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个什么人?商朝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历史上的商纣王帝辛,或许并不像《封神演义》等作品中那么荒淫无度,或许也是个雄才伟略的君主。但岁月已逾数千年,加上对商朝的历史记载比较有限,也并不能对帝辛做出绝对的评价。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断,帝辛的继位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75到公元前1046年,在位长达30年左右。
第一,雄才伟略神武过人的帝辛司马迁《史记》记载,帝辛长巨矫美,筋力超劲,手格猛兽。也称其资辨极捷,闻见甚敏。
也就是说,帝辛除了是个十足的“肌肉男”,也是个智商非常高的人,可谓是文武双全。帝辛是帝乙的小儿子,其母亲是正宫王后,帝乙对这个小儿子非常宠爱。
帝辛登基以后,重用人才,选拔了大量的能人异士,对于苏、周等国进行镇压征服,劝课农桑的同时大规模肃清王室内部的斗争,诛杀比干、流放箕子等(与印象中的感觉相差好多)
商朝的国力越来越强盛,帝辛的雄心更加突出。帝辛在位中期,开始大规模对淮水、渤海与东海一带用兵,将商朝的势力扩张到东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疆域扩张到江淮、齐鲁地区。
第二,帝辛为何被黑化,并非空穴来风无论是《封神演义》还是老话中的“助纣为虐”等,纣王帝辛都是个十足的负面形象,但是帝辛为何会变成“纣王”这样的无道昏君呢?
这并非空穴来风,帝辛虽然是个开疆拓土的雄才伟略之君,但并不代表他是个完美之人。《史记》记载,帝辛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也就是说,帝辛也是个贪恋声色犬马的君主。当时的商朝为了全力对付东夷,将王室的公主嫁给了周国,其实商周的关系与后来的隋唐非常相似,多少都沾亲带故,然而后来周代替了商,记载中的亲戚形象却并不光彩。
商朝的灭亡,主要还是“物极必反”,与后来的隋朝非常相似。数代商王连年征战,对羌方、鬼方、虎方、东夷等用兵,国力大损元气大伤,而西部的周不断崛起,最终催动了商朝的灭亡。
真实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个什么人?商朝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天子,帝乙的儿子。商纣王是个能文能武的人,史载他“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从这表述看,纣王和项羽一样的人,力大无穷。但又不象项羽一样粗鲁,而是聪明过人。
商纣王处于商朝末期,所以可以想象,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盘庚到了迁都的地步,分析一下也是维持不下去了。但纣王和明朝的崇祯帝一样,不愿服从命运的安排,而是试图力挽狂澜。商纣王和隋朝的末代帝王杨广一样,是个武皇帝,喜欢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业。他发兵攻打东夷,国土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带,为中华国土的最终定型,做出了自己的重大贡献。
纣王还是一个不屈的天子。面对周武王的进攻,他在无兵可调的情况下,临时组织奴隶军进行抵抗。奴隶军倒戈投降,他在亡国之危下,不甘被俘受辱,自焚而死,和崇祯帝一样,保持了帝王最后的尊严。
商朝的灭亡,有积重难返的因素,有商人内奸的因素,有宗族分裂的因素,有商族腐败的因素,有商人离心离德的因素,当然最终是纣王执政不力的因素。商纣王被后世称为暴君,但到底他暴在哪里,或许有,但大多数都是周人杜撰的。不管怎么说,商朝是从他手里丢的,真相到底如何,有待考古发掘及学者们继续研究。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真实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个什么人?商朝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对于它的记载虽然较夏朝丰富很多,但依然处在迷雾之中,除了史书很少涉猎之外。虽然出土的考古遗迹也算丰富但由于历史久远,仅仅能局限在甲骨文和部分青铜器方面。对于整个王朝全面的概括,依然不甚明了。可以说商朝是中国上古文明持续发展的结果。因为到了西周以后,开始人为制定华夏礼仪。国家政权的发展完全是另一番气象,商朝中前期和之前的夏朝其实一脉相承。大多被认为是一种部落化的邦国联盟。只不过中央的权力逐渐加深。
而中国与其他文明的根本区别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同时期的文明都存在神权与王权相互斗争的现象。大多都是神权赢得最终的胜利,完全被迫屈从,在商朝前期其实也是如此,殷商出土的甲骨文,大部分的内容也都是用于祭祀。可见商朝应该是一个神权国家,但是在商朝发展的整个脉络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神权与王权之斗争激烈。早在商朝刚刚立国,大臣伊尹究竟将商王流放三年,并摄政当国。如果将此简单的理解为商王太甲不理朝政昏庸无道,显然说不过去。在伊尹迎回商王之后,商王太甲屈从与神权。
成为贵族集团认可的统治者。商朝第一次神权与世俗权力的斗争,以神权的胜利而告终。此后商王朝多次迁都贵族与商王之间的斗争也在迁都的过程中伴随着神权势力的插手。这也使得商朝前期的政局动荡。四方不臣天下搅扰。直到盘庚迁殷才有所缓解。之后的武丁曾经也想复兴商朝。而他的所作所为也比较保守。为了暂时不触动贵族的利益。武丁选用官员还假托天神名义,而且在军事权利方面,商王将妇好推上前台,并把妇好树立为一个大将军和大祭司。在世俗和宗教方面不断蚕食神权贵族。这当然起到了效果。商朝在此时重新强盛,并且击败了鬼方,土方。
但是武丁的这一政策没有后继者的坚持,当妇好死后。贵族重新掌权,商朝逐渐衰落,此后商王都毫无作为。直到商王帝辛即位。商王帝辛少有才华,勇武过人。在霹雳政策之下,神权贵族确实遭到了大幅的削弱。但一些政策操之过急。导致一些顽固贵族投奔敌对阵营,商朝危机四伏。 首先,商王改革祭祀制度,将历代商王和王后的祭祀同归于一天,一并祭祀。600多年的商朝在此前,每一任国君和王后去世以后都将去世当天作为祭司的时间,并且周而复始,年年祭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了祭祀上,帝辛废除这一制度一年只祭祀一次。
在祭祀鬼神和神灵方面帝辛也显得颇有怠慢。在位时期,包括女娲在内的诸多神明几乎停止了祭祀。没有了祭祀献礼,神权贵族没有收入来源,对于商王的矛盾不可调和。大家不要小看废除神权祭祀。在那个年代,每当祭祀都要有活人献祭,抓俘虏。废除祭祀制度,就意味着奴隶制的动摇。神权贵族失去了神犬的无上地位,失去了奴隶来源,对于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
因此这些人就拿着礼去投奔西岐。在这时,商王朝已经很危险了,但帝辛依然故我将改革进行到底。再一次下令逃跑的奴隶一概不予追究。 若到官府登记可成为正常平民。如此大的吸引力使得奴隶们纷纷叛逃奴隶主。商王以此来达到削弱贵族政治和经济权力的目的。但是这些贵族并非没有反制措施。 此时,商王朝的对头西岐已经崛起。采取有亡荒阅这一政策,这主要是关于搜捕逃亡奴隶和惩治隐密逃亡奴隶者的法律。
规定凡有奴隶逃亡,逮捕后无条件交回原属,任何人不得私自接纳。确立确认了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得到了诸多奴隶主的拥护和支持。达到孤立商王的积极作用三分天下有其二。虽然商纣王改革失败,但是对神权贵族的打击使得这些贵族们在周朝建立之后,也无法再一次成为左右王权的一股政治势力。周公在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以周王作为天子代天行政不在祭祀鬼神。至此,华夏不再成为神权国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