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胡雪岩是自己病死的,没人杀他!
胡雪岩虽然是李鸿章和盛宣怀扳倒的,但他们并没有杀胡雪岩!
胡雪岩是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商界人物,史上第一个“红顶商人”。直到今天,安徽和浙江还有很多关于胡雪岩的旅游景点,这其中包含他的故居和商业家族旧宅。
胡雪岩的一生,可以说是纷繁复杂,荣辱交织。他曾经为朝廷筹集军费,全力帮助左宗棠收复了美丽的新疆,避免这块好地方沦落外敌之手,但他的人生结局却以悲凉收尾。
胡雪岩在商界闯荡多年后,也结识了不少官员,他认识到如果不能同官场建立良好的关系,生意就难以做大。
毕竟在古代传统社会里,士农工商的等级次序是根深蒂固的。古代帝王为了稳住家族和官员的地位,几千年来让官员成为至尊。任何其他领域的人物再优秀,也不可挑战权力机构,所以古代民告官从未有公平可言。
胡雪岩担心自己有朝一日,因为不可预知的事情倒下,于是决心找个大靠山。他最终结识了左宗棠。
胡雪岩的成功离不开左宗棠,失败也是因为左宗棠。
众所周知,左宗棠是著名的爱国大臣。在清朝末期,帝国风雨飘零,广大的国土面临着分裂的危机。
比如新疆早就被沙俄觊觎很久,在沙俄的暗中支持下,阿古柏发动叛乱,企图将新疆割裂出去。
当时朝廷内部对是否收复新疆存在异议。李鸿章不同意收复新疆,希望把更多的钱用在海军上。而左宗棠坚决反对,经过激烈的博弈,朝廷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但是军费,实在是支持不了。
没有军费,如何出兵?
左宗棠想到了胡雪岩,胡雪岩作为徽商领袖,利用人脉,最终借足军费,让左宗棠有了出兵的底气,最终收回了新疆这块战略宝地。
左宗棠的成功,也让胡雪岩身价倍增,成为江南商人的旗帜。此时的国内局势很复杂,外国势力不仅出动坚船利炮威胁清朝,同时还动用大量外商进攻国内经济产业。
胡雪岩联合一些爱国商人,同洋买办和洋商反复博弈,多次击败外商,维护住了国内的手工业。由于胡雪岩还是官员,被御赐二品。
所以利用一些事情,他也收了不少钱,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家族和产业。
但形势多变,左宗棠这里出了问题。因为左宗棠说错了一句话,这句话原本是无心,只是奇怪东太后得了什么病而去世。就引起了西太后慈禧的猜忌,认为左宗棠在怀疑自己。
然后是李鸿章淮军势力的崛起,让左宗棠颇感形势不妙,最终这位立了功勋的大臣被调离北京,从此走上下坡路。没了这把大伞,很快胡雪岩就遇到了危机。
李鸿章通过自己的心腹盛宣怀对胡雪岩进行大力打压,利用朝廷关系,垄断了胡雪岩的生丝市场,导致胡雪岩的生丝库存大量积压。
在国外势力和国内金融势力的联合攻击下,胡雪岩资金链完全断裂,最终破产,胡雪岩家族彻底败落。
慈禧当然对胡雪岩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担心其东山再起,同时嫉妒他的财产,于是下令抄家充公。
胡雪岩性格潇洒豪放,只因他不是实权派,到底还是没话语权。晚年的他仅靠胡庆余堂的一点收入,来维持家里的生计,最终病逝,结束了曲折的人生。
说起来,胡雪岩之所以有这样的悲惨结局,只因他被卷入了清廷高层的斗争中去。老话说:“民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在中国,有钱的永远,斗不过有权的!
