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世说“享年”多少岁,也有说是“终年”多少岁,区别在哪里?

享年,终年应是同意词,不能对活人说。

有人去世说“享年”多少岁,也有说是“终年”多少岁,区别在哪里?

三者都含有尊敬的意思,“终年”与“享年”在使用时是有区别的,“终年”指逝者去世时己活到多少岁,使用时不带感情色彩;“享年”是享要过有生之年,用于自己的长辈或受人尊敬的长者。古人对于逝者有特定称谓:如:死者在二十至二十九为存年;三十至三十九为得年;四十至四十九为酉年;五十至五十九为终年;六十至六十九为享年;七十至七十九为寿年;一百年是高年期颐。但为了对亲人和有深厚的感情的也有中年逝世的称为“享年”。如:台湾著名作家冰心在她的学生的墓碑上:“她生在上海,长在澳洲,嫁在北平,死在云南,“享年”三十二岁”。

有人去世说“享年”多少岁,也有说是“终年”多少岁,区别在哪里?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丧事操办就非常重视。在民间,各个地区的丧事习俗也各有讲究。人去世之后,因年纪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等,丧事置办过程中也多少体现出了一些细微的区别。

这也好比民间丧事用词中,对去世“享年”和“终年”之间的用词用法,也是颇为讲究的。

有人说,寿命到六十甲子的已故之人称为“享寿或享年”,没到60岁的已故之人称为“行年”或“终年”,50岁前死的称为“英年早逝”或卒年。

然而,细心观察这些词的用法,大家一定会产生不少的疑惑。

比如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去世,媒体报道的用词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而此前神经生物学家唐纳德·肯尼迪去世,用的是“终年88岁”。

另外,此前年仅45岁的上海市物资学校副校长虞辉,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媒体报道的用词是:“不幸于2005年4月9日下午2时55分在瑞金医院逝世,享年45岁”。

如此看来,这些词的用法似乎没有什么逻辑和讲究。那么,“享年”和“终年”这两个词到底该怎么用,究竟有没有区别呢?

01 享年之意

首先,看起来,这两个词只是一字之差,但是用词的色彩意义却存在显著的差异。

“享年”,顾名思义就是指死去的人活着的岁数,即死者活着的寿数。

通常来说,一般是用在年纪超过50岁的死者身上。

为什么定在50岁呢?因为在过去,古人的寿命比较短,不像我们现在所认定的,65岁以上的才为老人,50岁的还称为青壮年。

在古代,人的寿命比较短,所以人到七十岁,就被称为“古稀”了,即被认为已经相当老了。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历史上不少的古典文献里有记载,年纪小于50岁的死者也用“享年”,比如蔡邕《郭有道林宗碑》:“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三。”(当然,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的讲究,见后文)

不过,总的来说,“享年”这个词,在过去多用于老人身上,这是对年长者、德高望重的逝者的一种尊敬的表达方式。

02 终年之意

“终年”,相对来说,感情色彩比较淡一些,可看作是一个中性词,就是指人去世时的年龄,是多少就多少,不带什么感情色彩,不偏向于褒义或是贬义。

比如鲁迅先生曾在《致山本初枝》写道::"近来我几乎终年为孩子奔忙。但既已生下,就要抚育。"

这里提到的“终年”,大体就是这个意思,指人生的所有时光。

从狭义来看,“终年”也可以视为全年,一年到头,如终年无休,也就是某个阶段从始至终,从头到尾的意思。若用在人的身上,“终年多少”,即指人生从开始到结束,寿命终止的时间。

03 享年和终年,究竟有何区别?

