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同受迫害,林冲上梁山了,王进为何没去?

王进是引子,他上不上山不重要。作者就要他这个人,由王进(亡尽)引出史进(死尽),开篇点明结尾。

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同受迫害,林冲上梁山了,王进为何没去?

王进曾经得罪过高俅,高俅当了大官,王进知道高俅那厮的为人,怕高俅日后给他穿小鞋,三+六计走为上,背着老母要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勾处,行途中,老母患风寒,迫留史家庄,传教史进之+八般武艺后,继续赶路去了,施耐庵就写到这儿,在不见王进的踪影了,王进让施耐庵写丟了。

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同受迫害,林冲上梁山了,王进为何没去?

王进是事前逃走的,况且他有去处。(后做了征金国大元帅)然而林冲乃事中被陷害,走投无路才投奔梁山的,性质不同。

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同受迫害,林冲上梁山了,王进为何没去?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有靠山谁还上梁山 有活路谁还投死路

   俗话说的好——逼上梁山,俗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倘若有一线生机,谁也不会自寻死路,这个生机给了王进,绝了林冲,虽是小说家言,也多有世态炎凉令人扼腕啊。

王进是个“官二代”,从家境看也是个混日子的三流教官,军备松懈时干脆写个请假条赋闲在家,说他假病证据有三,一是点名不到喊叫到;二是病后挑担行千里;三是一招打翻九纹龙。说他害病也是真,是社会病,麻木到大帐易帅尚不知,事后抬头才知道,逃出帅府到边关就为保全性命, 切蹉个武艺竟打得高二哥三四个月不起,也是斗狠之徒。王进此一去,如泥牛入海再无消息,未见高俅死追猛打,想必是见到了老种经略相公,保全了性命,战死、老死于军中吧,俗人吗,听说书人掉泪——替苦人伤心罢了。

再看林冲,同样是个“官二代”,做事瞻前顾后,林娘子岳庙受辱,林冲归家,“过了三两日”之又一日,娘子在陆谦家二次受辱,林冲欲杀陆谦在陆家门外“一连等了三日”,第四日与老鲁喝酒,以后每日喝,老都管说此事“今经一月有余”,一日后买刀,第二日蒙冤。一个多月时间,教头实在能忍。实不尽然,另一面,林冲岳庙一遇高衙内举手欲打,见是衙内,手自软了,陆谦家二遇高衙内跳墙而去,林冲竟然没追,以教头身手,追之也易,只是郁郁不乐。就是发配以后林冲也多想的委屈中求全啊,沧州“劳改队”里老犯人偷偷告诉林冲行规――人情、行贿,林冲在差拨一顿臭骂后连忙“陪着笑脸”取银、递书,在管营厅上又自言有病,求“告寄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英雄气短,令后人扼腕长叹啊!

而害人的一方,高俅等人是非要林冲的命的,常言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林教头实在吃了这个亏。高太尉为义子行恶借刀杀人,一借宝刀赚得教头进了白虎节堂,教头入套;二借开封府尹过堂,教头入刑;三借董薛半道索命,教头险被黑;四借管营差拔草场之火,教头险被烤。这一借是为设局、二借是为正名、三借是为消踪、四借是为匿迹,招招狠毒、步步惊心,卖刀人无奈、引路人乖巧、开封府顺水推舟、二端公心狠手辣、管营差拔没了人性,其实阴险至极者还有个陆谦,这林冲哪还有好过头。直到陆谦火烧草料场,林教头万念俱灰,才一刀剜心,解了心头之恨。嘿,教头这个“官二代”是极度容忍下的暴发式冲动啊。

     虽是戏说,几多无奈,看来小人物的不同命运不是自己能够掌握的啊。

 

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同受迫害,林冲上梁山了,王进为何没去?

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拂袖而去到老种经略府建功立业,林冲忍气吞声受尽磨难落草为寇,这才叫性格决定命运,也可以叫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王进勇于取舍之间杀出一个黎明,尽显男人本色;林冲患得患失堕入黑狱,纯属咎由自取。

咱们来看看王进的果决:与林冲不同,王进跟高俅没有什么仇恨,揍高俅的是王进的父亲王升,据王进自己说。高俅“比先时曾学使棒,被我父亲一棒打翻,三四 个月将息不起,有此之仇。”这个仇其实也不算太大,高俅吓唬王进一通也就罢了:“你这贼配军, 且看众将之面,饶恕你今日,明日却和你理会。”

如果高俅真想收拾王进,谁求情也不好使,当场就会军棍伺候了。但是王进要想在高俅手下出人头地,那肯定是不可能了,而且王进也不肯奴颜婢膝去替父亲赔罪求饶。英雄王进自信凭着一身本事,到哪都能混口饭吃:“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的,爱儿子使 枪棒,何不逃去投奔他们?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

于是王进走掉了,而这种走掉在当时也是一种不小的罪,所以高俅“押下文书,行开诸州各府,捉拿逃军王进”。但是高俅的文书到了老种经略相公那里,就是废纸一张:一个京营殿帅,还管得着我老种经略?

但是林冲就不一样了,他之所以不肯走掉,还是舍不得在京城的荣华富贵,而且在林冲看来,他跟高俅的关系还算不错,要不然林冲走得比王进还容易:林冲并没有跟高俅正面冲突,行动完全不受限制,可以说是想去哪就去哪。带着老教头和教头之女出走,要比王进侍奉年迈多病的母亲投奔延安府轻松得多。

但是林冲不肯走,他买那口宝刀,也有可能是要送给高俅做晋见之礼的:“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能开口跟借人家珍藏的宝刀,一次被拒绝之后还能再三再四求借,这可不是一般关系能做得到的。而林冲敢拿自己买的宝刀跟高俅“比试”,比试的结果如果是林冲的宝刀更胜一筹,而高俅开口讨要,林冲是绝不会收钱的。

有人说林冲是舍不得美貌的妻子,这就是胡说八道了,因为他为了自保而跟林娘子离婚了。林娘子有林冲这个丈夫的时候,高衙内尚且敢当街调戏,现在林娘子成了被休之妇名花无主,高衙内就是上门求婚也是名正言顺合理合法了。

林冲休妻的时候对老丈人说:“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免得高衙内陷害谁?

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同受迫害,林冲上梁山了,王进为何没去?

这很简单啊。王进王教头有胆有识,他去戍守边关既能避开高俅的迫害,又能发挥一身本领,不用改专业,不会误前程,还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吗?

至于上梁山,上梁山真的好吗?上梁山,对多数好汉来说,并没有美好的前程,只有秋后算账、兔死狗烹的下场而已。

上梁山者,主动造反的都被灭了。虔诚如宋江者,落得个毒杀。被动造反本领大的如卢俊义,也难逃一死。活下来的,要么如武松鲁智深等主动归隐;要么是原来的武将,如呼延灼、关胜等,继续得做高官;要么是专业技术人才,反不起来的安道全、乐和等。所以,上梁山哪里又是什么好出路了?

这其实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现实,纵使你有真才实学,或者真敢花钱,也未必能爬得上去,没有阶层进化的路线。因此上,不得不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