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的工业那么强大?

对教育的重视、对广大中小企业的支持,这是德国工业强大的重要原因。说到工业,世界上有不少的工业强国与工业大国,而说到德国制造总以高质量而闻名于世。即便如今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但是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德国仍旧保留了非常强大的工业实力。

世界上比德国资源丰富、条件优越的国家比比皆是,然而为何德国的工业实力能够在全球独树一帜呢?

世界大战与美苏争霸冷战的附加产物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的德国,经历了两次战败以后受到了严重制裁。尤其是二战以后,盟国对德国的军事工业进行了几乎毁灭性打击,苏军更是将德国的家底横扫一空。

然而,二战以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等阵营,大力扶持西德,而苏联也全力扶持东德。以至于当时分裂的德国,两个部分的经济在当时冷战双方阵营内,都相当强大。也算得上是弄巧成拙吧。

德国人的严禁勤奋,并非呆板

说到世界各国的性格,韩国人的狂妄、法国人的浪漫、英国人的绅士、西班牙人的热情等。而说到德国人几乎都想到的是“刻板、严禁、不苟言笑”。

当年德国是列强中的后起之秀,统一的时候,世界几乎都已经被瓜分殆尽。德国人为了竞争奋起直追,成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取得了巨大成功。德国人做事一丝不苟,自然能够在工业领域成就非凡。

可怕的不是强者,是比你更努力的强者

有这么一句话:“别人比你优秀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当年的德国让英国、法国、奥匈帝国与沙俄等闻风丧胆,就证明德国有其独到之处。工业强大依赖于科技的强大与制度的支持,而德国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早在文艺复兴时代,德意志地区就非常重视对民众的教育,德国统一之后大规模推行义务教育。早在19世纪后期,德国人的受教育率就超过了90%,甚至当时大部分的妇女就受过教育。对国民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得德国迅速在电气革命中崭露头角,厚积而薄发。

如今的德国仍旧坚守着对教育的重视,在德国进入职业院校、技术型学校的难度丝毫不逊色于学术性学校,而人们也非常愿意,所谓术业有专攻使得人才资源得以最大程度开发。

德国虽然有很多国际著名企业,但德国的中小企业也绝不逊色,德国一直奉行着“限大扶小”的政策,如今数量庞大的德国中小企业,占据了德国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实力强大。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那么强大?

德国的工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因为德国的管理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世界新工业的起源在英国,法国紧随之。当德国发展自己落后于英法时,心理十分着急,于是发展本国新工业。由于新工业需要技术与技术研发,而德国一无所有。他们为了走捷径,派出了许多人出去偷取英法技术,这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间谍。

在同时也开始学习科技研究开发,重视人才陪养,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就有了快速发展,并在许多管理等方面领先于世界。所以在一二次世界大战前都已经有很先进的工业了,这样的工业大国发展了上百年的,其许多方面都是世界性的,强国就再自然不过了!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那么强大?

德国的工业基础源自两点:最重要的是,自普鲁士弗雷德里希大帝二世开始,普及全民教育,让德国18世纪就开启了“人力资源”建设进程。还有一个有点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鲁尔区,这个地方可以称为德国工业圣地,巅峰时期该地区工业产值占德国全国的40%,煤炭占全德国的90%,是德国能够以一家之力单挑大半个欧洲(如果没有俄国,就是整个欧洲了)的物质基础。

首先,我们必须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开始谈起,那就是人力资源建设,本质上就是教育的问题。世界上有两种教育体系,一种是英美为代表的精英教育体系,也就是精英圈养、大众散养的形式。英国贵族学校享誉世界,靠的不是快乐教育,而是寄宿制的半军事化管理和艰苦学习、广泛参与兴趣活动的综合教育,把有钱人的子女培养成真正的社会精英。而对于广大民众,英美都是普遍采取快乐教育的放养形式,毕竟官方没有那么多资源投入到每一个中小学去搞高强度的教育啊。

英美教育体制的结果,就是精英特别牛,民众比较不行,疫情状态下还表现得很反智。与之相反的就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民强制义务教育。英法互斗几百年,成就欧洲霸主地位的时候,德国还没有统一,普鲁士还是一个靠中东欧的小国。后发国家要赶超先进国家,唯一的方式就是全民教育,最大化地开发人力资源,使每一个人口都变成生产力。所以,弗雷德里希大帝二世就在普鲁士推行强制全民教育,很快提升了整个普鲁士的人口素质,为德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也是由于德国普遍性的全民教育,让一批又一批有潜力的好苗子被发掘出来,成为后来影响世界历史的顶级科学家。对比下来,英国就只能指望贵族子女里面出几个争气的。一个是全民,一个是贵族群体,这产出大科学家的人口基数就不是一个档次了!当然,这里主要讲的是德国工业基础。那么工业最重要的一样资源是什么?机器设备吗?当然不是,工业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一支成熟的产业工人队伍。德国有吗?当然了,老前辈弗雷德里希大帝不是给德国打基础了吗!

