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什么不与德国竞争成为欧盟的领导者?

欧盟三大主导力量就是英国、法国与德国,这三个国家之间对主导权的争夺从没停止,英国退出欧盟就是因此,法国从来都是在跟德国争权,德国虽然是欧盟第一大经济体,但是并非绝对主导力量。

欧盟28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其中的主导力量就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意志联邦。德国的经济总量占据整个欧盟的21%以上,虽然法国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规模也并不逊色于德国,但是经济整体实力与德国其实还有一定差距。

和平时代,尤其经济力量的悬殊,欧盟的主导权一直被德国所摄取,法国虽然说不会听德国的话,但是也盖不过德国的风头。然而法国一直都在想办法争夺欧盟的主导权。

千百年来,欧洲大陆对于主导权的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代法国与德国之间。两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元气大伤,使得美国能够趁机夺取了主导大权。虽然说争来争去,但毕竟还是一家人,尤其是欧共体、欧盟建立以后,德国法国之间的恩怨也得到了释怀。然而作为没落的世界大国的英国,却不能够与欧洲大家庭齐心协力,与美国眉来眼去,至今也没有加入欧元区。

所谓的“高卢雄鸡”,又怎么肯轻易低头?法国虽然经济实力不如德国,但是一直在寻找机会夺取欧盟主导权。因为历史原因的拖累,德国无法承担对欧盟的安全保护,这就让法国占了先机,所以法国才会那么积极列入叙利亚、利比亚等问题。

法国为什么不与德国竞争成为欧盟的领导者?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不专业,至少是不了解欧盟的历史与现状。

欧盟的前身是欧共体,欧共体的前身是三个共同体: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与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国家之所以要联合,初衷就是要避免连年的战争。所以它们在最容易引发争夺的煤钢领域成立共同体。而各国之间的合作又以法德两国和解为基础。所以,从欧洲合作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欧盟,德国与法国的合作一直是欧洲合作的基石。英国虽然强大,但它一直以来就没有完全融入欧洲大陆,这也是它脱欧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当前的欧盟当中,德国与法国的主导作用同样重要,如果有一方不配合,欧盟就很难正常运转下去。具体来看,德国的经济实力是欧盟最强大的,它在欧盟当中经济方面的发言权大一些;法国则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实力要大一些,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核武器与航空母舰,而德国在这方面要弱一点。

欧盟的成立到未来的发展都要靠德法两国的团结合作,尤其是在英国脱欧之后。如果两国在欧盟内部争权夺利、纷争不已的话,欧盟离解体就不远了!

法国为什么不与德国竞争成为欧盟的领导者?

因为法国本就是欧盟的领导者——至少法国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就是在法国的牵头下成立的。

战后,为了防止德国死灰复燃,由于发动战争需要用钢铁和煤炭,法国倡导成立“煤钢共同体”,即把德国、意大利等国的煤炭、钢铁生产,全都纳入统一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避免用来生产武器。

在共同体内,法国是战胜国,扮演“警察”的角色,德国和意大利是战败国,扮演“囚犯”的角色,正是这种“警察看押囚犯”的结构,构成了“煤钢共同”(其他那几个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基本就是陪衬),后来发展为“欧共体”,乃至欧盟。

在这个结构中,法国毫无疑问处于核心地位。

英国?

在欧盟内的地位从来就没高过。

由于英国在历史上一直扮演分裂、离间欧洲的作用,在欧共体成立之初,就一直排斥英国,戴高乐说过,“只要我还活着,英国就别想加入欧共体”。

果真,直到戴高乐死后的第二年,英国才最终加入欧共体。

(不过,从最近英国退欧来看,再次证明了英国“欧洲搅屎棍”的本质,和戴高乐的眼光。)

后来,随着德国经济的崛起,和法国的相对衰落(最高时,德国的GDP相当于法国的两倍),德国成为欧盟的经济火车头,但政治火车头依然是法国,欧盟逐步形成“法德”双核心的结构。

冷战后,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欧洲东部新出现了许多新国家和权利真空,是欧盟理想的扩张方向。

德国比法国距离中东欧更近,导致法国逐渐边缘化。

到了今天,法德两国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而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经济雄厚更有发言权。

所以,现在的欧盟,德国比法国更加耀眼,也更像“领导”!但这是实力释然,而不是德国争取的结果。同样,法国地位的下降,也并不是他主动放弃,而是实力不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