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战神李靖与托塔天王李靖是同一个人吗?有什么依据吗?

李靖是怎么从一个历史人物演变成神话人物的?

从历史角度来看肯定不是一个人哈,毕竟历史上李靖可没有叫哪吒的儿子!

不过唐代李靖和小说西游记中的托塔天王李靖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小说西游记中的李靖的形象是结合了唐代李靖之后的神话人物。

在神话故事众,托塔天王李靖身在天宫当职,有三个儿子,其中他因为与三儿子有矛盾,如来为了缓和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特意送他一座宝塔,托塔天王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而这个托塔天王乃是属于佛教神系人物之一,他最早是印度佛教的一个天王,名为毗沙门天王,手中托着个塔。

后来佛教传到中国,人们非常喜欢这个人物,然后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唐代名将李靖的故事也被写了进来,二人逐渐融合到了一起。

唐朝战神李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他原本是唐代初期著名的将领,他在战场上表现勇猛,立下了很多的战功,被封为卫国公,乃是大唐军神。

并且在民间传说里,李靖在去世以后,常常保佑百姓,当地百姓有危机和困难的时候,仿佛因为有李靖的庇佑,总能在最后时候化解危难。

因此,当地百姓们为他建立庙堂以便可以更好的祭拜和供奉,这是在唐代初期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伴随着人们口口相传,到了唐代晚期的时候,李靖这个人物就被更进一步的神化了。逐渐和毗沙门天王融合到一起。

所以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会看到李靖和哪吒奉佛祖之命捉拿偷小白鼠这样的桥段,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佛教神将。

所以说托塔天王李靖这个人物是中印文化的一个结合体。

至于《封神演义》里面的陈唐关总兵李靖,这个就有点不好解释了。

因为其历史背景乃是商周时期,和这个唐朝李靖差了太多,估计是有点开脑洞的感觉,写了部玄幻小说。

当然,很精彩,深入人心!

唐朝战神李靖与托塔天王李靖是同一个人吗?有什么依据吗?

据传李靖死后经常显灵,到晚唐时已经被百姓神话,多有供奉。五代十国也多有给他晋封。所以他被后世演化为托塔天王。

李靖,字药师,官N代,满腹经纶,战功卓著,号称大唐军神。贞观中期被唐太宗封为卫国公,人称李卫公,死后赠谥“景武”,所以也称卫景公,卫景武公,陪葬昭陵,碑文《卫景武公碑》拓文今已成为国宝。凌烟阁功臣排名第8,作为一个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而得此高位武将,可想太宗对其厚重。唐玄宗时期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唐朝历代皇帝都对其尊崇有加。这样一个皇帝尊崇的人,往往也会在百姓中得到信仰。慢慢的李药师就被神话了。成为托塔天王并不像是谣传。金庸武侠里面的黄药师,估计就是他极为尊崇李靖而得名的吧。

其实也有例子,就是武圣关羽。关羽死后,历朝历代君王都感其忠义无双,不断加封,后来被百姓慢慢神话,成为武财神。

回过头来说托塔天王。因为佛教是天竺传过来的,所以就跟中原的道教发生了各种冲突。后来道教为了自身着想,慢慢就跟佛教发生了各种融合。有一种说法是托塔天王的原型是佛教四大尊王里面的北方多闻天王,也就是西游记里面那个拿伞的家伙。道教吸收佛教教义,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护教天王,那就是托塔天王。还让他三个儿子在道教佛教任职,属于背景十分雄厚,人脉十分宽广的存在。

所以,托塔天王应该是唐卫国公李靖和佛教天王的结合体。至于为何年代不同,也很好理解。中国古代盛行一种转世说,或者叫做天神投胎说。道教始祖是太上老君,应该是一个跟天地年纪差不多的人物吧。不过他经常显化分身下界显灵。比如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的老子李耳,估计就是他的一具化身。那么,唐朝李药师,也有可能是托塔天王的转世,毕竟李靖曾经为陈塘关总兵,怎么感觉都觉得他跟唐字有缘。按照老百姓的说法,或许陇西李氏祖先曾经跟李靖有过渊源吧,才造就后来的下凡提携。

唐朝战神李靖与托塔天王李靖是同一个人吗?有什么依据吗?