因此,我们今天要明白,德国的强大,尤其是德国工业的强大,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家18世纪就开始蓄力了。到今天都两百多年了,能不强大吗!

当然,开头就说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鲁尔区。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一方面是各种机缘巧合,一方面是由于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启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英国煤矿属于浅层煤矿,就是随便挖一挖就能挖出来的。如果煤矿埋得很深,像我们某些煤矿,那么以18世纪的机械水平,也是很难大规模开采的。因此,英国煤矿好挖,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国同理,鲁尔区有很多高品质露天煤矿,为德国发展重工业提供了天然的原料助力。今天的瑞士很牛吧,那当年瑞士怎么不引领一下欧洲的工业技术发展呢?没有物质条件啊!人家瑞士全国都是山,哪里有矿啊!有也挖不出来啊!所以,德国人有矿,这也是德国工业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顺便说一句,普法战争好像有一篇文章还收录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面,那篇文章提到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被普鲁士人从法国手上抢走了。那两个地区也是矿啊,铁矿!

所以说,德国工业基础为什么这么强,就是人力资源基础加上物质条件优势,使得德国获得了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并一直保持至今。想一想奔驰的燃油发动机为什么造得好?拜托,人家1879年就开始造汽车了!

(欢迎关注探为观指)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那么强大?

德国工业产品在十九世纪中叶曾经是“山寨”和质量差的代名词。在德国统一后,德国皇帝威廉一世“铁血宰相”俾斯麦两个人联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社会福利制度和规划,为德国工业赶超英国铺平了道路。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第一世界大战前1913年德国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德国工业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辉煌的成就呢?

一,德国工业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社会福利制度。颁布了《疾病社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相关法令,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福利体系,有力的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德国国家工业的发展。

二,德国抓住了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造了第一部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首次使机器能转化为电能。1879年,西门子发明了电动机,从而实现了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突破。电气工业迅速的成为德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德国的工厂,车辆,电讯和照明迅速的电气化。德国电气工业在1882年只有几千工人就业,1895年电气工业已经拥有就业工人26000名,1906年增加到107000人。1910年德国拥有195家电气公司,资本金达到12亿马克。1893年至1913年德国电气工业产值增长了28倍,产品销往世界各地。1913年德国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份额的34%,德国在电炉炼钢,铁路电气化应用方面雄居世界之首。同一年,当时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美国的电气产品只占世界份额的29%。当时美国的国土面积是德国的倍,人口是德国的倍。

三,德国良好的教育,科技创新体系。

1)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德国的社会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使德国工业工业腾飞的基础。2)德国在义务教育普及后,随后又创立了双轨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即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另一半时间在工厂实习。这种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但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使整个人力资源市场得以良性循环。3)德国由政府资助,行业协会管理的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填补了中小企业没有研发机构的空白。几十个小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由企业转化成产品,研究成果由企业和科研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几千家各个领城领军的中小企业成为德国工业的脊梁。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那么强大?

先说个身边的事儿。学校跟德国有合作项目,经常邀请一个叫哈罗德的专家过来指导教学和实训。洋专家一来,周边的企业也想借用,于是就顺便带着去了三友集团下车间,现场“指点迷津”了。

结果呢,人家三友的技术人员说,德国这一套手法的确高端,很开眼,但不适合咱们中国国情。按哈罗德的水准,把设备焊接的那么牢固,几乎能保持半个世纪不出问题,那么我们一车间负责焊接维修的工人,都没活干了,岂不全得下了岗?

当然,这也是国情所在,亲身体验,德国老龄化严重,人力贵,出现场的成本高,所以人家焊一次顶用半个世纪,也是非常划算的。

不过,客观看,德国的工业水准能达到今天的成就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摸索,走过弯路的。

德国统一的时间晚,1878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后,才开始大规模搞工业化。因为起步晚,也经过与今天中国类似的“山寨阶段”——仿制英、法产品,价格低廉但质量堪忧。甚至当时的西方市场,“Made in Germany”一度还成了带有侮辱色彩的符号。

然而,只用了二三十年的光景,到了20世纪初,德国制造摇身一变,竟成了“原创、高品质”的代名词。像一战时就开始成为各国士兵竞相收藏的目标的鲁格手枪,一直风靡了半个多世纪;二战中的各种德制轻重武器,更是几乎代表了当年人类科技、工业水平的最高境界。

