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晚年过得怎么样?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后,玄宗的时代就过去了,他被安史之乱中登基的肃宗奉为太上皇,却失去了实权形同傀儡。
玄宗李隆基,其父亲唐睿宗李旦是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嫡幼子。曾经的李隆基,平定韦后之乱,铲除太平公主,意气风发之余励精图治,将唐王朝带向了鼎盛时代,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
武惠妃死后,心中空虚寂寞的玄宗无意中看中了儿媳妇——寿王妃杨玉环。而杨玉环,乃是当年武惠妃为儿子李瑁亲自选定的王妃。“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入宫后,最终“从此君王不早朝”。
人到晚年的玄宗越发任性,也越发胡作非为,朝政被荒废,最终使得安禄山等有机可乘,引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强大的唐帝国走向了不可逆转的衰弱。马嵬坡之变中,杨贵妃变成了昏庸郡王的牺牲品,无论真假,杨贵妃从此在史籍中消失。
历经坎坷之后的玄宗,被儿子唐肃宗迎回,但天无二日,此时的玄宗已经被奉为太上皇,失去了实际皇权。同时,肃宗非常忌惮自己的父皇有朝一日会复辟,将之幽禁深宫——李隆基并非唐帝国的太上皇,只是皇宫中的太上皇。
空有太上皇之名的玄宗,身边所有亲信之人都被肃宗逐离,而玄宗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唯有在宫禁内与梨园作伴,对杨贵妃各种思念追忆至死。
也可以这么说,杨贵妃死后,玄宗的人生就几乎结束了。之后多年的行尸走肉,都已经不能够算活着。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晚年过得怎么样?
唐玄宗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来形容。前半生荣华富贵,后半生悲惨凄凉,那么,唐玄宗的晚年到底有多惨呢?
一:一觉醒来,皇帝的头衔没了
唐玄宗被迫在马嵬坡赐死了杨贵妃后,自己就逃往成都了,太子李亨则带领二千禁军到灵武去了。
唐玄宗在成都还惊魂未定,使者就送来了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的消息,唐玄宗如遭雷击,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为大局考虑,唐玄宗还是压住了自己心中巨大的不满,下诏支持李亨,宣布将皇位传给李亨。有什么办法,形势比人强,尽管你是唐玄宗。
二:有苦难言,想回长安不容易
唐玄宗在成都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等到唐军收复了长安,李亨也已经回到了长安。心想这下总可以安安稳稳回长安了吧?事实是没这么容易。
唐玄宗一行在六百名禁军护卫下,刚刚走到凤翔,就碰到了李亨派来接驾的部队,这些部队一到,马上把唐玄宗从成都带来的禁军缴了械。唐玄宗的心里苦啊!我的儿子这么防备我,难道我还会谋反不成吗?
三:身遭软禁,安享晚年梦一场
唐玄宗回到长安后,先是被安置在兴庆宫,唐玄宗热闹惯了,有事无事站在城楼上和过路的百姓打招呼,并经常在楼下设宴招待来参拜他的百姓官员。
李亨不高兴了,这不是笼络人心吗?李亨的宠臣李辅国趁机上书,说唐玄宗居心叵测想夺位,这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是李亨最担心的。
在李亨的默许下,李辅国假传圣旨,强行将唐玄宗迁到太极冷宫,执刀的卫士气势汹汹,几乎将唐玄宗惊下马来,还好高力士在旁竭力维护,不然唐玄宗可能就当场被乱刀毙命了。
唐玄宗被安置到太极冷宫后,身边的高力士和陈玄礼都被流放外地。从此 ,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一代天骄,再没有走出这太极冷宫一步。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晚年过得怎么样?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今天我们来聊聊唐玄宗的晚年生活。杨玉环,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贵妃。
玄宗对她的爱是人尽皆知,被人写入诗中,流传千载,比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玉环的亲人也都身登高位,最著名的是宰相杨国忠。
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天下人至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感叹。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
次年,唐玄宗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时,随驾禁军军士哗变,乱刀杀死杨国忠。
唐玄宗言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不诛难慰军心。唐玄宗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那杨贵妃死后,玄宗的生活如何呢?
