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消失了的国家,仅仅存在于历史中。
这个国家是目前捷克共和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前身,而再往前,那就是奥匈帝国了。奥匈帝国再往前那就是“哈布斯堡帝国”,这个扯起来那就没完了。
所以咱们就从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的诞生讲起,之前的历史渊源,咱们略过!
话说一战之后,曾经的欧洲列强奥匈帝国,四分五裂,被肢解为多个民族国家。除了作为主体帝国存在的奥地利和匈牙利这两个国家以外,还有巴尔干诸国,即黑山、克罗地亚等等。还有就是中欧两精英,捷克和斯洛伐克。他们在独立之后,随即就组建了联合政府,于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而独立之后的捷克斯洛伐克还发展得挺不错,其工业实力很强,能排进欧洲前六,超过波兰。尤其是其军工也特别发达,位于布尔诺市的“斯柯达兵工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兵工厂之一,在欧洲仅次于德国克虏伯。
其生产的轻武器、火炮等武器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当年的捷克造在咱们抗日战场上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斯柯达兵工厂”和咱们熟知“斯柯达汽车”并不是一码事儿,虽然他们都发源于于德国。虽然“斯柯达汽车”在二战时期也曾被迫转战军火。但这是两家公司,如今的“斯柯达兵工厂”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军工企业,CZ系武器,非常受欢迎。
大家千万不要被网上的无良帖子给忽悠了!
扯远了,咱再说回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这个国家被德国攻陷!直到1945年再度被苏联解放。这时候的捷克斯洛伐克改名了,成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捷克斯洛伐克改变了意识形态,国家主体转向多党制,走资本主义道路。
这时候的其国名又变成了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事实上,在冷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应该是当时的华约国家里面发展得最好的,当初的“布拉格之春”便是最好的例子。而这也是其解体后的捷克共和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再今天能大大领先东欧各国的原因之一。基础摆在那儿的!
至于后来捷克斯洛伐克为何会分裂,其实就是一个民族问题。一直以来,捷克比斯洛伐克的要发展得好,而且再人口数量上也占据优势。所以在国家权力分配上,捷克人占据主导地位,斯洛伐克的心里不是太平衡。这就导致了这个国家出现严重的分歧,无法统一。于是借着国内两个党派分别在两个地区大选中获胜的契机,双方和平分手。捷克斯洛伐克在于1993年1月1日正是被捷克共和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
从现在来看,这次分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双方的分歧得到了解决,可以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
现在两国都已经是高收入国家了,捷克人均收入超过两万美元,而邻居斯洛伐克也有着一万七八的人均GDP,妥妥的发达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年10月-1993年1月存在于中欧的主权国家。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在奥匈帝国时期,捷克斯洛伐克所在的地区被称作波西米亚,是中欧工业革命开展最早、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因此,独立后的捷克斯洛伐克成为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独立之初,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民族包括捷克族(51%)、德意志族(22%)、斯洛伐克族(16%)、匈牙利族(5%)等。因此,虽然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但是第二大民族实际上不是斯洛伐克,而是德意志族。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主要生活在苏台德区。这是当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的接壤地带。由于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与德意志帝国都属于德意志民族建立的国家。因此,两大帝国的接壤地带主要是德意志人的聚居区。而一战后,这一地区并入德国的要求未得到协约国的允许,从而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典型的“分离主义”地区。为了维持国家的统一,捷克斯洛伐克宣称本国没有“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有“捷克斯洛伐克人”。
(苏台德区的具体位置)
但是,民族身份的再塑造尚未完成就面临了灭顶之灾。1939年,纳粹德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合法”吞并了苏台德区,让德意志人“回归”祖国。也揭开了捷克斯洛伐克灭亡的序幕。很快,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直到二战末期,捷克斯洛伐克由苏联红军解放,重新获得独立。但是,捷克斯洛伐克并未完全恢复当初的领土,其东部领土被苏联占领,并入今日的乌克兰。
