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和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坐到高位的?

首先,和珅本身就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其次,他圆滑世故左右逢源,非常会疏通关系;第三,深得统治者的宠幸。

和珅自幼就非常聪明,通晓四书五经并且精通满蒙汉藏四种语言,在管理布库房的时候由于非常善于经营,而得到了乾隆的注意与赏识。

和珅自己的夫人乃是直隶总督的孙女,而其子丰绅殷德也迎娶了乾隆的爱女十公主,和珅本身也就成了皇亲国戚。

和珅本身的外交与经商手段非常高明,加上深得乾隆的宠幸,和珅能登高位也是情理之中。

历史上和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坐到高位的?

大好官

历史上和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坐到高位的?

        和珅(1750年7月—1799年2月),钮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自号嘉乐堂,满洲的正红旗人。是中国历史上的权臣和最著名的贪官,也是后世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满清人物之一。

         钮祜禄氏在满族是一个很显赫的姓氏,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其最早来源于女真族形成时期对于狼的图腾崇拜,起先分布于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和长白山地区。钮祜禄家族,从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时就追随太祖皇帝,在南征北战中屡立战功,之后“从龙入关”,可谓是满清王朝的开国功勋。

         虽然和珅的姓氏牛逼,可是他们家的这一支却已开始衰败。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因为生弟弟和琳不幸难产而死,他九岁时,父亲常保又因病去世,只遗下幼弟和琳与他相依为命。

           但是呢,如果说和珅出身贫寒,那倒也根本谈不上。毕竟,和珅还承袭了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尽管只是一个虚职,但起码还有工资和奖金可领,绝对没有饿过肚子。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珅被授三等侍卫的职位,终于有机会出现在乾隆的身边,具体负责皇帝出行时的仪仗和警卫。

          满人由于自己的出身和习性,历来崇尚武力,所以侍卫的地位和权力都非常突出,因此仕途一般都很顺利。这种背景之下,皇帝的侍卫都比较悠闲,除了完成御前的本职工作以外,很少去主动进行能力和素养的积累与提升,反正熬上两年就会授予实缺的官职。

         和珅却不这么认为,或许他没有说过“机会只是提供给有准备的人”这类高论,但!他的内心一定是这么想的,实际也是这么做的。和珅坚持不懈,精读四书五经和各类史集,专研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和语言,成为当时满人中一个难得的文学和语言人才。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非常的好大喜功,为了营造天下大一统的盛世局面,他非常重视各民族间的问题,尤其是西藏问题。乾隆在一次南巡的途中,西藏传来六百里加急奏折,随行官员竟无人能看懂。乾隆非常失望,而和珅此时却能流利地将奏折翻读出来,给乾隆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使得龙心大悦。

        一提到和珅,我们立马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王刚的形象,因为他的角色刻画已经深入人心了。在对和珅的真实画像进行复原后,我们发现和珅本人的外形俊美,这种人放到现在叫做“小鲜肉”,就是在那会儿也非常讨人喜欢,尤其是乾隆皇帝。凡事都讲体面和派场,自视极高的乾隆,当然愿意跟在自己身边的都是俊男美女啦。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张国立扮演的纪晓岚和王刚扮演的和珅,天天在朝堂内外斗智,两人看起来地位相仿。其实不然,真实的纪晓岚不过就是《四库全书》的一个编撰官而已,和珅才是《四库全书》的总编。

         在“既用心、又卖力”的付出之后,和珅开始青云直上。乾隆四十年时,和珅擢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同年又授正蓝旗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授户部侍郎兼领内务府大臣,之后进入军机处,兼任镶黄旗副都统。再然后,任首席大学士,并赐紫禁城骑马。和珅可谓用实力行动诠释了一把什么叫做“官运亨通”。 

          紫禁城骑马也叫“赏朝马”,是清朝时对年老大臣的一种优待和礼遇。被有幸恩准在紫禁城内骑马者,都是功绩卓著的军功之臣,其余文武均需在午门外下马,步行进入紫禁城。清初时,只准亲王、郡王才可以在紫禁城内骑马,可见,和珅被乾隆已经恩宠至极。