然而,咱们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大搞制造业,但三四十年过去了,虽说涌现出了不少领先世界的科技产业和工业品牌,但大多数还主要徘徊在贴牌代工、加工等低端制造业,反观一百多年前的德国,用了同样的时间,却已经完成了华丽转身。

客观看,德国的工业发展的又好又快,首先取决于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

德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发达,早在距今200多年前的普鲁士时期就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还产生了一套实用的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能把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充分联系起来。这样,让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工程师团队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相辅相成,科学技术能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实践反过来又能及时指导科技进步,这让德国人普遍具有很高的劳动素质。

这套体系具体怎么回事儿,就不多赘述了,否则可以写本关于职业教育的专著,还是上中下三册的那种,内容会非常乏味。

总之,在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下,德国公民几乎人人都是高素质劳动力,文化基础好,动手能力也强。

最典型的比如二战,当年,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不得拥有空军。然而,从闪击波兰开始,德国空军在战争前期所向披靡。这些大量的空战人才,除了一些是战前以加入私人航空俱乐部的形式偷学战机驾驶以外,很多属于短期内强化训练出来的,这自然跟德国教育基础好有关。七八十年前的德国小伙子们,多少的都对基本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而同期咱们的中国青年们,很多连鞋都穿不上,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所以,我们抗战时期的飞行员不少是南洋、欧美的华侨子弟,或者来自于内地的富庶家庭。

反例就是现在的印度。莫迪总理上台后,一直在主推“印度制造”,但收效不算乐观,很大程度上就跟印度所谓的“人口红利”,含金量太低有关。

印度的主打的所谓“廉价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低、生产技术低、自制能力低的“三低”人群。

虽说印度在教育普及方面已经取得了不俗进步,但目前仍是全球文盲最多的国家。毕竟,人口量大,并不代表着就等于拥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质跟不上去,那属于负担。

所以,对比来看,教育基础,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不同,工业化的时间也是不能强求的。

其次,就是德国人严谨的民族性格,擅长量化与理性分析的特色文化,还有所谓的工匠精神,类似的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重点说一下第三点,战后现代德国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战后,虽然德国本土遭到重创,割地又赔款,丧失了大量的厂房和机器,但技术工人培养体系和科学技术储备却都保留了下来,这些成为了德国再次崛起的基础。

冷战开始后,美国为了控制欧洲局面,遏制苏联,需要重建一个稳定强大的西欧。西德作为对峙阵营的最前线,为了充分显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美国对其援助力度极大。

美国马歇尔计划中,大量的低息无息贷款和无偿赠予,给德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和资源。战后没多久,德国汽车、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传统强势重工业就又重新崛起;东德那边,苏联为了加强对峙前沿的实力,同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非常下本儿的对其进行了援建。虽然跟西德发展还是没法比,两德合并后,至今还在拖后腿,但苏东阵营里面,东德也算是发展最好的一个了。当年普京在东德工作时,前妻柳德米拉就曾非常羡慕德国邻居的生活水平。

还有一点,属于间接原因,那就是德国的房地产市场相对而言比较正常。

很显然,几次金融危机中,除了德国,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出现了房地产泡沫。而德国较为理性的房地产市场,让其整体经济没有受到太大波动,更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进而保障了工业的持续活力。毕竟,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靠着炒房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发展国民经济,还得通过实实在在的,上点档次的工业产业才算靠谱。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那么强大?

德国不仅是制造大国,也是制造强国。德国不少企业年产值近万亿欧元,甚至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尤其是德国提出工业4.0后,正式将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打通,将制造业推向智能化。例如西门子自动智能制造的电柜工厂,它从签约到提货只需要13天,而我们的企业仅涉及环节就耗时25天。而正是一点一滴的效率提升造就了强大的德国工业,这同样给我们的制造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德国工业的强大正是建立在一批像奔驰、宝马、博世等企业的基础上。宝马慕尼黑工厂进入全自动工业4.0整车程序,从零配件到整车下线仅需要35个小时。工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属于智能机械先进性的综合竞争。德国也以社会保障为底线,鼓励企业间不断创新和竞争。充分的市场竞争也来带强大的产品力。时至如今,全世界的豪车市场仍由BBA牢牢把持着。

图、充满未来感的宝马工厂

从德国工业发展历程来看,其始终保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地位。反观美国和日本,相继经历了股市的飙升和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而且都有虚拟经济泡沫破碎后,经济遭受巨大冲击。而德国始终专注于实体经济,有效规避了虚拟经济膨胀破裂的风险。

从我国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德国发展模式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重虚拟经济、忽视实体经济的风向。这直接导致资本从实体中抽离,以投机的形式流入虚拟经济或者地产当中。工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德国的工业强国之路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