一个是唐朝长安的李靖,一个是商朝陈塘关李靖,时间相差了八九百年,两人是同一个人吗?还是唐朝李靖穿越到了商朝?

唐朝李靖

李靖,小名李药师,大凡叫药师的都不是一般人,譬如东邪黄药师。李靖也不是一般人,他乃名门之后,父亲是隋朝太守,舅舅是隋朝大将韩擒虎,妻子是红佛女。

厉害不厉害,还得看别人的评价。舅舅韩擒虎夸赞李靖,“只有他才有资格与自己谈论孙武吴起之术”,吏部尚书牛弘称赞李靖“有王佐之才”,最权威的莫过于实力派宰相杨素的评价。

杨素指了指身边的床,对李靖说:“这个位子早晚是你的!”

杨素的本意是夸赞李靖有安邦定国之才,早晚能干上宰相,哪曾想李靖居然会错了意。他瞥见了杨素旁边的侍女,只见这个侍女年方二八,貌美如花,手里拿着一把红佛,显得清丽脱俗。

李靖心里想:“杨大人难道是想将此女许配给我?”心中欢喜,急忙称谢。

这红佛女眼见李靖玉树临风,英气逼人,当时便春心荡漾,一个媚眼递了过去,李靖收了爱情讯息之后,当即也回复了一个。郎有情妾有意,好事将成。

果然,当天夜里,红佛女按捺不住,便偷偷的溜到了李靖的房间……此处省略四十个字。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风起云涌,李渊暗中招兵买马,准备搞事情。当时李靖是李渊的下属,他暗中发现李渊意图不轨,极有可能要反叛。

于是,李靖就准备找隋炀帝告密,当时他在太原,而隋炀帝远在千里之外的扬州。此时四处战火不断,李靖就自带枷锁,伪装成囚犯,准备步行走到扬州。

然而,李靖是个路痴,他走错了方向,本来该往东去,而他却一路向西走,正好赶上了李渊大军攻占西安,李靖被当场逮住了。

李靖是逃兵,又知道这么多机密,李渊留他不得,刽子手正要行刑的时候,李靖大喊一声:

哪有大业未成杀壮士的?

李世民觉得这是个人才,于是劝老爹手下留情,这样李靖到了李世民的麾下,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功成名就,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八位。

托塔天王李靖。

托塔天王李靖是《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的人物,两部小说中托塔天王形象相似,都是头顶带个金冠,左手托个塔,右手拿个三叉戟,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口中喃喃自语:

这个塔好沉,胳膊好酸。

这个塔叫作玲珑宝塔,是托塔天王花高价从燃灯道人那购买的。不过,玲珑宝塔中看不中用,大闹天宫之时,李靖试图用塔砸悟空,结果被悟空一棒子捣烂了。

看来,玲珑宝塔就是个假冒伪劣产品,远远达不到当初燃灯道人吹嘘的效果,什么镇妖降魔,什么无往不胜,扯淡!

李靖本来想去找燃灯道人算账,但是考虑燃灯道人关系很硬,李靖怕得罪了高层,于是只能哑巴吃黄连。

托塔天王原型。

托塔天王原型是两个人,一个是唐朝李靖,一个是毗沙门天王,所以说,托塔天王是个中西合璧产物。

毗沙门天王是印度佛护法神,又叫多文尊天王,唐玄奘亲译的书中曾经有过记载:

安西城被蕃军重重包围,这时候,天空中出现一道金光,毗沙门天王现身,他幻化出无数金鼠咬断了蕃军的弓弦,使蕃军弓箭不能发射。

紧接着,又派出三百名天兵天将,在天上击鼓,刹那间鼓声震天,蕃兵直接被吓跑了。

从此以后,毗沙门天王名声大振,受到了唐朝人的供奉。

沙门天王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又将唐朝李靖故事杂糅进来,一个崭新的人物—托塔天王就诞生了!