唐玄宗逃到四川后,太子李亨继位,是为唐肃宗,玄宗成了太上皇。
唐朝经过调兵遣将,局势逐渐扭转。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
此时玄宗不再过问政事,侍候他的仍是陈玄礼与高力士。并且还有很多旧日宫女乐官陪侍左右。此时他的生活还是蛮惬意的。
玄宗对杨贵妃念念不忘。他从成都回来后,即派人去祭奠她。宦官献上了贵妃的香囊,玄宗把它珍藏在衣袖里。玄宗又让画工画了贵妃的肖像,张挂于别殿,“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李辅国矫诏让玄宗迁居西内。在途经夹城时,李辅国又率五百骑,气势汹汹地拦住去路。玄宗胆战心惊,几乎坠下马来。
不几天,玄宗的几个亲信也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观。剩下玄宗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好不凄惨。
晚年李隆基忧郁寡欢,宝应元年(762年),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最后几句,大概就是这段凄美爱情的最好注脚吧。
唐玄宗是典型的爱美人不爱江山。不过最后美人死了,江山也丢了。他如果在天有灵,会不会后悔呢?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晚年过得怎么样?
安史之乱让唐玄宗丢了祖宗基业,马嵬之变让唐玄宗丢了爱情,杨贵妃魂断马嵬坡,71岁的唐玄宗一夕之间事业爱情双双挫败,那么杨贵妃死后,获得苟延残喘机会的唐玄宗,晚年过得怎么样呢?
有书君和大家一起走进唐玄宗的晚年生活,看看谛造“开元盛世”,创造“皇宫爱情”的唐明皇的惨淡晚景。
一、逃至巴蜀躲避战祸被动退位
马嵬之变唐玄宗被逼赐死心中至爱杨贵妃,一路风尘仆仆逃避安禄山的追杀,行至陕西扶风,路遇父老乡亲不停地挽留,为他们主持大局,守住皇家的宫殿和寝陵,然而唐玄宗刚痛失爱妃,精神颓废,意志顿失,既无精力也无勇气驰骋疆场,一意向西直奔富庶的巴蜀之地。
玄宗皇帝执意离去,百姓们知道拦也拦不住,只好退而求其次,把太子李亨团团围住,求太子李亨为中原百姓作主,向东破贼,直取长安。
太子于是顺应民心,赶紧组织平叛,太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起了挽救大唐王朝的重任。于是父子俩分道扬镳,唐玄宗直奔巴蜀,一路上,不少士兵见唐玄宗大势已去,一时间流言四起,连陈玄礼禁军头领的话都不大听了,唐玄宗不得不把蜀地上供的蜀锦分发给士兵,打发他们回家,只留下少数亲兵一路追随至蜀。
唐玄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七月度过天险剑门关,来到普安郡。这才想起要行使皇帝的职责,于是发出制书,命令太子李亨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全国之兵向反贼安禄山发起反攻,命令其他三个儿子从不同方向合围安禄山。
然而太子赶至灵武,与郭子仪将军等会合,不久,便半推半就在灵武称帝,史称肃宗,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唐玄宗毕竟是个聪明的政治家,大敌当前,以唐代江山社稷为重,迅速承认了儿子的合法性,颁发制书《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自己立即内退,把自己的宰相班底及传国宝也送到新皇肃宗处,彻底放权退位。
入蜀时的唐玄宗如丧家之犬,只顾逃命,当儿子即位后,以大局为重,彻底放权,此时的他过得很狼狈,很无奈,也很窝囊!
