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经历了长期的割据,为什么南明没有成功守住半壁江山?
南明内讧不止,敌人没打来自己已经四分五裂;另一方面清朝初期拥有的战斗力的确强悍。崇祯帝犹豫不决最终自尽殉国,明朝作为一个王朝的时代结束了,然而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南方的明朝宗室仍旧势力强大,南京仍旧有一整套完整的行政系统,再加上各地的明朝军队,当时南明的国家机器依旧基本保持着完整。
与崛起初期的清朝相比,明朝残留的势力仍旧不可小觑。然而悲哀的是,当年朱元璋心中想着分封诸王拱卫中央的想法收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虽然靖难之役后藩王的势力有所削弱,但是规模庞大的明朝宗室的确是个问题。
崇祯帝一死了之,皇位空悬,这至高无上的位置没有明确的继承者,结果就引发了南明内部的不断争斗。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明朝宗室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明朝的灭亡并非偶然,明朝末年由于白银大量涌入,加上当年万历三大征太仓库的严重赤字,导致了明朝整个经济的崩溃。土地的兼并越来越严重,而失去土地的百姓也越来越多,最终引发了大量暴动。
满清入关,就以土地为诱饵,加上明朝道貌岸然的士大夫统治不得人心,明朝这个“最有骨气”的王朝出现了数量惊人的叛军。
满清八旗不过区区之数,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大量的明朝叛徒,关宁铁骑、绿营等,冲在攻打南明与日后平定三藩的最前线。
南明如此,又如何能够守住江山?
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经历了长期的割据,为什么南明没有成功守住半壁江山?
从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石景山自缢,满清八旗军队在吴三桂的引领下入关,到1662年永历皇帝在昆明被绞杀。仅仅十八年,大明王朝就输了个底朝天。
相比于历史上同样拥有半壁江山的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南宋等南方王朝,同样倚靠着长江天险,南明为什么会输的这么快?
这就得从当时所面对的实际局势来了解这里面的内情。
第一个原因,没有明确的继承人。明朝时期的皇亲国戚,并没有和之前那些王朝一样,都集中在京师附近,大多数都分散在各自的封地,手中本身都有一定的实权。在崇祯皇帝自缢之后,由于没有留下遗嘱,使得当时的南明小朝廷没办法确定一个有足够领导能力的继承人,毕竟嘛,大家都是老朱家的后代,你也不比我血统纯正多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号令?这直接导致了先后被扶持的继承人,实际上没有多少的号召力。
第二个原因,是明朝早就大势已去。在崇祯之前几任皇帝的胡作非为下,黎民百姓已经渐渐对皇族失去了信心,虽然崇祯皇帝幻想着力挽狂澜,但是无济于事,等到李自成起义的生活,一呼百应,几年时间,就攻破北京。
第三个原因,是所面对的敌对力量太过于强大。前有大顺,大西两只起义军在北方把中原搅乱的天翻地覆,紧接着强大的八旗清军就趁机入住中原,对江南诸地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渡江统一天下。
第四个原因,内部军阀与党派斗争激烈,使得大量的有生力量损失在内耗当中。明朝末年,皇室对军阀的掌控力已经很弱了,很多时候大小军阀都是各自为命,不去听从皇帝的统一指挥。而在朝堂之中,持续许久的东林党与阉党之争,很大程度上直接架空了当时的小皇帝。这加剧了内部矛盾,使得南明没有办法凝聚一心。
第五个原因,当时的汉奸远比其他时期更多。见风使舵的人多了,前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领清军入关,后有洪承畴假传阵亡实则投降,再到孙可望引清军入川等等,加速了南明的灭亡。
综合以上诸多原因,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南明小朝廷就是因为没有号召力,内斗太严重,加上内奸过多,外部压力巨大,才在短短十八年内,就彻底覆灭的。
欢迎【关注】小川读历史,每天带您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小知识。希望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观点。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经历了长期的割据,为什么南明没有成功守住半壁江山?
南明从第一代皇帝弘光帝继位就疑团重重,并且延续了明末党争斗,在大顺与大清激战的时期,南明并没有及时做好江淮防线作战的准备,反而出现了1645年左良玉清君侧的大事,清朝此时趁弘光帝集团内乱,进逼江淮,直捣南京。很快弘光帝政权覆灭了,此后南明在拥立谁坐皇帝上又出现了内乱,如鲁王和唐王正统之争,虽然唐王,即后来的隆武帝比较有作为,不过军权不在其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隆武政权也灭亡了,鲁王是逃跑到了舟山,并且在舟山群岛坚持斗争,鲁王也取消了监国。那么后来南明又出现了正统地位的争夺,照理说隆武帝后如果没有儿子那么兄弟继位,确实隆武帝弟弟继位了,可以算是正统,不过当时也有其他一部分明臣拥立明神宗孙子也是唯一由字辈的朱由榔(桂王)继位,唐桂之争又开始了,这又导致清军一举消灭了后唐王政权,那么只剩下桂王朱由榔的政权了。虽然它维持了时间较长,但是部下派系的内斗,也导致了后来的李定国歼灭孔有德以及尼堪的成果再次葬送了,李定国与孙可望内战消耗了仅存的国力,随着孙可望的叛变,云贵虚实尽为大清所知,老贼吴三桂率领大清军队攻入了云南,使得朱由榔被迫进入到缅甸求存,这儿也不得不再说句,当时李定国建议朱由榔到重庆那的原大顺军抗清基地(1664年这抗清基地被攻入)去,然而朱由榔依然是选择了到缅甸去,在此又发生了咒水之难,朱由榔的大部分臣子都命丧他乡,后来缅甸也就把朱由榔等人交给老贼吴三桂,1662年朱由榔等人在云南逼死坡就义。此时南明虽然名义上灭亡了,但是打着南明旗号的军队依然存在,还是台湾的郑氏集团坚持到了最后。
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经历了长期的割据,为什么南明没有成功守住半壁江山?
