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是否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前几年的央视的“百家讲坛”上,有个学者,叫做阎崇年。

他认为“扬州十日”是不存在的,是假的。因为清朝统治者能够以几十万之众征服百倍于己的汉族,靠的是就是少杀人。

但是我并不认同他!

关于“扬州十日”,在历史上是有史料记载的,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对此有亲历、亲睹的逐日实录!

那是发生于公元1645年的一场人间惨剧!清军攻破扬州城,纵兵屠掠,十日封刀,扬州城百姓死伤殆尽,仅尸体便多达八十万具,史称“扬州十日”。

“扬州督师终可法,鞑虏十日屠城空。忠魂白骨八十万,赤血映日满天红。”

清兵入关之后,各地并没有全部被降服,尤其是南明朝方面,他们是有反抗能力的,所以当时清军就派了豫亲王多铎南征,对南明朝政权、起义军进行了大扫荡。

扬州城是江南名城,也算是南明朝的门户,所以豫亲王多铎南征的时候,就将扬州列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当时的扬州城是由史可法负责守城的,虽说这个人非常地勇猛,而且为人也相当地靠谱,是属于那种非常忠心有正义感的人。面对清军招降,史可法直言:“头可断,身不可屈”!

可是,当时的南明朝政权内部相当地腐败,内部已经烂得不能再烂的时候。扬州城是一座孤城,史可法手中只有万余士兵,而清军则是十万之众,敌我力量非常悬殊。因此,寡不敌众,最终也是守城失败,史可法兵败被杀被杀,扬州城落入豫亲王多铎之手。

不过,虽然兵败,史可法带领扬州军民还是给予清军以重创。扫垢山上,清军遗尸山积。

对于多铎来说,这才初进江南,便遭遇如此阻力,对于清军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于是多铎为了立威,下令屠城。

他放任清兵抢夺扬州城内百姓的财物,这样子的一种放任,最后演变成了拆百姓的屋子,抓走百姓为他们做牛做马,有些百姓不屈服的,直接就是被烧死砍死。

“杀声遍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百余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至于纷纷子女,百口交啼,哀鸣动地,更无论矣。日向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扬州十日记》

从5月20日,到5月29日,屠城整整达到了10天,这场屠杀过程也就是后来史料上所说到的扬州十日。当然还有一说是七天!

“初,高杰兵之至扬州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贼所害,有举室沦丧者。及北警戒严,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扬州城守纪略》

但不管是十天还是七天,扬州被屠城这件事儿,几乎是实锤了。

至于死难者的人数,坊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80万人,另一种是30万人。

第一种说法是依据当时那些收尸和尚的焚尸簿统计得出的。但有人提出了怀疑,因为当时的扬州城内,估计都没有八十万人。

“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明季南略·卷三》

至于另一种说法的可信度,虽说在人数上在范围之内,但并没有确切的史据来佐证,所以大家更多的还是将“八十万”作为了“扬州十日”的死亡数据。

当然了,这里面可能并不完全是清军所屠杀的人数。当时南明军队非常腐朽,有着大量的乱兵,不仅不能抵抗清军,还为虎作伥,残害百姓。许多好不容易从清军屠刀下得以幸存的百姓,便是死在了他们的刀棍之下。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没有太大必要纠结于前面所讲的确切的死难者人数,不管是80万人,还是30万人,那都是极其可怕的数字。

“扬州十日”,人间惨剧,这段惨痛的史实,这段历史中的血与泪,才是人们更应该去记住的!除了“扬州十日”,还有“嘉定三屠”,“剃发易服”这些都是血流成河的惨剧!

“扬州十日”是否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扬州大屠杀是毫无疑问存在的,这个稍微有些清史基本常识的人都该知道。

想方设法找一些细节否定扬州大屠杀,无数无良加无耻行为。

实际上,日本右翼团体也是纠结于细节,来否定南京大屠杀。

如果能因此否定扬州大屠杀,假以时日连日寇南京大屠杀也可以否定。

虽然满清历代文字狱,将扬州大屠杀的资料销毁殆尽,但还是不足以掩盖真相。

目前主流史学界认为,扬州十日是小说,实际屠杀也许并没有10日,也没有杀死八十万这么多。

实际上,小说的八十万是一种虚指,只是说杀人很多。

满清攻占扬州后进行血腥屠杀,是客观存在的。

主流观点是,扬州被攻占之前,明军数千人,扬州城内人口包括逃难人群,总数在10到20万。

当时扬州整个州府人口为37万人,扬州城并不算大,不太可能容纳80万人。

扬州屠杀,绝非只单纯在扬州城内的屠杀,也包括城外周边。

当时的时代和今天不同,出城没有多远就是田地,有大量农民居住,很多村子距离城市尽在支持。

屠杀也波及周边地区,不是单纯在扬州城内杀人。

其实,这个套路萨沙很熟悉。

当年写南京大屠杀资料的时候,日本右翼人士就可以将南京大屠局限于南京老城之内,连城墙外都不算。实际上,大量南京军民就是在南京近郊被屠杀的,这就是右翼人士偷换概念的卑劣行为。

至于有没有杀到10天,现在一般认为大规模屠杀至少长达4天多。

大家知道4天多的屠杀是什么概念吗?

