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为什么被民国官场称为“活菩萨”?
活菩萨估计谈不上,当初黎元洪与革命党人闹矛盾,可没少下狠手。
黎元洪这个人真的很传奇,他不是革命党,也不是袁世凯的北洋系,却三任民国副总统,甚至两度坐上民国大总统的,其一生履历之丰富,实乃民国第一人。
黎元洪的一生充满着奇遇,在那个乱世之中,他是那种少有的被动走上历史前台的人物。黎元洪出身一般,父亲是农民,家里也没有几亩地,不仅谈不上富裕,连温饱都困难。所以黎元洪小时候上不起私塾,读不了学堂,早早的便投了军,不仅能吃饱饭,还有饷银拿。
原本像黎元洪这种人,穷苦出身,没钱没势,也就是当大头兵的命。但他生在了一个“好时代”,晚清积弱,求变强国,是故建军事学堂,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黎元洪这人偏偏有些头脑,生得聪明,再加上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刻苦努力,善于抓住机会。
光绪九年,年近二十的黎元洪考入了北洋水师学堂,她的命运也就从这里发生了转折。这个北洋水师学堂可来头不小,其乃是李鸿章奉旨创办的海军学校,其目的就是为清朝培养一批西方式的近代海军人才,为北洋水师提供人才。这里走出来的人,日后都将是清朝海军或者说北洋水师的骨干,是国之栋梁。
也就是说,此时的黎元洪不再是那个家贫的穷小子,而是大清的未来之星。
五年后,黎元洪以优异的成绩从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正式进入到北洋水师编制。不得不说,军校生的起点就是高,黎元洪出来就是六品官儿。而在北洋水师这样的国家重点培养部队里面,官职升迁也要来得更容易。上舰三年便升任千总,领五品衔,而且他还是广甲舰的二管轮,属于船上的技术大牛。年纪轻轻便当了五品官,黎元洪绝对算得上是北洋水师的一颗新星,前途一片大好。
然而,命运弄人,黎元洪生得晚了一些,在事业的上升期,刚好碰上了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黎元洪都差点殉国,最终跳海得以逃生。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北洋水师时代的落幕,也意味着黎元洪的海军生涯的结束。
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离开北洋水师之后,黎元洪幸运的遇到了张之洞,这可是一位不输地位实力不输李鸿章的大佬。张之洞十分赏识黎元洪这位前海军人才,将其带回了湖北,帮助组建湖北新军。就这样,黎元洪这位从北洋水师学堂出来的李鸿章门生,阴差阳错之下走到了李鸿章的对头帐下,并且一步步成为了湖北新军的一代大佬。
黎元洪这个人脾气不错,能力突出,加上长久编练湖北新军所积攒的资历威望。假以时日,黎元洪必将像袁世凯一样,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巨擎,甚至于封疆大吏。
但是,黎元洪很倒霉,他的湖北新军被革命党盯上了,不仅没能像北洋新军那样成为袁世凯日后夺权的助力,反倒是将其架空,最后架着他成为了反清的第一人。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因为其在湖北军政界超然的地位,被革命党人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彻底走向了清朝的对立面。
黎元洪心里苦呀,我就只是一个当兵吃皇粮的,一没背景,而没实权,我招谁惹谁了?你们拉我出来作甚?
但是,当时革命党人看重的就是黎元洪的这种傀儡性质,要是他像袁世凯那样手握重兵,估计黎元洪早就被革命党人给除掉了。
当然,傀儡归傀儡,但是黎元洪在武昌起义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当时湖北新军虽然被革命党渗透,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在观望态度,这些人何去何从,将直接决定武昌起事的成功与否。而黎元洪在新军中的声望很高,底下人都服他,正是因为他站了出来,确认了立场,稳定了军心,武昌才能大定,湖北才能竖起大旗而不倒。
事实上,黎元洪不仅稳定了军心,也稳定了民心。黎元洪在湖北声望很高,他当大都督,政商各界的人多少都会买账。如果是革命党人来,估计局势会变得很紧张。而且正是因为黎元洪快速稳定了湖北局面,做出了表率,南方各省才会迅速的响应,形成燎原之势。否则,就算武昌起义成功,以湖北一省之力,如何抵挡清朝的反扑?
