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红楼梦》的朋友是什么机缘开始读的,读了几遍?

上学时同学家借的看完就还了,没看二遍。后来又买了,也没时间再看。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是什么机缘开始读的,读了几遍?

我首次读红楼梦一书,是60年代、刚刚护校毕业,上三班时,下夜班便读这书。

于是从曹雪芹的笔下知道了;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于是便爱不释手,抽空就读,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並终身难忘。

尤其是我父亲亲手给我写了一张:荣国府、宁国府的全部家族分枝、阐明了人物关系,对我读这巨著起了很重要的鼓励和帮助,可惜经历几次搬家找不到了。

红楼梦共四册、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记得非常清楚、看到香菱小时候正月十五看花灯之际i在父亲甄士隐眼下被拐时,我哭的稀里糊涂的,看到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大婚黛玉之死时更是不能自己。

这部经典之作让我终生难忘,也让我患上了颈椎病,一度脖子根本转不弯。

"好了歌"让我倒背如流,至今仍深深喜爱这歌,並更加领悟其中如此深不可测的真谛和教诲、书一读再读,越读越有收获和洞开。

巨著与日月同辉,永不过时。

尤其是跛足道人念叨的。

可知世上万般,

好便是了,

了便是好,

若不好,便不了,

若是好,须是了。

几十年后才大彻大悟!

说上几天几夜也意犹未尽…。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是什么机缘开始读的,读了几遍?

我是凌烟阁中一书生,我非常喜欢读《红楼梦》,到现在为至我读了至少五遍小说,八七年版王扶林先生导演的《红楼梦》这几年几乎每年追一次剧,不夸张。

说来惭愧,我对《红楼梦》仰慕已久,但由于高考压力一直没有全篇通读,1996年上大一时每逢周末,同宿舍的人都去网吧打通宵电子游戏,我不喜欢打游戏,于是我就呆在宿舍里从头开始啃《红楼梦》,这就是我最开始读《红楼梦》的机缘。

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读了很多遍《红楼梦》。

第一次读《红楼梦》好像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人物太多,关系太繁杂了,我记都记不过来,便以看热闹的心态完成了阅读任务。

第二次读《红楼梦》稍微用心了,自己还画了书中主要人物关系图,这次我读出了爱情,特别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

第三次读《红楼梦》是与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穿插着边读书边看电视剧,这中间我基本梳理清楚了人物关系、性格特征、品格爱好等,也对书中人物有了自己的评价。我觉得电视剧《红楼梦》后期贾母对林黛玉太过无情,不符合人之本性,其他电视剧情节还基本贴合原著。这次我读岀了大观园中众人生活的不易,待人接物,人情世故,正如文中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四次读《红楼梦》就是2019年,我在书摊上高价买了一套1972年岀版的竖版《红楼梦》,一口气四册读完了,这次我读岀了书中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诗、词、书、画、对联、灯迷、美食、饮酒、婚、丧、嫁、娶、佛、释、道、儒、男盗女娼、买官鬻爵等等内容无所不包,我是真的沉迷其中。

第五次读《红楼梦》,我不但读《红楼梦》本书,还收集阅读各种各样的背景解读,什么刘心武、蒋勋等各种派别看了一大堆,什么索隐派、考证派……但是我觉得还是回到原著吧,认真汲取原汁原味的《红楼梦》的营养价值,说不定人家曹公写此书的时候没有想的这么复杂!

这就是我读《红楼梦》的经历,一家之言。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是什么机缘开始读的,读了几遍?

最早知道红楼梦的故事,应该是小时候看的那部越剧电影,与传统的黑白战斗片不同,电影竟然是彩色的,不过唱腔咿咿呀呀,台词听得观众们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吴侬软语到了华北平原自然水土不服,但这并不影响大家伙儿的热情,毕竟,看电影在当年是村里人最期盼的,也是最高雅的精神食粮和文化享受。

荧幕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感觉上都已经有不小的年纪。后来我了解到他们的饰演者,是成名已久的越剧名家徐玉兰、王文娟。剧情大概记住了那个叫宝玉的,最后受骗和自己不爱的女子成亲,而他爱的表妹林黛玉在其新婚之夜悲愤而亡,另外,我还牢牢记住了那句唱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初读红楼应是在三十年前,高中毕业前后,青春懵懂,情窦初开,读红楼仿佛和传看琼瑶三毛的小说、听齐秦王杰张雨生的歌、学吉他跳霹雳舞一样,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时尚元素。而年轻人读红楼大概都是奔着“宝黛爱情”去的,但是当我专门托这个找那个搞到一本破烂不堪的《红楼梦》后,又赶紧埋头攻读时,拖沓的情节,冗长的叙述,加上不太好理解的半文言和生僻字,一时竟感觉形同嚼蜡。我根本没有读出宝黛之间的缠绵悱恻,尤其是读到宝玉和秦可卿梦中初试云雨情,又在现实中和袭人偷试,我不禁心中暗骂,这贾宝玉简直不是个东西,林黛玉真是瞎了眼,会看上他!

