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一个营对战日军一个大队,哪个强?
我认为还是德军的赢面要大一些!
关于二战德军一个营和日军大队的比较,其实说来也挺复杂的。毕竟在二战时期,兵种的细化已经是比较成熟了。不管是德军的营级单位还是日军的大队,都有着很多的功能性划分,从而会在编制人数以及武器装备上出现差异。
比如说德军里面,会有最为基础的步兵营、针对敌方装甲部队的反坦克营、以及作为攻坚主力的装甲营等等。即便是最为常见的步兵营,也会因为1944年的编制革新而出现新旧两种不同的编制,在人数规模和装备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
同样情况在日军中也会出现,比如野战步兵大队和守备步兵大队。野战步兵大队作为主要战力,装备好,规模大,在抗日战场上一个大队往往都能追着我方一个师打。守备步兵大队以治安防御为主,编制规模和火力强度都要低上不少。
所以,为了方便对比,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具体的设定。在德军这边就选取1937年定编的旧式国防军步兵营,而日军那边就选取常设师团下属的野战步兵大队。
接下来,咱们话不多说,上干货!
一般来讲,一个德军老式步兵营的满编人数在870人左右,下辖有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迫击炮连,以及营指挥部。
首先步兵连的编制人数为每连178人,装备有12挺MG34或者MG42多用途通用机枪,3门1936式50毫米口径迫击炮。此外还有若干支毛瑟98K步枪,MP38冲锋枪等基础火力配置。
其次是机枪迫击炮连,也叫重武器连。作为营里面主要的重武器火力支援单位,其兵力虽然和步兵连差不多,但是火力水平却要高出不少。其除开装备有12挺MG34或者MG42通用机枪以外,还多了一个迫击炮排,装备有6门80毫米口径迫击炮。
所以总的算下来,一个满编的德军步兵营,会编有870余名官兵,装备48挺通用机枪,9门50毫米迫击炮,6门80毫米迫击炮,以及大量的98K步枪,MP38冲锋枪作为制式装备。
作为对比,一个日军步兵大队的满编人数则是在1100人左右,下辖有4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炮小队以及大队指挥部。
其中步兵中队的标准编制人数为181人,装备有9挺歪把子轻机枪,12具89式掷弹筒步枪,以及百余支三八大盖步枪。机枪中队则是编有174人,编为3个机枪小队和1个弹药小队,共装备有12挺92式重机枪。
至于炮小队的人数则是在55人左右,装备两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有少数大队的重火力支援单位为中队,装备4门九二步兵炮,以及数挺反坦克枪)。
总的算下来,一个标准的日军步兵大队,会编有1100名官兵,装备36挺歪把子轻机枪,12挺92式重机枪,48具掷弹筒,两门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以及制式步枪若干。
将双方的兵力装备对比来看,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日军大队虽然在兵力总数上占据着较大优势,比德军多了快一个加强连。但是在火力水平方面,却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还要稍逊于德军。
比如在需要炮火支持的时候,德军的那十几门迫击炮显然要比日军的两门九二式步兵炮来得更有威力。即便日军还有着不少掷弹筒这样的迷你型迫击炮,但口径和射程上的短板是不能那个忽略的。
再比如机枪方面,德军的MG34和MG42通用机枪可比日军的歪把子来得厉害。要知道德军一挺MG42通用机枪的理论射速可以达到1100到1300发每分钟,而日军的“歪把子”机枪只有600发每分钟,火力压制效果可以说是相差甚远。
此外,歪把子机枪向来是一故障率高,可靠性低而著称,要么是枪管过热,要么是子弹卡壳。
客观来讲,日军大队和德军步兵营的纸面战斗力,其实是半斤八两。一个能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一个则是火力水平要高出一线。
双方如果打起来,那就得需要去考虑其他的因素了,比如兵员的战斗素质、指挥员的决策能力,以及战场实际环境的选择。
而关于这些因素,其实都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在兵员素质方面,德军在战术技能方面可能更加有优势,但是日军的战斗意志也不能忽略。而在环境方面,如果是平原正面作战,德军步兵营便可以凭借火力优势,对日军形成正面的进攻压力。如果是山地丛林作战,日军则可以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对德军进行分割包围。
