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古诗如何区分平仄的关系?

马是仄声,河是平声,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古诗如何区分平仄的关系?

古时会用很多同义非音之字、现在用字筒化之求实效、常用字域较少、所以风月之事还是要多习古语。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古诗如何区分平仄的关系?

问题: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古诗如何区分平仄的关系?

前言: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出自李白一首律化的五言古体诗:《发白马》。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洪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这首诗虽然是古风,但是有不少律句。

一、"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的平仄

这首诗开头的两句都是律句: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熟悉格律诗的朋友一看就知道,第一句是唐律中常见的三仄尾,其中”发“在古韵中是仄声,所以第一句是平平仄仄仄。

三仄尾在唐朝各个时期的格律诗中很常见,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之一。三仄尾几乎被当作正常的律句使用。

例如:潮平两岸阔、无论(平声)去与住、云霞出海曙、庭前有白露.......

在这首诗中,还有两句三仄尾:

扬兵猎月窟【窟:入声六月】、萧条万里外。

有意思的是,李白这三句三仄尾的出句,对句都是规规矩矩的律句:中仄仄平平。

旌节渡黄河,转战略朝那,耕作五原多。二、《发白马》中的古体句式

这首诗夹杂了律句与古体诗的句式,其中古体诗的句式主要是下面三种。

1、平平仄平平;

沧溟涌洪波,边峰列嵯峨。

这两句都是:平平仄平平;

2、仄仄平仄仄

一扫清大漠。

这句诗的平仄是格律诗中的拗句:仄仄平仄仄,例如:野火烧不尽。这种句式不能单独出现,必须由对句救拗,如:春风吹又生。

只不过李白这首诗没有救拗,他的对句是:包虎戢金戈,虽然也是律句:平仄仄平平。但是没有帮出句救拗。

所以出句也是古体句式。

3、三仄尾的变化:

武安有振瓦,仄平仄仄仄

这个句很像三仄尾,但是三仄尾的第一个字不可以是仄声。清朝的赵执信《声调谱》讲到: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4、三平尾:

易水无寒歌。倚剑登燕然,仄仄平平平。

三平尾也叫做三平调,即后面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句式也是标准的古体句式。例如王维有一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因为【春】是平声,所以是三平调,这首诗不是律绝句,而是古绝句。

5、仄平仄平平

饮流涸滹沱。

这个句式,在这首诗中只有一句,这也是古体句式,假如前两个字颠倒一下,就是中仄仄平平的律句了。

三、李白的复古

唐朝的孟棨在《 本事诗· 高逸 》中记录了李白关于声律的看法:

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故陈、李二集律诗殊少。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李白说,沈约等人崇尚声律,对后人的影响太大,看来复古的大任,还是由我来实现吧。所以陈子昂和李白两个人的律诗少一些。

格律诗从齐梁时候的永明体开始萌芽状态,其代表人物就是沈约等人,从此诗人作诗开始留意四声的协调,有了平仄相对的概念。到了唐朝,诗人们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格律诗。

不过李白认为这种诗过于拘谨,所以不喜欢作诗”束于声调俳优“。我们见到他的名作大多诗古体诗,如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结束语

李白喜欢作古体诗,但是不要误解李白不做格律诗。其实他的格律诗并不少见,无论近体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都有上乘的作品。

他的七言绝句大多是近体七绝,而且和七绝圣手王昌龄一起,把唐朝七绝的水平推到了文学史的顶峰。

@老街味道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古诗如何区分平仄的关系?

这两句是李白的五言排律《发白马》中的首联。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是五律典型的律句。本诗押《平水韵》下平声“五歌”。

《发白马》是南朝旧体。李白喜欢用前期旧体或乐府旧体进行诗的创作,往往能够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这首诗收入《全唐诗》第165卷第一首。整诗分为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后的局面。诗歌表现了将军建功立业,让边民过上和平生活的愿望。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古诗如何区分平仄的关系?

有了后边的"渡黄河“,还猜不出上句"白马“的"白"是个仄韵入声字吗?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古诗如何区分平仄的关系?

平仄,其实是古代音律最初时的发明。如说话,吟唱,吟诗作对等等~~!为了上口好记,朗读听起来优美有韵味。最终研究出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发音平,第二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也叫扬声。或者第一句落音为三声,后一句必须平声或者扬声/。主要是为了有韵味听起来舒服上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