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挡车在高速上跑五挡,如果踩离合挂一档,再松离合会怎么样?
高速上用5挡跑,挂入1挡会怎么样?我知道题主只是好奇而已,并不是真有这个需求,所以今天咱们就从理论上来聊聊,这样操作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1、第一种情况:挂不进去1挡比如你用5挡跑,车速120。而你的车挂1挡,油门踩到底,发动机转速踩到断油转速最多也只能跑到50公里/小时,那么此时你不管怎么挂挡都挂不进去。因为变速箱输入轴与输出轴转速差太大了,齿轮无法啮合。
这里要说一下什么是断油转速,简单来说就是发动机红线转速,比如上图这个车的转速表,最大转速值是8000转/分,6300转进入红线区域,但现实中你就是把油门踩到底,发动机转速也就能达到6300转,再也不会提高了。因为继续提升的话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磨损加剧,影响稳定性和寿命。所以当ECU检测到发动机达到红线转速后就会停止喷油,避免发动机转速继续提升,这个转速就叫做断油转速。
你用5挡跑120,这速度用1挡跑的话发动机转速要达到14000转/分,很明显发动机没这个能力,发动机最高转速只能达到6300,转速差为8000转,太大了,所以这时候你无论怎么挂挡都挂不进去,如果踩着离合强行挂挡的话你会发现档杆就像被什么东西定住了,推不进去。虽然这时候同步器会帮助你同步转速,但是由于转速差太大,同步器也无能为力,而且如果你要一直推着档杆强行挂1挡的话持续一段时间后同步器上的摩擦材料就会因为转速差太大而受到过度磨损,从而导致同步器失效,这样在日后挂1挡时就会更加困难。
第二种情况:如果车速不高,理论上能挂进去,但很考验技术假设你的车1挡油门踩到底,达到红线转速后车速为50公里/小时,只要你用5挡行驶的速度不高于这个速度,就可以挂进1挡,但是操作起来是有难度的,并不是直接踩离合然后就能正常推入1挡。因为此时变速箱档位齿轮的转速差仍然很大。
比如车速50,你想从5挡挂1挡,那么你就要先松开离合器,然后在空挡状态下轰油门,把发动机转速踩到6300转/分,或者非常接近,然后迅速踩下离合挂1挡,这样就可以轻松挂进去了。
不过由于发动机在高转速下阻力非常大,所以你挂入1挡后如果松开油门,发动机转速会快速下降,这时候你要直接松开离合器的话就会有非常大的发动机制动,对于后驱车来说这个发动机制动力可能导致驱动轮打滑,而且松离合瞬间也会对传动系统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
以上内容只是从理论上来分析,我并没有实际操作过,因为没这个必要。因为开手动挡车跳跃降档时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加速性能,此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降档后发动机转速还有提升空间,这样才能加速。比如你从5挡降到3挡,发动机转速为4000转,那么你可以从4000转开始提速。但是你挂入3挡后发动机已经达到红线转速了,此时再怎么踩油门发动机转速都不会提升了,那你挂入这个挡位就没必要了。
手动挡车在高速上跑五挡,如果踩离合挂一档,再松离合会怎么样?
速度高了压根就挂不进一档
手动挡车在高速上跑五挡,如果踩离合挂一档,再松离合会怎么样?
现在车基本有保护机制,高速度挂不了一档,假如能挂上了有可能导致变速箱损坏,在如果没有损坏,车辆因发动机牵制会减速,发动机转速也会飙升,然后降速。
手动挡车在高速上跑五挡,如果踩离合挂一档,再松离合会怎么样?
你先试下能不能挂进去一档
手动挡车在高速上跑五挡,如果踩离合挂一档,再松离合会怎么样?
这个叫发动机制动。
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用于减速。
但不建议直接五档挂一档,一个是顿挫感很重,另一个是容易直接打坏发动机。
逐级降档才是正常。
手动挡车在高速上跑五挡,如果踩离合挂一档,再松离合会怎么样?
汽车运行过程中,特别是下大坡或紧急情况下,许多老司机都喜欢用降档的方法,达到让汽车减速的目的。工程上称之为利用发动机制动汽车。但降档应该是逐级递减,(比如:五档应先降到四档,一脚离合器后再降到三档,以此类推)。而非从最高档一步到达最低档。这样即可以利用发动机制动汽车,又可以保证汽车的安全行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操作是(在刹车系统出现故障或失灵时的补救措施,而非正常使用)不得已而为之,非紧急情况而不使用,因为这个操作带来的冲击,对发动机、对底盘都是有伤害的。
如果有车友让五档高速行驶中的汽车进一步降到一档,可以肯定,这个操作无疑是破坏性操作。因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挂五档行驶时的车速,一般都不会低于80(公里/小时)而挂一档时,就是把油门踩到底,大概也就是30(公里/小时)左右,这两个速度差必然会使离合器的磨擦片打滑、扭力弹簧瞬间发生强烈冲击而永久(塑性)变形。变速器内的啮合齿类轮瞬间发生强烈的冲击而断齿。传动轴也会引起轴向冲击等不良后果。总之这种操作有可能导致:
1、离合器遭到破坏。
2、变速器啮合齿轮牙齿折断。
3、传动轴弯曲。
而且运行中的汽车会发生严重的顿挫,整个汽车运动部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各处零部件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为了自己的爱车能在自己手中多用几年,车友们最好不要轻易使用这种操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