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汽车检测线一脚油门踩到5000转究竟有什么科学依据?发达国家也这样吗?

我们在给爱车做尾气检测时经常能听到发动机以比较高的转速运行,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很多车主都觉得心疼和不解:日常开车基本上没人踩到这么高的转速,为什么检测个尾气要踩这么高转速呢?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目前常见的尾气检测有两种方法,简易瞬态工况法和双怠速法,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用简易瞬态工况法检测,因为这种方法最严格,数据相对能反应真实使用情况。而对于一些全时四驱车辆则需要用双怠速法,因为瞬态工况法需要车辆驱动轮在底盘测功机的滚筒上转动,而底盘测功机的滚筒只有一套,就像上图那样,全时四驱车如果用这个方法检测的话一脚油门下去估计带着检测仪就冲出去了。所以全时四驱车只能用双怠速法检测。下面就说说两种检测方法中的发动机转速。

简易瞬态工况法发动机转速

简易瞬态工况法主要是检测车辆加减速过程中尾气排放数据,因为这是汽车行驶中最常见的工况,检测时需要车辆驱动轮放在滚筒上,测功机施加一定阻力模拟正常行驶,然后检测人员分数次进行加减速操作,具体可以参考上图,在这过程中车速最高被加速到50公里/小时,档位最高为3档,这时候对于大多数轿车来说发动机转速并不会太高,但是有些面包车减速比大,此时发动机转速可能超过3000转,但也不是特别高。我们觉得高是因为我们站在车外,听到的只有发动机噪音,而实际行驶中车速和风燥会让我们觉得发动机转速不高。

双怠速法检测时发动机转速

双怠速法最简单,只需要检测正常怠速和高怠速时的尾气数据就行了,发动机都处于稳定工况,数据当然好看多了,也更容易通过。按照规范要求使用双怠速法检测时需要先把发动机加速至70%额定转速保持30秒,然后才开始检测。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热车同时清理发动机和排气系统,以尽可能反应发动机真实排放数据。这时候就是发动机转速最高的时刻了,如果你的发动机转速表最高转速为8000转,那么这时候按规定就要踩到5600转并保持30秒。对车主来说这就是虐心的时刻。

而真正开始检测时发动机转速就没那么高了,检测怠速时就不踩油门,让发动机怠速就行了,高怠速规定为2500转,这个转速对大多数车主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说双怠速法检测时准备阶段发动机转速是最高的。

但是现实中很多检测机构并不会把转速踩那么高,因为检车过程中车辆出问题监测站是要担责任的,检测费几百块,车弄坏了赔偿就多了,再说很多车有怠速断油功能,空挡踩油门转速上不了多少就断油了,所以很多检测员一看只要你发动机水温正常了就直接开始检测,这样还节省时间了。

我们国家汽车检测线一脚油门踩到5000转究竟有什么科学依据?发达国家也这样吗?

按照目前国家车检规定,在车检时的确需要发动机高转数运行,确切的说是“发动机最大转数的70%”,一般不可能达到5000转!如果按照5000转运转,发动机最高转数要达到7140转,很少有发动机能达到这个极限转数,一般不到6000就自动断油了。

此外,很多车在原地怠速运转也根本达不到5000,为了保护发动机,4000左右就自动断油。有兴趣的车友可以自己试一试,不过建议在热车状态进行。

汽油发动机尾气检测------双怠速检测法

根据我国发动机尾气检测的相关规定,汽油发动机尾气检测使用双怠速检测法进行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1、 被测车辆处于原厂规定的正常状态,发动机要安装空滤,排气系统要安装消音器;

2、在发动机上连接转速、点火正时、冷却液和润滑油温度检测相关仪表。

3、发动机处于热车状态,水温和油温要超过80℃

4、发动机从怠速状态加速至上70%额定转速,运转30秒后降至高怠速状态。

5、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400mm以上,,保持当前状态15秒后,读取30S内的平均值。

6、电喷车和采用三元催化器的车型,还要参考读取过量空气系数(λ)的数值匹配。

7、发动机从高怠速降至怠速状态15秒以后,再次读取读取30秒内的平均值。

8、多排气管参考算术平均值。两次测量结果有任何一项超出都为不合格。除了上面所解释的双怠速检测法,目前国际上还有单怠速法、稳态工况检测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等方法进行发动机尾气检测,这些检测方法都是国外曾经使用过或者正在使用的。简易瞬态工况法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检测方法。

很多老车由于燃烧工况差,导致检车时很难通过,下面,从改善燃烧的角度介绍几个检车时提升通过率的几种方法:

1、更换火花塞,火花塞关乎点火质量,更换火花塞可以提升点火质量,增加燃烧效率,改善尾气排放。

2、更换合格的空气滤芯,空气滤芯的进气质量影响排放,特别是对于电喷发动机来说,更有必要。

3、清洗节气门、清洗三元催化器和氧传感器

4、清理缸内积碳,可以用免拆清洗的方法清除缸内积碳,可以拆下火花塞,直接灌入清洗剂。

5、使用高标号汽油,高标号汽油可以提升发动机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注意要提前更换几箱油,让ecu适应高标号汽油。

6、检测以前,可以去高速跑一圈,使发动机各个润滑部位的温度达到最佳工况。

我们国家汽车检测线一脚油门踩到5000转究竟有什么科学依据?发达国家也这样吗?

