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滥发纸币毁掉了南宋,对此你怎么看?

滥发纸币是怎么毁掉南宋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出现了“会子”,两宋将白纸变成了钱,最后又把纸币变成了废纸。

北宋时代,因为与北方的辽基本保持了和平,商品经济活跃,需要大量的资本流通,然而宋朝匮乏金银,而铜钱非常笨重流通不便,最终促成了纸币的出现。

南宋时代,频繁的北伐战争导致南宋的财政失衡,军费猛增,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南宋施行“竭天下财力以养兵”的措施。南宋因为施行募兵制,军费非常高,一个军卒的军饷每年就超过了200贯。

南宋虽然弱小,但的确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富有的朝代。南宋中期开始,每年的财政收入超过1亿贯,是古代绝无仅有的。然而这与巨额的北伐花费等相比,仍旧不够。南宋朝廷开始动歪脑筋——发行大量纸币。

公元1234年,宋朝联合蒙古灭金,宋朝又进行了愚蠢的“端平入洛”,结果全线溃败,这一年,南宋会子发行量超过4.2亿贯,相当于国家三年的财政收入。

如同今天的经济学原理一样,宋朝疯狂发行纸币,结果导致军费暴增而民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而物价飞涨,最终也催化了南宋的灭亡。

有人说滥发纸币毁掉了南宋,对此你怎么看?

从北宋开始发行纸币,纸币就像一个魔咒,不但让南宋毁灭,还毁掉了一个堂堂皇皇的大元朝,而且也让明朝一直战战兢兢,最后成为压倒民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说,在铜本位的古代货币体系中,纸币就是要命的鸦片,虽然味道很好,在不断满足人们欲望的同时,也会被分分钟掏空身子。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正式承认官方法定的纸质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纸币,比西方第一种纸币早了六七百年。“交子”最早是由四川商人之间发明的一种钱币兑换凭证,商人们在两地交易中可以在一地存入钱币,然后在另一地的钱庄凭票取款,少了山路搬运大量钱币的辛苦以及路上被抢劫的风险,所以这种交子十分受到四川商人的欢迎。&北宋交子

由于交子在宋仁宗时期受到官方的重视,发现交子可以准备少量储备金就能超额发行,于是交子的发行开始泛滥。到了大观元年(1107年)把交子务改为钱引务,这年的发行数“较天圣一界逾二十倍,而价愈损。”也就是说发行量由120万缗增加到2000多万缗,而且没有准备金,导致市场上“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至引一缗当钱十数”,一缗千钱只能当钱十多个钱,由此可见纸币贬值是多么严重。

到了南宋,南宋的经济中心在沿海一带,虽然也贸易繁盛,但由于每年对金的岁贡让南宋铜钱奇缺,纸币的发行更是无序。而制作纸币的专用材料楮树皮为供应不上,采用防伪功能较差的江南纸,结果导致民间大量仿制,情况比北宋晚期更为严重,导致南宋经济病入膏肓。再加上连年对北方的战争,让南宋朝廷内外交困,不得不采取求和态度,压制主战派,让南宋军备废驰,最后走向毁灭。&南宋会子

在铜本位的古代,纸币很容易会让当权者尝到甜头,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很容易让一个朝代被掏空,最后栽在一张纸上。所以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就下令禁止发行纸币,直到咸丰年间,军费紧张,才由户部发行大清宝钞,但发行量并不大,并且一直没有能取代铜钱和银币的市场地位。

有人说滥发纸币毁掉了南宋,对此你怎么看?

南宋灭亡,并非一个原因。但滥发纸币造成巨大的通货膨胀,确实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发明纸币的国家,宋朝发明的“交子”和“会子”,便是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古代使用金银和铜钱为货币,携带太不方便了。纸币的发明,确实给商业发达的宋朝带来了便利。但滥印纸币,势必造成通货膨胀,给国家带来灾难。起初,宋朝的交子与会子发行,与金银铜钱基本是持平的。但到了南宋末年,随着军事上的压力,南宋朝廷印制了大量的会子增加军费开支,终于导致通货膨胀,南宋灭亡前昔会子发行量超过了10亿,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社会需要同,造成严重后果,货物贬值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一贯会子仅值五十文钱。而米价由每石2——4贯,暴涨到每石180贯。

由于通货膨胀,军饷也随之水涨船高,由每年的1200万贯左右,暴涨到10亿贯。到南宋灭亡,朝廷印发的会子形同废纸,已没有任何诚信度可言。南宋在军事上输到了战争,在金融上也输到了战争。寅吃卯粮,不顾经济规律印刷纸币,只能自食恶果。通货膨胀,输掉的是国家诚信。当人民不再信任朝廷时,这个朝廷离灭亡还远吗?打仗就是打钱,没有强大的经济做支撑,战争是进行不下去的。南宋看似是世界上经济上最发达国家,实际上水分多多,虚假繁荣,自酿恶果。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有人说滥发纸币毁掉了南宋,对此你怎么看?

大会金银滥用途,

开浔找宝知县中,

小山洋溪金银地,

族大海山银溪仙,

谱查上贡献钱塘,l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