正是因为这些贡献,使得黎元洪在民国的声望颇高,以至于在后来的民国选举中,他以全票当选副总统。此后,黎元洪一直都是都游走在中国地位之巅峰,袁世凯主政时期,他一直都是民国副总统;袁世凯死后,他更是就任大总统,为民国元首,直到张勋复辟,他引咎辞职。后来虽然再度出山,却也不过是曹锟为了当总统走的一次过场罢了。
当然了,虽然位居高层,但黎元洪没有实权,一直挺闹心的。
在湖北和南京,他得听革命党的,而去了北洋政府,他又要听袁世凯的。甚至于在袁世凯死后,他已经坐上了大总统的位置,还得听段祺瑞这个总理的。
张勋这个辫子将军能把他逼到外国使馆避难,曹锟以贿赂国会将其赶下台,黎元洪的一生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憋屈不已。
“我虽然三度因缘时会,有两戴总统桂冠的风光,但更多的是交瘁的身心和梦魇般的回忆”
这种没有实权,被人操纵的处境也让黎元洪得了一个泥菩萨的称号。
不过,即使是如大海孤舟的傀儡,黎元洪始终还是坚持本心,没有随波逐流。袁世凯称帝复辟,封他为“武义亲王”,他固辞不受;张勋复辟,他不计前嫌,联合段祺瑞、冯国璋一同挽救民国。之后更是因为自己引狼入室,犯下错误,引咎辞职,这实在难能可贵。
黎元洪为什么被民国官场称为“活菩萨”?
黎元洪(1864~1928),民初著名的人物,他和孙中山、黄兴、袁世凯并称“民初四巨头”。
他曾在10年间两任总统,三任副总统,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他在官场上还有个外号叫做“活菩萨”。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外号和他的性格、行为有关,黎元洪的“活菩萨”这个外号可谓名副其实。
大家都知道菩萨以普度众生为怀,心善面慈,不得罪任何人,还别说,黎元洪在官场上像极了菩萨。
(黎元洪)
黎元洪在20岁时考入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由于他有些文化,5年后被派往海军服役。
1894年黎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在战斗中,他所在的舰船被日寇击沉,黎在海上漂流了十几个小时被渔民救起,也许是菩萨显灵,黎元洪大难不死。
有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随后黎投奔了张之洞,深受器重。
1906年,也就是在黎元洪42岁时,由于清军改制,黎元洪出任湖北新军第21军协统。
转眼5年过去了,到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
武昌起义是民国建立的始发点。原来武昌新军工程营一部分激进青年,在革命党的领导下率先起义,其他新军士兵纷纷响应,一夜之间,武昌光复。
武昌起义是打响推翻清朝的第一枪,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武昌起义)
经过一夜激战的革命士兵,聚集在武昌市阅马场湖北咨议局开会,决定推举新都督。
鉴于革命士兵中文化程度很低,不足以担此要职,于是有人就想到了黎元洪。
为什么是黎元洪呢?
首先黎元洪有文化,为人和善,尤其对文人很好,革命军中都是一些年轻的文化青年,因此对黎有好感
再就是黎本人是湖北人,如果他出任武昌都督,对清朝打击是巨大的,对当地的军政人士有一定的号召力。
鉴于种种原因,黎元洪成了武昌都督的不二人选。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黎元洪其实和革命军并没有联系,也没有倾向革命的思想,因此当士兵代表传达了要让他当都督的决定时,据说黎元洪吓得钻到床底下,说什么也不出任总督,是士兵代表用枪逼着他上任的。
其实仔细想来也是,当时的天下还是清朝的天下,黎元洪出任光复后的武昌都督,岂不成了清政府要打的出头鸟?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利好革命军,黎元洪这才摆脱了恐惧,表态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
大家看到了吧?民初杰出的人物比比皆是,黎元洪既不是激进分子,也不是革命军中人,但是机缘巧合却成了首义都督。
不说别人,当时黄兴的威望和成就在革命军中要远远大于黎元洪,可是却被黎抢了风头,由此可见,上天还是青睐黎元洪的。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应该知道了,袁世凯两面三刀威逼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1912年12月12日清朝灭亡,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被袁认命为副总统。
(黎元洪)
当初黎不想就任副总统,因为他知道袁世凯的为人。
由于黎是首义都督,这有标志性的意义,袁世凯为了装点门面,命段祺瑞接替湖北都督,逼着黎离开湖北来到北京上任。
从此以后,黎元洪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1913年,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
原来宋教人想实行总理内阁制度,也就是说要限制总统的权利,因此和袁世凯产生了矛盾,于是袁世凯派人杀了宋教仁。
孙中山一怒之下发动了第二次革命,结果被袁世凯打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
当时黎元洪反对孙中山革命,想让孙中山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孙中山)
当袁世凯正式出任民国第一任总统时,黎元洪由于没有跟随孙中山革命,再一次被袁世凯任命为副总统。
到后来袁世凯想称帝,于是征求黎的意见,黎反对袁世凯称帝,说“我们好不容易推翻了清朝,如果再复辟怎么能对得起武昌起义的烈士呢?”
