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内部到底有几个反政府武装,各自的地盘都在哪?

谢邀,截止上世纪80年代,整个缅甸有大约30支武装力量,主要都集中在缅甸北方。在缅甸6000万人口中,缅族占据3/2,英国殖民时代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导致了缅甸的大分裂。1947年缅甸各族签署《彬龙协议》次年脱离英国。然而殖民时代的阴影仍旧存在。整个缅甸有数十个公开或者隐蔽的民族武装,仅仅一个掸邦就有10多个。

果敢同盟军。

1989年脱离缅共,占据在果敢(第一特区)控制着2700平方公里与15万人口。

北掸邦军。

总部位于掸邦的万海镇。

掸东同盟军(勐拉军)

首府位于勐拉,管辖着勐拉、色勒与南板三个县,控制着4952平方公里土地。

德昂武装

旧称“崩龙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主要控制着如今的“德昂自治区”的两个镇区。

克伦军

曾是金三角地区历史最悠久也是实力最强的一支武装。早在缅甸独立之初就已经出现。最强时代拥兵6万多,但如今不到1万。总部设在“玛莎若达”。

克钦独立军

是缅甸最大的地方武装之一,在缅北仅次于佤联军,总部设立在拉咱。

南掸邦军

本来是坤沙蒙泰军余部,主要活动在景栋南方,邦弄东部。总部设立在泰国缅甸边界地区的“泰亮山”。

若开军

主要活动在缅西,活动在印度、缅甸与孟加拉交界地区。

佤联军

管辖着掸邦东北部,萨尔温江以东,以及泰国、缅甸与老挝交界之地。

其他的,掸邦军(总部盛加);克钦保卫军(总部岗卡);勃欧军(总部椒得龙);克洋军(总部孟别);克伦尼军(总部多达玛基)等等。缅甸这个曾经亚洲最富有国家,如今却成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缅甸内部到底有几个反政府武装,各自的地盘都在哪?

官方说法,缅甸公开的武装25支;不常露面的10多支。那么综合起来,顶多是四十几支队伍。

还有一种说法,缅甸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武装——缅甸有135个民族,难道就有135支武装吗?要这么算,那还不止呢。

因为,我观察到的某些民族,同一个民族都有好几支队伍。最著名的例子是克伦族。克伦族是缅甸八大民族之一,人口上百万,也是老牌的反缅武装。但也是因为发展时间太久,内部逐渐被分化。

不过,缅甸的民族分得比较细,很多被单独列出来的民族,只是某些大民族的支系

另外,缅甸的南亚裔(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人后代)、华人,虽然不被承认为缅甸国民,但其人口也不少。而这些不被承认的民族也有自己的武装,最著名的是罗兴亚救世军

与中国有些关系的,是缅甸华人。按我的理解,缅甸华人大体分成两类:住在城市里的华人,大多是两广福建人后裔,是通过南洋辗转到达缅甸的;住在农村地区的华人,基本上就是云南人后裔。但是,尽管都是云南人后裔,说同样的方言,他们也被分成了两个民族:果敢族、勐稳族。

果敢族和勐稳族,曾经分属两个阵营。前者的聚居地,曾是缅甸最大武装的根据地——缅共东北军区。后者则是跟随缅军与缅共作战的勐稳民团。

前几年,勐稳华人还因为“脱汉入缅”,领取缅甸身份证,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过一阵讨论。

国内关注最多的,主要是缅北(掸邦、克钦邦)。原因也在于,这里和中国接壤,这里的人与中国人,或多或少地血脉相通。如果放眼整个缅甸,在其东南部的缅泰边境;在其西部的缅印边境,混乱程度也不低。

说完这些又扯远了。再回到问题上来,用“反”字来界定这些武装,本身就涵盖不了。缅甸曾经出过停火协议。按理说,只要在停火协议上签字的,都算不反的。可即使有些武装是签了协议,却也照样与缅军对着干。

所以,不如把“反”这个限定去掉,用“活跃”来代替。

那么,缅甸有多少支活跃的武装呢?

