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长大后喜欢“和珅”,而不是喜欢纪晓岚?
俗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纪晓岚是理想,和珅才是现实!
年少不经事,初识和大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小时候我们看《铁齿铜牙纪晓岚》,大都喜欢纪晓岚,讨厌和珅,每每看到和珅在纪晓岚面前吃瘪,便心情大好。因为我们知道,纪晓岚是清官,是正面人物。而和珅是贪官,是反派。
自古以来,我们的道德认知都是邪不胜正,清官是好人,贪官是坏蛋。而在小孩子的世界里面,非黑即白,好人就该被喜欢,而坏蛋就该被讨厌。
所以,纪晓岚与和珅的形象会不可避免地被固化,大家喜纪昀,而不喜和珅。
年轻意气多,再看和大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长大后我们看《铁齿铜牙纪晓岚》,许多人开始喜欢和珅,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纪晓岚。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有了更多阅历和见识,逐渐明白,小孩子的世界才有对错,成人的世界考虑是利弊。
纪晓岚是个清官这没有错,但他同样也是一个庸官。云州贪腐案中,各级官员上下勾结,侵吞赈灾粮款、中饱私囊,置百姓生死而不顾。他们偷梁换柱,把朝廷用来赈灾的粮食换成了牲口吃的麸糠和草料。然后粮食被高价卖出,他们从中获利。而灾民们只能如牲口一般,吃着廉价的麸糠,这是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啊!面对如此行径,纪晓岚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誓要严惩贪官,赈济灾民。
然而,说和做,是两码事儿。别看纪晓岚嘴上大道理一大堆,讲起来头头是道,正义凛然,但如果真的让他去做,估计就是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因为纪晓岚站的位置太高了,根本不了解底层百姓的实际情况,更不清楚这件事会面临的阻力。
比如他要去赈灾,但是粮食从哪里来?他纪晓岚只知道,找朝廷要更多的钱赈灾,但却不知道国库早就空了。他只知道灾民不能吃麸糠,因为这是牲口吃的。却不知道,在当时那种环境下,麸糠也能救命!
总而言之,我们没看到纪晓岚解决问题,他只有满口大道理,说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样的纪晓岚,多像一个指点江山的键盘侠。而键盘侠,从来都是过街老鼠!
相比之下,和珅就要现实许多。事实上,他和珅早就知道,燕城的官员偷梁换柱,把人吃的粮食换成了牲口吃的麸糠。但他并没有阻止,甚至还倍觉欣慰。
因为一斤口粮可以换三斤麸糠,这意味着,原本只够一个人吃的粮食,现在却能够三个人吃。
和珅去灾区实地考察过,他很清楚,当下朝廷的这点救济粮,根本养活不了这些灾民。更为重要的是,和珅作为乾隆的钱袋子,他知道朝廷已经拿不出更多的粮食赈灾了。十全老人好大喜功,这些年打仗没少花钱,国库早就空了。
所以,如果他和珅不设法变通,只会有更多的人饿死。而粮食换麸糠,正好可解当前的燃眉之急。即便麸糠是给牲口吃的,但却能救更多灾民的性命,那也是极好的。想想吃麸糠,总比吃草根,树皮,观音土要好吧?
另外,和珅也清楚,燕城的官员中饱私囊,侵吞钱粮。但他依旧没有阻止,而是默许。因为在和珅的理论中,救民需先救官。
古代一场大灾,夺走的不仅是碗里的食物,更能瓦解掉一个地区的社会秩序。而秩序一旦瓦解,朝廷的统治便会遭到动摇,甚至于不复存在。届时百姓揭竿而起,星火燎原,天灾演变成人祸。古往今来,大多数王朝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倒在了这上面。
所以,在这种时候,维持当地秩序,防止灾民生变,乃是朝廷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朝廷而言,维持秩序能靠谁?不就是靠当地的这些官员吗?
