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里,大家叫唐玄宗“圣人”?有何典故?
古代皇帝的称呼很多,除了大家所熟知圣上、陛下以外,还有些不常见的。
比如宋朝会称皇帝会“官家”,这一点在前段时间大火的《知否》中,得到了体现。
还有在明朝,那些宫内太监会称呼皇帝为“爷爷”,明面上还是万岁。
还有在清朝,皇帝会被称为“佛爷”,这就是慈禧为什么会有“老佛爷”的称呼!
而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唐玄宗被称为圣人,这便是唐朝对于皇帝的一种叫法。
其实这种说法。历史上由来已久,在易•说卦和礼记就有圣人在南面治理国家的说法。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资治通鉴》提到安禄山由谋反之意的时候,玄宗下旨要其到京师,他在接受诏令的时候躺在床上只是稍微起来了一些,不行叩拜之礼,还问:圣人安微,意思是皇上可还好?这里所说的圣人就是指唐玄宗。
总结来看,在唐代,唐玄宗被称之为圣人,也是比较符合当时的环境。
其一是唐朝奉行道教,把道家的代表的很奉为神,百姓希望当朝的皇帝是一代贤君,于是用圣人的称呼表示他们对于皇帝的期许。
其二是唐玄宗的功绩让人叹服,他领导大唐走向了繁盛,这使得百姓们对他很是钦佩,加上朝廷方面的推波助澜,唐玄宗就被称为了圣人。
其三,唐玄宗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将自己称之为圣人,古代的皇帝因为功绩会被百姓称为圣君或圣人,也是因为这一点,很多的皇帝为了能够在史书上给后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彰显作为贤君的形象,希望自己的名声和文学上的圣人一般好。
唐玄宗也不例外,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别人夸赞自己的人,也希望收到百姓的拥护,好名声名垂历史。唐玄宗被称之为圣人与唐朝当时的文化氛围和他自身的政绩有关,并不是随便的称呼
总而言之,圣人就是当朝的皇帝,并不是某人的特殊指代!
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里,大家叫唐玄宗“圣人”?有何典故?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着实大火了一把,而且这把火越烧越旺,凭借其跌宕起伏的剧情,新老演员精湛的演技,收视率节节攀升,大有超过最牛古装剧《琅琊榜》之势。
剧中有00后喜欢的爱豆易烊千玺,90后喜欢的帅大叔雷佳音,还有即将大火的气质美女热依扎,以及老戏骨韩童生。
追剧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李必称呼唐玄宗不叫皇上,而是称其为“圣人”。
唐玄宗何德何能,居然被称作圣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圣人分为三种:一种是道德上至高无上完美无瑕的人,韩愈的《师说》有过对圣人的解释: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意思是古代圣人,思想境界远超过一般人。这样的圣人凤毛麟角,历史上称的上是圣人的有孔子、孟子和老子。
第二种是指在某些方面有突出专长或者贡献的人,这种圣人道德境界要比第一种低一些,但在一些专业技能方面有超出常人的表现。
例如史圣—司马迁,诗圣—杜甫,武圣—关羽,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酒圣—杜康。
第三种就是指尊称皇帝。自古帝王都喜欢别人称自己为圣人,这显得自己道德高尚,受万人敬仰,后来圣人逐步演变成了皇帝的“代称”了。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
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后来大学问家仇兆鳌做了注解,称“唐人称天子皆曰圣人。”那时候,唐朝人称呼皇上为圣人。
到了宋朝也是一样,岳飞《五岳祠盟记》中:
有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二圣指的是宋徽宗和宋钦宗,因为岳飞要将二帝迎回来,宋高宗担心皇位不保,这才杀害了岳飞。
由此可见,李必称唐玄宗为圣人,是合乎时代背景的,可见编剧实力不俗啊,这样的小细节居然能想到,足见其深厚的内功。
另外,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部分地区,“圣人”居然还是一种侮辱性的语言,如果说某人太“圣人”了,是指这个人太霸道了,太蛮不讲理了。
所以说,假如有人称你是圣人,不一定是夸你哦,说不定是骂你不识好歹呢!
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里,大家叫唐玄宗“圣人”?有何典故?
谢悟空邀请!
杜甫有一首著名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面有一句“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这里的圣人,指的就是皇帝。清朝学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特意注明“唐 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小可查了一下那些带有“圣人”字样的唐诗,发现了许多,比如王建《宫词》中有“只进词来谢圣人”之句,白居易《长庆二年七月》有“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 ”之句,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有“先祝圣人寿万年,复祷宜家承百禄”之句,韩愈《赠崔立之评事》有“当今圣人求侍从,拔擢杞梓收楛箘。”之句,张九龄有一首应制诗中也有“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这里的圣人,指的均是皇帝。
巧的是,《长安十二时辰》李必的原型李泌也曾写过诗《重阳赐会聊示所怀》里面有“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这首诗是应制诗,是重大节日拍皇帝马屁用的诗。
当然,圣人还存在其它含义,比如孔子,比如伟人,比如得道者,但是在唐朝的应制诗中,圣人大多是指“当今皇上”,所谓应制诗,就是在重大节日,皇帝要求群臣作诗,有时皇帝自己也做,此风在唐朝犹为盛行。大多数都是当场赋诗,即当着皇帝的面作诗。
所以,这个圣人精准的含义就是,当今圣上,或者是陛下。
因此,长安时辰称皇帝为“圣人”没有错,记得宋朝人不也是称皇帝为“官家”么?
而且,有的时候,这个圣人也指皇后哟!