这几个月,我也是比较闲,关注了几个缅甸相关的号。基本上,这些号推送的内容都是谁和谁又冲突了,哪里又打起来了,看得我也是杂乱无章。所以,就索性把每次看到的武装组织名称都记下来,直到没有陌生名字了,才罢手。然后再按照这些名称顺藤摸瓜,把这些武装的来龙去脉都捋了一遍。大体上,现在缅甸最活跃的队伍有11支,对应上他们所在的地盘,就是下面这样:

掸邦:德昂民族解放军、北掸邦军、南掸邦军、果敢同盟军、勃欧民族解放军

克钦邦:克钦独立军

钦邦:钦民族军

若开邦:若开军

克耶邦:克耶军

克伦邦:克伦民族解放军、缅族解放军(又名全缅独立军)

全国:人民国防军(PDF)

都知道,缅甸有七省(缅甸中心,缅族聚居区)七邦(缅甸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而上述列举了六个邦,还剩下一个孟邦没有队伍吗?以前有,叫做孟民族解放军。现在算是被收编了。

收编民兵的套路是这样:先签署停火协议,之后再接受整编。有些有实力的武装,也签了协议,但拒绝接受整编。如果实力足够强(比如佤邦),也无可奈何,也就走到这一步。

另一种,是这支队伍内部,会分化为接受整编的与不接受整编的。接受整编的变成边防军或者民团。不接受的话,就只能再次回归反的序列里。不过实力上就大不如前了。而更弱小的队伍,那就只能做铁板上的鱼肉了。

光看这些,可能还是比较乱的。下面挑三个有代表性的说一下:

克伦:出头最早

克伦族是缅甸第二大民族(也有说是第三大),与缅族同源。但是,缅族比克伦族混得好,缅甸历史上的三大王朝(蒲甘、东吁、贡榜)都是由缅族人建立,缅族人进而成为缅甸的主体民族。克伦族却长期处于被缅族压迫的境地。缅甸与暹罗(泰国)争霸的时候,克伦人所在地正好是双方的战场。克伦人经常被双方抓来做炮灰,一旦被俘,又沦为奴隶。

长期下来,克伦族对于缅族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

英缅战争时期,英国人也利用了这一点,把克伦人培养成了自己人,一起攻击缅族。

英国殖民缅甸时期,刻意压制缅族,提拔重用克伦族。殖民地军队的兵源,都来自克伦、克钦等族中,对缅族一律不用。

日本侵略时期,克伦人还坚定与英军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缅甸的昂山却是与日本站在一起的。双方继续火拼。

也就是说,一百多年来,无论画风怎么变,克伦族与缅族,总处于对立面上。真正的“同源异流”。

缅甸独立之前,想着各族绑在一块,先组团从英国独立出去,人多力量大嘛。至于独立之后怎么分,那就以后再说。所以,就由缅族的昂精卫牵头,与各个少数民族代表签了个《彬龙协议》。

可是,克伦族与缅族却有着深重的“感情基础”。所以,克伦族根本就没去签这个字。他们就没想过什么组团独立,他们要的就是跟缅族一刀两断,各过各的。

缅甸独立不久,克伦族就在苏巴吴基(在克伦族内部地位相当于缅族的昂精卫)的带领下,拉起队伍进攻新成立的缅甸。兵锋直指仰光郊外。

克伦族建立的组织是克伦民族联盟,早期曾经与钦族、克钦族等信仰基督教的民族结盟,也曾与缅共合作,一度拥兵6万,下属武装组织克伦民族解放军克伦民族保卫组织

1994年,克伦民族联盟/克伦民族解放军内部分裂。部分佛教徒在苏拉培、苏奇督带领下成立了民主克伦佛教军,配合缅军进攻克伦民族解放军,甚至端掉了克伦民族联盟的总部,导致数十万克伦族流离失所,逃入泰国境内。至今在泰缅边境还有克伦族的难民营。

最早,克伦民族联盟下面是两支队伍:克伦民族解放军克伦民族保卫组织。这样就成了对立的两支队伍。但最近十年来,克伦族武装的分化速度明显加快,克伦佛教军又发生了四次分裂

2010年,克伦佛教军大部分接受整编,称作克伦边防军(司令苏奇督)。其中,佛教军第五旅(旅长苏拉培)拒绝接受整编,再次分裂出来,更名为克伦仁爱军(国内仍习称佛教军)。

