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沿路钱财都被猪八戒收走了,唐僧真的不需要钱吗?

通篇读过《西游记》,可曾读过唐僧师徒吃过几顿饭?这是他们不知饥渴还是作家失误,不可知。 大概是不重要吧,他们不光不吃不喝,还不换洗衣服,所以我们不要求全责备,只读故事即可。

西游沿路钱财都被猪八戒收走了,唐僧真的不需要钱吗?

西天取经一路,要钱就是为了买吃的、穿的、借宿,而这些都不用唐僧操心,所以他根本用不到钱财。

衣服不用买

唐僧从东土大唐出发时,他的徒弟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包裹衣服,非常齐全:

“只见那洪福寺僧与诸徒将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关外相等。”

佛家修行讲究修心,对穿衣不讲究,所以唐僧也不在意,何况他的衣服很多,收留孙悟空后他还送给了孙悟空一件直裰儿。

再加上唐僧会做针线,电视剧中唐僧就为孙悟空缝虎皮衣服,这也是远游僧人的基本技能,所以他根本不用买衣服,那就用不到钱。

吃饭靠化缘

吃饭本来应该是花钱的大头,但是这点根本不要唐僧操心,饿了的时候,他只要说一声即可:

“悟空,为师饿了,去化些斋饭充饥。”

不大会孙悟空准会把斋饭端过来,毕竟孙悟空的筋斗云太快了,须臾间一个来回。何况孙悟空机灵,化不到还会偷会抢,肯定不会让唐僧饿肚子。

那个时代,无论是官府还是普通老百姓,其实多数都是乐善好施,光是志斋万僧的就遇到了好几个,官府、寺庙招待更不用拿钱了。

何况唐僧“大唐御弟”的名号太响了,大唐可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多少人都以能招待御弟为荣,就是给钱他们也不敢要啊。

借宿用不着

唐僧他们到是经常在外借宿,按照那时代的惯例,在民间借宿一般不要钱,因为这事是善行义举,更主要的是没有产生消耗和费用,所以不能收钱。

在寺庙借宿那就更不要钱,因为他们是一家人。

在官府借宿也用不到,因为他是出公差,有唐朝的出差官文证明。

有钱花不了

西天取经的路程,荒山野岭居多,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用。更主要的是唐僧吃素,一般的食物在山中就有,或到农户家中化些日常饭食,不值钱。

而且他们师徒分工明确,孙悟空负责打妖怪,沙僧负责看护唐僧并陪他说话,猪八戒是后勤管账做饭,花钱的是猪八戒。

而唐僧的分工,就是什么都不用管,基本上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然后骑着马一直往西走,然后时不时地被妖怪捉去逗一逗。

佛家讲究四大皆空,钱财乃身外之物,唐僧又是一代高僧,至善至真、无欲无求,更视钱财如粪土,天性不愿意沾染,所以他不需要钱。

西游沿路钱财都被猪八戒收走了,唐僧真的不需要钱吗?

在那样一个时代,应该是不需要钱吧!

唐朝时期,化缘就可以化到吃的吧!

西游沿路钱财都被猪八戒收走了,唐僧真的不需要钱吗?

名扬四海的《西游记》伴随了无数代人的成长,唐僧历尽艰辛,克服重重困难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人家可不是为了钱。有句话叫:生活不光是眼前的油盐柴米,还有诗和远方。

在正史记载中,原名陈祎的唐僧出生于今天的河南,其父为县令,出生于官宦人家的他是一个从小接受过良好教育,天资聪颖,悟性很高的官二代加富二代。十多岁就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的他,在后来的成长中,取到真经是他最坚强的意志。

取到真经回来后的若干年里,唐僧翻译出经、论75部,共达1300多卷。玄奘还与弟子辩机合力撰写了记录其取经路上所见所闻的《大唐西域记》。他西行17年,到过110余国,其中许多地方,连张骞、班超等人也未曾到达,因而此书的问世,对于当时人们了解西域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身处佛家的唐僧来说,钱财乃身外之物,自己对真经的渴求才是西行的唯一目标,也是他克服九九八十一难的精神支柱。他对精神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物质的渴求。

小时候看《西游记》会非常生气,明明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他直接去把那个经拿回来不就行了吗?有人就总结了:这个经啊的确很重要,可是取这个经比经还重要,而且取这个经可能也没那么重要,跟谁去取这个经更重要,后来说跟谁去取这个经也没那么重要,关健是你决心去取这个经最重要。

团队重要,过程重要,决心重要,钱不钱的不重要!

西游沿路钱财都被猪八戒收走了,唐僧真的不需要钱吗?

没意思

西游沿路钱财都被猪八戒收走了,唐僧真的不需要钱吗?

佛家讲,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唐僧西天取经,靠的是一路化斋,用不着,所以唐僧不收银子。现实的说就是他只有精神层面的追求,金钱与物质只是过眼云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