唐朝战神李靖与托塔天王李靖是同一个人吗?有什么依据吗?

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题主,托塔李天王李靖便是唐朝名将李靖。不过,或许很多朋友会有疑问,为何历史上的一位唐代名将,却成了法力无边的托塔李天王了呢?要理解这一问题,还得从古代的民间信仰谈起。

在大家的印象中,托塔李天王属于神仙体系,位列仙班,可以腾云驾雾,调遣天兵天将,手里还举着一座玲珑塔。

这种认识没有错,但却并不全面,或者说还没有弄清这一神仙的来源。其实,托塔李天王是由是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分化而来的,是佛教、道教、历史人物和民间信仰杂糅的产物。

作为土生土长的道教,魏晋以后发展迅猛,在民间广为流传,经历了一个世俗化的过程。在道教神仙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又不断吸取了其他宗教、学派的内容,其中有很多内容就是源自于佛教。

在唐末时,道教神仙体系又出现了一个新变化,那就是将神灵与历史人物相结合,把人间社会中具有名望、功绩和影响的人与神仙相联系。

就这样,在唐太宗时的名将李靖,成了托塔李天王,并为其演绎附会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道教世俗化的过程中,又为何会将大量历史人物与道教神仙体系相联系呢?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应该与魏晋时道家的炼丹升仙学说有关。诸如葛洪、陶弘景等人,宣扬炼丹、修炼、升仙,宣扬凡人可以羽化升仙,实现长生不老。

而要证明自己的学说,便要拿出“真凭实据”。因此,当时就有不少人杜撰、附会,编造出了大批神仙及其故事。而当这些富有宗教色彩的传说在民间传播时,就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选取历史上知名度较高的名人来进行附会创作。

以唐代名将李靖为例,他本身就是精于领兵作战的将领,故而被演绎为了天庭中的托塔李天王,领导天兵天将,具有无边法力。

因此,托塔李天王李靖与唐代名将李靖,其实就是同一个人,只是一个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李靖,一个是历史记载中的李靖。

唐朝战神李靖与托塔天王李靖是同一个人吗?有什么依据吗?

这要涉及到哪吒为什么不叫水吒、火吒、土吒,而叫哪吒的原因。

那大唐李靖到底是不是托塔天王李靖呢?

说不是他又是,说他是又不完全是,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啊,托塔天王李靖是毗沙门天王信仰与大唐战神李靖信仰的合和产物…

托塔天王(网图供参考)

毗沙门天王

唐朝时期对毗沙门天王的信仰特别强烈,这源自以下几个故事:

第一

相传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随高祖李渊自晋阳起义兵想要匡扶天下,恰在此时军中来了一员神将,此将猪首象鼻,自称毗沙门天王。

此神将来到军中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后来太宗皇帝即位,下诏让天下公府都祭祀供奉此神。

这个故事记录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

昔唐太宗从高祖起义兵,有神将于前,自称毗沙门天王,愿同力定乱,其将猪首象鼻者,故所向成功。及即位,诏天下公府皆祀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引<释氏源流>》

猪首象鼻者(网图,供参考)

自太宗皇帝下诏天下公府都祭祀供奉毗沙门天王之后,唐朝就开始了毗沙门天王的信仰,虽然热衷,但还远没到那么狂热的地步,直到第二个故事发生之后。

第二

说唐天宝元年壬午年,大石、康国等五国围安西城。到二月十一日有请兵救援的奏表打到朝廷。

圣人问一行禅师(一行禅师当时是国师):大和尚啊,安西城被大石国、康国等五国联军围城,有表请兵。可安西去京城一万二千里,兵程八个月才能到,现在怎么办啊?