2012年,就在仁爱军更名的同一个月,克伦仁爱军内部分出了一支队伍:高都宝克伦组织(KKO)。

2015年,仁爱军与缅甸签订停火协议期间,苏吉特、苏山昂再次分出,配合缅北联合阵线与缅军作战。

2016年,苏吉特、苏山昂将分裂出来的队伍,改回原来的番号,重组民主克伦佛教军。苏山昂率部分队伍前往掸邦与缅北联合阵线结盟,而苏吉特则留在克伦邦。

这样,原本的民主克伦佛教军一分为四:克伦边防军(亲缅)克伦仁爱军克伦高都宝组织克伦佛教军(苏山昂、苏吉特)

最新消息,苏山昂从掸邦回到了克伦仁爱军,现在是仁爱军作战部长。苏吉特则坚持留在原地,继续与缅军作战。这也可以算作一次分裂吧。

再倒回来,还记得当初那个被分裂的克伦民族解放军吗?他们经过几年经营,兵力达到了万余人,内部分为七个旅。

这七个旅被分配到缅甸南部各地,看起来也有点各自为战的意思

1旅,活动范围孟邦直通县

2旅,活动范围勃固省东吁县

3旅,活动范围勃固省良宾县

4旅,活动范围德林达依省土瓦县

5旅,活动范围克伦邦帕本县

7旅,活动范围克伦邦帕安县

6旅,似乎是克伦民族联盟总部所在地。6旅旅长穆图西坡,同时也是克伦民族联盟的领导。而穆图西坡是个主和派。主战派的5旅,并不怎么听穆图西坡的指挥。

曾经有克伦军队与缅军交火,死了人。穆图西坡出来讲话,呼吁和平。结果,5旅旅长说,我尊重他,但他的讲话只代表他个人。这个意思就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基本上没撕破脸,但也就那样。

5旅,是实力最强的,经常能看到5旅与缅军作战的新闻。

2017年,原7旅旅长苏特貌自作主张与缅军谈判,队伍改编为克伦和平委员会,算是从克伦民族解放军中分裂出来了。但他们的名称里还带着“克伦民族联盟”。但最近也经常看到他们与缅军作战的消息。

3旅,似乎就是之前的克伦民族保卫组织改编而来。克伦民族联盟的领导的儿子在这个旅做旅长。

至于1旅、2旅、4旅,查不到太多消息。只是偶尔会看到他们配合人民国防军作战的新闻。

2015年,和平委员会、佛教军、民族联盟与缅甸签署全国停火协议

巧的是,由于疫情原因,七旅旅长、一旅旅长、仁爱军总司令苏莫谢在内的好几个克伦族军队高级指挥官,被一把送走。也算物理意义的“殊途同归”了。

克伦族是最早与缅军对抗的民族,几乎是缅甸独立的同时,克伦族就揭竿而起了。但是,克伦族军队的发展过程,也是被不断分化、弱化的过程,基本能反映其他大多数武装的情况。

个人认为,有可能是时间拉得太长了,七十多年一直与缅军对抗。2020年,那个带着七旅出走的苏特貌上将去世,一看年龄,竟然已经是93岁高龄了。可能,他的一生都在无休止的军旅生涯中度过。

这么漫长的过程,难免有人意志消沉或者掌权后贪图享乐,那就停火、整编、缴械……

不过,还有一支队伍,始终坚定与缅军对抗,也长达60年,至今不绝不休。这就是克钦独立军

克钦:武林盟主

克伦与克钦,一南一北。克伦在泰缅边境,克钦在中缅边境。克钦与克伦早期也比较相似,都是英国殖民者扶持起来对付缅族的。二战时,善于丛林作战的克钦族接受美军训练,组建了101突击队,深入敌后打击日本侵略者。

可能也是山高皇帝远,克钦族在历史上属于土司羁縻制度,并没有受到太多缅族的欺压。他们与缅族的矛盾主要在于信仰上。早年,克钦族的文字都是美国传教士编写的拼音文字,信仰也从鬼神崇拜,改为基督教。

不过,当初为了独立,克钦族签署了《彬龙协议》。

缅甸独立后,克钦101突击队的五个营,转入了新成立的缅甸联邦国防军。而当时,缅族才三个营(应该就是日本侵略时期昂精卫的伪军)。

在克伦族攻打仰光时,克钦族军队还作为缅军,提缅族帮助解围。而在与克伦族交战过程中,克钦族受其影响,部队发生分裂。一部分克钦族士兵加入到原本敌对的克伦族阵营中,并以早丹三兄弟为首,返回老家克钦邦,成立克钦独立军。

