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商纣王真是昏君吗?商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商纣王到底是不是昏君并不能一概而论,近年来很多对于商纣王帝辛的平生解读,使得这个向来以“昏君”形象存世的君王一下子变成了圣主,可谓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澹奕认为帝辛并不是昏君,但也不是什么明君圣主。

帝辛也就是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也是存在争议最多的君王之一。由于年代久远等因素限制,如今对于帝辛的形象刻画多来自于古典名著《封神演义》。这部小说里的帝辛荒淫无度、暴虐成性,最终牧野反戈失了江山,的确是个十足的昏君。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并没有绝对。历史上的帝辛或许并没有那么昏庸,但有些暴虐行径即便是夸大也不一定就不是事实。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通宵达旦饮酒作乐;《荀子》中有帝辛“设炮烙”;《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等古籍都对帝辛设立各种严刑峻法有相关记录。可以说,无论帝辛昏庸与否,他强化严刑峻法、沉迷于享乐未必就是后来的周人杜撰。

关于帝辛的是非功过主要就是:

  • 论功,帝辛兴建朝歌、屡次对江淮用兵攻打东夷,扩张了商朝的疆域;
  • 论过,帝辛严刑峻法,用人不慎,加重税赋且沉湎酒色,最终众叛亲离。

其实帝辛身上功过皆有,毁誉参半也是正常,自古以来的帝王很多都是如此。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等,他们功在千秋是真,而在位期间大兴土木、重刑厚敛等也是真。与这些君王不同的是,商纣王与隋炀帝一样,不小心把江山给玩儿没了,也就是过了头。

如今,随着更多的人站在客观角度来看待帝辛,他平定东夷开疆拓土的功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但这并不表示他身上其他的过失就全都是杜撰捏造的。澹奕认为看待问题要客观,不能完全抹杀也不能完全洗白,帝辛是不是昏君,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暴君商纣王真是昏君吗?商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严谨的回答这个问题,商纣王不是昏君。

要说历史上谁被黑的惨?不是秦始皇,不是杨广,也不是曹操,而是一直被认为残忍的暴君“商纣王”。

“商纣王”名号:帝辛,本名:子受,殷商王朝第三十一带天子,而“商纣王”是后世对他的贬低所起的称谓。帝辛在位时间30年,60岁殉国。

《史记》:帝辛,长巨姣美,筋力超劲,手格猛兽。《帝王世纪》: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帝辛在位时,东夷人企图扩张,威胁着商朝边境。帝辛对东夷发动反击,打退了东夷,并将版图扩展到现今江淮一带,随着中原生产力和文化的传播,势力更是发展到当今山东、安徽、浙江、福建一带。帝辛重视农桑、发掘人才、强化王权,发展国力,这样一个英明的君主却被当成暴君骂了几千年。

商朝是如何灭亡的?

中国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之所以亡国,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的人品、道德、思想问题,不是昏庸、残忍、好色、更不是自身能力问题,只能说他们运气不好,生错了年代。

帝辛即位时,商朝本就是一个行将就木、风雨飘摇的国家,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500多年的王朝。

先说外患

东夷之战艰苦而漫长,损耗巨大,可以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来”形容这场战争。而且东夷之战还有着新的负担,广大的地盘需要经营,数目庞大的俘虏需要消化,一切都需要时间来恢复战争带来的创伤。

西侧的诸侯国“周”自从“季历”起,便大肆扩张。帝辛十二年,杀死季历,其子周文王姬昌野心勃勃,表面顺从帝辛,实则暗地准备征战“商朝”。而这时东夷之战消耗了帝辛大部分的力,于是姬昌趁此机会,一边造谣诋毁帝辛;一边暗中联盟各诸侯。

再说内患

帝辛,是帝乙的嫡长子,他还有个哥哥微子。他们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只是微子出生时其母只是妾,而帝辛出生时其母已成帝乙正妻。但自古就有规矩“立妻之子,不立妾之子”所以帝位便传给了帝辛。微子不甘心,而不甘心的还有他们的叔父比干、箕子,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制度,比干和箕子也是有机会等到王位的,而如今他们却成为帝辛改革制度的牺牲品。所以三个与贵族反对联盟组成阵营,对帝辛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帝辛在王位处处受到挚肘,身边无可用的人才,他只能另辟蹊径,破格提用奴隶和外人。其中包括其他部落逃难而来的费仲、飞廉、恶来等。这样的举动严重触犯了贵族们的利益,使帝辛不断遭受攻击。

