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恒能继位当上皇帝?

汉文帝刘恒非嫡非长,之所以能够以藩王之身继承大统登基称帝,首先是因为他有个不争宠而且宽厚安分的好母亲,能够在吕后清除高祖子孙的时候存活下来;其次就是因为汉少帝驾崩,惠帝嫡脉断绝,按照皇家礼法,五服之内刘恒是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

在先秦时代与封建社会,尤其是早期,君主之位的继承大多遵循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不过刘恒非嫡也非长,按道理来说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汉高祖驾崩以后,其子孙后裔当年得罪吕后者大多被诛除,可是刘恒是幸运的,因为他的母亲薄姬为人低调而且并不受宠,吕后不仅放过了他们母子更恩准二人前往封地代国享受快意人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不过继承君位的汉惠帝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作为正宫所生的嫡长子,惠帝刘盈死后只留下了汉少帝刘恭一个子嗣,而且刘恭还死得早,这么一来嫡脉就断了。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就是“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既然嫡脉断绝,那么只能从庶出子孙中选择。不过当年高祖子嗣中,大多数都被吕后所诛,当时只剩下代王刘恒与淮南王刘长,虽然庶长子刘肥也有后代,但终究是庶出,其母无名无分所以不做考虑。

作为刘邦的儿子刘恒排名第四,高祖庶长子刘肥已死,嫡长子刘盈驾崩,三子戚夫人所生的如意也被吕后所杀。在高祖子嗣中,刘恒是最年长者。淮南王刘长年纪比刘恒小,而且幼年丧母是吕后抚养长大,但吕后已死,而且这也成为后来汉廷诸臣非常忌讳的地方。

代王母子不仅在法统血缘上最为亲近,更加宽厚,是皇帝最合适的人选,最终刘恒被迎入长安入主宣室殿,成为了皇帝。

为什么刘恒能继位当上皇帝?

谢邀。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很多人也曾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比如薄姬不受宠、刘恒老实厚道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必要因素,不过在子渊看来,刘恒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并且能够当上皇帝,全因为他的谨慎。刘恒的一生十分传奇,他七岁称王,苟且偷生十六年才被周勃、陈平等人拥立为帝,其谨慎和心思缜密程度远远超出了汉朝任何一位皇帝。

▲汉惠帝刘盈剧照

公元前180年,在周勃、陈平等人的协助下,刘氏皇族对吕后残余势力发动了军事政变,不到一个月,吕氏全族被屠戮殆尽。在废除吕后所立傀儡之后,朝臣们决定另立新君,可是立谁为帝又成了问题。当时热门的人选有淮阳王刘强、恒山王刘不疑与齐王刘襄,其中淮阳王与恒山王二人是吕后所生惠帝之子,周勃等人一致认为二人身份不明,可能并非汉室后裔,若是迎立他们为帝,日后二人必定要为吕氏报仇,经过商讨,朝臣们将二人与吕氏余孽一同处死。齐王刘襄虽是高祖长孙,但他却有一个暴戾如虎的舅父驷钧,朝臣恐其登基后导致驷钧乘势崛起,成为新的外戚,因此刘襄也无缘帝位。

▲陈平剧照

既然惠帝之子与高祖长孙都不能承继帝位,那么继承人就只能从高祖的儿子中寻找,于是偏居一隅的高祖第四子、代王刘恒进入了众臣视线之中。刘恒远去山西就藩时年仅七岁,其母薄姬也并不受刘邦宠爱,侍寝机会很少,所以能够在刘邦死后被吕后放出宫,和儿子刘恒相依为伴。在薄姬和封地属臣的教导下,年幼的刘恒懂得如何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更明白了如何应对吕后对刘氏子弟的迫害。在山西为王的十六年间,刘恒谨小慎微,从不对朝政发表意见,而是经常召集晋地文人雅士,终日沉浸于琴棋书画中,韬光养晦、不问世事,在多层伪装下,他才不会被吕后重视,招来杀身之祸。