你得知道,赈灾是个技术活,不是跑街上支口锅煮粥就完事儿。其涉及到灾民的安置,粮食的分配,以及各种物资人力的调动,非常的复杂。这时候,朝廷就需要各级官吏的协同配合,如果他们不出力,这灾是赈不了的。
就拿粮食分配来说,在总量不够的情况下,合理的分配就显得十分关键。如果分配不均,就会出现灾民少部分吃饱,大规模饿死的情况。但是各级官员们,往往就会在这一点上出问题。
即便他们自己不贪,也需要资源维持自己的地位权势。和珅纵横官场多年,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所以他说救民先救官。只有搞定了他们,朝廷赈灾这件事儿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很明显,相比于纪晓岚的高风亮节,大义凛然,和珅的手段确实不怎么高尚,甚至可以说是下作。但有一点你不能否认,那就是和大人的做法可以解决问题。在成本有限的前提下,这样做既可以救活更多的灾民,也维护了朝廷的统治。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那都说得过去。
对于和珅这样的人,我们往往会称其为实干家。想想一个键盘侠,一个实干家,谁会更受欢迎?
年长自省身,三看和大人,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相信有不少人,都如年轻时的我一样,沉陷在键盘侠和实干家的认知里,一口一个和中堂不容易。但事实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而且错得很离谱。
大家要搞清楚一点,贪官不是懒官,更不是庸官。相反,贪官还得比清官更勤快,更努力才能贪得更多,活得更久。换句话说,你又懒又笨,你有什么本事去干坏事还能不被抓现行呢?
所以,和珅他是个贪官,即便他再有能力,再有作为,他也是个贪官。贪官是什么?贪官是国家蛀虫,是害群之马。他们贪的是民脂民膏,害的是黎民百姓。这样的人,能好到哪里去?
云州赈灾案中,口粮换麸糠,一命抵三命,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能救更多的灾民。但是你得知道,赈灾粮并没有全部拿来换麸糠,其中的大部分,都进了贪官们的腰包。这就好比是朝廷原本发了100吨粮食,结果贪官们吞了70吨,剩下的30吨不够赈灾,这才换了90吨麸糠。很明显,90吨麸糠自然不会比100吨粮食救的人多。
所以,和大人是在避重就轻。他只说口粮换麸糠的好处,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他却闭口不提。
另外,和大人救民先救官的理论,那完全是在偷换概念。在其位,谋其事。当官的拿着朝廷发下来的俸禄,吃着百姓上交的钱粮,自当为朝廷办事,为百姓解忧。尤其是在这种大灾之年,更要挺身而出。
所以,官员们赈灾本就是分内之事,凭什么还要你和大人来额外给好处?这个逻辑本身就不对。就算是要嘉奖鼓励,那也应该是朝廷出钱,而不是拿灾民们的救命粮。
好一个救民先救官,若是人人都像你和大人如此以腐行政,以贿养廉,大清迟早要完。
回头再看看纪晓岚,他又有什么错?他只是想惩治贪官,救灾民于水火而已。他原本可以不管的,即便你灾民们白米变麸糠,过得连牲口都不如,他纪大人依然可以小酒配烤肉,过得舒舒服服。但是他不忍心,他要为你们鸣不平,要让你们麸糠变白米,做堂堂正正的人。
为此他不惜得罪权贵,身陷牢狱。但到头来呢,你们却说他是书呆子,键盘侠,百无一用是书生。反之,对于那个让你们白米变麸糠的那位和大人,你们却是感恩戴德,视为救命恩人。
这是在是滑稽,滑天下之大稽!
纪晓岚之所以眼高手低,不切实际,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而是环境不允许。
纪晓岚搞不到粮食,是因为朝廷年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无粮赈灾;纪晓岚办不了贪官,是因为贪官势力太大,官官相护,沆瀣一气。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他纪晓岚本身就是一个异类,如何能有作为,他只能做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自然是有些脱离现实的。但无论如何,这种理想是美好的,是人们的一种期望。
然而很可惜,这世上纪晓岚太少,和珅却太多。而当坏人成了大多数,那么他便是好人了,毕竟大家都脏,凭什么就你不脏?
各位,听过笑贫不笑娼吗?
为什么自己长大后喜欢“和珅”,而不是喜欢纪晓岚?