       据纪连海的列举和解释,和珅的主要职务包括有:首席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内务府总管、理藩院尚书、正白旗都统、镶蓝旗都统、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牛!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他的回忆录《乾隆英使觐见记》中就写道:“皇帝之首相,其人乃一鞑靼,出身颇微,然很具有才具。”

            和珅,之所以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赏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忠诚,这是所有封建帝王们极为看重的头等大事,不能含糊半分。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和珅对乾隆‘言不称臣,必曰奴才,随旨随令,殆同皂隶。”

         实事求是的讲,和珅前半生的为官生涯,清廉勤勉,称得上是肱股之臣和国之栋梁。但是,随着权力的日益成长,他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结党营私,聚财敛权,排斥异己。逐渐成为后人所熟知的那个富可敌国的“天下第一贪”。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走完了他拉风无敌的一生,驾崩了。仅五日之后,嘉庆便开始收拾和珅,下狱抄家。

《清史稿》记载:“高宗崩,给事中王念孙首劾和珅不法状,仁宗即以宣遗诏日传旨逮治,命王大臣会鞫,俱得实。”

        经查,和珅家搜出的珍宝和钱币,总价大约十一亿两白银。这个东西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当初小日本靠甲午战争抢走了我国的白银是2亿两,这儿的可是11亿两,超出了当时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嘉庆帝以一条白绫赐死和珅。

         和珅死后,本来应该追责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但嘉庆皇帝顾念自己的妹妹,仅将他的爵位罢黜并终身圈禁,之后改为软禁,丰绅殷德一生无子,和珅一支的血脉彻底断绝。

         据《清史稿·和珅传》记载,钮钴禄氏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嘉庆皇帝准许由和琳之后所承袭。

历史上和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坐到高位的?

和珅出生于1750年~1799年。吃尽天下美味、生活讲究的和珅,怎么只活了49年呢?原来是他的儿女親家乾隆皇帝驾崩了,享年89岁,驾鹤西去时,顺便捎上了这位富极天下的親家。

说到清朝,总有人提出所谓的"康亁"盛世而赞不绝口,我以为,对于历史,不能只看史籍记载,而是透过现象看这个王朝的性质和历史走向,这就是"感觉历史"。

实际上这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可避免走向死亡的回光返照而己!

乾隆时候的确是比较富裕和稳定,然而也是一个腐败的社会,乾隆几次下江南,修行宫几十处,兴师动众,视子民血汗钱如掉下的树叶。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种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黄宗義一拳砸在桌子上大骂君主专制政体:"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未清初生于四川达州一位著名思想家唐甄更是破口大骂:"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为虎作伥者,著名的就是和珅了。

和珅小时候比较受欺负,虽然也是大户人家,但是兄弟太多,父母早亡,哪个显达了的哥老倌拉你呵,自己跘倒自己爬起来。

但是他认真学习,争取上进,虽无功名,但是他桃花运到了,被直隶总督招为孙女婿,进入上层社会,但也仅是皇宫中的巡逻小官而己。但是,聪明、机灵、才华、相貌集于一身,终有出头之日。

乾隆一生做了4万多首诗,几乎达到一天二首,读者可能无一人背得出一首他的诗,但是和珅却敢于在皇帝前亮出自己的文学根底,赢得乾隆皇帝赏识而青云直上。

(影视中的和珅)

26岁仼军机大臣,28岁任户部大臣、30岁任兵部尚书⋯

这种火箭般速度的平步青云真是历史罕见。

军权、财权、人事,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中国历史上有富甲天下的典型,如生于明代1330年~1376年的沈万三,但是他是一个典型的杰出外贸商人,他的成功与朱元璋无关,而峻法苛刑的太祖好象执政初期没有大造行宫的动静。

清朝晚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虽然也官商勾结,但是,总做了资助左宗棠平叛新疆的义举,在著名的"扬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慷慨资助赴京告状的费用。

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份是商人。

而和珅是执掌天下大权的官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他是利用职权贪污,疯狂敛财。

乾隆皇帝真的不晓得怎么回事吗?不可能。实际上是代理皇帝贪污。

而和珅即使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那是他的职责所在,是政绩而非功迹。況且没有说过他的什么特别政绩。

他的"政绩"体现在敛财的能力上:与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做生意。

当铺75间,银行三百多间。

道光皇帝即位就下令抓他,从家中搜出的金银财富价值八亿~11亿两银子,相当于清政府15年财政收入总和!