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帮助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并成为苏联集团的成员,在经济上主要和经互会成员国合作,在军事上主要依靠“华约组织”的保障。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阵营属于典型的工业发达地区。在经互会的产业分工中,也主要负责中高端工业品的生产。因此,捷克斯洛伐克的整体生活水平要高于东德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苏联的政治高压和计划经济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开展了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但是很快被奉行“有限主权论”的勃列日涅夫镇压。冷战末期,捷克斯洛伐克也爆发了“自由化”运动,并在1989年实现政权更迭,捷共下台。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正式分家,捷克斯洛伐克不复存在。
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或许你对斯洛伐克并不了解,但是如果你了解它,它一定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国家。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10个方面,为你介绍一个有趣的斯洛伐克:
1.乘火车免费自2014年11月起,所有儿童,26岁以下的全日制学生,62岁以下的丧偶或残疾退休人员和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资格免费乘坐火车。它只适用于欧盟成员国的公民或永久居民。您只需在现金柜台快速注册即可获得您的个人客户卡。
2.世界上人均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是斯洛伐克最有趣的事实之一,让从未访问过斯洛伐克的旅行者感到惊喜。想象一个拥有425个城堡的整个人口远远小于纽约市!最受欢迎的城堡,如布拉迪斯拉发城堡,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斯洛伐克城堡的真正亮点无疑是中世纪的斯皮什城堡,它属于中欧最大的城堡,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3.世界上与两个国家接壤的唯一首都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位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边界。这使得这个城市成为世界上唯一与两个独立国家接壤的首都。而且,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距离只有60公里!这两座城市都坐落在多瑙河畔,从维也纳乘船游览布拉迪斯拉发只需90分钟。
4.超过6000个洞穴到目前为止,斯洛伐克已发现六千多个洞穴!在低塔特拉和斯洛伐克喀斯特的国家公园中可以找到最壮观的洞穴。其中许多代表独特的自然奇观。其中洞穴中一座巨大的34米高的烧结柱甚至被列入吉尼斯纪录。
5.首先保留世界民间建筑斯洛伐克北部风景如画的Čičmany村是世界上第一个民间建筑保留地。这座村庄被群山环绕,尤其因其传统的木制房屋而闻名。这些木屋的墙壁饰有白色几何图案。 130多栋房屋属于历史保护住宅。
6.货币=欧元(€)斯洛伐克不仅是欧盟的成员,也属于欧元区国家。 2009年,斯洛伐克克朗(SKK)在使用16年后退出流通,并以新货币 - 欧元(EUR)取而代之。除了奥地利之外的所有周边国家都使用自己的货币。
7.欧洲的地理中点在斯洛伐克的KremnickéBane村附近,紧邻圣约翰浸信会,是欧洲的中心。不幸的是,由于不同类型的计算,斯洛伐克并不是唯一以其欧洲地理中心为傲的国家。另外7个欧洲村庄也声称承载这个假设的中点。在KremnickéBane村附近的滑雪胜地Krahule著名的休闲场所被命名为“欧洲中心”。
8.自然景观丰富斯洛伐克拥有9个国家公园和14个受保护的景观区,实际上是游客的天堂。美丽的高塔特拉峰,那里有超过2500米的山峰和数千年前形成的冰川湖。其他壮观的地方无疑是斯洛伐克天堂与野生峡谷。
9.超过1300种矿泉水斯洛伐克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矿泉水和治疗温泉的来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温泉度假村内积极治疗和娱乐。虽然中国的温泉大多被视为奢侈品,而且价格通常较高,但斯洛伐克的温泉度假村和水上公园由于其悠久的传统而可负担得起。
10.世界上最高的木制祭坛中世纪古老的Levoča镇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制祭坛的所在地。这项非凡的工作是由保罗大师创造的。它坐落在圣詹姆斯教堂,就在莱沃卡的历史中心。高18.6米,宽6米的祭坛不用一根钉子!整个镇中心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在历史上真正作为一个国家存在有两个时期:一战到二战之间、二战后到东欧剧变。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是斯拉夫人分支,但是由于地理位置靠西,受到德意志人的很大影响。
在历史上,捷克斯洛伐克的土地上建立过波西米亚王国,并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世纪初,波西米亚王国王冠落到了哈布斯堡家族手中。这段时间,大批德意志人移民波西米亚王国,占据该地区的矿场和农田,引发当地人不满。波西米亚王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家胡斯深入贫民播撒宗教改革思想。等到天主教廷处死了他,民众发动了大起义,这就是胡斯起义。虽然起义被镇压,但这是未来宗教改革的先声。
