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德国有总统吗?

总能看见他们的总理。

自然有,不过德国与印度都施行的是议会共和制与内阁制,真正的行政大权掌握在总理手中。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更多的是象征性权力,所以德国与印度的总统存在感并没有那么高。

在施行议会共和制的德国与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第一公民,然而却是真正的虚位元首并没有实际权力。虽然作为三军统帅,但是总统主要负责象征性的人事任命、外交礼仪接待与法律宣布等领域。

印度与德国的总理在国际上的出镜率非常高,不过总统却不同。印度总统由印度上议院、下议院的多数党提名,最后经过议会投票产生;而德国总统则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所有德国40岁以上有议院选举权的德国公民都有资格参加。

相对于印度总统,德国总统的竞选难度更大,虽然只是虚位元首,但是需要在德国政界拥有非常高的威望与影响力才能够当选的。

跟很多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一样,国王作为元首也并没有实权,而实权在首相或者总理手中,所以虚位元首大多没啥存在感。德国与印度自然也一样,比如听过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铁娘子,但德国的总统知名度就低很多了。

印度和德国有总统吗?

“印度和德国有总统吗?”——这两个国家都有总统,德国现任联邦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印度现任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Ram Nath Kovind),2017年7月25日就任。

只不过这两国的总统都是礼仪性职位,不像总理那样掌握实权,所以存在感远远不如总理。如德国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下的总理负责制”;印度总统按法律规定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议会两院及各邦议会当选议员组成选举团选出,任期五年,“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看着一句定义就明白这个总统实权如何了。

而且,他们的总统通常实际上是总理推荐、抬举出来的(尽管名义上是议会选举的),其特点通常是“德胜于才”,或者说“名胜于才”,在政界实权不大,政治影响力较小,甚至往往不是职业政客出身。在这方面,印度前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Abdul Kalam)给我印象最深,也最为典型,在写作《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一书时我特意整理过此人履历资料。

阿卜杜勒·卡拉姆(Abdul Kalam)在印度前总统中可能是声望最高、名气最大的,因为他本来就不是职业政客,而是一位成就卓越的航天科学家,在印度社会号称“印度导弹之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可称“印度钱学森”。阿卜杜勒·卡拉姆(Abdul Kalam)从1963年起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从事航天技术研究工作;1982年起担任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研究组织(相当于中国原来的国防科工委)负责人,在此职位上为印度导弹研制作出了杰出贡献,从而被誉为“印度导弹之父”。1998年,阿卜杜勒·卡拉姆(Abdul Kalam)成功主持印度核试验,出任瓦杰帕伊总理的首席科学顾问,且被授予国家最高荣誉——印度钻石勋章;2002年7月当选印度总统。从他的履历可以看出印度总统的这个典型特点:与掌握政治实权的总理关系比较亲近,因而获得政治抬举;社会声望较高,类似中国古代的“清流”。

不过,在理论上,倘若出现没有多数党、不能组建稳定的政府、甚至根本无法组阁的极端情况,这时印度、德国的总统有可能能够发挥较大较关键政治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