僧一行说:陛下干嘛不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应援呢。

圣人说:我要怎么做才能请得动神兵啊。

一行说:唤取胡僧大广智(就是不空三藏法师)就能请得了。

一行禅师

于是玄宗下敕旨唤不空三藏法师到跟前。

不空三藏法师告诉唐玄宗,说:“陛下您执香炉入道场,我教您一道真言便能请得动了”

结果玄宗入得道场后,真言还没有念过二七遍,就见有神人二三百,带甲于道场前站立。

圣人问三藏法师:这些都是什么人?

法师言:“这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打算领天兵救援安西,特意给您来辞行。”

注:独健的信仰慢慢与中国二郎真君的信仰又挂上了关系,不过与此文无关,不做介绍。

独健跟二郎神有关(网图供参考)

圣人摆下斋饭打发他们去了,结果到四月,安西的奏表到了。表中说:

二月十一日巳时已过还没到午时,安西城东北三十里,有云雾斗暗。

雾中有人,身长一丈,带着三五百人尽著金甲。

到酉时后鼓角大鸣,声震三百里,地动山摇整整三日。

五国联军大为害怕,遂尽数退军。

他们查看军营,发现五国联军的弓弦全是断的,武器也都是断的,根本就不能用。

老弱病残跑不动没跑了地告诉他们,是被金鼠咬断的。

他们想把这些人杀了,可此时空中有声音传出,言:“将这些人尽数放去,不须杀。”

他们寻着声音看去,只见安西城的北门楼上有大光明,毗沙门天王现身于楼上。

之后他们画了天王神样,随着奏表一起进到圣人处…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不空三藏的《毗沙门仪轨 >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里面。

左手持塔的毗沙门天王(网图供参考)

打那以后,大唐开始疯狂信仰毗沙门天王,基本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有毗沙门天王庙。

甚至连大唐的军旗都绣着毗沙门天王的神像,名叫天王旗。

有诗为证,诗云: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李商隐《韩碑》

毗沙门天王画像(网图供参考)

哪吒三兄弟

相传,从安西城进献到李隆基处的毗沙门天王左手执戟,右手执塔。

不过天王宝塔平时都由毗沙门天王第三子哪吒手持。故大唐时将每月的二十一日定为哪吒太子交塔日。

据《大方等大集月藏分经·毗沙门天王品第十四》的记载:毗沙门天王有子九十一人,其他皆不知名字,唯独二子叫独健、三子叫哪吒。

可老二独健经常不在父亲身边,他每个月都要下界巡视人间。所以大唐时将每月的十一日定为第二子独健辞父王巡界日。

哪吒(网图供参考)

这正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大儿子叫金吒,二儿子叫木吒,而三儿子不叫水吒、火吒、土吒,却叫哪吒的原因。

只因哪吒三太子的信仰要比李靖成为天王前还要早,是先有的哪吒,后有的托塔李天王…

哪吒三太子一直在父亲身边,所以大唐时期的天王像旁都有三太子哪吒,二哥独建与其他弟兄却很少。

因此,由毗沙门天王和李靖合成的托塔李天王一开始就有三太子哪吒,却没有二儿子和大儿子。

这就跟后世关二爷神像旁都有周仓和关平却没有关兴一样的道理。

关圣(网图供参考)

也正是因为后有的李天王,而这个李天王从一开始就有三太子,却没有二儿子和大儿子。

所以后世信徒就给李天王安了两个儿子…

大宋普光王寺高僧僧伽有三个徒弟,一个叫“木叉”,另一个叫惠岸行者。

于是后世信徒便把这两个人合并成一个人,成了李靖的二儿子,拜在观音门下。

佛教有个军荼利明王,有的书里写作君吒利明王,于是人们把这个起名君吒,安排成了李靖的大儿子,拜在文殊门下。

在以前人们都是这样称呼的,比如《西游记》里就叫君吒、木叉、哪吒。

再后来,人们为了叫着顺口,又或者强迫症使然。君吒、木叉、哪吒就都叫成了金吒、木吒、哪吒。

君吒利明王

托塔天王李靖

李靖大家都不陌生,那是大唐的战神,人称李卫公。

称李卫公,是因为他功劳实在太大,被封为一等公——卫国公。

唐朝有用官职或爵位作为敬称的习惯,故此称为李卫公。

李靖为大唐天下立下汗马功劳,高祖更评价他“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李靖死后陪葬昭陵,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让李靖配享武成王庙(这个武成王是指姜子牙),成了武庙十哲其中之一。