如果我说有可能需要一脚到5000转,不知道会不会挨骂。楼主说的检测线应该是尾气检测线,不然不会涉及到一脚油门到5000转,听我细说下:

1.检测站不会管你科学不科学,是按国标做的;

2.不管柴油车还是汽油车,一般有两种方式检测,一个是简易方法,一个是工况法,工况法不涉及一脚油门的事,所以你说的应该是简易的方法;

3.柴油车简易的叫自由加入法,就是要1秒内将油门踩到底,而且松油门前必须达到发动机额定转速,所以,如果你的车额定转速达到5000,那检测站的操作就没问题;

4.汽油车简易方法叫双怠速法,刚开始暖机就是要使发动机转速达到70%额定转速,而且还要维持30秒,也就是说你车额定转速7142就要踩到5000转速暖机,检测站操作也没问题。

当然,这么高额定转速的车不多见!

为避免检测站乱搞,这种情况可以查自己车的发动机额定转速是多少。在登记证书上查到自己车发动机型号,再按型号在网上查这个发动机的额定转速是多少。

我们国家汽车检测线一脚油门踩到5000转究竟有什么科学依据?发达国家也这样吗?

没有任何依据,正常行驶的汽车根本达不到5000转,比如在高速上以最高时速120km/h行驶,转速大概也就是3000左右,至于年检一脚油门踩到5000转,实际上并不是统一的。

众所周知,年检中尾气排放检测一项,检测员在进行检测的时候,经常都是一脚油门踩到底,转速表上的指针瞬间往上走,其实说达到5000转也不为过,但实际上对于才使用几年的车辆来说,基本上不会达到这么高,而且这也不是检测的标准。

一般汽油车采用的检测方法有四种,分别为单怠速法、双怠速法、简易瞬态工况法、稳态工况检测法,不过单怠速法已经被淘汰,最常见的是双怠速发检测和简易瞬态工况法。

其中双怠速法就是需要汽车在怠速状态下和高怠速状态下进行检测,也是问题上所说的一脚油门踩到5000转,其实这种检测方法只是要求一脚油门下去,保持在额定转速的50%即可,也就是大概维持在2500转左右。

年检中尾气检测项目是最容易导致不合格的一项,特别对是老车来说,通过率更低,但对于新车来说,6年内又免上线检测,所以更加不需要担心。

而对于通过率低的车主应该怎么办呢?方法也很简单,汽车上的三元催化器、火花塞、氧传感器可以说是决定尾气检测是否通过的要素,在必要的时候及时清洗或更换,而且在进行年检之前,最好跑一圈在过来,因为三元催化器和氧传感器的最佳工作温度是在400-800℃之间,这样会增加通过率的。

年检一直以来呼声都很高,绝大部分车主都认为年检应该取消,但实际上年检是无法取消的,况且在今年5月份年检还升级了,难度增加,这将会导致更多车主会难以通过年检。

Anywhere anytime,覆盖全国的移动互联网汽车救援网络平台,救援就在你身边,关键时刻显身手!回答车主各类养车用车急救问题,认为有用的请关注并点赞。当需要救援时,无论你在哪里,帮你找到最近的专业的救援人。

我们国家汽车检测线一脚油门踩到5000转究竟有什么科学依据?发达国家也这样吗?

谁告诉你,汽车见车险一脚油门要踩到5000转了?如果有,你直接视频录像投诉。

这里,我跟大家科普一下涉及到踩油门的检测项目,免上线检测的就不说了,主要谈谈达到检车年限进站检车的流程吧。

正常车检流程中分成这么几块:外观检测,缴纳费用,上线检测,上线检测下发结果。其中上线检测中的尾气检测和制动检测这两项中,是需要涉及到“踩油门”这个动作的。

但实际上,在检车站在进行制动性测试的时候是有速度限制的,制动性滚筒测试中,要求车辆挂空档上滚筒,然后听指挥踩刹车或松刹车,其中车辆速度不会超过5码;而路测中车辆的速度也只有15~30码左右,并不会出现猛踩油门的情况,因此,猛踩油门可能会出现在尾气检测之中。

在尾气检测中,检车站又有两种测试方案,一种是稳态工况法,一种是双怠速法,

  • 稳态工况法

如上图所示,稳态工况法的两个取值范围是25km/H和40KM/h,即在这两个区间方位内测试尾气排放是否和合格。那么在这种检测方式下,车辆是需要达到两个数值的,那么在这种测试下,怎么可能需要一脚油门上5000转?

所谓双怠速法,则是测量汽车高怠速和油门全关的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尾气排放。问题来了,车辆高怠速的定义是2000转,不是5000转。在这种测试方法中,是存在检查员一脚油门踩到5000转的错误操作情况的。

总而言之,,在正常检测流程中,是不存在也不允许出现检车员一脚上5000转的行动的,如果有,请投诉,投诉不成功的您可以发给我,我来曝光。

以上,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我们国家汽车检测线一脚油门踩到5000转究竟有什么科学依据?发达国家也这样吗?

发达国家怎样检测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我从来没有开过5000的转速,有这个必要吗?哪位专家制定的标准?说出这位专家的名字,让他遗臭万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