不过话说回来,德军步兵营能够以更少的兵力和日军大队五五开,其实已经算赢了。毕竟按照这个结果去发散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是同等兵力条件下,德军是能够对日军形成压制的。简单来讲,就是二战德军要比日军更猛。
事实上,像这种营级单位的战力对比,是很难客观体现双方的实力差距的。毕竟作战单位的级别太低,许多的兵种和装备都没配上,双方基本都是一些常规的机枪火炮配置,谈不上孰高孰低。
如果单位级别再低一些,差距还会更加的不明显。比如放到班一级作战单位,德军一个10人的标准步兵班,能装备七支毛瑟98k步枪,一挺MG34或者42机枪,一把MP38冲锋枪,以及十几枚手榴弹。而日军一个班有13人,装备有一挺歪把子轻机枪,八支三八大盖,以及人手两颗手雷。
但是如果把作战单位级别往上提,那么德军和日军的装备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
比如德军里面比营更高一级的步兵团,满编人数在3200人左右,主要战力除了下辖的3个步兵营以外,还多了一个反坦克连和一个炮兵连。其中反坦克连会装备12门37毫米战防炮和4挺MG34通用机枪。炮兵连则是主要装备两门150毫米重步兵炮,和6门75毫米轻步兵炮。
大致算下来,一个满配的德军步兵团,能装备有差不多150挺机枪,27门50毫米迫击炮,18门80毫米迫击炮,12门37毫米战防炮,6门75毫米轻步兵炮以及两门150毫米重步兵炮。
作为对比,日军一个满编为3800人左右的步兵联队,因为多了一个炮兵中队的缘故,所以重火力方面也有提升。大致装备能装备108挺歪把子轻机枪,36挺九二式重机枪,12门70毫米92式步兵炮。如果是配备了反坦克中队的话,还得加上4门37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
看得出来,虽说日军的步兵联队在人数上依旧占据了更大优势,但在火炮这样的重火力配置上反倒是愈发的不如德军了。
如果上升到师一级的作战单位,类似的差距其实还要更加明显一些。二战时期德军一个1.72万人的国防军步兵师,除了下辖有三个步兵团以外,还多了一个炮兵团、一个反坦克营,一个侦察营以及一个辎重队。
其中炮兵团装备有30余挺通用机枪,40门105毫米口径的火炮,以及8门150毫米榴弹炮。反坦克营则是装备有20挺机枪和36门反坦克炮。侦察营的装备就比较杂了,除了30余挺机枪以外,其他的反坦克炮、迫击炮、步兵炮都有个两三门。
至于辎重队的话,则是装备有8门20毫米防空炮和机枪30余挺。如果再算上三个步兵团的重火力装备,一个满编的德军步兵师,便能够拥有600多挺通用机枪,300多门各型火炮,其中口径在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能超过50门。
这个火力强度,是日军同级单位所远远达不到的,甚至再高一级都不想。以日军中火力水平较高的挽马制师团为例。一个规模超过2.5万人的大型作战单位,其装备的轻重机枪数量仅400余挺,各型火炮则是只有百余门,其中口径在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只有那12门120毫米榴弹炮。这个火力水平差距其实就已经很明显了。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德军步兵师仅仅是德军作战序列中的普通单位,并不以重火力著称,如果是装甲师出场,那战斗力估计还得往上翻。而日军的挽马制师团,则已经算是日军作战序列中的最强火力了。
所以,二战德军和日军在装备水平方面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没办法,两国之间的国力相差太大。当时德国乃是世界上有数的工业强国,工业水平基本可以稳居世界前三。尤其是在其拿下西欧,整合各占领国的资源之后,其纸面上的工业实力已经是冠绝欧洲了,唯有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能够压其一头。
反观日本,虽然也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但毕竟是后起之秀,底蕴不足。其工业产值还不足德国的三分之一,双方的差距不可谓不明显。对于一个国家的军队建设而言,工业基础是关键,毕竟坦克飞机这些都得是从工厂里面造出来。
总结来讲,二战德军的实力是要远超日军的。即便在营一级单位上,双方能打个五五开,但是总体实力却相差甚远。若是双方打一架,德国可以轻松吊打日本。
二战德军一个营对战日军一个大队,哪个强?