从此袁世凯不再征求黎的意见,许多人劝黎元洪顺应袁,黎元洪说:“如果你们再逼我,我就一头撞死在这柱子上”。
事实是黎虽然反对袁世凯称帝,但是他不会像云南蔡锷一样起兵反对,再者说了,黎此时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他也没能力起兵。而袁世凯恰恰看中的就是他这种空头名声,对自己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危险。
这也是黎元洪为什么是官场活菩萨的原因,他爱憎分明,但又无能为力。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曾经两任总统,但都被迫下野,主要原因是他手中没有兵。
在总统任期内,黎元洪只不过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橡皮图章”。
(段祺瑞)
比如当时段祺瑞的红人小诸葛徐树铮,始终不把黎元洪这个总统放在眼里。有一次徐让黎盖章,当时黎问了一句,徐树铮说“段总理的事你最好别管,让你盖章,只管盖章就行了。”
当时气得黎干瞪眼,但有什么办法呢,段祺瑞手中有兵,他这个大总统手下没兵,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最后黎元洪不甘心受气,一怒之下废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谁知无意之中造成了张勋复辟。
面对这种糟糕的局面,黎元洪束手无策,最终还是段祺瑞“三造共和”赶跑了张勋。
黎元洪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无意之举,摧毁了脆弱的民国根基,无意之间成就了段祺瑞的“三造共和”的美名。
到了晚年,黎元洪心中有愧,从此不问政治,开始大规模的投资实业。
(袁世凯)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病逝于天津。
综上所述,黎元洪号称活菩萨,是因为人品不错,道德上无瑕疵,由于能力的局限没有普渡众生,因此他相较于其他三个巨头来说,有点默默无闻。
文/秉烛读春秋
黎元洪为什么被民国官场称为“活菩萨”?
黎元洪为何被称为“活菩萨”?讽刺还是敬重?
民国时初期,中华大地上再一次出现了三分魏蜀吴的情况。
在北京,袁世凯实际上已经掏空了清廷,摄政王载丰和宣统皇帝,实际上就是失去权利的汉献帝。在武汉,黎元洪从旧军队的旅长成为武汉军政府首领、武昌首义带头人,支持率相当高。而孙中山,直到武昌首义一个多月后才回到南京,成为南京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
如果袁世凯是曹操,黎元洪就是刘备,而孙中山就是孙权。
有人把黄兴和前面几个并列,其实完全胡说八道。
黄兴在孙中山那里,算一个太史慈吧。二号人物周瑜,其实应该对应宪政专家宋教仁。对了,还有汪精卫,相当于鲁肃吧。
说完基本局势,大家就知道了,为何黎元洪会被称为“活菩萨”了。
完全就是讽刺,赤裸裸的讽刺!
袁世凯由全国兵力占7成的北洋系支持,孙中山和宋教仁有全国半数上的督抚支持的国民党。
袁世凯掌握着真正的军权,以及清朝皇帝禅让的法统合理性,还有这帝国主义列强“非袁世凯不可”的强烈支持。孙中山和宋教仁拥有着国会第一大党国民党,以及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和革命主义号召力。
理想主义者会选择孙中山,现实主义者会选择袁世凯,可是,黎元洪有什么?别人凭什么选择黎元洪?
