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块袁大头,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袁大头即民国货币的一种,是银元,即咱们的俗称的“大洋”,发行于1914年,发行量达7.5亿枚,是民国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收藏价值很高,被称为银元之宝!

现在一块民国三年的普通袁大头,随随便便就能价值几千块!

当然了,在民国时期,这玩意儿就是一种货币,其价值比较固定。

袁大头在民国时期的经济价值要从“购买力”方面来分析,而“购买力”要对照当时社会的“安定环境”来判断。

依我之浅见,在1914年至1918期间,袁大头相当于人民币一百元至二百元左右。

理由:1914年,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并发行“袁大头”为民国货币。

“袁大头”在1914年的发行量大约在2亿枚左右,由于“袁大头”刚刚发行,银行、商行需要储备大量“袁大头”作为流动资金,而政府也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袁大头”作为部队的军饷以及政府人员的工资,因此“袁大头”的其价值在1914年—1918年应该处在巅峰期。

举个例子,北大教授吴虞老先生曾在1914年6月20日,在北京王府井饭店宴请胡适、钱稻孙等北大教授吃了一桌鱼翅、鲍鱼、燕窝应有尽有的高等酒席,一顿饭下来花了25枚袁大头。

以现在的价格来分析,这样一场宴席少说要在3000—5000千元人民币左右,但是考虑到民国时期的物价并不算高,鱼翅燕窝这种食品的价格也没有现在炒的那么过分,所以一枚“袁大头”等于100~200元人民币的判断并不荒唐,

另外,1921—1930期间,北京普通军人的月工资是七块半袁大头、保姆老妈子的月工资是两块袁大头、巡警8块袁大头。

知识分子的工资要比工人高的多,小学校长的月工资有80块袁大头,而北大教授的月工资有300块袁大头。(参考《民国房地产战争》)

1914年,一块袁大头可以买到约30斤大米,现在超市中的普通大米大约5元一斤,30斤就是150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1914年至1918期间,一枚袁大头在当时的价值等于人民币100元以上,是非常值钱的。

但是袁大头的价值和购买力并不是永恒的,它随着时间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1919年、1920年、1921年,中央政府连续三年发行袁大头,共发行了5.5亿枚,这样一来便导致了袁大头的贬值。

1921年——1936年,一枚袁大头的价值相当于人民币60—80左右,其购买力严重缩水。

鲁迅先生在1920之前,仅花费了500块袁大头便在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买了一处四合院,1930年之后在北京随便租一个房子却要30块袁大头一个月, 360块袁大头住一年,可见袁大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处在贬值的状态。

1930—1936年,日本在中国搞货物垄断,导致物价飞涨,袁大头再一次贬值。

1937年之后,全国上下在战火中动荡不安,日本人为了储备军粮,在中国大肆抢夺粮食,老百姓们拿着袁大头,却买不到粮食,只能靠吃粗粮、野菜饱腹,国军的政府高官眼里只有金条和美元,袁大头的价值转而下降至冰点,直到抗日战争后期才有所好转。

袁大头在当时社会的价值,要根据时间和社会背景去判断,价值最高时一块袁大头能买30斤米相当于人民币150元以上,价值最低时十块袁大头可能连一斤米都买不到。

民国时期的一块袁大头,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以前我换算过民国时期大洋和美元的比例,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计算出大洋在今天的价值,非常的准确。(欢迎上方关注:看不见的角落)

如果拿大洋的购买力来换算的话,误差会相当的大。因为大部分东西,在民国时期和今天并不能等价。

古玩、字画、房产自然不用多说,乱世和太平盛世的价格根本没法比。在日用生活品上,同样如此。生活物资的丰富程度不能比,所体现的价值也不一样。

如果在民国的大城市里面,一块大洋真的算不了什么,有个稍微正式点工作的人几天就能挣到。来得快,去的也快。与之相对应的,大城市的物价也贵。一块大洋,活不了多久。

在农村贫困地区,一块大洋所体现的价值就不一样了。瓜果蔬菜根本就不值钱,生活成本低,省着点花用上一整年也不是难事。

那有没有一样东西,不论在乱世还是盛世,富裕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所体现的价值是一样的呢?

还真有,比如说黄金。

大洋和黄金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贵金属。但他并不是纯白银,还加入了其他的材料,还存在着货币的附加值。为此我们把它换算成黄金。

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好处就是稳定,再怎么样,它作为贵金属的价值在那里。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31.10克)。放到今天,35美元恐怕只能在金价低的时候买一克。

民国时期,一条小黄鱼的重量是31.25克,等于31块大洋。换算下来,一块大洋,约等于一克黄金。我去网上看了一下,今天的金价是310。也就是说,一块大洋在民国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310块钱(用大米算只值100块左右)。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喜欢就关注呗。。。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民国时期的一块袁大头,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相当五十左右(购买力)?不可能达到一百。

民国时期的一块袁大头,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左右。

推理过程如下:

1912年,一个袁大头能买30斤大米,8斤猪肉。

说明当时3.75斤大米能换1斤猪肉,那么现在这个折算率有没有变化呢?

看图,以今天早上淘宝卖的普通大米和猪肉算,

大米:65.8元买10公斤福临门东北米,相当于3.29元一斤。

猪肉:290元买20斤新鲜猪肉,相当于14.5元一斤。

14.5/3.29=4.4,

即现在4.4斤大米能换1斤猪肉,

4.4和3.75放到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应该说这两个数字是差不多的。

另外要考虑的因素是,当时的一斤是596.82克,现在的一斤的500克,即当时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1.2斤。

那么一个袁大头在1912年买30斤大米,相当于买了现在的36斤大米,按照淘宝价3.29元/斤,相当于118元。

这就是大部分学者认为的现在袁大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左右的原因。

有不同意见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给小编点个赞呗[赞][赞]

民国时期的一块袁大头,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块大洋,相当于现代的1000块钱人民币,甚至更多。毕竟是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同,这样的对比计算,还是比较粗略的。具体数目,还得靠相关专家来研究。在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出现了另一种大洋,比“袁大头”稍微小一点,当然,上面的人物,换成了孙中山。相比较“袁大头”,孙中山的头,小了很多,人物也缩小了很多。所以,民间称之为“孙小头”。

民国时期的一块袁大头,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相当于现在150块钱左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