初读红楼不足全书四分之一,就此无疾而终。

后来我注意到网络上有个调查说,如今人们读不下去的十本经典著作之首便是《红楼梦》。说实话,对于那些不谙世事没有定力的年轻人,尤其是男孩子,《红楼梦》绝不象其它三部名著让人血脉贲张,跃跃欲试,有瞬间的代入感和吸引力;更不如琼瑶的一系列言情小说更有吸引力。岂不知琼瑶阿姨的什么“情深深雨蒙蒙”“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等等言情文学的鼻祖正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琼瑶不过是借鉴而已。如今想来,《红楼梦》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之作,仅看文字,有阳春白雪的华丽,也有下里巴人的粗俗,绝对是可以雅俗共赏的,只怪那时自己还没有修炼,更无功力可言。

再读红楼,时光已经过去二十几年。那年我从部队转业,中间有半年的赋闲期。人过中年,天高云淡,秋风不燥,静观流年。这次我不但通读了红楼,而且连着读了两遍,可以说是入了迷,竟有些不能自拔;随后我又到网上专门去查那些有关红楼的资料。不看不要紧,一看真是下了一跳。这“红学”文化,不但是文学的研究门类,简直已经形成独立的产业,靠此养家糊口、赚钱发财的不在少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评价红楼的研究成果已显不足,“千家万家”,“千花万花”也不为过。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是什么机缘开始读的,读了几遍?

小时候家里就有《红楼梦》全套,初中断断续续一直读,但那时候读红楼似懂非懂,看到眼里的只是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和大观园的热闹繁华,觉着这书挺闹腾的,深一点的内容就考虑不到那么多了,毕竟年龄有限。

后来,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开始播放,剧中的每个人物的精致妆容和服饰,还有演员活灵活现贴近原著的演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每天追剧的同时又拿起来《红楼梦》认认真真读了一遍。要说,87版的红楼有多美,我们来看看。

先说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陈晓旭的妆容和神态简直是黛玉再生,后来她的命运也和黛玉一样早亡令人唏嘘。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王熙凤

头上的凤钗都那么精致

宝玉的那个头发,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 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

简直神还原宝玉了,服装头饰的细节都很到位。

贾母的造型,据说设计师读了五遍《红楼梦》,鹤发童颜,庄重慈爱的老祖宗,虽然和我心目中的老祖宗有差距,但是已经是很不错了

图可见老太太和凤姐额头上的翡翠抹额,和清代的一模一样。

看看三春配的衣服

据后来拜访剧组人员说,87版演员有学琴棋书画。不像某些电视剧装样子都装不像,古琴放都能放错。87版有红楼梦大师上课,讲解红楼梦,真的是吃透红楼梦里的角色。不像某些人把泄火拍成拔火罐。87版有民俗指导,元春头上挂几个珠子,黛玉挂几个,宝钗挂几个,都是有讲究的。吃螃蟹有蟹八件。

所以啊,看过87版红楼梦后对红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再加上这几天有很多老师都开讲了一些红楼梦的讲座,如《蒋勋说红楼》《白先勇说红楼》《刘心武说红楼》等,对红楼更加爱不释手了。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是什么机缘开始读的,读了几遍?

说起来,我的老爸也是一个爱书之人。四大名著中,家里《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一一俱全但唯独差的就是那本《红楼梦》了,问老爸为什么?老爸说,少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还真不知有这样的说法。所以,喜欢上《红楼梦》是从王扶林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歌曲开始的,而后看原著,前前后后买了至少也有5个以上的版本,因为有朋友借、学生借,一借就不复返,然后我又重新买。所以,看书有时的确也讲缘份。还是非常喜欢《红楼梦》的,在我,它也像一座宝藏,总那么丰富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下就先简单说说我读《红楼梦》的收获吧。

读第一遍,我喜欢上了许多人物形象。金陵十二钗正付册里每一个人物,曹雪芹都描写得那么细腻到位。

林黛玉的冰雪聪明;

薛宝钗的大方得体;

史湘云的活泼娇憨;

贾探春的大气爽直;

王熙凤的精明能干;

贾元春的贵气雍容;

贾迎春的温柔和善;

贾惜春的特例独行;

秦可卿的甜美平和;

妙玉的才华横溢;

李纨的宽容忍让;

晴雯的心灵手巧;

袭人的稳重敦厚;

鸳鸯的敢作敢为;

司棋的胆大泼辣;

平儿的聪慧干练……

每一个女子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正如贾宝玉所说:每个女子都是水的,女人如水,上善若水……

读第二遍,我喜欢上《红楼梦》里的人生哲理,以下是极简的12句:

假作真吋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任凭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人一个也难求。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读第三遍,我读懂了《红楼梦》里的佛学的天道循环,因缘果报。

宝黛之恋。神瑛待者浇灌绛珠仙草是因。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转世,他们相恋却不能相守,林黛玉以泪洗面,用她毕生眼泪还了前世的甘露之恩。

探春的谜语风筝是因,后来远嫁是果。

王熙凤资助刘姥姥是因,刘姥姥救巧姐是果。

读第四遍,我喜欢《红楼梦》的经典诗词歌赋……

读第五遍,我喜欢《红楼梦》的园林建筑……

读第六遍,我喜欢《红楼梦》的美食……

读第七遍,我喜欢《红楼梦》里的植物花卉……

《红楼梦》虽是小说,却也是曹雪芹倾其一生去写的一本书,实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值得反复品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