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列于左,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晶国君乐毅列于右,以良为配。后罢中祀,遂不祭。——《新唐书 > 志第五 > 礼乐五》

李卫公

之后,各地都给李靖建祠立庙,相传李靖在后世曾多次显圣,宋人沈枢写的《辅世忠烈王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说:

1200年,安吉那边“蚕麦垂成,淫雨为沴,民方愁叹,祷而澄霁;秋稼既实,邻县飞蝗忽集近境,祷而退飞。”

民间对李靖的信仰越来越强烈,李靖的神位也一步一步地提高。

根据沈枢的记载:北宋时期,李靖被封为忠烈王。

北宋的《仁济庙加封敕牒碑》中有这样的记载:“加之水旱应祷,邑人屡闻于朝,封忠智景武公,继封忠烈王。”

之后各代都加封,到北宋朝中后期时李靖的神位已经很大了,南宋时期更大…

风尘三侠

南宋时期毗沙门天王的信仰并没有唐朝那么广泛,但李靖的信仰却越来越多。

此时北方失陷,我国三尺童子心怀仇恨,老百姓心中急需一位战神。

李靖即是武庙十哲之一、又是真正的战神。于是人们将唐朝信仰中的战神毗沙门天王与唐朝真正的战神李靖合二为一,民间就有了李天王的传说。

元朝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下“鬼谷下山”一节根据宋人的传说,写道:“独孤角独战四将,五匹马混战,如黑杀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

此后托塔天王便慢慢的成了李靖,而毗沙门天王的名字毗沙门也真正的成了由李靖天王镇守的门。

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也再没被单独供奉过,乖乖地与其他三位兄弟一起被供奉,甚至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手下——即四大天王。

形象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宝塔没有了,伞还在…

多闻天王

宝塔

宝塔的由来真的跟哪吒有关,在佛教故事中也是,在我们的传说中也是,我们的传说大家耳熟能详,我且介绍一下佛教的传说……

相传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哪吒从来不拜父亲,他只拜佛祖。

佛祖知道此子很愚,不能教化,于是赐下宝塔让天王拿在左手,此塔发着佛光。

哪吒见了就拜,塔在天王的手上,拜塔等于拜父。

有诗为证,诗云: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嗟尔何为独如此,业果已定磨不去。

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苏辙《哪吒》

毗沙门天王持塔像


@夏天的雷风 一个做文史科普的人……

唐朝战神李靖与托塔天王李靖是同一个人吗?有什么依据吗?

唐朝战神李靖与天宫的托塔天王李靖显然不是同一个人,这就好比岳飞战大鹏正欢,冷不丁跳出来个张飞喊住手:放开那大鹏,让我来!

大唐战神李靖

李靖,字药师,是否有点熟悉?琴棋书画奇门遁甲无所不通的黄老邪就是这名。

李靖出身世家,亲舅舅老有名气了,就是那个曾经和杨广一起生擒陈后主的韩擒虎,而且爷爷、父亲都不差,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就是只猪也会飞,所以李靖成了文武双全的天才儿童。

隋炀帝时,李渊准备造反,李靖一看,这还得了?赶紧跑去隋炀帝那儿揭发李渊,结果皇帝没见到,倒是看见了已经攻占了都城的李渊,成了送上门的俘虏。既然李靖忠于隋炀帝,那就是敌人,李渊决定杀一儆百!拿一刀换李唐的未来。

李靖一看事情坏了,壮志未酬泪花流有个什么用,先得保住吃饭的脑袋啊,于是在临刑前大喊:“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李老大啊,你造反推翻暴政是顺应民心,我揭发你是我的职责,如今你要以私怨杀我,我不服!我可是个百年不出的人才啊,真的,不骗你!骗你是小狗!