二、迎回长安躲进兴庆宫的岁月
两年后唐肃宗收复两京,便写信请唐玄宗从巴蜀回长安,唐玄宗带上六百多禁军护驾而行,刚到扶风,唐肃宗就派三千精兵来接驾了。
肃宗亲自来到咸阳的望贤宫接驾。还举行了一个大型的迎接仪式。
肃宗穿上太子时的服装,亲自从车撵上扶下玄宗,并行拜舞礼,跪下抱住玄宗的脚,痛哭流涕。唐玄宗命左右把带来的皇袍穿在李亨身上,帝位交接仪式感十足。
然后一行人前往长安,肃宗亲自给玄宗牵马,孝敬至极。玄宗对左右赞道:我做天子五十年不觉得显贵,现在做天子的父亲觉得最显贵了!
颠沛流离的生活就此结束,唐玄宗回长安后躲进居兴庆宫,过上整日伤心整日闲百无聊赖的太上皇生活。
在迎回长安的日子里,唐玄宗为保全自己在儿子面前低头,不断讨好儿子,表现出一副极度满足、再无野心的模样,他过得多么痛苦多么难堪多么憋屈!
三、幽禁大极宫孤独终老
然而两年后这种平静的生活也被打破。
因为唐玄宗创“开元盛世”余威仍在,“下野”之后政治能量还在,加上宦官李辅国不断进言离间两父子关系,有一次,唐玄宗哀悼杨贵妃,想派人去重新安葬杨贵妃,被李辅国派去的手下听到,李辅国进谗言说玄宗是不服当年太子和陈玄礼诛杀杨贵妃一事,是想翻盘。
唐肃宗还真怕老爸有翻盘的机会,公元760年,在唐肃宗的默认下,大宦官李辅国假装请唐玄宗去太极宫赴宴,唐玄宗被强行迁至太极宫甘露殿。
到深宫太极殿后,唐玄宗连自由也失去了,他不仅和外界失去了联系,连原本一直在身边的人也都被赶走了。陈玄礼提前退休,高力士流放巫州,他就只剩孤老头子一个,几个能够送饭递水的宦官,没有一个人同他交流。
唐玄宗只能天天看着红墙黄瓦缅怀往昔的光辉岁月,在思念马嵬之变亲自赐死的杨贵妃中以泪洗面,在不断的忏悔中孤独度日。
公元762年四月的一天,唐玄宗突然精神抖擞,吹起了紫玉笛,每一声都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戚戚,那天晚上,唐玄宗便仙逝于长安太极宫神龙殿,走完了他风光而又挫败的78年传奇人生。
在太极宫中幽禁的日子里,唐玄宗除了后悔、懊恼,应该把心中的恨偷偷稳藏,他这两年多的生活过得多么孤独多么悲惨多么凄凉多么悔恨!
一代英明神武的唐明皇,失去权力后的晚年生活很狼狈,很无奈,很窝囊!很痛苦,很难堪很憋屈!很孤独,很悲惨,很凄凉,悔恨交加!
他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一个集有才、有为、有情于一身的风流天子,终于在太极殿内孤独终老,潦草谢幕,真让人唏嘘不已!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晚年过得怎么样?