蒙古骑兵西征,屠杀巴格达这类大城市,往往只需要半天、1天时间,就屠戮干净了。

扬州不是很大的城市,4天多已经可以做到血洗全城几遍了。

至于屠杀也不是满清将领一时冲动,根本就是既定的政策。

满清女真人本来就是野蛮民族,做出这种事并不稀奇,他们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满清摄政王发出的“谕南朝官绅军民人等”公告,已经说得很清楚:“所过州 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 开城纳款, 即与爵禄, 世守富贵。如有抗 拒不遵, 大兵一到, 玉石俱焚, 尽行屠戮。”

清兵攻克南京后, 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中陈述 道:“昨大兵至维扬, 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 不忍 加兵, 先将祸福谆谆晓谕, 迟延数日, 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 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 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 处, 官员军民抗拒不降, 维扬可鉴。”

这尼玛,满清自己都认了,竟然还有人说大屠杀不存在,还有没有人性。

而满清在关内屠杀数量很多,相关资料很多的,想要否定根本不可能。

至于抵抗问题,清军自一片石大战以后,入关基本没有遭遇到什么激烈抵抗。

然而扬州城进攻是在23日,城内守军区区兵力坚持到25天,战斗持续了2天多时间。

城破以后,军民还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巷战。

满清之所以大屠杀,主要原因不是军人抵抗,而是市民也参加了抵抗。

满清由此决定杀一儆百,恐吓江南地区的民众。

据史可法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 在保卫扬州城的战斗中, 百姓踊跃参战。有的奔上城头抢修防御工事, 有的协助兵士巡 城, 连妇女老小都出动, 搜集砖石、石灰, 赶制刀枪弓箭。退职武 将樊大纲召集一批志士, 加入守城队伍。其母为了免除儿子的 牵挂, 竟一头撞死在石碑上。 城被攻破后, 市民们或同清兵巷战而死, 或自杀身亡。二百 多扬州少年自发组织起来, 到处伏击清军, 全部战死; 诸生高孝 瓒, 在衣襟上书:“首阳志, 睢阳气, 不二其心, 古今一致”, 在学 宫自缢; 医生陈天拔、画家陆榆,榆, 船民刘某、徐某, 均不屈死; 妇 女拒辱自杀者不计其数。

对于扬州大屠杀,在承认屠杀基础上的学术讨论,当然是没问题的,也是欢迎的。

但如果纠结细节问题,是为满清暴行想方设法翻案,否定扬州大屠杀,就属于国家严厉打击的历史虚无主义。

对于扬州大屠杀的问题,史学家几十年前就有一致的结论,没有争论的必要。

甚至我国领导人江泽民同志,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谈话说:“我是扬州人, 扬州史可法祠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 故臣心。’日本侵占时期, 许多人去这个地方凭吊, 以鼓舞抗日 的志气。那时, 我在扬州念中学, 每星期都去, 很受教育。”

“扬州十日”是否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再过100年,议题炮制者你是否来过这人世间,估计后来人也会争议。

答案借你一句话,没有来过,你活在2019年是假的。

让你学历史,不是叫你胡扯历史。

你这样活说大三光的,清王朝不喜欢你,扬州人会喷你,上过学的人会笑话你。

“扬州十日”是否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真像如何可以多去了解了解,网上的结论大多夹杂着个人的感情。如果说我的观点,就是清初时期在扬州,江阴,嘉定等地,出现屠杀行为是肯定存在的。并且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乱世之中,朝代更替之时,一定会存在的。无论是官军,起义军,还是清军都是如此。这也是我们今天一定要珍惜和平来之不易,为我们能够身处和平之世,而感到庆幸。

但是很多人在强调的扬州十日,恐怕没有一些人那么言之凿凿。

首先

今天大家普遍引用的《扬州十日记》一书,作者虽确有其人,据说是做过史可法的幕僚,但是他之前和之后的生平均没有任何记载。也就是说,这个人除了写了一本《扬州十日记》其他的信息一概不清。