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胡雪岩能从一个放牛娃逆袭成为清末首富,得益于两个贵人,其中一个是王有龄,还一个是左宗棠。
胡雪岩打小放牛,父亲去世后,13岁的他只得出外谋生。
胡雪岩聪明勤快,做事又踏实。因此,在他19岁时,得到杭州阜康钱庄老板的赏识和信任。阜康钱庄老板把他收为学徒,并把钱庄里的许多事情,交给他打理。
(胡雪岩画像)
就在此时,胡雪岩认识了“候补浙江盐大使”的王有龄。
王有龄出身官宦世家,但在他这一辈时,家道已经落。由于没有钱上下打点,所以他在仕途上很不如意。
胡雪岩见王有龄风流倜傥,又颇有文采。认为他将来大有作为,于是私挪了钱庄500两银子给他,让他去奔远大前程。
有银子开道,再加上王有龄的确很有才干,所以他很快便升任浙江巡抚。王有龄投桃报李,利用职权为胡雪岩广开便利之门。
胡雪岩借着王有龄的权力,从一个小小的钱庄做起,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开起钱庄分号,还涉足了许多别的行业。商号亦是越来越多,很快便成了浙江一带有名气的生意人。
然而,随着太平军攻破杭州,没能保住杭州的王有龄,羞愧地自尽而死。
官场上没人了,生意做起来自然不如以前顺当。就在胡发岩犯愁时,清廷命左宗棠接替了王有龄的职务,并负责督办军务。
为了拉拢左宗棠,胡雪岩斥资购买了一些洋枪洋炮和粮食送给他。由于战备充足,左宗棠很快收复了杭州。
捷报传到清廷后,左宗棠被升为闽浙总督。
(左宗棠)
左宗棠感念胡雪岩的倾囊相助,任命他为军中总管,让他负责杭州城的善后事宜和整个浙江省军队钱粮、军饷和武器购置等事情。
自然,官账上的钱粮军饷,都存入了胡雪岩的钱庄。
胡雪岩在为清军购买枪炮时,与洋人多有贸易。于是,他谋得有能力的洋人帮助左宗棠,训练了一支枪炮齐备的常捷军,以攻打太平军。
由于胡雪岩和左宗棠关系不一般,清军中的官兵在收复浙江后,都把所掠的钱财等物,存入胡雪岩的钱庄里。胡雪岩利用这些钱到处开商号,像滚雪球一样,获利不菲,很快跻身为清末首富。
除了赚钱,胡雪岩还做一些公益事业。
比如,清廷收复浙江后,胡雪岩设立粥厂、善堂、义塾,以及收敛因战争死去的遗骸等。他的善行,不仅为他换来好名声,还大大提高了他的信誉度。因此不论钱庄还是商号,生意都非常兴隆。
1873年,左宗棠奉命收复新疆。
清廷入不敷出,筹不出打仗的经费。想要向洋人银行借款,也告失败。
无奈之下,左宗棠再次让胡雪岩充当了他的后勤部长。
由于胡雪岩在与洋人贸易时声誉很好,再加上他又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做抵押。于是,他分次贷得1870万白银,为清军西征解了燃眉之急。
胡雪岩担心清军到新疆后会水土不服,于是又私人捐赠了大批药材,以备不时之需。
(慈禧)
左宗棠收复新疆归来后,极力向慈禧举荐了胡雪岩。
这样,胡雪岩不仅得到面见慈禧的殊荣,还因辅助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赐黄马褂一件。另外,还允许他可带二品红色顶戴。
可以说,胡雪岩凭着过人的钻营能力,先后倚仗王有龄和左宗棠,仅仅几年时间,便成了人生大赢家。而他和左宗棠亦是相互成全,最终获得双赢。
不过,左宗棠越是风光,他的政治对手李鸿章越是觉得不痛快。
李鸿章深知,左宗棠之所以能建立功勋,离不开胡雪岩这个取款机。所以,想扳倒左宗棠,就先要除掉胡雪岩。
1882年,胡雪岩不愿意坐视中国丝农的生丝价格,一直受洋人操控的局面。为了夺回生丝价格权,他在上海开了一家蚕丝厂。并以高于洋人的价格,回购生丝。
