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不死,我不瞑目,奉行中庸之道的阿桂为何盼望和珅死呢?

历史上,相比纪晓岚与刘墉,大学士阿桂才真正算得上是和珅的对手。

孔子云:“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小人之道,乃趋炎附势,为虎作伥之道;君子之道,乃明辨善恶,为国为民之道。“和珅与阿桂”——前者为小人,后者为君子。君子为水,小人为火。阿桂与和珅是天生的宿敌,命中的冤家,如同水和火一般,永远不相融。这二人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恩怨情仇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君子坦荡荡——阿桂

阿桂出身名门,其父章佳·阿克敦乃是三朝元老,位居太子太保。章佳氏在乾隆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阿桂是阿克敦的长子,被寄予厚望。

乾隆三年,阿桂考中举人,步入仕途。乾隆三年正是乾隆皇帝执政的初期阶段,为了培养人才,乾隆破格提拔阿桂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文武双全的阿桂开始在军队中大展拳脚。

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发生动乱,阿桂奉命平叛,立下无数战功。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桌犯边。阿桂挥师平定,歼敌无数。

乾隆三十三年,阿桂与傅恒率兵驱赶进犯滇境的缅甸军队,大获全胜。乾隆三十八年,阿桂再次出征大小金川,一举平定了持续数十年的金川之乱。乾隆皇帝为了表彰阿桂的功绩,封其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兼军机大臣。

阿桂杀敌建功,光耀门庭,权倾朝野的时候,和珅在干什么?和珅在乾隆三十八年,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仪仗队侍从”。论资历,论功绩,和珅完全不能与阿桂相比,但若论贪污腐败祸国殃民,和珅绝对是乾隆朝的第一人。

小人长戚戚——和珅

和珅的智慧、能力、手腕,在乾隆朝一众朝臣当中,极少有人能与之匹敌,只可惜和珅心术不正。和珅依仗着乾隆皇帝的宠信大肆揽权、勾结朋党、陷害忠良,剥削其下以供所欲,蒙蔽其上以足所望。

阿桂的官职、资历虽然令和珅望其项背,但他长年在外统兵,即便有心兑付和珅,也难免鞭长莫及。另外,由于和珅有乾隆皇帝做后台,阿桂与和珅的几次交锋均以失败告终,阿桂对和珅更加恨之入骨。

一个征战沙场,杀敌无数。为了国家的安定抛头颅洒热血的老将,被和珅这种阿谀献媚、无恶不作的艰险小人踩在脚下,他怎能不恨?一个忧国忧民,忠正刚义。为了百姓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被和珅这种贪欲腐败、祸国殃民的无耻贪官处处压制,他怎能不怨?

阿桂对和珅的怨恨,早已经深入骨髓。

嘉庆二年,阿桂病逝。病逝前,阿桂预言和珅必然会倒台。果不其然,两年后,乾隆皇帝斌天,嘉庆皇帝赐和珅自尽。这正是苍天有眼,善恶有报!

和珅不死,我不瞑目,奉行中庸之道的阿桂为何盼望和珅死呢?

首先感谢邀请。

我觉得熟知乾隆朝的话就会明白,和珅在面对阿桂,能躲就躲,躲不了就闭口不言,有种以柔克刚的感觉,让阿桂无计可施。

然而和珅之所以惧怕阿桂在于。首先从资历来看,阿桂比和珅出道早。其次是官职上阿桂始终是首席军机大臣,然后是阿桂军功卓著,有许多实权的军事将领,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功劳。最后是在甘肃是时候和珅和阿桂交了一次手,和珅吃了个暗亏,就再也没有敢动阿桂,而阿桂之所以不解决和珅,我分析是当时阿桂年事已高,为了自己的晚年和儿孙的安全,阿桂选择了放弃。阿桂与和珅的交往,除了公事以外,没有任何交集。

阿桂晚年和同僚说:我寿高八十.位极人臣富贵已极。此生无恨。唯独看不到嘉庆亲政。我认为阿桂活的很明白,知道嘉庆一旦亲政,一定会处死飞扬跋扈而且有实权的和珅,但自己恐怕看不到那天了,实在是恨事。后来阿桂嘉庆二年去世,果不其然嘉庆四年和珅就被赐死,可见阿桂的远见。

和珅不死,我不瞑目,奉行中庸之道的阿桂为何盼望和珅死呢?