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里,大家叫唐玄宗“圣人”?有何典故?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诗句曰:
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清朝著名学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指出:
唐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早在汉代,就有将皇帝称为圣人的说法,《礼记·大传》就记载:“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但是,口语中称呼皇帝为圣人,主要是唐朝的习惯。
称呼唐玄宗为圣人,只是因为他是当时在位的皇帝,并没有暗示他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当然,真要纠结这个人们也不敢否定。
“圣人”是对皇帝的第三人称称呼(指皇帝通常并不在现场),其他还有称呼皇上为“大家”或者“至尊”的——“大家”往往是近侍使用的称呼,就是太监这么称呼皇帝——只有在皇帝出现在现场的时候人们才会以“陛下”或者“万岁”这样第二人称的称呼尊称皇帝。
从这个角度,“圣人”与宋朝称呼皇帝的“官家”有一点细微的差别,因为在宋朝,官家既可以作为第三人称,也可以作为第二人称,比如赵普的妻子就对赵匡胤说过“外面百姓快活,官家正好吃酒”这样的恭维话。
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里,大家叫唐玄宗“圣人”?有何典故?
这个问题得从武则天说起。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其通往帝位的道路是非常艰难的。在古代的男权社会,一个女人能当皇帝是不可想象的,武则天为了能镇住这帮男人,除了努力工作,手腕狠辣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不断的拔高和神化自己。
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高宗多病,常常让皇后武则天帮着处理朝政,武则天能力超强,慢慢地就把权力揽到了手中。
上元元年,在武则天的操纵下唐高宗李治上号曰“天皇”,武则天上号曰“天后”。天下人称他们俩是“二圣”,群臣上书的奏章开头都要写上“二圣”二字。
这一下就把自已拔高到圣人的地位,但这还不够,还要再神化。
唐朝李家皇族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攀道教的老子为其祖先,曾派人寻找老子的后人。当然,老子这个人物虚拟飘渺,他的后人自然是找不到的,但这不妨碍唐朝皇族继续尊老子为自己的祖先,并大力推崇道教。
相对于唐朝李家皇族,武则天弄了个更绝的。
在她准备篡位之前,东魏国寺僧法明承上了自己撰写的《大云经》4卷,经卷中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
你们不是道教始祖的后人吗,我武则天直接就是佛祖转世。
而佛在唐朝也叫圣人。
《新唐书》记载,中书令萧瑀和别人辩论佛教到底好不好,说:
佛,圣人也,非圣人者无法请诛之。唐玄宗作为李唐皇族的人,他虽然推崇道教,但是也是非常遵重佛教的。
一次,玄宗召见了一个叫一行的僧人,问,你有什么本事啊?
一行说,我能过目不忘。
玄宗于是叫人取来宫中人的花名册让一行看。一行看了一遍,合上册子倒背如流。
惊的唐玄宗不自觉地从御榻上站了起来,礼让一行,称他为“圣人”。
算上当皇后的日子,武则天统治大唐二、三十年,这足足可以影响一代人的记忆和观念。
在这几十年中,大家熟悉了有天皇有天后,有“二圣”,有佛祖转世的女皇帝。
当然,在武则天时期,包括他以前的时期,我在史书中还没有查到称皇帝为圣人的记载,
这一时期的皇帝主要有三种称谓:
正式的公文或者叙述里就叫皇帝;
如果是大臣们当着皇帝的面,就喊陛下;
如果是大臣之间谈话,提到皇帝,就称为jin(今)shang(上)。
但经过武则天时代的教化,人们已慢慢地认为皇帝就是圣人,圣人就是皇帝,到唐玄宗时期,人们私下称皇帝为圣人的风俗流行开了。
首先表现在就是诗人们在诗中大量的以圣人称呼皇帝。
比如:
李泌诗: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王建诗:
百官待漏双阙前,圣人亦挂山龙服。张说诗:
先祝圣人寿万年,复祷宜家承百禄。沈佺期诗:
自喜恩深陪侍从,两朝长在圣人前。李白诗: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等等,还有好多。
此外像《唐国史补》中也有多次用“圣人”代指皇上的记载。
如:
刘迅著《六说》,以探圣人之旨。又如:
明日又至,扬言圣人适于苑中射兔。这里的圣人都指的是唐玄宗。
当然,在这一时期,大家也不是说都用圣人来称呼皇帝,另一个普遍流行的称呼还是jin(今)shang(上)。
此外还有“圣皇”、“上圣”等称呼,这些都是尊敬皇帝的时候的称呼,如果打算废了皇帝,两个太监私下讨论,就呼皇帝为主上。
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里,大家叫唐玄宗“圣人”?有何典故?
圣人是先秦乃至上古时期,对有大德者或者是君主的专用称呼。如尧,舜,禹,汤皆是传说中的有德君王,至今仍是神圣般的存在。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里所说的圣人也是指君王。另<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能南面而治者是谁?当然是君王。因此古时期的圣人亦是君王的别称。
后来孔子出世。推行儒家学说。被汉武帝独尊之,儒家学派上升为统治者的辅助学派。后世儒家学者才把圣人之名独冠与孔子。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灿烂的朝代。唐代的文治武功,历代罕有其匹。而唐代的文化风俗也是少有的开放包容。礼教的束缚远没有宋明时期严厉。唐玄宗的开元之治,达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颠峰。以写诗见长的李白尚可称谪仙人。作为开创了盛世的君王唐玄宗被称为圣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因此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大家称呼唐玄宗为圣人,是有根据的,没毛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