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司机都说让速不让道,难道撞上了也不让道吗?

经常有老司机说“让速不让道”,其实这句话的重点并不是告诉我们避免事故的方法,而是告诉我们避免“替别人背锅”。

比如上图这种情况,面对强行变道的白色SUV,视频车如果不动方向盘的话后果就是相撞,因为白色SUV属于强行变道而且是同时跨越两个车道进行变道,基本上全责没得跑,到时候一切损失由白色SUV承担。但是视频车出于本能向左躲避,结果自己撞上护栏,好在有行车记录仪,白色SUV跑不掉的,如果没有行车记录仪作为证据的话视频车的车损和护栏的赔偿费用都将由视频车承担。

上面这张图是活生生的例子,黑色SUV如果不变道避让的话必然撞上白色SUV,但是白色SUV压双黄线掉头,必然是全责。所以黑色SUV如果直接撞上去的话一切损失由白色SUV承担,而司机打方向避让导致剧情反转,黑色SUV成了逆行,还撞上了正常行驶的红色车。

还有这个图,如果面包车不避让的话很有可能它会撞在白色轿车的侧面,白色轿车有可能会失控甩尾甚至翻车,但是对于面包车来说危险性则小很多。而且一旦出现事故也是白色轿车的责任,而面包车司机本能地避让了,结果迎头撞上对向车辆,这撞击力估计司机性命都堪忧。

上面这几种情况如果撞上去的话后果绝对比避让好,但是并非所有情况下我们都要死咬“让速不让道”。我认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道会更好。因为不让道是为了避免避让带来更坏的后果,但是如果条件允许,避让并不会带来危险的话我们为何还要任由事故发生呢?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一味忍让,而是避免不必要的摩擦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当然了如果你的保险杠刚好需要换了遇到这种人你也可以不让道。

当然了还要考虑后果,比如上图这种情况,如果还让速不让道的话估计命都没有了。所以说开车遇到的情况太多了,让速不让道并不是所有条件下都适用的。

很多老司机都说让速不让道,难道撞上了也不让道吗?

老司机们口中流传的"让速不让道",主要作用不在于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而是当别的车辆占用了己方的车道时,而此时自己的速度又比较快的情况下,通过降低速度控制车辆,即便发生事故也能把损失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很多新手司机不懂得这个道理,发生只懂得盲目的变道,却不知道如果此时车速较快,极有可能让自己为别人的违法行为买单。

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前提是几方的车速太快,如果强行变道,会有可能让自己的车辆发生更大的危险。简单来说当我们车辆速度较低的时候,遇到其他车辆强行变道,或者加塞等违法行为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变换车道来避免事故发生,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说,当车辆上路,是否选择浪速,或者浪到,主要还取决于自己车辆行驶速度的快慢。

一、车辆行驶速度较快。

如果车辆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突然遇到其他车辆强行变道,占用了自己的行车路线。此时只能选择让速不让道。我们可以选择,尽量降低自己的车速,千万不要猛打方向盘,希望能够避开它,这样做的后果,反而有可能让车辆失去控制,进而直接导致车辆侧翻或者撞上其他车辆,这就相当于别人犯的错误,有我们自己来承担后果。千万记住一点,宁愿直接撞上去,也不能猛打方向盘,即便撞上之后,事故的主要责任仍然在对方,我们是无需为事故承担任何责任。

二、车辆行驶速度较慢。

如果车辆行驶速度较慢,车主可以选择进行变道躲闪前方车辆,但是仍然要记住,记得观察即将切换的那一车道,是否有车辆影响变道操作,以及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是否有车辆正在快速靠近。当确认该车道确实属于可以正常变道的时候,在通过转向灯表达自己车辆需要变道的意图之后,再进行变道操作。

所以说,让速不让道,只是一个通常在紧急状态之下的操作方式,而不是说遇到此类情况我们都选择让速不让道。否则,很多原可避免的交通事故,会因为对于这种说法的墨守成规,导致更多不必要的损失。说得更直白一点,原本车辆可以通过变道,避免事故发生,结果却因为坚守这句话,选择让速不让道,反而因此发生了交通事故,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很多老司机都说让速不让道,难道撞上了也不让道吗?

城市道路遇到抢道不让道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抢道的很多是豪车,加速快呀。抢道的基本上属于全责。而让道 也容易产生交通,让道全责。你自己掂量掂量该怎么办。遇到过:豪车包头抢道,被抢道车主避让而发生交通事故,被抢道车主全责。有一次正好路边施工,把施工工人給撞了,估计赔偿不下20万,以后还扯皮不扯皮不知道。请那位做文明人的去看看此类事故的主任划分吧。

很多老司机都说让速不让道,难道撞上了也不让道吗?

让速绝对不违章,让道可能要违章。任何时候不违章是司机的基本素质,

很多老司机都说让速不让道,难道撞上了也不让道吗?

那是瞎说,看当时的路况,该减速让道让人都得让,安全意识要强,让出文明,让出安全。

很多老司机都说让速不让道,难道撞上了也不让道吗?

让速不让道,在保证自己路权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护自己。人没有义务要去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