克钦独立军的地盘克钦邦,与掸邦接壤。掸邦曾经是缅共的根据地。所以,克钦独立军在七八十年代,物资方面得到过缅共支援,干部参加缅共的军政轮训。

但是,克钦独立军终究没有与之合并,主要源自于缅共内部的大缅族主义。于是,克钦独立军仿效缅共,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可能这也是他们能够走得比较长远的原因之一。

克钦独立军也曾经分裂过。有两个连长(丁英、泽龙)带着队伍投奔了缅共,被编为缅共101军区。89年,缅共瓦解后,101军区与缅甸签订停火协议,被改为克钦邦第一特区。之后,丁英成了缅甸议员,部队被缅甸整编。但克钦独立军又收复了这支队伍。

1994年,正当南方的克伦族被缅军抄了老家之际,克钦独立军与缅甸达成停火协议,所辖地区被改称为克钦邦第二特区

2009年,缅甸要求克钦独立军改编为边防部队。克钦独立军拒绝接受。实际上,在这之前一年,果敢彭家声被驱逐,就是这一系列行动的前奏。缅甸又变调了,妄图收编所有民地武。

2011年,克缅战争爆发,双方打打停停,至今没有结束。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缅甸国内的军事冲突,主要就是克钦族与缅甸国防军。

2014年,克钦独立军副总司令甘茂访美。原101突击队老兵给时任总统奥巴马写信求助。但美国在缅甸没有利益,也就口惠而实不至。

去年,敏大帅上台,昂山素季一众被囚禁,群众上街抗议。又是克钦独立军最先站出来,支持抗议群众,在战场上也对缅军频频出击。

克钦的内讧也不少,但只限于高层之间。早期的创建者早丹三兄弟,就是因为内讧死的。随后,早迈因为不抵抗缅军、签订停火协议,也被赶下台,软禁。不过,这些总体来看倒是利于进步的,能够迭代升级,不至于领导层僵化。相对于其他队伍,已经很团结了。

可以说,克钦独立军在反的态度上,绝对是坚决的。尤其这两年,克钦独立军还扶植了其他民族武装。彭家声被逐出后,多方求助,得到克钦的帮助,使其恢复了队伍。德昂民族解放军也是从将要崩溃边缘,被克钦救活。2009年才组建的若开军(现在已经控制半个若开邦),最初就是几个若开族人跑到克钦邦,由克钦独立军训练出来的。此外还有全缅学生联盟,总部就在克钦邦。最近的人民国防军(PDF),也得到过克钦的帮助。

克钦独立军还联合各支武装,成立缅北联合阵线。俨然缅北武装的武林盟主。不过,若论实力,排在第一的,肯定是佤邦。

佤邦:实力最强

说佤邦,就绕不开掸邦。都是“邦”,但佤邦在英国殖民时期,就被划进了掸邦。合并之后的掸邦,官员却由佤族人来做。这显然也是英国的搅屎棍行为。怎么看都像是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的重演。

至今,佤邦也没能从掸邦中划出来,正式名称是掸邦北部第二特区。只是佤邦内部不承认这个名字,往往自称缅甸佤邦

掸邦是缅甸最大的邦,下面分了三部分,分别称作掸邦北部、掸邦东部、掸邦南部,呈三角形分布。佤邦在掸邦北部东面。佤邦南侧与小勐拉接壤,西侧与北掸邦军的地盘接壤,北侧是果敢,东侧是云南省。构筑起了完整的防御纵深。

九十年代初,佤邦刚刚脱离缅共,遭到坤沙的蒙泰军偷袭。佤邦南下与坤沙作战,到1996年,在缅军支援武器,泰国封锁边境的情况下,佤邦逼迫坤沙投降,进而得到蒙泰军的地盘,把金三角改了名字,成为南佤。

佤联军和克钦独立军,真正数一数二的两支队伍,对缅军构成掎角之势。而在两者地盘之间,就是果敢。所以,缅军才要在果敢搞事情——把彭家声逐出果敢,等于在佤邦和克钦邦之间插上一刀,使其首尾不可呼应。

现在的佤邦,也基本保持守势,很少看到佤邦与缅军有什么交火的新闻。被佤邦扶持起来的北掸邦军,倒是欢实的很,经常与德昂(克钦的小弟)、果敢(彭家军)联合起来,与缅军、南掸邦军作战。