然而波西米亚王国还是不可避免地沦为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六百年,30年战争中波西亚人民的反抗还是被强制镇压下去,民众还是得信仰天主教。
波西米亚王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最终得到独立是在一战奥匈帝国崩溃以后。捷克斯洛伐克就这样从崩溃的奥匈帝国独立了。其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二战前已经是世界第十大工业国。然而其境内遗留的德意志人最终酿成灾祸。纳粹德国借口苏台德区事件无耻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而英法则不惜出卖自己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来和德国绥靖。
等到二战结束,捷克斯洛伐克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复国,也就加入了苏联阵营。尽管如此,捷克斯洛伐克的人民并不甘心作为苏联卫星国。但是他们的反抗还是被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遭遇了苏联军队的无情干涉。
终于等到了东欧剧变,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通过天鹅绒革命,摆脱了苏联的强权。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在友好协商的氛围中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从此开始了各自的历史。
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家,从名称上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是一个二合一的国家,也就是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而它总共不到七十年的历史也刚好分成两部分,从1918年独立到1939年捷克被德国吞并为前半部分,从1945年苏联把德国从捷克领土上赶走,到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各自成为主权国家为止。
捷克斯洛伐克是奥匈帝国崩溃之后在它的领土上诞生的一个新国家。但这个新国家却在各方面都继承了太多旧帝国的色彩。首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由捷克部分和斯洛伐克部分组成,其中捷克部分在旧奥匈帝国属于内莱塔尼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奥地利部分。而斯洛伐克通常也被成为“上匈牙利”,是匈牙利王国领土的一部分。其中斯洛伐克首都符拉迪斯拉发原本被叫做普雷斯堡,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匈牙利王国的首都。比如说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茜茜公主展”里展示的那副玛利亚特蕾莎女王加冕画像里的那座城堡,画的就是普雷斯堡。
(在奥匈帝国的历史上,捷克属于橘色的奥地利部分,而斯洛伐克属于淡黄色的匈牙利部分)
既然这两部分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而且在最近的历史阶段里它们还分属奥匈二元君主国的两个不同部分,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在1918年结合在一起呢?首先捷克虽然作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捷克人一直对奥匈帝国的二元体制耿耿于怀,因为按照1860年的改革计划,奥地利帝国应该进行彻底的联邦制改革,变成多瑙河联邦或者奥地利合众国。即使不做这样的改革,至少也应该是奥地利、波希米亚、匈牙利三元君主国。但是当波希米亚的议会在1871年10月10日通过《基本条款》,要求对整个帝国进行彻底的联邦制改革的时候。奥匈帝国外交大臣博斯伊特却在匈牙利首相安德拉希伯爵的支持下否决了《基本条款》,终结了奥地利帝国的进一步改革。
(捷克军团的宣传明星片,胡斯战士的传统!)
此后的捷克作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捷克和帝国的其他各个组成部分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开始拉拢对方国土上的反对派。同盟国支持爱尔兰、乌克兰、波兰的独立势力。而协约国则拉拢中欧同盟国领土上的独立派,其中长期作为捷克政坛上的边缘人物,流亡在巴黎的马萨里克博士就在协约国的支持下组成了捷克民族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甚至在名义上得到了俄国从奥匈帝国俘虏中招募的捷克军团的指挥权,1918年甚至被协约国承认为成员国之一。但此时的捷克民族委员依然只能代表捷克而不能代表捷克斯洛伐克,这两个国家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呢?
1918年当奥匈帝国终于崩溃的时候,帝国所有的组成部分都希望摆脱自己的战败国身份。其中奥地利和匈牙利试图通过革命来和旧帝国划清界限。而作为上匈牙利的斯洛伐克,在1867-1918年之间的匈牙利一直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并不想继续加入这个新成立的匈牙利国家,于是它选择独立,而且在它给自己划定的领土上实际上还有大批的匈牙利少数民族。一旦这些匈牙利人联合匈牙利国家对斯洛伐克动用武力,斯洛伐克是无力抵抗的。而与协约国成员国的捷克结合起来就可以第一摆脱自己的战败国身份,第二借助捷克的力量来威慑匈牙利,并且压制国内的匈牙利少数民族,无疑是斯洛伐克最理想的选择。