其次

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版本是19世纪末由革命党人从日本带回来的。我不能说一定,因为我没有证据,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本书有可能是出自小日子假名当时一个文人之名弄出来的。或者对其内容进行了部分篡改。这个可能性是有的,而且革命党人之所以将这本书带回来的原因很清楚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起来“革命”。所以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三

没有考古出土的实物作为证据。比如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1995年在山西晋城发掘出大量的尸骨坑。这样无论从史料记载上还是从考古发掘上都验证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的史实。

南京大屠杀也一样存在大量照片,录像,以及遗骸的发掘。但是至今我们没有看到在扬州,嘉定等地出土相关的考古证据。两千年的长平都能挖出来,三多年的扬州,嘉定,江阴也没有理由发掘不出来

第四

南京大屠杀明确记载,日军在六周的时间内,使用枪杀,活埋,焚烧等多种残忍的方式屠杀了我南京军民30余万。我相信这个数字至少不会多。实际遇难人数肯定会更多。我们就用官方的30万算,日军用了42天。而扬州10天80万人。日军使用的是机枪,汽油等现代化武器。而当时的清军主要还是刀剑,少量的鸟枪铜炮。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多少人,刀长时间使用是会卷刃的。这需要准备多少刀。并且如果不想留下痕迹只能烧为灰烬。在没有汽油,煤油等现代产品的时代,只能使用树木,要把八十万人都烧了,需要砍多少树,烧多长时间。

所以我认为在清朝入关的战争中,屠城,或者大规模的屠杀行为一定是有的。包括在扬州,嘉定,江阴等地。但是规模不会超出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中出现的类似现象。

“扬州十日”是否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八十万汉人被九千骑兵在十天内就杀了,这不是告诉我们汉人有多无能吗?这不是丑化汉人吗?谁相信谁就是丑化汉人,是全体汉人的敌人,是反汉的!

“扬州十日”是否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扬州十日又称为扬州屠城,是指在1645年清兵在多铎的带领下,向南推进攻打扬州,南明督师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抵挡清兵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的军民展开的屠杀,据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和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了十日,所以称为“扬州十日”。

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除了出逃的人,在城内的人基本全部遇难,光和尚收敛的尸体就有80万具之多。

因为清朝入主中原的前期,文字狱盛行,所有关于清朝负面的东西都被可以的遮掩消除,关于扬州十日的的记载当然更是不能出现了。在当时信息流通不够发达的时候,关于这座城的惨烈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一直到辛亥革命的前夕,《扬州十日记》才从海外流入中国,有关扬州那惨烈的十日才被世人所知。

那么《扬州十日记》中记载的那十日是否是真实的呢?《扬州十日记》中记载的内容对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细心研究一下,你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纰漏的地方。

一、八十万人之说有待商榷

据记载,扬州十日被屠杀的人最少有八十万人,那么当时的扬州城到底能不能有八十万人生活的空间呢?据康熙十四年金镇主修的《扬州府志》和雍正十一年重新修订的《扬州府志》记载,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修筑,最终府城区面积约为2144760.25平方米,新城区面积约为1651255平方米,所以整个扬州城面积为3795985.25平方米。按八十万人算,人均占地面积是4.7平方米,如果再把建筑所占面积减掉,人均占地面积仅为1.9平方米,人要是在这样狭小的空间之内生活,真是会难受死的。

也有人会说可能有战时逃进扬州城避难的人,姑且就按这种情况来说吧!但是据明清两代对扬州城的编户丁口来看,明朝的万历六年是扬州府人口最多的时候,有81万余人。注意,这是这可是扬州府全境的人口,而非扬州城内的人口。所以扬州十日中屠杀八十万人的说法还是有待商榷。但是屠杀的事实是既定的,惨痛的伤口是永远痊愈不了的。

二、清军的纪律状况

有人分析,造成扬州十日的原因有清兵报仇雪恨说法,的确,扬州城在史可法的孤军坚守下,使清兵吃了不少苦头,在攻取的过程中还损失了几员大将和一个贝勒,城破之日肆意屠杀以报仇雪恨是有可能的。

但是清军也是有严格的军纪的,在顺治元年,多尔衮就与诸将誓约:“今入关西征,勿杀无辜,勿掠财富,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而在军中,多铎也是执法较严的统帅。而攻取扬州市夺取南京的前站,要想真正的统治中原,民心是最重要的,招揽明臣,收拢人心是必要的,那么屠城就与这意思想去甚远了。

不光是这些,在《扬州十日记》中也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比如在文中有满人士兵和扬州百姓的对话,但是当时满足士兵会汉语的几乎就没有,肯定是交流不了的等!

所以扬州十日是否真的存在有待商榷,屠杀肯定是杀了,至于杀了多少人,杀了几天,还真不好说!你觉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