杨贵妃死于公元756年,享年38岁,彼时唐玄宗71岁,6年之后,即公元762年,唐玄宗去世,享年77岁。其实唐玄宗的好日子到头了,是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这次兵变时长8年。
当然,若以杨玉妃死后的时间来计算,如上面所说,唐玄宗的晚年生活是6年。唐玄宗被迫退位后,跟随唐肃宗在长安之外生活了1年,直到公元757年唐肃宗收复洛阳、长安,他才得以回到唐朝首都长安生活了5年,然后逝世。
唐玄宗是极其宠爱杨贵妃的,但这杨贵妃之前是他第十八个儿子李瑁的妻子,一次杨玉环春游时,她的闭月羞花之貌被玄宗看到,于是,玄宗皇帝马上顿觉她“回眸一笑百媚生”,从此“六宫粉黛无颜色”,于是不顾伦理错对的将杨玉妃占为己有。
唐玄宗过于宠爱杨贵妃,成日饮酒作乐,疏于朝政,让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处理政务,时间竟然长达十九年间,期间贪官污吏横行,忠臣被排斥,奸臣大行其道,最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可以说是唐玄宗自作自受。
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唐玄宗、杨贵妃等人被迫离开长安,迁往宁夏,途经陕西马嵬坡时,高力士为保大唐,联合太子李亨发动政变,以杨贵妃、杨国忠祸国殃民为由,先杀死杨国忠,后再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之下,只能让杨贵妃在佛堂自缢。
接而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长安之外登基,即唐肃宗。唐肃宗李亨是唐朝所有皇帝中,唯一一个不在长安登基的皇帝。公元756年,唐玄宗71岁,失去了皇位,失去兵权,失去宠妃,只能跟随着儿子唐肃宗李亨颠沛流离地生活在长安之外,晚景甚是凄凉,然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公元757年,唐肃宗李亨起用良将郭子仪,收复了洛阳、长安,唐玄宗才得跟随唐肃宗李亨回到长安。毕竟唐玄宗英名天下皆知,李亨也才不敢怠慢,让他住在兴庆宫。兴庆宫就是唐玄宗、杨贵妃一起嬉耍的地方,李白曾在这里为杨贵妃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诗句。
唐玄宗住在兴庆宫,睹物思人,命画师找到杨贵妃生前画像,悬挂于宫墙,日夜注视而泪流满面。此时的唐玄宗已73岁,年事已高,无力也无心参与朝廷之事,但朝廷中人,对无权的唐玄宗反而处处刁难。
当时服侍唐玄宗的是追随他多年的高力士,然而李辅国当了宰相之后,将高力士流放边境,因为高力士早年与李辅国政见不和。晚年的唐玄宗,可以说,能谈心之人,或已一一逝世或者远去。虽然宫廷生活不缺衣少食,但唐玄宗的晚年生活,无疑是孤苦伶仃。
公无762年5月3日,唐玄宗在孤独与病痛中逝世,野史记载他逝世之时,一直抱着杨贵妃画像。而在唐玄宗过世13天后,唐肃宗李亨亦因病去世,一个月内,大唐逝去两位帝王。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晚年过得怎么样?
唐玄宗晚年是挺惨的,但跟杨贵妃的死关系不是太大,而是李辅国“逼迁上皇”事件将其迁离一直居住的兴庆宫,并将高力士等一干心腹遣散后,玄宗形同软禁,郁郁而终。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陷,玄宗仓皇出逃蜀中,马嵬之变,禁军士兵哗变,杀杨国忠,并逼李隆基赐死杨贵妃。离开马嵬驿后,太子李亨在“父老遮留”的情况下与玄宗分道扬镳,前往朔方灵武,不久自行登基。玄宗莫名当了太上皇。但是,玄宗也清楚,局势自己左右不了了,他也能安于现状,很快认可了李亨的皇帝身份,将权力悉数交给这个儿子。这期间玄宗惨吗?当然是惨的,但是玄宗还是比较能调节自己。毕竟也是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的人。最爱的女人杨贵妃死了,但玄宗更留恋这个花花世界,所以,伤心难过肯定有,但总能走出来。
