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前,中原地区有棉花吗?

有倒是有,不过非常稀少,而且当时中原的棉花并不是用来纺织棉纱棉布的。如今大家都熟知的“棉花”其实是宋末元初才大规模传入,在此之前,汉字之中甚至只有软绵绵的“绵”,而没有“棉”。棉花的“棉”最早出现也还是在《宋书》之中。

古代的纺织品中,丝绸太过名贵,麻葛不容易保暖,中原又匮乏皮毛之类。在棉花传入中原之前,其实咱们也有本土的保暖植物,那就是“木棉”。

木棉花与棉花虽然都叫棉花,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其纤维中空而短,虽然不方面进行纺织却相当保暖,所以在古代广泛作为冬衣与棉被之中的填充物。

除了“瓷器”之外,古代的中国也被西方称作“丝国”,因为咱们的老祖宗发明的神奇的纺织物——丝绸。不过,丝绸虽然美观,却也有很多的弊端,比如制作繁琐不容易,太过于名贵,不能透汗也不能保暖,大多数场合只能作为仪式性的服装。

棉花最早种植于中东与古印度地区,虽然传入中原的时间很迟,可是传入我国西北却相当早。

《梁书·西北诸戎传》记载: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名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

高昌国位于如今的新疆,可以说,南北朝时代棉花就传入了西域地区。不够当时,棉花并没有大量在中原进行种植,唯独一些贵族与文人雅士的庭院之中会零星种有若干,是作为观赏花的。所以,严格来说也不能说宋朝以前,中原地区没有棉花。

南宋时代与后来元朝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加上棉纺织业的崛起,棉花从西北、东南沿海两个方向大规模传入中土,进行广泛种植。这种优质的纺织作物,也迅速成为了纺织业原料植物的主流。

宋朝以前,中原地区有棉花吗?

这里首先说一下棉花的种类。

棉花大体有三种,一种是乔木型的木棉花(如攀枝花和橦华树),一种是海南特有的灌木型的联核木棉,还有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一年生的草棉。

木棉花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特产,其纺织品被称为橦华布,但今已不传。

联核木棉的纺织品也仅见于考古发现。木棉和联核木棉在近代的栽培棉中均已经被淘汰。

我们通常见到的棉花就是草棉,分为粗绒棉和细绒棉两种。粗绒棉由非洲棉和亚洲棉,细绒棉则有美洲的陆地棉和海岛棉,他们均非中国原产,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陆续传入中国,对中国人民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最早进入中国新疆地区的是非洲棉,时间不晚于西汉中期。考古学家曾经在在新疆罗布淖尔西汉末年至东汉的楼兰遗址中发现过棉布残片,新疆民丰北沙漠的墓葬中也出土了东汉时期的棉织物。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的棉纺织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很多考古发现都证明了这一点。从发掘出的实物来看,到19世纪前期,新疆种植的一直是生长周期短,成熟早的非洲棉。 亚洲棉是原产于印度的作物,其品质优于非洲棉,传入中国的时间不晚于南北朝,有专家认为它可能是经由东南亚传入中国的。从南北朝到宋朝的漫长岁月中,关于棉布的历史记载一直没有断绝,但却一直很少有考古发现。

由此可以看出,棉花在中国地区一直都是有的。只是利用率比较低。

宋朝以前,中原地区有棉花吗?

中原无,彼时西域有,名白叠!棉布称白叠布!

宋朝以前,中原地区有棉花吗?

宋以前,中原地区有棉花吗?回答是,没有或者是极少。

棉花这种植物是一种外来物种,确切的说是人为了经济价值,主动引进的结果,这和现在讲的物种入侵不是一个问题。棉花这种植物就像胡萝卜、西瓜、石榴、菠菜、西红柿一样,本不是中国原生植物。

古代中国,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北方草原上的人一般是用兽皮做衣物,中原人则是种植大麻,或者亚麻苘麻,通过用麻线纺布来做衣物。当然了,还有一个重要的纺织品来源,那就是蚕丝。在古代,绝大部分州县都会引导农民种植桑麻,大面积种植桑麻不光是州县官的政绩,更是发展经济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最好的办法。在元朝以前的史书上都记载,某某官员到某贫穷落后的地方做地方官,最重要的政绩就是修建学堂教化百姓,推广农业种植桑麻。

你看,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官员们咋不劝导种植棉花呢。

因为元以前中国没有大面积的种植棉花,即便是宋朝,棉花在大部分地区也是见不到的,即便见到了也不是作为农产品出现,而且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出现在一些花圃里。

按说古代中国人对棉花应该会很了解,因为古代中国,木棉在南部地区非常常见。人们用木棉填充枕头、被子、衣服的内里。但是木棉纤维不适合纺线,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棉布一说,都是麻布或者丝绸。

在中亚和中东地区以及古印度,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只是由于元朝以前,由于战乱的原因,中国很难从陆路到达这些地区。所以,在八九世纪,棉花的种植和使用技术成熟的时代,中国并没有把它大规模的引进中原,只是在新疆甘肃和宋朝的边境地区比如晋陕地区有少量的种植。

真正大规模开始种植,并且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是从元朝开始的。蒙古人西征,将大批的中亚中东和印度地区的手工匠人掳掠到了中原地区。大批的棉布以战利品的方式被分发到士兵手中,所以东归的时候,棉布成了最常见的物品。

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随着元帝国的建立,用很快的速度就在中原地区推广起来。棉布的优良特性,很快就成了中国地区普通百姓的首选物料,而在中国两三千年的麻布,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当然,穷人还是要以麻布为主,达官贵人还是以传统的丝绸绢纺为主。

到了明朝,棉花完全本土化,几乎所有中国的农民都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植棉花,然后纺织土布粗布。用宋应星《天工开物》里的话就是“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这时候,棉花已经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回忆起我幼年时,爸妈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也种了四亩地的棉花。我那时也就三岁,刚刚记事。只记得棉花采摘的季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齐上阵,每人腰上裹一个包袱皮沿着地畦采摘棉花,当然,妈妈还背着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四亩棉花地好广大,大人们采棉花好像永远也采不完。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采棉花的早晨我却记忆犹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