德军和鬼子在二战时不可能发生对战,所以此命题只能推测。单纯的从军事素养和装备水平来论,未免太过书生气。但可以从中间人的角度进行比对。这个中间人是现在的头号霸主,美帝。
美国鬼子和这两位鬼爷都交过锋,也全都干赢了。恐怕对这二鬼的军人有更全面的分析。
但美国人没有在德国领土使用原子弹。这里的原因大家也都明白。德军的国防军,将领大多贵族,对战争的理解更加客观。党卫军战斗力强,还是来自于对首领的崇拜和盲从。希特勒后期因身体原因,失去了对军队的正确控制。但是,美军对德棍还是有些尊重的。
日本鬼子则不同,岛国人的意识让军人和民众有种失败比失去生命还要可怕的错觉。于是自杀性同归于尽的战术不象军人所为,更像信徒的使命。美军对此从不理解到深恶痛绝,以至于投下原子弹相逼。倒是苏修的参战促成了日本投降。
由此可看,美国人相对面言更认可德棍的战法。从陆军角度看,德棍的军备和军事素质较高,德国陆军更是具有骑士精神。岛国鬼子陆军靠的则是东方人特有的忍耐力,服从性和杀身成仁的信仰而战斗。相比而言,更残忍,对己对人都是没有人性之举。只有歼灭之,才能减少己方损失。
这样来看,德棍和鬼子以营和大队对战,在正规战中,德棍胜面颇大,主要胜在武备和战术上。最大的可能是德军损失三分之一,换取全歼日军的战绩。若是日军防守,德军进攻,德军胜面不乐观。反之,则是正经的战地屠杀。极端条件下的比拼,德棍占先。失控后的游击战,双方平局。德军入侵岛国,必败。鬼子去打德国,不可能。那是嘬死。
从意识上说,日本鬼子更强硬些。骑士精神是战士的正常理解,但武士道确是地地道道的混帐思维。毕竟完全属于元首的性命不过几成,但誓死效忠天皇的亡命之徒和蚁类却近乎百分之百。正所谓,怂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再说,屠杀公道不公道也让战斗的结果有更多的讨论。
二战德军一个营对战日军一个大队,哪个强?
从我军的角度看,我们宁愿跟一个大队的日军拼刺刀,也不想和一个营的德军野战。如果,当年的日军有德军的装备、素养和兵力,现在我们早就跟小胡子混了。
纵观整个二战,德国陆军的战斗力那是有目共睹的。仅用了6周,就灭了跟他一样大小发达的法国。德国横扫西欧各国,伤亡也没超过5万人。在进攻苏联之前,被德军打败的军队,超过400万人,而其自身才付出约10万人死亡的代价。德国在其最疯狂的1942年,控制了6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再看日本,一个淞沪会战,日本就死亡超过4万人。太原会战,日军又死亡3万多人。这还是日本在武器装备完全占优势的情况下,以工业国的装备欺负一个农业国。虽然,日本全胜时控制的领土超过上千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陆军欺负的都是殖民地老爷兵和农业国的穷兵。当他们遇到印度训练回来的远征军或者夺岛的美军时,也是尿的很,只会“玉碎”。
总之,虽然德军一个营兵力只有500多人,而日军一个大队有1100人。但是,德军装备和训练都是当时顶尖的。欧洲战场的火力投射强度,可不是亚洲战场所能想象的。德军的战斗素养远高于日军,非常善于多兵种配合协同作战。而日军作战太死板,很容易在“板载”加持下,发动自杀冲锋。日军唯一占优势的就是蹲坑防守能力,饿死不投降。
(文|勇战王聊历史)
二战德军一个营对战日军一个大队,哪个强?