当然,佤邦内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接班人、南北分权、上下层贫富分化等等。

以上,基本是缅甸南部、缅甸北部两个方向上比较大的武装。至于缅甸西部的若开邦、钦邦还涉及到印度叛军、罗兴亚等问题,说起来就更乱。

在写这篇的时候,发现网上还有些为缅甸那边做宣传的,故意扰乱视听。所以,要核对清楚,就需要找更多的资料。基本上把能找到的都找到了,也着实核对了很长时间。

结果就是,发现这些内容如果全写出来,根本不是一篇能讲完的。后面的内容,有机会再陆续整理出来。

缅甸内部到底有几个反政府武装,各自的地盘都在哪?

首先感谢邀请,缅甸内部有12个反政府武装, 佤邦联合军, 勐拉同盟军,北掸邦军,南掸邦军 , 新孟邦党, 克伦佛教军,果敢同盟军, 克钦新民主军, 巴欧民族军,克耶族自卫队, 克伦尼进步党, 克钦民主保卫军!至于地盘,你可以看一下地图,会比较明了!

缅甸内部到底有几个反政府武装,各自的地盘都在哪?

编甸以前没有民族问题,自政变以后才出现。

①丘吉尔支持反对派暗杀昂山将军

②美国为了助苏联围堵中国,暗中助苏联干掉亲中又亲美的吴努总统,从此缅甸大乱,各自为政,才有各族军队出现。

缅甸是帝争霸的牺牲品

缅甸内部到底有几个反政府武装,各自的地盘都在哪?

缅甸的反政府武装问题完全就是民族问题,而这一切在缅甸建国之初就埋下了祸根,直到现在都是缅甸国内的最大问题,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

按照缅甸政府的官方统计,缅甸共有1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所占据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缅甸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尤其以克伦、掸、克钦、孟等少数民族与缅族的矛盾最为突出。

早在1947年2月12日,缅甸各民族谈判达成的《彬龙协议》中,原本是把缅甸设计为联邦制国家,各民族有高度的自治权,并且在宪法中直接写出加入联邦的各地方邦在缅甸联邦建国十年后有“脱离联邦的权利”,但后来缅甸的实际局面是缅族一家独大,“联邦”徒有虚名,实际上是缅族主导的“单一制”国家。

因此,克伦、掸、克钦、孟等少数民族非常不爽,纷纷以争取民族独立为口号组织反政府武装。

直到现在,缅甸反政府武装也一直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就有17只左右。

这些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区域面积很大,其中以掸邦和克钦邦控制的区域最大,基苯集中在缅甸北部。

缅甸长期实行军政府统治,在对待民族问题上使出了几个“昏招”,使得本来就尖锐的民族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是在1961年宣布佛教为国教,这符合缅族的利益,却违背了宗教自由,让一些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更加怒不可遏,民族问题进一步恶化;

二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独裁统治,底层百姓特别是少数民族百姓没有真正的民主、自由权利;军政府还多次逮捕少数民族的首领,更加激化了民族矛盾;

三是中央政府长期对反政府武装持强硬态度,武力镇压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反政府武装不得不进行反击。

以至于缅甸国内流传着一种说法:“缅甸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就有多少只反政府武装!”

缅甸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的冲突在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逐步缓解。

绝大部分反政府武装也逐渐放弃了武力独立的路线,其中的原因也在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些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如给予少数民族更多的自治权、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并且从内部瓦解反政府武装,双方矛盾一度有所缓和。

特别是在1992年丹瑞上台后,左手大棒右手萝卜,与反政府武装开展多次谈判,效果还算不错,先后与多支反政府武装达成和解。

尽管总体上缅甸的民族矛盾在向缓和的方向发展,但其中的反复也时常出现,缅甸军政府与民选政府之间的矛盾,造成国家政局不稳,民族政策没有持续性,也将一直影响少数民族。

除此之外,少数民族自治权力的大小、经济的发展、宗教政策等等都将影响反政府武装到底将持续多久。

但可以预见的是,鉴于缅甸国内形势的剧变和民族矛盾的复杂,反政府武装还会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缅甸内部到底有几个反政府武装,各自的地盘都在哪?

基本共同的土地,基本共同的样貌,人为划分民族是自残! 万千血汗生产平民共同的敌人是动态的舞弊政客中介吸血虫。谨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