从基本的用法来说,两者都是表示对逝者寿命的概括形容,都是指人活着的岁数。

从感情色彩来看,“享年”更强调一个活着的享受、安享、度过的过程。而既然是享受,那么就应该是上了年纪的,而不是早早地离开人世的那一类人,所以这形容的通常都是活得比较长寿的人。

“享年”,通常用来表示敬辞,主要是用来形容品德声望在位,德行高尚的已故之人,带有比较明显的褒义色彩。

所以,听到“享年”这个词,很多人的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已故之人生前生活美好,受人尊敬、受人爱戴的情景。

当然,一些年纪比较轻就离世的人,也被用“享年”来形容的话,则多少也表示一种美好的赞誉。这些人可能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于自己而言,有着比较深厚的感情,所以对他们的逝世,人们也用“享年”来形容。

比如作家冰心在《我的学生》中写道:

“她生在上海,长在澳洲,嫁在北平,死在云南,享年三十二岁。”

这里提到的大概就是此类情况。

还有另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逝者生前可能是有身份地位的,为社会曾做过比较大的贡献的,立过功德的,所以不管活了多大的岁数,都被用“享年”来形容。

“终年”,即终结、结束、到头,这是一个不带感情色彩的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如“终年积雪”,“终年35岁”。

简言之,“终年”是一个中性无褒贬,适合范围很广的词,比“享年”的适用性更广。

04 小结

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礼仪、礼数的国家,即便是丧事悼念,也极为讲究。不同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德行等,都有不同的说法和讲究,应注意区分,避免闹笑话。

不过,如今“享年”这个词,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使用词。甚至,还有人把这个意思给颠覆理解了。

网上曾看到有人提出这么一种观点,“享年”这个词,应该用在那些好吃懒做,骄奢淫逸的人或是资本家身上,因为这些人一辈子尽是享受,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享年者”,道理不言自明。用“享年”来暗讽概括更加合适。

而伟大的社会先驱者以及辛勤劳动的人民,一辈子哪里有什么“享乐”可言,所以在选用悼词的时候,应该用“终年”,而非“享年”,因为他们并非是从享受人生的岁月中走过来的。用“享年”来形容,这是对他们人生的一种不恰当“概括”。纵然“享年”本身就是一种敬辞。

说起来,这观点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印象深刻!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有人去世说“享年”多少岁,也有说是“终年”多少岁,区别在哪里?

享年和终年是有区别的,享可以理解为享受或安享、度过,年可以理解为岁或光阴、春秋。连起来就是某人某年生至某年离世度过了几年或安享了多少年岁月,一般享年是对尊者长辈逝去的遵述语,为其生评也称乡评常用词,也有用"春秋"称谓的,如:某人享多少春秋。至于年龄段中殒逝的称谓有前辈先叙,再下就不赘述啦!

有人去世说“享年”多少岁,也有说是“终年”多少岁,区别在哪里?

"享年"一词是悼词中的专用订乙,它表示生命结束时的年龄。〈只有对死者才能使用,不能用于生者〉。对有工作单位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去世后,在开追悼会的悼词中经常使用“享年”一词。〇〇而“终年"一词有三种含义:①全年,一年到头。②代表人去世时的年龄。③代表一辈子,如终年劳苦等。△△由于〈终年>一词有多种含义,因此它不是悼词专用语。在悼念一生平平的死者时,可用〈终年〉一词。在形容一生命苦的生者时也可用(终年〉一词!○由上可知,享年一词,只能用于死者,不能用于生者!!!终年一词,既可用于死者,也可用于生者!!!

有人去世说“享年”多少岁,也有说是“终年”多少岁,区别在哪里?

按照我们的规矩来说说看,“享年”和“终年”关系到宗族里面族谱的传记,古代以六十为一甲子,寿数达到六十甲子才能称为“享寿或享年”,不够六十岁者只能称为“行年”或“终年”。

除了宗族中族谱的记载,最具体的区别在丧事过程中的白灯笼可以看到,众所周知喜事用红灯笼,白事用白灯笼。当死者已经六十岁的就在灯笼上写“享寿六十加一”,但是不够六十岁的怎么办?

本地民俗采用四舍五入法为死者添寿,即五十五者可称六十加一,不够五十五的干脆不挂灯笼,因为称为“行年五十几岁”太令人伤悲,也不能把丧事办得太过体面,特别是堂上双亲尚在的只能草草了事收场。

现在的人普遍都是长寿,但也难免有旦夕之灾,通常见到丧事中没有挂灯笼的,可想而知就是夭寿者,以上就是本地关于“享年”和“终年”的处理方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