南明无法保住半壁江山是历史的选择。无人可以改变。他灭亡的理由有千万条,在此,略举例几条,视为根本。
1.南明政权是一个从根儿上已经腐烂的临时性政权。北方领土的丢失和节节失利注定大明朝已经翻天了,崇祯皇帝“君王死社稷”,标志着明朝实际上已经死亡。为什么南方还有人有机会组建起来一个临时性政权,是因为北方有李自成的农民军在阻挡大清的铁骑。然而,以马士英为代表的所谓明朝遗民组建这个政权的动机并不纯正,无非是利用老朱家的名义为自己谋求荣华富贵,在这个临时性政权里面,党派林立,完全缺乏领袖型人物,完全没有重整河山的气度和气魄。他们在江南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利用政权,搜刮江南的民脂民膏。
所以,一无领袖人物,二无纯粹动机,三无统一兵力和将帅,还胡作非为的腐朽到底的南明政权,又岂能阻止气势的垂落,更何况大清的铁骑。这是南明灭亡的根本性原因,谁也没有办法来挽救这样一个不得势,不得时,不得运的摇摇欲坠的政权。
2.农民军在北方的失败导致唇芒齿寒。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搞得很热闹,结果很悲催,大顺政权在北方短短几十天就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失去了这道屏障,南明政权唇芒齿寒,被大清践踏也只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大顺能够抵挡几年大清,南明在政治上统一,养精蓄锐几年,也许还能得个划江而治的局面,可惜,大顺自己倒在自己的脚下,也怪不得他人,只能说天意顺着大清。
3.历史命运的选择。明朝气数已尽,就像一个人一样垂垂老矣,而大清就像刚刚升起的太阳,生机勃勃。无论是从政治体制还是从兵员将帅,尤其是人才方面,大清代表的都是一股新生代的力量,大明朝在过去的几百年中,辉煌已成为过去,根本就无法与勃起的大清相比。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大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南明政权是阻碍生产力的代表,他势必会被先进生产力所代替,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我个人是非常不讨厌南明这个政权的,当然,在这个政权当中,也不乏真正一心为国的人士,但是政治体制机制腐朽了,谁也挽救不了他。
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经历了长期的割据,为什么南明没有成功守住半壁江山?
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经历了长期的割据,为什么南明没有成功守住半壁江山?
两者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
南明之所以没有像南宋的那样,占据半壁江山,是因为两者的情况事实有巨大的区别。
一、国家情况的区别:
北宋的灭亡实际上有很大的突然性的,在灭亡之前,北宋的统治实际上还是处在巅峰时期,只看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看出当时北宋的繁盛。北宋属于被女真突然攻破都城而灭亡的。
而明朝灭亡的时候,国内内部动荡,各路义军都已经折腾了几十年了,明朝的国力消耗严重,情况无法和北宋灭亡的时候相比。
二、政治的区别:
虽然大家都把宋高宗赵构骂得很惨,但实际上南宋的统治还算稳定,以赵构为中心,中央一个声音发出,集结南宋的力量,稳住了局面,形式较好。
而南明开始建立的朝廷连高宗都不如,敌人来了没有跑,直接投降了。这个情况,导致了其后的南明处于群龙无首,多个明朝王爷宣布是正统,又被剿灭。拥唐拥桂各立山头,本来实力都不如别人,力量还不能团结,彼此之间勾心斗角,如何能胜。
三、情况更复杂:
南宋的时候,基本就是宋和女真之间的矛盾。
而到了南明的时候,除了这两者之外,还有起义军,从两方变成了第三方,而且三方之间矛盾众多,造成了更为复杂的局势。
四、战斗力不够
北宋灭亡在于其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攻陷了首都,造成了北宋的灭亡。但北宋的军队主力并没有随着北宋灭亡而覆灭,其后北宋军队的主力西军与金国的军队进行了数次大的会战,虽然说败多胜少,但也不是说南宋当时控制的军队毫无还手之力。同时当时北方大量的流民涌入南方,被编炼成军,也就是后来岳飞等军队的主要兵员。
但南明的情况不同,明朝灭亡之前,与起义军与满清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的战争。可以说明朝的军队主力在这样长时间的拉锯战中已经覆没了。而最后能战的力量,关宁铁骑又随着吴三桂的开关,投降了满清。可以说南明根本就没有能战的武力。
南明最后靠的不论是郑成功,还是李定国这些,都不是原本明朝的武力都算是地方的豪族或者义军,可见末期南明军事实力的衰弱。
而且因为北方被义军骚扰十余年,很多地方十室九空,这就造成了,一来北方没有什么抗力,二来没有太多的流民南下,就少了很多兵员。
正因为这四点原因,造成了南明无法向南宋一样得以坚持抵抗,稳住半壁江山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