当社会发展人的思维认识开阔的時侯同時也会岀现“大度”的死角,就如同人们发现西游的孙悟空不如猪八戒可爱,这肯定不是作者的本意,没有经过苦难不可能体会艰辛,更何况还会有好了伤疤忘了疼。普通人最善长的就是和为贵,原则性则很柔耳根软,非要亲身经历过才能刻骨铭心,贪官污吏有多可怕?毋庸置疑!善良大度是要有原则的,它们的胆子都是被宽容练岀来的。
为什么自己长大后喜欢“和珅”,而不是喜欢纪晓岚?
小时候喜欢一身正气,视权势如粪土的纪晓岚,讨厌那个贪污受贿,猥琐谄媚的和珅。
而长大之后除了少数依然坚持理想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羡慕和珅那醉生梦死,大权独揽的生活,而对清廉自守,胸怀天下的纪晓岚却都敬而远之。
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为什么呢?儒家经典中,有喜,怒,忧,惧,爱,憎,欲这七情之说。而在这7情当中,喜爱是正面能量,怒忧惧憎是负面能量,欲算是个中性能量。
我们在小的时候心里恐怕只有喜和爱这两情,两情相悦。
我们不会有忧愁,不会害怕,没有憎恨,没有愤怒,甚至很少欲望。
无欲则刚,这才有资格去胸怀天下。
当我们长大后呢?
爱情让我们可望不可得,你所珍惜的往往是别人不在意的;
愤怒迷茫了我们的眼睛,不说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都血溅三尺。
憎恨让我们心神不安,每天精于算计,却往往误了其唧唧性命。
害怕让我们小心翼翼,胆战心惊。那种盲人骑马夜半临渊的忧惧,能有几个人能安安稳稳的睡一觉?
何以解忧,唯有权势当你能够做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当你能够一掷千金,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的时候,
当你的家人朋友,因为你所拥有的权势而受益无穷的时候,
又有几个人能够不忘初心不问西东呢?
和珅的一生总结起来就是我来过了,我享受了,我走了。管他死后洪水滔天。
不畏过往,不惧将来,让现在身上这副臭皮囊得到最大的身心愉悦,谁说这又有多大的错呢?
历史到底是谁创造的?有人说历史是大多数人书写的,
有人说历史是由少数人书写的。
当乱花渐欲迷人眼,暮然回首,我们小时候那颗初心却在灯火阑珊处。
争渡争渡,争起一滩鸥鹭
知否知否,却爱环肥燕瘦!
谁不想成为一个君子呢?
你看我原先也曾是坐怀不乱柳下惠,现在还不是做了西门大官人?!
为什么自己长大后喜欢“和珅”,而不是喜欢纪晓岚?
可能是你长大后喜欢钱,喜欢过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生活,因此,才喜欢上了和珅。
为什么自己长大后喜欢“和珅”,而不是喜欢纪晓岚?
本质上是爱钱。
为什么自己长大后喜欢“和珅”,而不是喜欢纪晓岚?
(原创)“小富靠勤丶中富靠智丶大富靠德!”,现今社会都在追求金钱,不管你愿不愿意,沒钱生活质量确实很低,办好些事情很难!
[微笑][微笑]和坤的一生,以钱财开道,升官,位高权重,敛钱。说的通俗点,他的一生就是如何发家致富丶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微笑][微笑]从这一点讲,确实是值的我们学习的地方。他的人际关系处的左右逢源丶八面玲珑,对皇帝刮什么风,就使什么舵;求人办事见什么庙,就烧什么香;对同僚又拉又打,游刃有余。对下属恩威并用丶软硬兼施!
[微笑][微笑]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说:这不就是“厚黑学”吗?对!讲的不错,我们处在这样社会,就要学会这些。不是学奸滑,而是圆滑;不是学老实,而是变通;不是财迷心窍,而是生财有道。
[微笑][微笑]君不见,凡老实之人,娶妻也很难;踏实干活之上,公司人才提拔见不到。
[微笑][微笑]所以,长大后,接触社会,更喜欢和坤的圆融变通丶灵活处世哲学,而不喜欢纪晓岚的正直丶一根筋丶书呆子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