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当年梁山泊好汉要是不劫取生辰纲,杨志还会落得这般下场吗?

不用怀疑,施公想让他上山,一定众有多个理由。不上都不行。

《水浒传》当年梁山泊好汉要是不劫取生辰纲,杨志还会落得这般下场吗?

一天,杨志早早来到县衙,信步到院中小松树林,踩着林中青石板小径。清晨的阳光斑斑点点,洒在他青红色刚毅的脸上。

晨雾的湿气浸润着他薄薄的嘴唇,不禁一声长叹:“想我杨志也是将门之后,无奈家道中落,经济萧条。好不容易揽个大活,给皇上运送‘花石纲’,挣点钱补贴家用。谁知‘放屁扭了腰’,偏偏遇上顶头风,船翻货沉,赔了个精光。出去避风头半年有余,上头也调查了,不怨我,纯属自然灾害。昨天通知我上班,真是壮志难酬,胸中郁闷,要干点大事真难呀!”

正在嗟叹之际,忽听有人叫唤:“老杨、老杨!你不在办公室跑这儿来干嘛!害我找你一大圈。”“师爷,找我何干?”“县太爷让我传唤你,快去吧!”

杨志心里忐忑不安,来到县太爷门前,敲门进去。县太爷捋着短须,指了指桌前沙发,眯着眼说:“坐吧。”杨志闷头坐下,眼盯着脚尖。县太爷发话:“小杨啊,不要垂头丧气。有个活需要武艺高强,性格稳重的人才行,我看你合适,就唤你来了。”杨志心头一喜。脸上有了笑意,县太爷一看杨志来了精神,神情严肃的说:“蔡京太师要过生日,我们县征募了一批‘生辰纲’,以表达敬意。派你押送,一来你可以将功补过,二来还可以挣点钱补贴家里,看你也够可怜,把刀卖了买米,也没谁了。此事责任重大,小心为上。”

杨志千恩万谢,美滋滋的回到办公室,心里盘算着,这回一定要干漂亮些,沒准还能得到提拔重用。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生辰纲是吴用他们计划己久的货,谁押送谁倒霉。“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杨志这个倒霉孩子,都赶上了。他悲催的人生上空,犹如黑云罩顶,挥之不去呀。

《水浒传》当年梁山泊好汉要是不劫取生辰纲,杨志还会落得这般下场吗?

这又是个假设的问题。既然是假设,就只能按当事人自身的条件,所处的环境,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来分析推断。

先回答问题:

既使生辰纲不被晁盖等人劫去(当时晁盖等人还没上梁山),杨志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依旧会是个不被人重用的下场。理由如下:

一、杨志属于一条道跑到黑的直肠子类型,处理事情不擅于变通,总是自己把自己送上绝路

在作者施耐庵先生的笔下,作为三代将门之后,五候杨令公之孙的杨志,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可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尽管他身怀一身武艺,也想高官厚禄,青史留名,但遇到事情总是一副小家子气,目光短浅,窝窝囊囊,与武松鲁智深等好汉的豪气云天差之千里。

1、当初押运花石纲,朝庭派出十个制使分头押送,不料他押运的货物在黄河里翻了船。这应该属于天灾,与他个人关系不大,回去顶多落个失职的罪名。可杨志就是转不过这个弯,见到情况不好,撒丫子跑了。他也不想想,你跑了和尚能跑了庙么,这一跑反倒把事情弄大了!退一步说,如果从此再不涉足官场,跑去山上落草为寇,也算是一条出路。可他偏偏又舍不得官场,弄些钱又回去贿赂上层,打算官复原职。这不是自投罗网么!

当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疏通关系,把一担子金银财宝全打点干净,才算进了殿帅府见到高俅。结果,高俅一看他的简历,大怒到:

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反倒逃走,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难以委用。说完,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不管高俅坏到什么程度,这段话说得还是占理的。也就是说,你杨志当初失职不来交差,反倒私自逃跑,官府捉不着你。如今你还来要官,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可见杨志的智商确实有点儿问题。

2、大名府的梁中书看好杨志,提拔他为管军提辖使,让他押运生辰纲。结果杨志又是老调重弹,旧戏重演。在黄泥岗被晁盖等人把生辰纲劫走,杨志觉得对不住梁中书,没脸回去见人,想来想去,竟想到跳崖自杀。

这段戏,施耐庵先生把杨志的内心活动刻划得入目三分。就在杨志要自寻短见时,猛然醒悟:

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莫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

杨志的意思是说,这样死了有点冤枉,不如等被捉着的时候再说吧。

既然不想去死,下一步怎么办?杨志又没主意了。当遇到林冲的徒弟曹正时,曹正问他是怎么打算的,他说,上次路过梁山,当时还和你师傅林冲交过手,这次本想投奔你师傅的梁山,可当初王伦头领苦苦搀留,自己却没有同意,如今怎有脸面再去投奔。

遇事不往宽处想,不是逃跑,就是自杀,还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哪是干大事的人啊!