事实上,孙中山和宋教仁可以在同盟会和国民党的旗号下到处招兵买马。别人也不知道国民党什么意思,反正就是和别人结盟呗!于是,国民党快速扩大,在督抚之间、各界名流期间都非常流行。
国民党最牛的时候,孙中山甚至邀请袁世凯加入国民党,袁世凯的核心成员赵秉钧、段祺瑞等等都受到了邀请。
用理想收买敌方,与袁世凯用高官厚禄收买宋教仁、黄兴、汪精卫一模一样!
黎元洪,拿什么东西来收买别人?
黎元洪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湖北作为自己的基本盘。
而这个基本盘,还是千疮百孔的基本盘。
黎元洪手下也有五虎上将,比如说共进会老大孙武、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以及最勇敢的方振武。这些人都是湖北的本地派,大约相当于刘表荆州本地人,到底投袁世凯还是孙中山,完全他们自己说了算。
可是,黎元洪与武汉三武都合不来,尤其是孙武和蒋翊武,根本不愿意当他的关羽和张飞,张振武当初用枪顶着黎元洪脑门逼他参加革命,如今总拿出来给别人说,搞得黎元洪一点面子都没有。黎元洪,表面上看武汉军政府人才济济,可实际上都是反对黎元洪的刺头,没有一个忠君护驾的赵子龙,更没有出谋划策的诸葛卧龙。
最为尴尬的是,黎元洪就手里的这些武汉人都收拢不住,不停向外流失。
南京临时政府组建时,湖北方面来了不少人,可是在选举中都没选上,9个次长,只有5个湖北人,而且都是没参加武昌起义的旁系。
孙武和蒋翊武一手打造的武昌起义主力文学社和共进会,实际上从那时就土崩瓦解了。
这还不算完,更差的命运还在等着黎元洪。
黎元洪与张振武关系持续恶化,可是黎元洪却不敢自己动手灭了张振武。从这件事上,黎元洪不仅比不上心狠手辣的袁世凯,甚至杨梅总督陈其美都不如。陈其美的救命恩人李燮和抢上海督军位置,派人刺杀,李燮和害怕,只好逃跑投奔袁世凯;陈其美浙江同乡陶成章掌握浙江督军位置,尾大不掉,派人刺杀,一击即中!
直接负责刺杀陶成章的人是谁,大家自然知道!
黎元洪早就想弄死张振武,给自己掌控湖北扫清道路,可是又不敢学陈其美搞暗杀,于是上书袁世凯,让袁世凯给他判罪!
袁世凯也许搞刺杀不行,可是搞阴谋诡计厉害多了。直接在记者面前打死张振武,制造了一个大新闻!
正当黎元洪以为,张振武之死是袁世凯大麻烦时,袁世凯向记者公开了黎元洪和张振武你死我活的证据,并且认定一切都是黎元洪的问题!
黎元洪忽然发现,杀了张振武,他自己在湖北也呆不下去了,只好北上投靠袁世凯,当了最没用的副总统。(后来,段祺瑞用同样的方式搞垮了把江苏当基本盘的冯国璋,相当牛逼)
再看孙中山和黄兴这伙人,明明知道弄死张振武的是黎元洪,却不愿意追究黎元洪责任,炮口对准袁世凯。
毕竟,弄倒黎元洪,并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
从那时候开始,黎元洪就成了没人在乎的“活菩萨”。明明还活着,但其实已经死了,明明是个菩萨,位高权重,却没有人听他的。
黎元洪后来巧合之下还当了总统,可是在总理段祺瑞面前,总统是个屁!段祺瑞的秘书长徐树铮,对黎元洪颐指气使、嚣张跋扈,黎元洪屁都不敢放一个。
所以,你以为活菩萨称号是夸黎元洪吗?太天真了!
黎元洪为什么被民国官场称为“活菩萨”?
