全面废除科举制度整整延续了约五百余年。李氏王朝建立之期,其科举制度因袭前代旧制,后又参照明朝科试之法,较高丽朝更为繁杂、更为周密。李朝科举的意义、要求、时间、程序、内容及生员答卷文体等相关规定于1485年臻于完备,渐成定制,直至1894 年被彻底废除。李朝科举制度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录用文官的文科(又称大科)和生员进士科(又称小科);二是录用武官的武科;三是选拔具有各种技术及特殊技能官吏的杂科,即译科、医科、阴阳科、律科等。
李朝科举条例规定,“三年一试,前秋初试,春初复试、殿试”。式年前秋于成均馆、汉城府、各道首府分别举行馆试、汉城试、乡试,其中考试及格者被通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在馆试、汉城试和乡试及格的举人,翌年即式年春2 月云集京都汉城参加复试(相当于我国明清时的会试)。复试由礼曹主持,考试及格者被通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式年3月贡士到宫中接受国王的策问,此类考试被称之为殿试。殿试及格者被录取的一律称之为进士,也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3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三甲的第一名,称传胪。
至于朝鲜的选官制度,经历了“骨品制”“源花式”“弓箭式”“花郎道”他们固有的选官制度,到了我国唐朝时期,才模仿唐朝明经科的“读书三品科”的选官方法。到了科举时代,则凡是考中进士者即可做官,而举人连续复试不第,亦可由吏曹分授官职。
古代朝鲜有科举吗?如何当官?
朝鲜的科举制度是高丽和朝鲜王朝政府选拔官吏的制度。朝鲜科举始于高丽时代光宗9年(958年),光宗采用了当时随商船来到高丽的五代后周出使高丽的官员双冀的建议,开始实施科举。主要是模仿唐朝的科举制度。然而到朝鲜王朝时期才正式实施。至1894年止,科举制在韩国历史上存在了936年,是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最长、也最为完备的科举,对韩国人的知识精神有巨大影响。
在朝鲜三国时期的新罗选官制度为骨品制,按照此制度,国人共分为九等,由上而下为圣骨(王族)、真骨(具王族血统的贵族)、六头品、五头品、四头品、三头品、二头品、一头品,骨品为世袭,其中四头品或以上为贵族才有资格任官,根据不同等级分别制定出担任官职的最高限度。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真平王置礼部,建立和完善新罗十七阶官制,后其女善德女王继位,创立国学,为贵族子弟提供教育,以成为朝廷官员的候选者。初期国学毕业者立即被授予十级、十一级的大奈麻和奈麻。后来由于贵族子弟增加,不可能每人皆授予官爵,于是到元圣王四年(788年)参照中国唐代科举制中的明经科,设置读书三品科制度,又名读书出身科。读书三品科的三品是以考试科目多少而定的,以《曲礼》和《孝经》为考试科目者为下品,以《曲礼》、《孝经》、《论语》为考试科目者为中品,以《论语》、《孝经》、《礼记》、《春秋左氏传》、《文选》为考试科目者为上品,以五经、三史、诸子百家为考试科目者为特品。读书出身科的设立开始了以才举士的制度,为科举制奠定了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