后来,还是曹正给他指了一条路,让他去二龙山落草,才算有了一个归宿。从此,堂堂的将门之后,便跟在鲁智深和武松身后,成了一个隐身人。

二、不擅言辞,表达能力差,大事做不好,小事也糊涂,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杨志被高俅从殿帅府赶出来,已经身无分文,连住店的钱都没有了。无奈之下,只好去街头出卖祖传的宝刀。偏偏又赶上泼皮无赖牛二的无理纠缠。按理说,泼皮都是欺软怕硬的小人,你一个武艺在身的七尺男儿,还对付不过一个喝得醉熏熏的泼皮无赖么?可杨志真就拿这个无赖没办法,说也说不清,走也走不脱,被人家撞到怀里欺负。这要是放在武松和鲁智深身上,一拳打过去,对方跑得比兔子都得快。可杨志却气得忍无可忍,一刀把人家杀了。就因为一个小流氓,自己被脊仗二十,脸上剌了金印,戴上枷锁,成了被发配大名府充军的罪犯。祖传的宝刀,也被没收充公了。简直是窝囊得不能再窝囊。

再说到生辰纲,这里面有不少讲究。它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岳父——东京蔡太师的生辰寿礼。上年送的生辰纲就已被人劫走,至今没有破案。所以今年再送,押运人员便成了重中之重。梁中书特意选中杨志,并再三申明,办好这回差事,回来后还要提拔重用。

本来是十担金银珠宝,梁中书夫人又弄一担是送给娘家亲属的,于是便成了十一担。梁夫人怕杨志不熟悉路径,派奶公谢都管和两个虞候一道押送。这三个人明显是夫人的亲信,杨志是不该得罪的。可他为了保险起见,不敢晚上赶路,专挑天热时的白天赶路,谁走不动了就拿滕条抽打,打得每个人都怨声载道,包括老都管也喝道:

杨提辖,我在东京太师府里作奶公时(奶公就是奶妈的丈夫,看来这个谢都管的夫人是梁夫人娘家的奶妈,是梁夫人把他从东京太师府的娘家,带到大名府的夫家来作都管,私人关系非同一般),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你,抬举你做个提辖,比草芥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里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老都管这话说得够直接了,但杨志为了安全起见,依然催促赶路。结果,当生辰纲被晁盖等人劫走后,杨志自杀未遂,又跑路了。待老都管等十四人醒来,发现生辰纲和杨志都不见了。本来有怨气的人们纷纷对老都管说:

如今杨提辖不知去向,我们回去见梁中书,何不都推到他身上,只说他和强人做一路,把蒙汗药将俺们麻翻了,缚了手脚,将财宝都掳去了。老都管道:这话也说得是,我们连夜赶回北京,教动文书,申复太师得知,着人捉拿这伙强人便了。

看老都管说的多硬气,仗着他曾在东京太师府当过奶公,把北京梁中书这边都不提,直接申报东京太师府。

杨志把自己弄得,明明是押送生辰纲的负责人,一下子变成了与强盗合伙抢劫的罪犯。

总结

综上所述足以说明,杨志的智商和情商太低,不会说话,不会做事,不会做人,把好好的一把牌打得稀烂。

如此说来,既使生辰纲不被劫取,凭他这种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他的人生走向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可惜杨志空怀一身武艺,竟没走出光彩照人的一生。可悲可叹!

《水浒传》当年梁山泊好汉要是不劫取生辰纲,杨志还会落得这般下场吗?

如果押送生辰纲的不是杨志,杨志就会继续留在大名府。宋江攻打大名府的时候,杨志还有可能被吴用的计谋打败,和索超等人一起上梁山。他是天罡星之一,他注定会上梁山。上了梁山的结局自然还会一样。

《水浒传》当年梁山泊好汉要是不劫取生辰纲,杨志还会落得这般下场吗?