黎元洪在民国政坛算是一个异类,虽然被称为“活菩萨”,可实际上不过是一尊自身难保的泥菩萨而已。
不过,也不能否认这位黎菩萨是那个时代的宠儿,至少他那份运气可以说绝无仅有。
黎元洪昔日不过一介清军小将而已,可是却在一夜之间,突然成为了人尽皆知的“民国第一伟人”。
他生于1864年,只比袁世凯小了5岁,比孙先生大了2岁,然而一生之中,却曾两度任大总统,又当过三任副总统。
民国三十八载,仅此一人而已。
1911年10月湖北武昌城中的一声炮响,拉开了革命党人推翻清朝的序幕。
而当时蒋翊武和孙武二人,一人逃走,一人住院,所以湖北革命党人一时之间陷入了群龙无首之境地。
黎元洪便是在那个时候被革命党人推了出来,用枪顶着他的脑袋,逼着他坐上了湖北都督的位置。
黄兴虽然早就受到了蒋翊武等人的邀请,但是感到湖北之时,黎元洪已在众人推举下成为都督。
黄兴若遭到一步,黎元洪的命运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逆转。
而黎元洪作为清朝将领,革命党众人又为何会选择推戴他呢?
- 一是当时革命党缺乏一个拥有足够威望,并且可以统筹全局之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且又编练新军十余年的黎元洪恰好能够满足这个条件。
- 二是黎元洪当时在军中是一个“老好人”形象,不仅对待下属更为宽容,思想也相对更加开明。
其实所谓的老好人形象,也就是黎元洪被称为活菩萨的原因所在。
他不仅外表看起来忠厚老实,颇有“佛相”,而且待人处事一般而言也颇为宽厚,很少向他人发难。
当然,黎元洪不向他人发难,却绝非是因为他是什么活菩萨,而是他手中无权而不敢发难罢了。
老黎此人,手中有权之时,那可一点也不菩萨。
黎元洪自1911年被推戴为鄂督之后便一手控制了湖北,哪怕是在革命党人当中颇有威望的黄兴到了湖北之后也因遭受了他的排挤而不得不离开湖北。
辛亥之初,蒋翊武逃匿,孙武负伤住院,张振武于关键时刻站了出来,这才保住并且扩大了成功。
然而黎元洪一经被推为都督,为了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了消除张振武对他的威胁,和袁世凯联手铲除了张振武。
蒋翊武之死,实际上也和黎元洪脱不了干系。
这可不是菩萨之举,撕下了老好人的面具,那就是一副狰狞面孔。
袁世凯死了之后,黎元洪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大总统,然而却是一个空壳总统,实权尽在段祺瑞之手。
当时的黎元洪有多憋屈?
段祺瑞的左膀右臂,人称“小徐”的徐树铮能够拍着桌子训黎元洪,让黎元洪只管当一个盖印机器就行。
黎元洪虽然生气,可却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他为什么会沦落到这样的境地?原因就在于他手中没有军队,而当时想要权力,手中就必须得有军队。
他任鄂督之时,直接控制着湖北的军队,是一个真正掌控实权的军阀。
可是,袁世凯却不放心把他放在湖北,所以借着让他当副总统的机会,把他调到了京城,让段祺瑞南下督鄂。
黎元洪想不想入京?他其实不想,但是当时袁世凯势大,他又不得不入京。
黎元洪一朝入京,从此没了军队,也就成了一个“吉祥物”。
袁世凯病逝了之后,他不甘心再被一个段祺瑞压在头上,不想当吉祥物了,想当一个实权总统。
然而手中又没有军队作为支撑,怎么办呢?