个人认为,和珅是封建专制二千多年来的第一大贪官!

悲哀的是一些影视作品把和珅的恶劣丑恶本质淡化了,笑化了。

由此,清朝这个最后的封建王朝由盛转衰,道光时期的白莲教起义,使这个封建城堡开始松动⋯

这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人无法抗拒。

历史上和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坐到高位的?

答曰:攀龙附凤,不择手段,玩弄权术于股掌。巧取豪夺,阳奉阴违,经党营私,敛取四方财富,死有余辜。

功劳:为嘉庆皇帝敛财。

投机钻营的和珅王刚(饰)

历史上和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坐到高位的?

与其说和珅是忠臣还是奸臣,不如说他是弄臣。

虽然也是八旗之红旗子弟作为侍卫,有机会为乾隆保驾在侧,但正如那皇帝兴起,偶问《论语》一句:“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众皆无语,饱读诗书的何侍卫,轻言作答“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也!",令乾隆侧目以待,哦,这小子不错,长得好看还文武双全。

而据老梁说眉心那颗朱砂痣,乃早年为之丧命的宠妃来生之约,不免动了心中柔软之处。和珅便一朝选在君王侧,日后成为乾隆宠臣。

其实世人对和珅的印象,大多来自那部戏说风格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将和珅的贪婪愚蠢和溜须拍马奴性黑了个够。

自古不论忠奸,能臣皆干吏,倘若和珅仅凭阿谀奉承,就能在朝堂之上二十多年不倒,那也太神奇了。

清嘉庆十九年,国史馆大臣才将撰写的《和珅传》写好,嘉庆皇帝看过大发雷霆,因为传里的和珅黑得一蹋糊涂。仅管死于己手,嘉庆还是说了句公道话,言其并非一无是处。

于是史中添上这么一句:在乾隆年间,由侍卫荐擢至大学士,晋封公爵,精明敏捷,原有微劳是录",当然是由于父皇加以厚恩之故,要不用侫臣的也是昏君,儿子打老子的脸,自己也不好看啊。

历史上和珅生于1750年,长相俊美,诗词书画样样精通,而且非常有能力,还精通满蒙藏汉文的大学士,参与过不少乾隆朝大事。能和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玩在一块儿,高级陪练功夫自不差,能言喜辩察言观色也少不了的。

他从乾隆四十年开始,执掌大权二十多年,兼管户部和吏部,一手抓钱一手抓人,兼之长袖善舞,竟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风光。朝廷上的尚书侍郎,封疆的总督巡抚,多出自其门下,成为藏银近十亿两之巨,足抵朝廷五年或更多之总收入,可谓富可敌国。也成了声名狼籍的大贪官。

乾隆朝几起贪赃大案如山东巡抚国泰伙同布政史于易简亏空辖内国库案,王亶望,陈辉祖,伍拉纳等贪赃案,都是和珅脱不了干系。尤其许多大贪在和珅庇护下,对乾隆查处贪腐案也有恃无恐,造成库银亏空泛滥。

乾隆虽心里清楚,可自己喜欢排场,动不动就要南下巡游一番,要不是和珅有能力搞钱赞助,哪儿能诸事顺心呢。皇帝年事已高,身边少有有知心可意之人,放纵和珅,贪得再多也不过暂存其处,他日事发还不是替国揽财。

后来为了不超过爷爷康熙,乾隆干了60年皇帝主动退休,虽为太上皇,一朝权落其子之手,也并不坦然,所以和珅仍是他的得力助攻动不得。

而到了1779年,和珅好日子到头了,乾隆去世十五日大丧之际,新皇嘉庆终于对其下手了。

一🌸一世界,金沙江的小咸🐠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