这可能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德军用一个步兵营对抗日军的一个大队胜算很低,主要是因为人数相差太多;德军当时一个步兵营的规模大概在800人左右,而日本一个大队的人数维持在1100人以上,而且日本单兵作战能力也不差,搏斗能力非常强。
二战之前日本一直向德国学习,日本的军事理论思想也源于德国但是如果德军一个坦克营对抗日军一个大队的话,则该日军大队只有挨打的份儿,根本没有生还余地。
其实在二战之前,日本一直是德国的学生,日本的武器都是仿制德国的,日本的一些枪械、坦克还有战车,都是来源于德国的设计。其实这种学习从普鲁士时代就开始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向欧洲国家学习,日本的军事思想以及理论都是源自德国。
德国宰相俾斯麦对日本军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的军事思想大多来源于德国普鲁士贵族。当然那个时候日本也提倡效忠天皇,产生了所谓的贵族思想。在日本军队中,当上军官的一般都是贵族出身,这和欧洲国家的情况简直如出一辙。
所以在作战理论体系以及战斗素养上,日本兵是比不过德国兵的;不过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日本单兵素质很高,也就是说在单兵作战上日本兵不一定比德国兵差。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步兵还是很强的。
但最差的是日本的坦克集团军,因为日本的这些坦克根本不能和德国以及苏联的坦克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日本缺少钢铁,为了保证坦克的数量,不可能提高质量;另一个方面是日本制造坦克的水平很差,学习德国没有学好,反而造出了一些四不像的东西。
德军的火力配置远远强于日军的火力配置,但也不能保证绝对胜利德国一个步兵营的编制是,三个步兵连加上一个火力连。德军的火力是非常强的,一个步兵营就可以配备40多支冲锋枪,36挺机枪,当然还有步枪380多支,再加上50多门迫击炮,这样的火力配置远远强于苏联和美国,当然也强于日本,充分彰显出德国制造业强大以及火力优势的特点。
而日本一个大队只配备机枪48挺,步枪696支,投弹筒24个,另有2门步兵炮,由此可以看出,日军在火力方面严重不如德军。
显然要是在平原作战的情况下,德军很可能会对日军形成压倒性优势,但是如果作战改在山地中进行,日本方面可能会取得优势,毕竟日本的单兵作战能力强,而且人多,战斗意志也高。
所以双方对抗要看具体地理环境,以及具体的条件。就火力方面而言,德国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日本人作战的时候也不是集体冲锋,也会分为不同的战斗小组,在此情况下,这种火力优势能在多大情况下发挥出来便是一个问题。
如果日本人遭遇了德国的坦克营,那么基本上就意味着全军覆没,因为德军在法国作战的时候,横冲直撞,德国的坦克和闪电战战法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日本的坦克就算是能够攻击德国的坦克也打不穿,因为当时日本的坦克制造水平太差,日本坦克的装甲形同虚设,只能防御一般的机枪或步枪子弹。
日军和德军的作战方式各不一样,地理环境起决定性作用当然日军大队的作战能力并不是很差,在太平洋战场上就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日军在和美军对抗的时候,同样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只不过美国有绝对的海上、空中优势,这是日本所不能比的。而在马来半岛战役中,日军的山下奉文便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指挥水平;在菲律宾战斗中,日军也取得了胜利。
所以在山地战和丛林战中,日军的作战水平还是很高的,而德国方面善于打闪电战,因此如果一个德军步兵营碰到了一个日军步兵大队,而且还是在山地和丛林中,德国人未必会取胜。
由上可以看出,日德两国具有不同的特点,作战方式也非常的不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就像现在的美军,德军利用重火力打平原优势尽显,而打城市战则是其一个弱点,所以火力优势的发挥需要条件。在城市和丛林中,德军和日军的火力优势展现不出什么差别来,而灵活的作战技巧和作战思路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战德军一个营对战日军一个大队,哪个强?