老黎也不糊涂,他知道自己没办法运用军事手段从段祺瑞手中夺权,于是将国会拉下水,联手国会运用政治手段打压段祺瑞。
段祺瑞其实并不害怕,也可以说并不在乎。
但是黎元洪以为得到了国会的支持就可以和段祺瑞叫板了,竟然私自免去了段祺瑞内阁总理一职。
段祺瑞一气之下,离开了京城,去了天津,把“府院之争”的烂摊子统统留给了黎元洪一个人。
黎元洪处理得了吗?他当然处理不了。
他邀请入京的张勋,唱了一出复辟的闹剧,他自己还被吓得躲进了外国公使馆。
这样的黎元洪,是菩萨吗?是,但却是一个泥菩萨。
倘若段祺瑞没有回京收拾他留下来的烂摊子,黎元洪躲在公使馆里出都不敢出来呢。
黎元洪出来之后,自知继续当这个总统,一来也不可能会有实权,二来脸上也无逛,所以干脆去了天津。
不过,他在去天津之前又要冯国璋入京代理总统一职。
这看似是黎元洪的无奈之举,实际上也是憋着坏心思。
虽然说冯国璋本来也是副总统,让他入京代理总统行使职权也算名正言顺。
可是当时的局势却不适合这么做,他这么做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给段祺瑞制造麻烦,挑动直皖两系的矛盾。
而到了1922年吴佩孚和曹锟逼迫徐世昌辞去总统一职之后,黎元洪便在曹吴二人邀请之下回京。
他还壮志凌云地高喊所谓的“法统重光”,只可惜到了最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曹吴二人的一颗棋子而已。
别人用之,则将之拿出来遛遛。
别人弃之,则将之提到床底下。
黎元洪之所以落到如此田地,又离不开他对权力的野心和执着。
他对于权力的野心和执着,可以说不输于任何一个军阀。
他唯一输的地方就在于手中没有军队,根本不是军阀的对手。
也正因为手中没有军队,黎元洪才会在尔虞我诈的民国政坛之上看似地位尊崇,实则战战兢兢如一过江之泥菩萨。
黎元洪为什么被民国官场称为“活菩萨”?
武昌起义胜利的当天,拒绝出山的黎元洪被革命党人请去主持“革命大计”,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当上都督的黎元洪终日处于矛盾之中,总是不言不语正襟危坐,在外人看来形同一尊塑像一般。
两天后,清军舰艇反扑被击退。到了下午,在革命党人的劝说下,黎元洪剪掉了辫子,剃了个光头。不知是否一下子豁然开朗,摸着锃光瓦亮的大光头,自顾自地哈哈大笑,边笑边说: “有点像弥勒佛了。”
自诩的“弥勒”作不得数,黎元洪在官场上倒是被称作“黎菩萨”(泥菩萨)。一来三任副总统,两任大总统,上下浮沉多是充当没多大实权的傀儡;二来为人敦厚,善待下属,又总以“好好先生”的形象示人;三是处事较为温和。
以至于,当时号称北大名教授多出自门下,怼人无数不留情面的章太炎,唯独对黎元洪笔下留情,赞其是“一个朴素而果毅的杰出人物”。
民初四巨头,唯独黎元洪将自己与其他三人作出对比及评价: “沉机默运,智勇深沉,洪不如袁项城;明测事机,襟怀恬旷,洪不如孙中山;艰苦卓绝,一意孤行,洪不如黄善化。”
“黎菩萨”的称号,还有另一个说法。黎元洪的母亲陈氏,当初怀有身孕,从北乡黎家河逃难到了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下东场畈,村民看到她大腹便便孤苦伶仃,就安排她在村子的庙宇里住下。
1864年10月19日清晨,陈氏有感临盆在即,便大声唤来村民协助。后来,顺利产下一个颇有福相的男婴,恰巧这天刚好是传说中菩萨的生日,又是在庙里出生,等到黎元洪当上大总统后,坊间便唤他“黎菩萨”。
私生活方面,尽管当时允许男人有三妻四妾。不过,至少这方面倒不像袁世凯般娶了一妻十五妾,还花边无数。黎元洪仅有一妻一妾,而结发妻子吴敬君原是他的“童养媳”。
黎元洪年幼多病,当初订亲只是奔着所谓的“冲喜”,而小妾也仅是亲戚送给他的。黎元洪生活安定后,长期陪伴身边的就是这一妻一妾。并且这两个女人,无论是在他贫穷潦倒还是官运亨通,始终不离不弃。
188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在“广甲舰”上担任三管轮的黎元洪正好在舰上,突然得到李鸿章命令,直接参加甲午海战。9月下旬,与日军在黄海领域大战,“广甲舰” 奉命和“济远号”一起行动。
可“济远号”临阵脱逃,先逃回大连。眼见“济远号”逃跑,“广甲舰”也跟着逃命。在三山岛外, 迫近丛险石滩时, 该船弁勇告诉管带:“船已近滩,必不可进。管带不听,致船底触石进水, 不能驶出”。
吴敬荣随即弃船登岸,狼狈逃窜。黎元洪虽不会游泳,幸亏早在巡逻时就自费买了救生衣,同时下水的十二人,仅有 4个活命。上岸后,怀揣一个银元的黎元洪只得沿途乞讨。