这问题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拿您所说的他奉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本是对于任何事的态度不做偏激对待和处理,过渡看法或者过渡态度,而也存在对过渡的行为有一定的平衡作用,和珅本来就是史上巨贪,阿桂奉行中庸之道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最起码对于正反忠奸有一定的平衡作用,并且处理掉和珅有以儆效尤的作用,毕竟和珅做的太过分了,从这方面解释也不是没有道理。

另外一方面,就是从历史角度去分析,而不是从影视剧角度分析,看过历史资料或者即便看过小说的朋友都有一个体会:近几年拍的古典影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导演如果稍微知道点常识也不至于拍那么垃圾的古装剧,完全侮辱我们祖先的智商,和珅贪的过渡肯定也伤害到了其他人的利益不浅,人人憎恨,只是碍于和珅受乾隆宠信,更何况阿桂是实践派之一,自然容不下和珅这样坐享其成却富可敌国的权臣的存在,同样,搬到和珅既有自己的晋升空间,又满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这恐怕不仅是阿桂一个人的想法

和珅不死,我不瞑目,奉行中庸之道的阿桂为何盼望和珅死呢?

阿桂比和珅官大。 阿桂和和珅是乾隆后期的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阿桂的排名在和珅前面,长期任首席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主管军事。 和珅主管财政,长时间担任第二大学士、第二军机大臣,阿桂死后和珅曾短时间成为首席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阿桂的爵位是一等诚谋英勇公,和绅是一等忠襄公。 阿桂一生中多次带兵出征讨伐,为朝廷平息战乱,尤其是平定了大小金川,更是功不可没。因为屡立战功,阿桂的官职不断提升,最后做到了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相比于阿桂这风光的一生,和珅就要逊色很多。单单是出身这一项就相差很多。和珅只是出生在一个很一般的武官家庭,但因为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天资聪颖,才得以继承祖上传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职务。 而后在一次护驾出游的时候,和珅有了近距离接触乾隆帝的机会,从此之后和珅才开始一步步地凭借自己改变了命运。

阿桂是大学士阿克敦的儿子,因而生来就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高贵身份。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之下,阿桂骁勇善战且充满智谋,深得乾隆信任,并被派去驻守西北边疆。 阿桂是统兵大将,为人非常耿直,因而从不与和珅等人同流合污,一度令和珅非常苦恼,却又十分忌惮。和珅几次想找机会扳倒阿桂,但都由于阿桂位高权重,并且深得朝中其他大臣信服而没能成功。 只能是处处小心避让,而阿桂也是一个十分讲究中庸之人,不愿过多地展露自己的锋芒,与和珅之间的矛盾也尽可能是大事化小,才使得和珅可以在官场上游刃有余。但也正是阿桂的存在,才没有让和珅一人独大,导致朝堂失控,这大概就是乾隆的智慧。

和珅不死,我不瞑目,奉行中庸之道的阿桂为何盼望和珅死呢?

阿桂在南方做领兵作战,发不出军饷,急得跳脚,而此时的和珅正在朝廷内外大贪特贪,而大昏君乾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活在假盛世里,你是阿桂你什么感受?他不敢针对弘历,只能期盼和珅早死!

和珅不死,我不瞑目,奉行中庸之道的阿桂为何盼望和珅死呢?

看问题历史问题应该以历史书为准!!电视都是假的!历史书上两个人不怎么和!!这和珅是个贪官!阿桂确卖命!!这和珅其实只是个银行角色!乾隆早晚要杀的!这杀是留给儿子杀比较好这是乾隆想的!这是和珅没有想到的!所以历史还是比较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