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服务区为什么不做下穿道来方便汽车掉头?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觉得可以这样回答:

1、大部分服务区都有下穿通道连接两边服务区

上图就是服务区里的地下通道,被上锁的铁门隔离开,这个通道用处很大,比如给服务区送货的车在这边卸完货后直接从这里开到对面就可以继续卸货,如果没有这个通道的话还得继续上高速绕行很远。

2、这个通道正常情况下不允许社会车辆通行

这个主要考虑的还是收费问题,假如你从A站上高速,向东行驶,5公里后是B站,你向东行驶了100公里,在服务区调头回来从B站下高速,则计费系统显示你只行驶了5公里。现实中可能没人这么无聊,但是这样确实可以逃费,假如我在外出差,有份文件要立刻送到公司,那么就可以这样操作,我从当地上高速,公司的人同时从他那边上高速,我们在服务区交换文件后各自调头反回并且在入口前一站下高速,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还节省大量通行费。所以高速公路上基本上不会让社会车辆轻易调头。

高速服务区为什么不做下穿道来方便汽车掉头?

服务区不设置下穿道就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没有必要。高速公路多是干线公路,基本上是长距离的点对点通行,而不像普通的国道和市区道路一样,随时随地可能存在调头、停车等行为,服务区内部有互通下穿道,基本是用于应急救援一类的,对普通车辆而言,需要经过同意才能使用。

二是服务区设置下穿道使用率低。因为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基本上50公里才设一个服务区,基本能满足旅客和驾驶人员休息需求。同时,高速路经过的区域,一个县或者较大的乡镇都有出口,密度比服务区还高,通常我们走错方向,一般开十多公里就有下一出口,其实也就5到10分钟车程 。所以只要按规定行车,根本不需要服务区下穿道。

三是减轻建造成本,设置一个调头车道,不仅仅是下穿道就可以,还要有辅道等设施,无形中增加成本,且实用率不高。

四是便于收费设置,这是很多网友津津热道抱怨较多的问题,因为在服务区调头后,给收费站计费带来麻烦,如果在服务区下穿道两端另设收费点,麻烦不说,还得增加人工成本,最终又摊到驾驶人身上。

高速行车尽量提前规划好线路,避免不必要麻烦。如果你走错了道,千万要遵守交规,不要做出倒车、逆行等危险行为,否则将后悔莫及。

高速服务区为什么不做下穿道来方便汽车掉头?

谢邀!在高速公路本身就要求高速通过性,免得影响后车速度增加堵塞点,所以现在国内高速公路除了出口之外没有其它可以作为调头的渠道。

关于调头的方法,只有预留给应急车调头的卡口,包括隧道的调头,这都是为了方便救援或救援清障车通过的。

服务区的地点设置按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不得超过五十公里设计一个服务区,现实中五十公里内已经大概有两个出口可以进行调头,没有必要费力从服务区设计调头。

服务区作为调头容易混淆收费问题,因为现在高速公路是从公里收的,例如A点到B点行驶五十公里,按物价局同意收费0.5元一公里,就收费25元过路费,但重复调头不仅重复收费,也影响计算方式。

服务区调头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无论是高架或隧道方式都需要投入成本,仅仅为了方便小部分人调头肯定是没价值的。现在高速公路建设主要是服务大部分车主的,小部分需要调头的只能通过出口解决。

高速服务区为什么不做下穿道来方便汽车掉头?

当初刚拿驾照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这个问题,尤其是开过高速路口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不设置一个隧道来掉头,避免后面绕路多花的时间油费。后来随着开车的时间越来越多,慢慢地意识到如果车辆掉头的话会造成很多方面的不方便。

1.计费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从北京上高速,开到了济南辖区内的服务区,全程有400公里,这个时候再从济南的服务区掉头,开回了天津下高速,实际上在高速上行驶的距离有700多公里。但是如果只是算从北京到天津的话,那就只有一百来公里,那个这个费用是算一百多公里的,还是算七百多公里的,无从下手。

2.安全问题

如果高速增加了下穿掉头隧道,虽然是从服务区掉头,但是如果有需要追捕或者拦截的车辆,按照现在的高速路设置,只需要在路面上设卡就可以拦网式的搜查,如果有掉头,危险分子和不法分子就可以利用掉头的路径和执法人员周旋,增加了危险性,也增加了执法难度,不利于管理。

3.多此一举

如果每个服务区增加掉头的下穿道,对施工成本来说将会增加不少,并且所取得的边际效益是很低的,因为服务区差不多每半个小时以内就要有一个,但是高速路出口差不多每隔一段距离也会有一个,如果真的走错路需要掉头的话,完全可以从下一个出口出去再进来,就可以完成掉头,而且风险性也很小。

4.增加拥堵

平日里感觉不到,但是一旦到了节假日或者春节时期,大批车辆涌入高速,就会出现缓行的现象,如果有掉头的口子,一旦前面发生拥堵,很多人就会选择掉头换路行驶或者下高速行驶。那么服务区内就会出现大量的车辆,拥堵会一直排到路面上,占据路面的车道,更加加剧路面拥堵的情况,并且掉头的车辆也会有让对向车道增加负担,最终造成全路段都拥堵。

然而,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讲,早高速上确实掉过头,不是服务区下穿道,也不是搬开护栏,而是错过路口以后,跟着导航走着走着就掉头了,示意图如下:

当时走的是桂柳高速,从桂林到柳州的路段,错过高速口以后,没想到导航竟然像在市区那样带着我从另外一条桂林的机场高速上打了个圈,就掉头回来了。当时我就一脸懵逼,原来还有这样的操作!

高速服务区为什么不做下穿道来方便汽车掉头?

1、管理部门根据车辆进出高速位置来计费收费,进入服务区并未驶出高速。如果有车辆在服务区调头,可能形成偷逃费用问题。

2、造价因素,上跨和下穿两种方案,均需要提高造价,而且下穿需要考虑雨季积水问题,上跨费用更高。

3、两侧服务区联通也有好处,比如维修车辆、设备、补给、人员,可以更好的沟通,可以集约配置,方便调配。

4、高速中央隔离带,每隔一段距离,一般留有应急调头开口。

5、高速公路、快速路为实现高速,避免车流交汇,避免频繁有出入口,调头必须驶出高速,降低车速之后进行。或者在互通立交上盘桥调头。

高速服务区为什么不做下穿道来方便汽车掉头?

你说要服务区掉头,我还想从服务区增加收费站,可以从服务区直接下高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