商朝灭亡

帝辛的亲哥哥微子,为了获得王位不惜于周人勾搭,传递重要情报。当时商军的主力还远在东南,无法及时回援,且东夷之战国力损耗极大,外强中干的消息被周人掌握,他们抓住机会,一举起兵。帝辛手上无兵,仓促应战间只能武装战俘、奴隶等,周人策划已久、兵强马壮,而商军良莠不齐、心怀各异。结果,在牧野之战中,俘虏倒戈相向,带周军攻入朝歌,帝辛见大势已去,无限悲愤中自焚而死。

(牧野之战)

江山更替,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帝辛”这个曾经威震天下的英雄渐渐的被封尘,取而代之的是好色、残暴的昏君“商纣王”。

关于妲己诱惑商纣王,祸乱超纲、残害忠良二十多年,纯粹子虚乌有。

帝辛在位三十年,也就是前1047年,他进攻有苏部落,妲己是他的战利品之一。可在第二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帝辛也自焚了,妲己怎么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祸乱超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大家如有想法可在评论区留言互相研究!

暴君商纣王真是昏君吗?商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商纣王是不是真的昏君因为年代久远许多史料缺失已经很难说的清楚了,从《史记》和民间的《封神榜》等书籍来看商纣王可谓是一个十足的昏君,但是从其大大扩展了商朝疆域等一些杰出的表现来看很难说他究竟是不是遭到了抹黑。

除开那些荒诞不经的《封神榜》等将商纣王形容的无比昏庸残暴的民间神话小说著作外,就是在《史记》等史书里商纣王一般也是以残暴昏君的形象出现的,因此从古至今大部分人接收到的商纣王形象就是著名的亡国昏君,因为迷恋妲己国都亡了这么能不算昏君呢?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在史书还是民间神话故事里,商纣王在遇到妲己之前其实都是不昏庸的,反而是不断征服东夷部落大大扩张了商朝的疆域到长江边和东海岸,因此无论是史书和民间故事都将妲己当作是祸害商朝的狐狸精,于是商纣王和妲己就一起被后世无数的人给唾弃了。

但是对于这段历史我们目前也只能是听听周王朝的一面之词,因此商纣王到底是不是昏君还有待进一步的发现,有些人认为历史妲己可能都不存在是虚构的人物,要知道真实的历史里周王朝其实是靠偷袭取胜的,当商朝十几万主力大军在东征东夷部落后方都城空虚时,周武王联合诸多部族发动牧野之战偷袭朝歌最终一举灭亡了商朝。

因此周王朝取得天下其实是有点投机取巧的成分的,商朝灭亡后由于商人众多势力依旧很强大一度让周武王夜不能寐,所以为了降低商王朝的威望周王朝统治者对商纣王进行抹黑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这些都需要通过考古发现找到证据去对比分析,就如商朝的十几万大军最终去了美洲的“殷人东渡美洲论”一样需要更多的证据去证实。

在没有充分的证据情况下我们目前也只能采用史书的记载了,尽管这些史书对商纣王的记载有诸多的疑点,但是我们没有确凿证据的话也不能推翻它说商纣王就不是昏君了,不过我们确实需要有审慎的态度去怀疑关于商纣王历史记载的可靠性,这样如果他真的是昏君的话也假不了,而万一不是的话也可以还他公道。

暴君商纣王真是昏君吗?商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帝辛并不是昏君,至少他要比周文王要强。

帝辛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

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 ,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欢心,然而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微子启。微子启比起他来,就要平庸得多。帝辛从小就聪明伶俐,展现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但是他的哥哥却不甘心屈身帝辛之下,他从小便谋划将帝辛取而代之。

商纣王在继位之后,十分的重视领土军长这一方面,也曾经多次的发兵攻打周边的地方例如鬼方,东夷这些。特别是他平定东夷各个部落的时候,他也把古代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张到江淮一带。自此商朝的势力不断发展,从中原殷都的一小块,逐渐发展成东到山东,甚至南到福建沿河的巨大势力