▲高后吕雉剧照

不过在大臣们看来,刘恒之前的行事并非伪装,而是为人仁慈宽厚、谦逊待人的体现,再加上薄姬谨厚善良,势单力孤,若是刘恒登基,不会产生强大的外戚集团。当然,刘恒为帝也有着极强的合法性,毕竟在汉惠帝刘盈、齐悼惠王刘肥、赵隐王刘如意死后,刘恒就是当之无愧的高祖长子。在各方面都很适宜下,刘恒获得了长安众大臣的一致认可,周勃、陈平当即遣使赶赴代国,迎立刘恒为帝。谁料刘恒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得很高兴,而是陷入了漫长的沉思之中。

▲代王刘恒剧照

自吕后专政以来,太多的刘氏子孙进入长安城后就没有再出来过,三哥刘如意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看来,长安城里迎立他登基的大臣不但是阴谋家,还是一群野心家,他们在吕后活着的时候不敢动手,吕后一死,就立即联合刘襄一起剿灭诸吕,事后以有功之臣自居的他们,怎会甘于人下?从他们擅自废黜少帝一事,就可看出他们的为人,为了自身安全着想,刘恒必须仔细考虑此事。

▲薄姬剧照

为了做出决定,他向王太后薄氏禀报此事,经过一番商议,薄氏认为刘恒可以派亲信前去长安试探。但刘恒对此仍然犹豫不定,甚至利用烧灼龟甲的方式进行占卜,当卜辞显示“大横”吉兆时,他仍然不信自己可以顺利登基。为了一探究竟,他派舅舅薄昭前往长安会见周勃。薄昭入城后,周勃与陈平等人向薄昭详细阐述了迎立代王刘恒为帝的缘由,薄昭据此回报,刘恒才最终放下心来,随即命令心腹干将宋昌与张武等人陪同自己前往长安登基。

队伍行至高陵时,为保证自身安全,刘恒又命令车架停下,并派宋昌前往长安观察动静。宋昌刚过渭桥,还没进长安城,就看见周勃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宋昌见此便立即返回向刘恒禀报,刘恒得知朝臣出迎后才驱车赶到渭桥,接受群臣拜谒。为表礼节,他也下车答拜群臣,大臣们见刘恒如此谦逊懂礼,便呈上天子玺印,恳请刘恒登基。

▲西汉未央宫数字化复原

刘恒见此当即表示推辞,言道先回长安代邸再行议事。到了府中,周勃等人又请求刘恒登基,刘恒这次称自己乃是无才之人,恐难以承担天子重任,恳请朝臣重新考虑人选。如同事先排练好一般,周、陈等人尽皆伏地请求刘恒登基,刘恒则是向西在主人之位置谦让了三次,又面向南方在君主的位置上谦让了两次,最后才答应群臣请求,登基称帝。当晚,刘恒正式入主未央宫,而在进入宫苑之时,他就任命心腹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宫城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各殿,其谨小慎微亦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汉书·文帝纪》《史记·卷一十·孝文本纪第十》

为什么刘恒能继位当上皇帝?

两千多年的帝制史诞生许许多多的皇帝,若是将这些皇帝放在一起做一个幸运排行榜,汉文帝刘恒大约榜上有名。

汉文帝之母薄姬不受其父汉高祖刘邦的宠爱,地位低下,刘恒非嫡非长,在继位问题上无任何优势。他能继位主要缘于功臣派与皇族派共同诛吕之后,需要立一个新皇帝。而在诛吕过程中毫无作为的刘恒,却在此时被功臣派拥立为帝。

可以说,万众瞩目的帝位,是刘恒平白捡来的。

刘恒既不像汉高祖刘邦南征北战数年,吃尽苦头才得到帝位。刘恒生来是皇子,不必这么苦尽甘来,也没有经历夺储争斗,帝制史上皇子们争夺帝位几乎是常态。刘恒之前就有赵王刘如意和太子刘盈的储君之争,其激烈程度甚至令彪悍的吕后都惊慌,跪地感谢支持刘盈的大臣。

而刘恒,他没有经历任何斗争,他一个庶出不得宠无作为的皇子,就这么轻而易举登上帝位,他是不是非常幸运呢?