停战不久,黎元洪便到天津求职,这时刚好朝廷正追查“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和“广甲”舰吴敬荣临阵脱逃之事。后方伯谦被军法处决、吴敬荣被判削去顶戴,黎元洪因与此事有牵连而被监禁数月。
草根逆袭,没有强大背景却跻身“民国四巨头”之一,有说黎元洪靠的是运气和“菩萨心肠”。诚然,出道之初确有幸运成份,包括后来遇到“贵人”张之洞,并得以重用等。
不过,甲午战争后,着手操练新军的,一是北方的袁世凯;二是南方的张之洞。得知张之洞的新军需招募人手,曾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过,能操一口英语的黎元洪投靠时,自然深受张之洞的赏识。
实际上,南方新军的教材全是由黎元洪亲自校订,每本教材均印有他的名字,其业务能力绝对过硬。甚至于,南、北两新军秋操后,袁世凯上奏朝廷时也不忘褒奖黎元洪。认为湖北的新军,是东南第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从1906年至辛亥革命时,黎元洪实际上已是湖北军界的二号人物。后人在评价黎元洪时,肯定其建议派遣青年学生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事后更称其: “至今军界学界人如此之盛,皆当日元洪一言之力也。”
黎元洪为官清廉,在处理革命党人活动时较为宽容。虽被称作“黎菩萨”,可在反对袁世凯称帝、 拒受册封诸事上却颇有主见,并非扮演和稀泥式的“好好先生”。
1923年,卸任后的黎元洪先是东渡日本,半年后回到天津,隐居张园,从此不问政治,并致力于发展实业。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黎元洪病逝后,章太炎亲作挽联: “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佞寇岂能干正统;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黎元洪为什么被民国官场称为“活菩萨”?
1928年发生了两件大事。“武义亲王”黎元洪看马赛看得正兴起,手舞足蹈之间突然昏倒。两天后,黎在寓所逝世。第二天,东北王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
这两件事,一时间在当时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大事。相对黎元洪的死,老百姓和民国政要,似乎更关注东北王张作霖。
黎元洪的一生,可以用光彩夺目来形容,也可以用黯淡无光来表达。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8年离世,发生在近代中国的所有大事件,黎元洪几乎都有参与。
即便是这样,黎元洪仿佛一直都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从戎之时,黎元洪没有惊天动地的战绩。阴差阳错当上了民国大总统后,也算得上毫无建树。
当然,这不能全怪他。毕竟他只是一个被段祺瑞架空了的大总统。
黎元洪能够当上大总统,还得从1911年的那场革命说起。当时的整个武昌城大街上,满地都是辫子头发,到处闹哄哄的闹革命。
黎元洪躲在府邸里,早已经吓破了胆。有两个革命党人,正寸步不离的监视着他。清庭派来支援的水军,刚刚被革命党人击退。武昌的局势未定……
黎元洪既不敢得罪革命党,又不想被扣上谋逆的罪名。最后,在甘绩熙和陈磊的逼迫下,黎元洪最终还是剪去了辫子,理了光头。
黎元洪生得肥头大耳,一理光头发,脑门看起来更加显眼。甘忍不住上前拍了拍黎的光头叫了声:“好一个罗汉”。黎回过头来笑着应了句:“我是弥勒佛”。大概是这个时候起,黎多了个“菩萨”的外号。
黎生得圆滚滚,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造反的部下,私下里都喊黎做“菩萨”。骂黎的时候,动不动就“好你个木菩萨”。
黎元洪的能力平庸,但运气极好。要不怎能青史留名?
士兵经常在嘴边喊,再加上黎有多次化险为夷的经历,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民国政要因此也开始戏称他为“菩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