这句话还真打动了一个人,那就是李世民。

死前面不改色还能振振有词的家伙,不是英雄也是个枭雄,李世民觉得该给李靖一次机会,于是向李渊求情免了李靖之罪,不久后就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李靖就此开始了开挂的人生,铺下无数大唐的荣耀来回报了李世民的活命之恩。

一、顺水除萧梁

李渊决定对萧梁用兵,当时萧铣可是个拥有40万精兵的霸主,这笔生意非常冒险,但收益肯定也惊人,看准机会出主意并献上十策的就是李靖。

什么机会呢?当时时值秋天雨季,导致江水暴涨,萧铣的地盘又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这么一来防御相当松懈,只要出其不意,顺江南下包围江陵城就跟洗个手那么简单,果然,李唐的部队出现在江陵城下时,守军个个表情跟梦游一样:活见鬼了?

李靖决定以困城之计消耗掉守军的锐气,到时候来个瓮中捉鳖,想怎么捉就怎么捉,可是有个想争功的将领不愿意了,“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执意趁士气高昂之时立马进攻梁军。上到是上了,被善于水战的梁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梁军原本以为来了只饿虎,哪知道一接触却是只喜羊羊,上至萧铣下至小兵乐坏了,也不奋勇追击了,开始干点顺手牵羊的事,装满衣包好过年!队伍散乱的比天上的星星还凌乱。

李靖眼看贪功冒进的将领被打败,内心澎湃地想骂娘,再看到梁军如今抢夺战利品的乱象,一下子转怒为喜,老天关了一扇门,果然会打开一扇窗啊,兵令一发,李唐黑压压地涌了上去。

梁军将不知兵,兵不见将,被唐军一冲,完犊子了!被杀及溺水而死者将近一万人!

萧铣赶紧通知各路援军来勤王:快点,你家大王要嗝屁!

李靖心生一计,将缴获的舟舰顺江而下,让援军以为江陵城已经失守,不得不放缓行军速度。

江陵城空虚无兵可守,援军迟迟不到,萧铣也光棍,干脆投降了,萧梁政权被李靖活活用计折腾没了。

二、奇袭东突厥

李唐初建,东突厥张开了大嘴,一口咬在了中原这块大肥肉上,李渊憋了一肚子气,还得笑脸相迎。

李世民上位,东突厥再次来袭,直攻到了京城附近作为贺礼,李世民肺都气炸了,不得不斩白马定下“渭水之盟”,奉上“礼物”让颉利可汗退兵。

李渊与李世民两父子算是恨上了东突厥!

李世民握紧的拳头松了,缓缓回收,他相信,再给大唐几年,那收回来的拳头打出去就一定更有力!

这支拳头就是李靖。

东突厥内乱,颉利可汗众叛亲离,可仍拥有不下二十万大军的力量,这时李靖率领着三千先锋骑趁雾突袭直临城下,围而不攻。

城中大军见雾中唐旗帜飘扬,马嘶人吼,也不知来了多少人,因此人心惶惶,连连挫败之下早已尽失逢唐必胜的信念,当守城大将被李靖巧妙诱降后,李世民紧握的拳头终于用力打了出去。

城破,三千骑硬是打出了三十万大军的声势,颉利可汗弃城而逃,后向大唐书写降书,以缓兵之计徐图开春再战。

李世民接受了降书,但李靖不接受,知诏而不奉命,率领万骑追击,于雾中有如千军万马,硬是把还带着十余万人的颉利可汗打成了惊弓之鸟。

唐军的旗帜终于吐出了渭水之盟的委屈,迎风飘扬在陌生的土地上,当李靖带着会合的大军猛扑过去,东突厥的灭亡的日子到了。

颉利可汗被生擒,俘虏高达十万余人,东突厥正式宣告被李靖灭国了。

三千骑包围二十万人,只有李靖敢做!也只有李靖,能够围城且破城!