玄宗和儿子李亨的关系也一度非常和睦。长安光复后,肃宗李亨表现出了极强的恭顺,极尽周到的利仪请玄宗重回皇宫。玄宗甚至说了“自己做近五十年天子不觉得尊贵,如今做天子之父才觉得尊贵”这样的话。
回到长安后,李隆基住在兴庆宫(自己做藩王时的府邸),这里承载了他早年的记忆。而陪伴在他身边的也是自己最熟悉亲近的人:内侍监高力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女儿玉真公主、宫女如仙媛、内侍王承恩,还有那些能歌善舞的梨园弟子。这些人把玄宗“呵护”得很好。加上兴庆宫独特的地理位置,这座宫殿位于皇城外,在长安城郭的市井坊间,非常接地气。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热闹,只要李隆基的身影出现在长庆楼上,从楼下经过的长安父老就会主动停下脚步,对他顶礼膜拜,口中高呼万岁。李隆基沉醉于这样的时刻,他就会忙不迭地吩咐宫人,在长庆楼下当街摆设宴席,用精美的宫廷酒食招待那些父老。而如果官员路过向太上皇行礼,更是会被请上楼宴饮,更有许多羽林军的将领和从蜀中来的官员经常出入兴庆宫。玄宗生活并不是很失落。
但是,上元元年七月,玄宗的好日子戛然而止。起因是一个宦官——李辅国。李辅国是肃宗李亨的亲信,当年父老遮留,是他跟李亨的两个儿子劝他离开玄宗,自立门户,因此有拥立之功。之后为了平叛,各路军阀崛起,肃宗不信任这些武将,重用李辅国等宦官,加授李辅国元帅府行军司马官职(天下兵马大元帅为皇子兼任,长史、司马实际负责元帅府事务,长史李泌淡漠名利并且很快归山,所以几乎是李辅国一手遮天)。这是战事临时官职,权力极大,可以控制百官。李辅国靠着这个官职一步步渗透到朝廷上下,逐渐连肃宗都不敢动他。李辅国甚至希望做宰相缺受阻,为了进一步扩大权力,达到入相的目的,李辅国要进一步扩大权力,他明白,最重要的就是巩固禁军兵权,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兴庆宫。
原因有三,第一,太上皇身边的陈玄礼、高力士等从来不把李辅国放眼里,李辅国小人心态,睚眦必报;第二,陈玄礼等禁军将领会限制他对禁军的控制,要借打击太上皇除掉他们;第三,连太上皇都敢动,谁还敢不听他的?
于是,李辅国向肃宗进言,称高力士、陈玄礼等人日夜聚众密谋,意图怂恿玄宗复辟。建议肃宗将玄宗迁回太极宫居住。肃宗不置可否。随后,李辅国进一步试探,将玄宗豢养在兴庆宫的三百匹好马取走二百九十匹,肃宗并未责罚。李辅国更进一步,带领禁军将士进宫扣头痛哭,恳请肃宗将玄宗迁进太极宫,肃宗依然没有同意,只是哭。李辅国明白了,肃宗并不反对。
终于,七月十九日,李辅国矫诏,以肃宗名义请太上皇进太极宫游玩,玄宗没有怀疑,带着高力士和少数随从就去了,结果在宫门将玄宗劫持,送往甘露殿。从此,玄宗与世隔绝。事毕,李辅国又带领禁军高级将领入宫“谢罪”,实际上就是逼肃宗认可。肃宗没办法,只好对他们表示了嘉许。七月二十八日,李辅国以肃宗名义下诏,将高力士流放到巫州,王承恩流放到播州,并勒令陈玄礼致仕,将宫女如仙媛放逐归州,命玉真公主出宫回玉真观。自此,玄宗的亲信全部被抽走。
从此,玄宗郁郁寡欢。虽然肃宗想要弥补,给玄宗送去了一百个宫女,又将李隆基的另两个女儿万安公主和咸宜公主送来侍候玄宗生活起居,但是没有了最贴心的高力士和玉真公主,玄宗怎么样也开心不起来。万念俱灰的玄宗开始断绝荤腥,后来干脆“辟谷”。实际玄宗不是求长生,而是在求速死。对他来说,生活已经没有任何乐趣了。他的快乐、尊严、自由都在逼迁上皇事件中被夺走了。
宝应元年四月初五,即逼迁上皇不到两年后,玄宗驾崩,享年七十八岁,而肃宗也在十三天后驾崩,享年五十二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