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走制造道路?
相对来说,越发达的经济体,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比重会越来越低,主要依靠的大多是服务业,而德国却是个例外。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直到今天其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仍旧高达23%,这个比例是英法的两倍以上。所谓“去工业化”,在德国是不存在的。
为何德国一直坚持发展制造业呢?
- 第一,相对于服务业,工业更加稳定,有很多无法替代的优势;
- 第二,德国在制造业领域优势明显;
- 第三,脚踏实地崇尚实业是德国文化的根本。
一般而言经济分成农业、工业与服务业,越是发达的经济体,工业与农业的比重就越低,而服务业的比重会不断攀升。比如传媒、金融、房地产、旅游、保险等服务业部门,在如今欧美各发达地区的经济中都占据重要位置。
服务业终究有很多不足之处,最重要的就是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来说无法有效带动就业,也无法拉动贸易。金融危机时期,欧美各国广泛出现失业率上升、逆差加大的情况时,工业强大的德国受到的冲击就相对小很多。长久以来,德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之一。
说到“德国制造”大众都会联想到高端、严谨等词汇。的确,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德国制造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如今人口8000多万的德国拥有数量惊人的国际品牌。机械制造领域23个部门,德国占据第一的有17个;世界70%的高档车均为德国制造。
戴姆勒、博世、拜耳、巴斯夫、西门子、徕卡、奔驰、宝马、阿迪达斯、彪马、大众、采埃孚等均为德国企业。在德国历史超过两百年的企业就多达837家。虽然德国的制造业成本很高,用工成本高达美国的两倍,但由于质量好,在国际上竞争力仍旧非常强大。德国制造业在全球优势明显。
由于独特的历史原因,在德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与规则意识非常强烈,这也就造成德国人很难去抛弃脚踏实地的制造业,而去完全追求风险性很大的服务业发展。
崇尚实业是德国的文化传统,美国等号召制造业回归的时候,德国冷眼旁观。在德国制造领域,各种“软奢侈品”比如香水、服装什么的都比较少,德国的高端产品通常是汽车、精密仪器之类。
澹奕认为,德国对于制造业的坚持,更多的也是德国人的天性使然。德国大学技术类与学术类没有高低之分,技术型人才甚至更受尊重。或许这也是为何无论如何风云变幻,恪守实业的德国始终都是欧美经济中最安定者的原因。
德国为什么走制造道路?
德国选择制造业这一道路并不是偶然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民族性格,社会发展进程,历史变革等诸多因素交杂在一起而形成的。
直到今天,德国制造业依旧是欧盟的领航者,是世界的翘楚。
首先,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德国经济的崛起就是工业,制造业的助力。
在维也纳会议后,普鲁士意外地得到了莱茵兰,尽管当时像是英奥协调下的一个恶作剧,但莱茵兰地区却由于拿破仑统治下对旧的生产关系的改革而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德国的统一也是经济的统一,普鲁士的优越即是生产能力的优越。德意志的统一前奏就是德意志关税同盟各邦在贸易体量和工业技术上对普鲁士越来越依赖。
在1550至1866年间关税同盟地区的工业总产量增加了一倍,因此,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才会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与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与铁上。”
而统一后的德国不用多说了,工业实力的雄起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容克和大资本家信心的来源,尤其以钢铁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尤为强大,从今天的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拜尔等企业的强悍国际市场竞争力上不难发现这一点。
由于历史沿袭,德国的资本积累远远没有英法那么早,因此英国相对而言在拥有了既成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可以发展第三产业,金融业,服务业之类的。而起步晚的德国想要崛起,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去发展第三产业,而是发展第二产业,尽量去争夺市场份额,继而才能形成高度繁荣的经济。
加上德国人内敛,理智,喜欢思考的性格,所以说选择制造业也是一点也不奇怪了。这就像就算有基础,有仪器,有图纸,指望天赋基因就是唱,跳,rap,篮球,的黑人能创造一个工业帝国也是不太现实的。
德国的大学排名貌似不惊人,但他们有这个世界上最出色的专科生,最出色的工人和工程师,这种经济的特点就是稳固许多。
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虚呢?很简单,劳动者群体的收入分配太少,而吃空饷,不干实事的人太多。
德国为什么走制造道路?
德国人认真严谨的性格让德国人非常务实,在探索研究科学技术技术的道路上走实业兴国的道路,所以,德国人从务实中不断发展壮大,坚持发展制造业,使得德国制造走在世界的前列。
德国为什么走制造道路?
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市场一片萎靡。西欧国家更是哀鸿遍野。但是我们会发现,德国经济反而在稳定增长。
德国为什么走制造道路?
德国,人,高兴,原意,怎么,啦,有,问题,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