(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缔造者马萨里克和贝奈斯,其中贝奈斯1938年面对希特勒的软弱,和1945年对国内德意志、匈牙利少数民族的残忍凶恶相映成趣)
而捷克其实面临着和斯洛伐克一样的问题,在南方捷克拒绝把德意志人多数而且比较亲奥地利的南波希米亚并入奥地利,在西方则拒绝把德意志人多数的苏台德并入德国或者奥地利。从而在自诩为捷克民族国家的捷克共和国领土上保留了几百万德意志少数民族,而这些德意志少数民族背后还有虽然战败却依然可能重新强大起来的德意志国家作为靠山。和斯洛伐克联合起来可以扩大这个国家的领土和实力,于是一个1919年版的奥匈帝国就这么诞生了。
(1918年与其说是民族革命不如说是奥匈帝国的崩溃,捷克斯洛伐克这个新国家的诞生真正的见证者并不多,人们大多是从报纸上读到的)
这个国家的公务员、军队、警察、法官、教会,甚至政党都直接继承自奥匈帝国。马萨里克虽然是名义上的捷克领袖,但他长期流亡在外根本没有自己的势力。他只是捷克权贵阶层的旗帜,而这个捷克的实际统治集团则是旧奥匈帝国时期的政府官员、议员、军官、法官、教授们组成的。奥匈帝国的国旗是奥地利和匈牙利两面国旗拼起来的,而国歌则是共用同一首《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捷克斯洛伐克则刚好与旧帝国相反,捷克斯洛伐克的国旗是统一的国歌却是二合一。在唱国歌的时候前半部分唱捷克的《何处是吾家》,然后突然转换成斯洛伐克的《塔特拉山上的暴风》。
(1930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内都分布着大量的而且居住密集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是这个国家诞生的根源,也是它灭亡的导火索)
捷克斯洛伐克继承了旧帝国的所有缺点,却没有继承旧帝国对少数民族宽容的优点。捷克斯洛伐克从1918年独立开始就开始迫害国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甚至对德意志示威者开枪射击。为此《凡尔赛合约》和国际联盟,甚至承认了魏玛共和国对苏台德德意志人处境的监督权。而这个权力也就给捷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1938年纳粹德国提出要求夺取苏台德地区,而捷克在英法的压迫下不得不妥协,其结果就是《慕尼黑协定》。而当德国按照慕尼黑协定占领苏台德地区之后,又撕毁协议占领了整个捷克。在这种情况下斯洛伐克变成了斯洛伐克保护国。但是它领土上的匈牙利人地区则被霍尔蒂的匈牙利王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宣告结束。
(纳粹占领苏台德地区至少对当地的三百万德意志少数民族来说是从捷克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但是纳粹撕毁协议占领整个捷克,就最终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世界大战)
(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
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的后半部分,始于1945年苏联的占领。随着捷克斯洛伐克的恢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借口反对纳粹对领土上的德意志少数民族采取了严厉的驱逐政策,这就是著名的》贝奈斯法》。随着《贝奈斯法》对德意志人采取的人走地留的驱逐政策,之后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经彻底的去德意志化。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就进入了典型的华约国家时期。一直到90年代苏联的解体。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宣布各自成为主权国家,宣告了这个国家的灭亡。
(根据贝奈斯法令被驱逐出捷克斯洛伐克的匈牙利和德意志少数民族)
纵观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这个国家纯然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为了压迫本国少数民族而基于共同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但也因为它的这种压迫政策而导致了它在1939年的灭亡。而当《贝奈斯法》驱逐了国内的少数民族,同时德国再次战败变成焦土,甚至分裂成东西德国的情况下,这两个国家继续结合在一起的理由也就不复存在了。使它们继续结合到1993年的只是苏联的霸权而不是他们内部的团结。当苏联也不复存在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就彻底被所有人抛弃了。
捷克斯洛伐克是《凡尔赛合约》赋予捷克人的胜利地位的产物,也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采取的民族压迫政策的产物。一旦失去了两战之间的国际环境和它们国内的民族矛盾这个基础,这个国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终被它的两个组成部分所抛弃。
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1939年3月15日凌晨,希特勒出动24个师的德军,几个小时就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29年后,苏联如法炮制,20万苏军用了比希特勒更少的时间,就完成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控制。这样因利益走到一起,又因利益解散的小国,如果不是因为捷克议长的一些骚操作,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
(捷克斯洛伐克地图)