。而在此期间帝辛的威望更加强盛,所以微子启一直意图起兵谋反却不得机会,虽然帝辛并不怎么想惩治哥哥,于是就把微子启勾结的那些人全部杀掉。

虽然微子启活了下来,但是却对帝辛更加怨恨了。所以他勾结了周武王,他在暗里给了周武王不少关于商朝的情报。然而这也给商朝最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最后,周国过来讨伐商朝,虽说帝辛以举国之力反击,可是依旧没有打败早有准备的周武王,最后在一个树林被周武王彻底击败,无奈之下只能用火自焚,以自尽的方式,较为体面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暴君商纣王真是昏君吗?商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商纣王不是昏君,而且文武双全。小编可以为您讲讲历史上的商纣王。

殷商最后一代帝王叫做“帝辛”是商王帝乙的第三子 ,帝乙长子叫做微子启,因为生母的地位低贱,所以不能继承王位。于是辛就被作为嫡子立为继承人。这也就是商王帝辛(商纣王)继位的由来。先秦时期大都是以“子以母贵”的标准来衡量继承人的。

史书上记载:帝辛天资聪颖,有口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经常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商王帝辛继承王位后,任用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协助自己处理政务。作为天子,帝辛亲自率兵征伐四方,扩张领土。

此时天下太平,诸侯臣服。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继承王位之后不断开疆扩土。将华夏疆域不断扩大。当政期间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直到打到渤海边为止。自己则攻打南方的九苗,进兵至淮南地区才收兵。将商朝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两淮地区的长江流域。

在帝辛继位的第十五年,三公之一的九侯将自己美丽的女儿,献给了帝辛。可是九侯的女儿不喜淫荡,为帝辛所杀,九侯也被施以醢刑(剁成肉酱)。

三公之一的鄂侯为此事极力强谏,与商王帝辛激烈争辩,最终鄂侯也遭到脯刑(被制成肉干)。姬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后来帝辛得知后,就把姬昌囚禁在羑里。自此事件后,商朝“三公”被废,诸侯因此事与商越发疏远,生怕牵连自身。

话说姬昌被帝辛囚禁的消息传到周国后,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姬昌的父亲也就是前一任西伯侯“季历”就是被商王帝乙囚禁杀害的。于是周国上下搜集奇珍异宝上供商王帝辛,以及打点商王周边近臣。

就在姬昌被囚禁的第七个年头,周国大臣散宜生重价购得一美女献于商王帝辛。商王大悦:"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此之多!”于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狱,赐给弓矢和斧钺,使姬昌享有专征的大权。

姬昌回国之后,依旧谨小慎微。日常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周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在姬昌回国的第三年,商朝的两个诸侯国虞国和芮国发生纠纷,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想请姬昌来仲裁。两个诸侯一到周地,发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于是相互行礼而去。四方诸侯听闻了这件事情之后,凡是有矛盾纠纷都来找姬昌评判。”

此时姬昌还是一介诸侯,却已成为天下诸侯们的道德楷模。“西伯昌断虞、芮之讼”的典故也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周人将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在四方诸侯的拥载下,西伯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周文王六年发兵灭崇国,迁国都于丰邑,史称丰京。不久姬昌便去世了(约公元前1050年)。由于姬昌长子姬考(伯邑考)早亡,便由次子姬发继任周王史称周武王。

周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弟弟周公旦以及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诸侯国,进攻商纣行在朝歌附近的牧野决战。

由于商国主力部队都在渤海与两淮地区。商王帝辛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临时组建的奴隶军队毫无斗志,兵败,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将天子之位拱手让于周武王。

自此周王朝建立,周武王姬发定都镐京成为天子后第三年托孤于自己的弟弟姬旦(周公旦)后病逝。

暴君商纣王真是昏君吗?商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昏君无疑!八个字“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概括了他所有的罪过。

史载他“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

但是帝辛纣王在位期间,加重税赋,推行严刑峻法,屡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施仁政,这是实情。

历史上说他奢靡好色,建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虽然可能存在夸大事实,抹黑纣王形象的现象,但是从微子、比干、萁子等人在商末的下场来看,假如纣王不昏庸又怎么会远离这殷末三杰呢?

微子多次亲谏帝辛,见“纣终不可谏”,便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商量。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尹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说他要是走了,是彰显大王的恶名,而自己取悦民心,所以不愿离开纣王,但是萁子不忍见殷商走向灭亡,索性割发装癜,披发佯狂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弹唱“箕子操”曲以发泄心中悲愤。

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最终还是离开了纣王,可见萁子对纣王已经意冷心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