三、身了拂衣去

李靖功封无所封,这功高镇主的理他可是行家,于是以“脚疾”为由避位让贤,准备钓钓鱼,种种花修身养性去了。

吐谷浑又跳了出来想当大哥,不惹惹大唐浑身都痒,哪知这一进犯凉州把65岁的李靖给惹了出来……

李靖二话不说,直接跟李世民要兵,骑着马就出征了。别看李靖年龄一大把,那定心骨的精神可没弱,一个个将兵个个眼冒小星星,打出十分力作战,命可以不要,但绝对不能丢大唐军神的脸!

于是吐谷浑悲剧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在李靖的用计下,伏允可汗被叛将杀了,儿子只好双手一摊,早晚是死,不如降了大唐。

李靖又把吐谷浑给收拾了!

一人灭三国,外邦小国全老实了。

李靖解决了边关威胁,又闭门谢客了,事了拂衣去才真高境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排第八。

晚唐之后,李靖被神化,托塔李天王就跑了出来,在天庭混得风生水起。

托塔李天王

托塔李天王的出现,与唐朝兴佛有关。

东汉汉明帝刘庄做了一场梦,大臣说这是佛缘,刘庄便派秦景、王遵等13人去西域寻佛,三年后秦景等人带着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并兴修了白马寺来安置高僧和经书。

隋文帝生于佛寺,长于尼姑之手,身苦自知,自然大力提倡佛教。

唐玄奘西去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经,这么一去一渡,佛教便在唐朝便走向了高峰。

唐太宗全国各地兴修寺庙,再建大慈恩寺释经,经过中原文化的渲染,本土佛教便悄然崛起,与儒道三架马车并驱前行。

唐高宗建官寺,武则天自称弥勒佛转世,晚唐唐肃宗、唐代宗再次兴佛,礼遇僧人,佛唱传遍了长安城。

这时人们觉得如此的好日子,怎么也得找个本土人来崇拜一下,毕竟大唐拿得出手的大人物并不逊色佛家大能,特别是大唐战神李靖,那就是百姓心中的神话!

李靖便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一下子冲进了天庭,以战将的身份指挥天兵天将,在《西游记》中就撞上了猴哥孙悟空,两人其实没交过手,谁见过大将去跟一个小兵过招的呢?

李靖托塔,这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不管是《封神演义》还是《西游记》,素材均来自《三教搜神大全》,道家天王托上了佛家塔。

李靖跟儿子哪咤不相生,积怨已久。哪咤曾大闹龙宫,杀龙子剥皮抽筋,被李靖责怪下愤而削骨还父而亡。哪咤在如来的帮助下借藕重生,欲反弑其父,作为中间人的如来便赐舍利塔予李靖,让哪咤见塔如见佛,化解了哪咤的杀心,也成全了两人之间的父子之情。

唐僧经常训诫孙悟空要友爱,勿要打打杀杀时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就是指塔。

中原大地上无佛即无塔,塔是佛教圣物,用来安置经文、佛物和舍利子。有一托塔罗汉名苏频陀,乃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便随身携带供奉舍利子的灵塔以示佛祖常在之意。

李靖成为托塔天王正果属于菩萨,这显然是受唐朝兴佛的原因,由道教神仙托塔,本土气息十足,于是乎大唐战神摇身一变,成为亦佛亦道的托塔天王。

李靖属于历史中大唐神将,天宫的托塔天王乃是受佛教影响下的精神祟拜形象,两者之间除了同名外,本质上来说已是不同的两人。简单点来说,一个是踩着历史尾巴的弄潮儿,一个是踏着神话足迹的大能者,一个是地上的神话,一个是天上的传说,两不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