要想比较谁强我们先分别看下两者的编制和装备。
二战时期,德军的步兵营,始终是最小但也是最基础的战术集群,9个步兵营,就构成德军步兵师的框架。
战争初期,德军步兵营,往往齐装满员,大都有9个营的兵力,也即3个团的部队,但战争拖延之1944年时,德军步兵师就很少有9个步兵营了,部分步兵师则只有6个步兵营。
残酷的战争导致了德国内兵员的锐减,战死的士兵有数百万之多,但战伤脱离前线的官兵则更多。
1个德军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每连有178人,包括4名军官,174名士官和士兵,编为3个步兵排,每个排有4个步兵班,全连共有12个步兵班,作为最基本的战斗小组。
全连拥有
3门1936年式50毫米迫击炮、
12挺12挺MG-34/42通用机枪,
16把MP38/40冲锋枪,
130把毛瑟98K步枪,
44把鲁格P08/沃尔特P38手枪以及
毛瑟C96冲锋手枪,
3挺毛瑟13毫米反坦克枪。
配有3144发冲锋枪弹和手枪弹、13800发机枪子弹、6120发步枪子弹、150发迫击炮弹和180颗手榴弹。
全连的机动工具包括19匹马、8辆自行车、1辆双轮摩托车、1辆边三轮摩托车、3辆卡车,所以多数士兵是只能步行的。
综上所述,二战时期,1944年的德军步兵营有535,增加1名营长,包括13名军官,522名师官和士兵。
全营拥有9门1936年式50毫米迫击炮,36挺MG-34/42通用机枪,48把MP38/40冲锋枪,390把毛瑟98K步枪,132把鲁格P08/沃尔特P38手枪以及毛瑟C96冲锋手枪,9挺毛瑟13毫米反坦克枪。
配有配有9432发冲锋枪弹和手枪弹、41400发机枪子弹、18360发步枪子弹、450发迫击炮弹和540颗手榴弹。
此外,营部另有
6门80毫米迫击炮,即使在二战末期,步兵营这般火力配置,其战斗力也是很强的。
到战争最后,步兵营都强化了
75毫米步兵炮75毫米反坦克炮的配置,应对盟军大量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运兵车的攻击。
日军一个标准的师团大队,总人数可达到1100人,包括一个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辎重中队,四个181人的标准步兵中队,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一个55人炮兵小队。武器装备包括
36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12挺九二式重机枪,
掷弹筒36具,
九二式步兵炮2门,步枪及弹药若干。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一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几乎相当于一个三三制的步兵团了。从轻重机枪及炮兵火力来看,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就连号称“御林师”的第86、87、88师都未能达到这个标准,更不用说装备更低劣的八路军了。假如一个步兵大队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轻重火力配置合理,弹药充足的情况下,是完全有可能抵挡住两个主力师的进攻的。
综上所述,从人数看,日军一个大队顶的上两个德军步兵营了。但是从火力上看德军一个步兵营还是强于日军一个大队的,特别是二战后期补充了火炮的德军步兵营更是碾压日军一个大队的。
二战德军一个营对战日军一个大队,哪个强?
德军没有技术装备压倒性,没啥可比性,志愿军入朝初期都是扛着三八大盖为主的日械装备,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地形防守很长时间,前期几个战役都是日械装备为主对抗美械。后期才逐步换装的苏械。同样国内美械国军对抗日军的战绩看下就知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