那么,为何刘恒如此幸运?

我们还得从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后说起。吕后,原名吕雉,她本是吕公的女儿,因父亲见刘邦气度不凡,日后必定大富大贵,便被嫁给了刘邦,当时,吕雉刚刚二十岁,而刘邦则大他十五岁,且早已生下一子。

嫁给刘邦后,吕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刘邦则依旧整日游手好闲。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刘邦也赶去起事,留下吕雉在家中照顾老人小孩。刘邦当上汉王后,很快便与项羽开战,吕雉一度被项羽抓住当作人质。汉朝建立后,刘邦先是立吕雉之子刘盈为太子,但不久又因宠爱新欢戚夫人而打算改立,不过始终没有成功。

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持朝政,她对刘邦的其他妃子、儿子都展开了残忍的报复。为了报丈夫被夺走之仇,吕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将原本貌美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并将她与刘邦所生的儿子如意毒杀。

不只是戚夫人,据《史记》记载:"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 "而高祖後宫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也就是说,凡是得到刘邦宠爱的妃子,都被吕后幽禁在宫中,只有那些不得宠的女子才幸免于难。不必多说,刘邦后宫里这些被幽禁的妃子,最后要么被折磨致死,要么郁郁而终。

在这场浩劫中,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幸免于难,她本是秦末诸侯魏豹的姬妾,后来魏豹被刘邦击败俘虏,她便被送到宫中的织布工坊。一次,刘邦偶然瞧见薄姬,觉得她很有姿色,便将其召入后宫,不过皇帝毕竟日理万机,所以薄姬很少被临幸。汉高祖五年(前202),薄姬为刘邦生下一子刘恒,后来,刘恒被封为代王,驻守在晋阳。

史书记载,吕后对宫中进行清理时,"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很少被宠幸成为了此时薄姬的幸运,她得以前往儿子的封地,享受安宁的生活。

刘邦的儿子中,见于史册的一共有八位,其中,次子刘盈是刘邦与吕后所生,刘邦死后他便即位为帝,是为汉惠帝。三子刘如意是刘邦与戚夫人所生,被毒杀,五子刘恢自尽,六子刘友受王后诬陷说他想谋反,于是被吕后幽禁,断绝食物而死,八子刘建死后,被吕后绝后,废除封国。

早在吕后时期,刘恒就表现出他的睿智,吕后曾想封刘恒为赵王,而此前的刘如意,刘恢,刘友均为赵王,若是刘恒也当赵王,估计下场好不了多少,刘恒以为吕后守封地为由拒迁封地拒当赵王,逃过一劫,所以说,成功者也有其必然因素。

在朝中,吕后先是立其子刘盈为帝,自己则实际掌权,刘盈去世后,她又立自己的孙子刘恭为帝,原本,汉惠帝的皇后无子,吕后便将惠帝与宫人的孩子谎称是皇后所生,而将孩子的生母处死。刘恭得知此事后,声称长大后会作乱报复,于是吕雉将他废掉,另立其弟刘义为帝,并将他改名刘弘。

吕后的做法令朝臣们十分不满,于是她死后,刘邦的长孙,齐王刘襄连通陈平、周勃等大臣发起动乱,将吕家势力从朝中清除,并将刘弘废黜,准备改立新帝。经过一番考虑,大臣们选择刘恒作为新君,并拥立他为帝。

代王刘恒在功臣派与皇族派联手灭吕的时候没有一点表现,真正在灭诸吕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是齐王刘襄,那么,为什么功臣派拥立新君时却放弃立大功的皇子,转而支持丝毫没有表现的代王刘恒呢?原因在于,大臣们不喜欢有作为有能力的皇帝,若是皇帝无能,权臣便可把持朝政,像刘襄立了大功,已有威望,肯定不受控制,代王低调,无作为,估计容易操控,故而,功臣们选择无作为的代王。然而刘恒并不是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在他称帝以后打击权臣,巩固皇权。这大约也是周勃等大臣万万没想到的。

为什么刘恒能继位当上皇帝?

