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除了招安之外,还有其他最好的结局吗?
荡寇志,是最完美的结局。
梁山好汉除了招安之外,还有其他最好的结局吗?
一部《水浒传》,众说纷纭千万遍!
咱们抛开书本,先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宋江等集团首脑经过集体研究,拿出了一个水泊梁山今后的发展方案:联合南方的方腊集团,两面夹攻朝廷。推翻“赵家”江山后,划江而治。南边可为“方国”,北方可为“宋国”!
如果照这样一个思路发展下去,内战烽烟再起,可能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受苦遭难不说,这可就给了大辽更多的养精蓄锐的时机。到时候,大宋也许会玩儿完,但他们两家的好日子恐怕也不会长久——连年征战,损兵折将,实力大减。辽国肯定会趁他们立足不稳,大肆进攻。然后,他们就纷纷败落,消亡。堂堂我中华国土又将沦入异邦之手!
回到问题,如果不招安,以上就是他们可能走的唯一的一条路。但大家可以看到,此路不通——不能顺应天意民心,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还是一场空!
所以,梁山好汉除了招安之外,并没有其他好的出路。
那么,究竟梁山集团的招安之策,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呢?我们不妨根据文本来简单地解读一番。
一,首先说,梁山集团内部,主张招安,同意招安的头领要多一些。主张招安的主要有宋江,吴用,卢俊义,李应,关胜,呼延灼等重量级人物,他们一直想的都是归顺朝廷,有的是为了洗脱罪名,有的则是为了重回官场。虽然目的不同,但走的路是一条。
同意招安的人物里,情况更复杂:有的是顺风倒,盲从,没有主见;有的是和宋江等交情深厚的,虽心不乐意,也顺从了的,比如李逵,阮氏三雄,燕青等;还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没想那么多的,如武松,鲁智深等。但不管怎样,最终他们都跟随宋江等走上了招安之路。
二,放眼梁山集团,有大格局的人物几乎没有。一把手宋江是小吏出身,他上山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洗脱罪责,光明正大地重新回去打卡上班。仅此而已,没有想着怎么往大发展。从一个细节,我们也能看出来:梁山很少攻州夺府,即使攻陷了某一个地方,也是只掠夺金银粮草,然后全数撤回根据地。这就是说,他们压根儿就没打算和朝廷分庭抗礼,只是为了生存下去,为了积聚一定的,和朝廷谈判的资本而已,只是为早日招安在一直做准备!
其他的人,自不必多说,多的是杀人越货的,占山为王者,有酒有肉,先乐呵起来再说,根本就没去多想以后。
三,顺应时代潮流,还是招安为上。能顺利招安,首先可以有效地避免内讧,避免生灵涂炭,少死无数无辜生命,国家也可安宁的长久一些;二来可以洗脱一大批头领的罪责;三则可以表明他们的忠心,也能保留他们一世清白英名。
实际上,全数招安这条路可行,忠君爱国没有错误,为国捐躯也值得肯定,值得尊重。
遗憾的是,当时奸佞当道,蒙蔽圣听,导致他们的忠勇没有能够上达朝廷,他们也成了奸臣们手中的炮灰!
可怜!可恨!可惜!
梁山好汉除了招安之外,还有其他最好的结局吗?
梁山好汉如果不接受招安,只有死路一条。
宣和三年,起义军还是被官军给打败了。
我们假设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晁盖不死,
原因很简单,晁盖虽然一心想和朝廷对着干,但是这个人并没有雄心壮志,
他的思路始终没有脱离一个山大王的范畴,完全没有像样的施政纲领。
这样的小富即安的造反者,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只要失去了梁山水泊天险,一旦进入阵地战,起义军很难和正规军作战。
旦无法在水泊中解决战斗,投入阵地战,梁山军将吃大亏,覆灭指日可待。
宋江不仅提出了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口号,而且还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上。
宋江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把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招安,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支持,宋江不惜招降纳叛。
在这宋江在军事上也积极为招安做准备,为了谋求招安,宋江不仅和朝廷打,而且还狠狠的打。
宋江的确把朝廷的军队打疼了,最终也受到了朝廷的猜忌,像晁盖这样的人没有军事目的,没有施政纲领,没有理理想的人,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没有任何前途的,等待他的只有灭亡。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接受诏安。
的至少接通和诏安,即便是葬身沙场,那也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死,至少也是一个正规军的军官了,怎么算都比当前的划算当强盗。
当强盗家人还要受到牵连,所以说对于梁山的好汉来说没有任何再好的选择了。
梁山好汉除了招安之外,还有其他最好的结局吗?
即使有,他们也不会有好结果,社会云制度与社会的局限。
梁山好汉除了招安之外,还有其他最好的结局吗?
与方腊联合推翻宋朝再逐鹿天下
梁山好汉除了招安之外,还有其他最好的结局吗?
那就是团结一致对外,内部不能有任何矛盾与分裂,再要有一位统领全局的领导人,坚持以水泊梁山为根据地,继续发展周边势力,形成点带片,逐步壮大,然后推翻腐败朝政,这是最好的结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