杨志干的公差事都是为了皇帝和高官干的,而且没一件事干成,不知道算不算冥冥中的报应呢!而且好像他这种人也尤其不受女生喜欢。

杨志会打仗也能排兵,但是对于人情世故却一无所知,放到现在也没法立足,我想现在很多人都不想和杨志共事。更何况是那时候一种病态的人情世故,不懂就休想办成一件事。不仅时代病态,杨志本人做人也有问题,沟通对他来说是个极其困难的事情,粗糙起来简直是打狗不看主人。

(《水浒传》杨志和牛二)

杨志倒是有资本,不过到了他那一代基本就剩下武艺和悲剧了,影响力几乎没有。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他继承了杨家将的勇武,也继承了悲剧。他呢,其实也学会了一些表面东西,这东西就是送礼,送礼我们不提倡,不过他不送礼在当时确实没出路,在出事后,打点是一节一节的打,礼是一金一金的送,最后落得个没人搭理,当然这就是吴用他们一伙人给的结果,要是没有人劫生辰纲他还会如此吗?

答案是:他依然不会有个好下场。

(《水浒传》杨志和武松、鲁智深)

说来也奇怪,他押送“花石纲”船翻了,押送“生辰纲”被抢了,也算是被偷了。干的不义的事都遭到了上天冥冥中的报应,可谓是无巧不成书。杨志呢,有打斗能力,没有统筹能力,实在是不能给他大任务。蔡京的女婿靠裙带关系上位,本身就是庸才,庸才放到高位就是废物,所以识人不明用了杨志,结局就是悲剧了。

(《水浒传》杨志)

假如杨志把“生辰纲”送到位,没有强盗干扰,那么想必蔡京女婿会给他更多的私人人物,然而杨志性格来看,迟早要坏事,最后上梁山就是早晚的事,他本人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除了在梁山这种地方生存不用费心机,其他地方都难,免不了被排挤陷害,所以想在官场混,杨志不行,朱仝可以。

《水浒传》当年梁山泊好汉要是不劫取生辰纲,杨志还会落得这般下场吗?

如果生辰纲没有被劫,杨志绝对不会有这个下场。

杨志是很有实力的,他自幼流落关西,没人照顾,是自己靠本事应的武举,最后还能混到殿前司,说明能力和智力还是可以肯定的。杨志第一次押送花岗石在黄河翻船了,还不敢回去复命,然后回东京找关系,半路上遇见林冲,两人大战50回合,林冲都没有拿下的,林冲的实力大家知道,这俩人一比较,杨志的战斗力大家也都知道。王伦当时也在场,还想劝杨志上山,杨志怎么会答应?最后王伦让杨志走了。足以证明杨志的实力!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的孙子,杨志在黄河翻船后回东京找高球托关系,高球没搭理他,把他赶出去了,杨志也没钱了,然后开始卖刀。卖刀的时候又梦见个地皮 牛二 ,牛二想法设法抢杨志的刀,杨志本人战斗力高,侠义无乱禁嘛,哪句话没说好,直接把牛二砍死了。这可是在京城杀人了,那还了得。杨志杀完人也害怕啊,档案什么的都在官府,这怎么办?一想,算了,投案自首吧,爱咋咋吧。本来按官府的说法是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准备秋后问斩,不知道谁把这事传出去了,京城桥头的市民们都很同情他,三代人保家卫国,男的都死完了,就剩下这几个男的,也要给忠臣留后啊,再说了打死牛二是为民除害啊,最后一商量,对点钱,托关系找门路,就这样,死罪免了,官府给安了个“打架斗殴,失手杀人”的罪。官府这么判,也是深思熟虑,顺水推舟,毕竟杀一个忠臣之后,很有可能会落一个奸臣的名号,后人不一定怎么说呢!就这样半推半就的刺配大名府了。这说明家族的影响力还在的。如果花石纲不丢,杨志还是能好好过下去的!

杨志自幼流落关西,虽然没人照顾,但是他当时在西军,当时宋朝西军是一个强军,跟着种师道混的。还是种师道的选锋军统领,还跟过童贯伐辽。一个统领,还是杨家将的后人,如果没关系,能当上殿帅府制使?殿帅府制使相当于团级干部,可以直接带领部队做任务的。就算刺配大名府了,梁中书也是很照顾他的,又给了他一次给蔡京送生辰纲的任务。蔡京当时权倾朝野,能负责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杨志没有能力,梁中书会让一个发配过来的犯人去送么?如果生辰纲没有被劫,那么梁中书会更看重杨志,说不定蔡京也会去笼络他的,如果不丢生辰纲,像杨志这么有能力,有背景的人,不一定会达到什么高度呢!

个人见解,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