历史上的很多皇帝,原本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但阴差阳错,因为各种特殊原因,最终却当了皇帝。这不得不让人相信,运气这个东西确实很玄妙。

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他原是藩王之子,本该终老于藩国。可是,他的堂兄正德皇帝偏偏30岁就死了,偏偏他又没儿子,偏偏他连兄弟也没有。于是,本着就近原则,继承皇位的好事就落在了堂弟嘉靖皇帝身上。这和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搞得你死我活恰好形成了鲜明对比。真是天意难料,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不过,清朝末期也有这么一档子事儿。同治皇帝年仅19岁就死了,也是没有儿子,也是没有兄弟。于是,他的堂弟光绪皇帝继位。接下来,光绪皇帝又死了,也是没有儿子,于是,只能让他的侄子溥仪继位。

类似情况,在历史上并不罕见。

刘恒继位,比嘉靖、光绪的情况更加复杂。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恒的生母,是并不受宠的薄姬。

刘邦活着时,宠幸戚夫人,甚至要废掉吕后所生的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让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代替。终因反对的力量太大,刘邦没能如愿。

这件事,对吕后的刺激是很大的。她因此仇恨所有刘邦宠爱的女人,同时与不受宠的薄姬等人同病相怜。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吕后一手遮天。她大肆复仇,把曾经受到刘邦宠幸的那些女人一顿收拾,其中最惨的是戚夫人,被她做成了人彘。

而本本分分的薄姬,则受到吕后的善待,跟着儿子刘恒到封地去享福了,远离了朝廷的纷争。

如果一切正常运转,刘恒会终老于封地。可是,历史的剧本出现了反转。

刘盈22岁就死了。然后,吕后册立了一个小婴儿做傀儡皇帝,实际上由她一手遮天。她违背刘邦的遗愿,加封她的兄弟、侄子为王,形成了吕氏家族的外戚势力。

周勃等开国功臣,把此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为了顾及吕后的脸面,引而不发。等到吕后死了,周勃等人立即行动,干脆利落地干掉了吕氏家族,废掉了傀儡小皇帝,打算重新册立一位新皇帝。

功臣们聚在一起一合计,刘恒这孩子不错,年纪正好,人也本分、仁义,口碑也不错,于是就派人去请刘恒,让他进京登基。

就这样,刘恒坐上了大汉朝的龙椅,史称汉文帝,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

想抢的,抢破头都抢不着;不想抢的,却直接送到你面前。这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为什么刘恒能继位当上皇帝?

刘恒: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即为汉文帝,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刘邦驾崩以后,其嫡妻吕氏,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掌握了西汉的最高统治政权,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在其母吕后的严格控制下,抑郁而终,而后吕后又先后拥立了汉前少帝和汉后少帝,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吕氏一门的势力被逐渐铲除后,被其扶持上位的汉前少帝和汉后少帝被认为不符合皇位传承的标准,而将其废黜;甚至连汉高祖刘邦亲自传位的汉惠帝刘盈也因为有了吕后的操控,而被断绝了承袭其脉传承皇位的希望。至于该立谁为新帝,则是周勃、陈平等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既然刘盈也被认为是有违皇位传承标准的皇帝,那么就必须从汉高祖刘邦剩余诸子中重新选择一位。

刘邦一生共育有8位皇子。

庶长子刘肥:乃系刘邦的情妇曹氏所生,他虽然有着长子身份,而且也拥有着当时最大的诸侯国封地,但其出身并不太光彩,按照传统价值观并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标准。而且其向吕后“献郡自保”的行为被认为是向吕氏权势的投降,深为世人所不齿。更重要的是,他在吕后去世前9年,就已经去世了!