抱团取暖的斯拉夫兄弟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属于斯拉夫血统,不过两兄弟很早就分开过了,后来奥地利控制了捷克,匈牙利则控制了斯洛伐克。到了1867年,奥匈帝国成立,跟着奥地利混的捷克得到了很多好处。当时奥地利把很多工业都放在了捷克,因此捷克的工业底子很厚,而斯洛伐克就比较悲催了,一直被匈牙利压制着,所以日子过得比较苦逼。
1918年,奥匈帝国这个拼凑的帝国解体,帝国内的各个小兄弟都在寻找着各自的出路。当时捷克境内有不少的德意志人,如果自己单过的话,捷克人可能主体民族的地位会受到威胁。而斯洛伐克被匈牙利控制了很久,不急没捞到啥好处,心里还有阴影,所以对旁边的匈牙利很忌惮。于是两兄弟看了看对方,觉得搭伙过日子,也比单打独斗强。
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独立了,在1921年的人口普查时,全国总计有1300万人。其中捷克人680万、德意志人310万,斯洛伐克人190万,剩余的都是少数族裔,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一心一意发展工业。机械制造、军工制造、船舶、动力设备等,都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强项,甚至斯柯达兵工厂是欧洲第二大军工企业,可见当时这个国家工业实力。
虽然有很强的工业实力,但是大部分都被占主体的捷克人掌控了,斯洛伐克没有那没多的基础。反倒是因为合并,占据优势的捷克人进入斯洛伐克,接替了匈牙利人走后留下的大量公共职位。虽然心里不爽,但是斯洛伐克至少日子过得比以前强,看着捷克人吃肉,自己也能喝口汤。而且此时国内还有共同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大量的德意志人,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维持了一定的团结。
(二战前捷克斯洛伐克坦克生产线)
合并之后的渐行渐远捷克斯洛伐克优越的军工基础,让这个国家有了一些底气,但毕竟是小国寡民,需要依赖英法两国的支持。随着二战前的局势紧张,捷克斯洛伐克迅速装备了一支精锐的陆军部队,时刻准备跟虎视眈眈的德国死磕。然而捷克内部的多种族矛盾,被希特勒一再利用,他不仅鼓动德意志人闹事,甚至还鼓动斯洛伐克搞独立运动。
此时英法两国为了自身利益,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在他们的默许下,希特勒于1939年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这样借助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基础,德国继续发动了二战,到德国投降前,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只能自德国的统治下过活。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控制后,继续自己的长处,重点发展重工业,为苏联阵营其他国家提供服务。
在50-60年代,捷克的经济和人均收入远好于斯洛伐克,这种不平衡发展造成了内部的不稳定。为此苏联专门扶持斯洛伐克人担任最高领导,而且还指导捷克扶持斯洛伐克,以平衡两地的发展。从60年代末期开始,大量的基建投资放到了斯洛伐克,斯洛伐克人的收入从1970年到1985年间,增长了2倍,而此时全国的平均增长只有85%。
虽然捷克和斯洛伐克发展变的均衡了,但是双方都不满意,捷克认为自己帮扶了斯洛伐克太多,这样是厚此薄彼。而斯洛伐克认为捷克把落后污染的重工业放到了自己家里,捷克人却享受了高端产业,虽然自己确实发展了,但是并不领捷克的情。只是这时苏联还在,虽然双方有矛盾,都是不得不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
(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为了自身利益各自单飞本来在二战结束前,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有不少的德意志人,但是随着德国垮台,德意志人被逐出了捷克斯洛伐克。这时候捷克人成为国家的主体,而斯洛伐克人则成为主要的少数族裔,捷克人掌权的时候逐步取消了斯洛伐克的自治权。1989年,此时的苏联已经大不如前,捷克也发生了天鹅绒革命,此时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也开始下滑。
虽然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但是捷克的家底明显更加厚实,毕竟早年的积累和人口上的优势都还在。1992年的时候,捷克经济也在负增长,但其国内的失业率也只有斯洛伐克的四分之一,通胀率和经济增长都好于斯洛伐克。而处在逆境中,大家都是自扫门前雪,不会再向过去那样不计成本的援助条件差的一方。
而此时已经没有了强大外力的影响,这两个国家开始考虑分家的问题,最终双方在1992年年底决定和平分手,这样就成立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其实从人口和工业底子来看,斯洛伐克的条件都是差于捷克的,这是几百年来造成的,不是人为的干预就能够抹平差异的。只是这两个国家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在分手的时候没有发生流血冲突,而是很和平的就分开了。
从1993年开始,已经没有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了,后来他们都陆续加入了欧盟,现在分开过,没有了明显的利益纠纷,反倒让他们亲密了不少。
(捷克年轻学生)
总结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只是存在了74年,在二战前也是欧洲的第六大工业强国,甚至比日本和西班牙都强。只是因为历史和人口规模原因,这个国家很快被德国吞并,直到1945年才独立,并且加入苏联阵营。当初因为利益,捷克和斯洛伐克走到了一起,后来又因为利益,两个国家各自单飞,正应了那句老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