嫡长子刘盈:即为汉惠帝,不再赘述。

第三子刘如意:他的生母就是让吕后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公元前194年被吕后毒杀。

第四子刘恒:生母薄姬,初封代王。(自刘恒后,“代王”这个诸侯王封号,有了新的含义,他成为中国社会使用最长的王爵;也指在中国封建社会时代,替代正统王位继承者称王的皇帝,即名义上的皇帝,也可理解为代理皇位者。)

第五子刘恢:这个哥们乃系一个情种,自己的宠妃被“吕产女”杀掉以后,于同年,也就是公元前181年,自杀殉情。

第六子刘友:公元前181年,被吕后囚禁狱中,活活饿死。

第七子刘长:这哥们乃系西汉的“第一大力士”,据历史文献记载:“力能扛鼎”。但这个自幼丧母的皇子因为被吕后抚养长大,而失去了这次继承皇位的机会。

第八子刘建:公元前181年去世,对于他的死因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按照吕后派人将其唯一的儿子杀掉的做法来看,他的死亡和吕后也有分不开的关系。

由此可见,根据排除法,也只有第四子刘恒最适合继位,成为西汉新一代的皇帝。而且,后世一般认为,自汉文帝开始,西汉才开始皇位的正统传承。(事实上,西汉时期的皇位传承几乎没有正常过,乱套到了一定境界!)

另外,在刘恒担任代王期间,他致力于治理自己的属国,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由是大安。而且其性格宽厚仁慈,在当时颇有盛名,自然就成为了周勃、陈平等人的第一人选。从“文景之治”的开创情况来看,周勃、陈平对于刘恒的选择是英明的!

为什么刘恒能继位当上皇帝?

刘恒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他出生于公元前202年,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薄姬,汉惠帝刘盈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

汉惠帝去世后,吕后为了继续掌握政权,先后立刘盈庶子刘恭和刘弘为帝,刘恭在登上帝位后,得知自己的身世,他的亲生母亲并不是皇后张嫣,生母已被吕后杀害,于是年少无知的他,放出狠话,要报复吕后,如此心态,吕后肯定不能容他,被吕后废掉,后立刘弘为帝,刘弘母亲身份不详,刘恭和刘弘被称为前少帝和后少帝。

吕后死后,吕氏一族预谋发动政变,周勃、陈平等及时的绞杀了吕氏集团,刘弘因出身不正,被废!在周勃、陈平的拥戴下代王刘恒登上帝位,即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可不是一位简单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汉朝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开始走向繁荣,而且汉文帝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仁义之君。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

对于刘恒来说,能够成为皇帝真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在他坐上皇帝宝座前,我想刘恒肯定连想都没想过,皇帝跟他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只有刘盈是吕后所生,也就是说嫡子只有刘盈,其他的都是庶出。地位低不说,这些庶出的儿子们,还受到了吕后的劫杀,刘邦八个儿子,一下子被吕后干掉了四个。

剩下的只有刘肥、刘恒和刘长,刘肥是刘邦在老家和曹寡妇勾搭生的儿子,在刘邦夺天下时,吕雉和曹寡妇有过一段相依为命的交往,再说曹寡妇聪明,什么都不争,只希望吕后善待她的儿子,所以吕雉会放过刘肥。

刘恒的母亲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女人,刘邦干掉了魏王豹后,霸占了她的女人薄姬,薄姬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而且很有主见。刘邦被项羽射了一箭,生命垂危,众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时,是薄姬拍板,取出残留在刘邦身体里的箭头,可以说薄姬对刘邦有救命之恩。

薄姬后来被刘邦冷落,所以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儿子刘恒的身上,教育刘恒要低调,教刘恒的生存之道,因此刘恒从小为人谨慎谦恭,不做出格的事,刘恒在七岁时被封为代王,代王一听就知道地位一般,不过正因为刘恒的不显山、不露水,才因祸得福,侥幸躲过吕后的劫杀。

吕后终于走完了她辉煌的一生, 吕后的专权,在她死后得到了报应,陈平和周勃对吕氏进行了清算,把吕氏势力一网打尽,废了刘弘。派人把刘恒接到长安,拥立为帝,刘恒来了个华丽转身。

刘恒之所以能被扶上皇位,跟他自身的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当然还有他母亲薄姬的悉心培养,刘恒从小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几乎没有什么坏习惯。在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多人年轻时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成就了自己的伟业。真可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其实说到底刘恒的帝位,是来自历史的必然选择。他后来的作为也证明历史是明智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