起初,胡雪岩尽收生丝百万余担,让洋人陷入被动的局面。眼看胜利在望,谁知却赶上了中法战争。再加上欧洲和意大利纷纷宣告生丝丰收,如此一来,生丝价格大跌。
李鸿章趁机利用职权,钳制胡雪岩,导致他的工厂不能正常运动,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万不得已,胡雪岩只得把收来的生丝贱卖,结果亏掉了上千万两银子。
(李鸿章)
然而这只是开始。李鸿章得知由胡雪岩为中间人的一笔80万的清廷贷款到期了。按理,清廷经手官员把钱打给胡雪岩,再由他把钱还给汇丰银行就行了。但李鸿章却和经手官员邵友濂打招呼,让他先不拨款给胡雪岩。另外他又让洋务总办盛宣怀,鼓动汇丰银行向胡雪岩催款。
由于胡雪岩和洋人争生丝价格权,已经得罪了所有洋人。因此汇丰银行这边使劲催款,那边别家银行又不肯借款给胡雪岩。无奈之下,胡雪岩只得卖了部分私产,才还上了这80万两银子。
接着,李鸿章又利用商贾四处散布胡雪岩闹钱荒的消息,同时又上奏清廷,说胡雪岩亏空无数。为避免社会动荡,应冻结他的产业,以务抵债。
各地官僚富商早已听闻消息,纷纷提款。由于资金量太大,家产又被冻结,招架不住的胡雪岩,最后只得宣布破产。
可以说,在李鸿章的设计下,胡雪岩再难翻身。
但李鸿章并不因此就放过胡雪岩,他又给胡雪岩上了最后一道药。他向慈禧上呈了一份奏折,称胡雪岩当初为收复新疆贷款时,吃了洋人的回扣。这让慈禧好生恼怒,于是下令,把胡雪岩革职查办,务必一查到底,让胡雪岩补清亏空。
李鸿章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胡雪岩很快从清末首富,跌到了贫病交加的境地。1883年,胡雪岩终于支撑不住,郁郁而终。
(参考史料:《胡雪岩全传》)
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李鸿章确实有要诛杀胡雪岩的打算,很可惜,胡雪岩作为布政使,又身穿黄马褂,头顶二品顶戴,不是他想杀就能杀的。胡雪岩作为东南首富,又背靠左宗棠,虽然最后被李鸿章和盛宣怀所算计,但是最后是病死的。胡雪岩临终交代三条给后人,一不得做官,二不得经商,三不得胡李通婚,尤其是最后一条,明显是冲着李鸿章说的。那么胡雪岩是怎么被李鸿章算计的呢?两人为什么有矛盾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胡雪岩从小家庭贫困,没怎么上过学。为了维持生活,幼年的胡雪岩帮人放牛补贴家用,应该说凡是大富大贵之人都运气不错,胡雪岩就是这样,那么胡雪岩运气有多好呢?
胡雪岩一次放牛回家,在路上捡到一个蓝布包袱,里面有许多银两。他没有选择将这些钱财占为己有,而是站在原地等失主回来。后来失主返回找到了他,觉得他人品不错,于是建议他去自己的大阜杂粮行去当伙计。自此,年幼的胡雪岩开始走上社会,进入商场。
年幼的胡雪岩不但人品好,而且勤快、聪明。后来胡雪岩因为照顾生病的金华客商而被这位老板相中,将他带去了金华火腿行当学徒。在金华火腿行胡雪岩人生第一次见到银票,于是萌发了到钱庄做事的打算。后来胡雪岩苦练算盘和记账本领,终于在自己19岁时进入杭州的阜康钱庄做事。而阜康钱庄是他人生腾飞的第一站,在阜康钱庄工作期间,胡雪岩凭借勤奋和聪明做到了出店(主管),如果按照正常情况,他以后会是一个好掌柜,很可惜,上天了向给胡雪岩更多。而胡雪岩为了得到更多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什么代价呢?
本来,钱庄的老板已经相中了胡雪岩,临终前将钱庄交给了他。但是胡雪岩结交了一个落魄士人王有龄,他将自己的命运压到了这个人身上,事实证明,他押对了。
胡雪岩挪用自己收回来的欠款五百两白银交给王有龄,助他到京城谋个空缺,结果自己遭到钱庄解雇。王有龄在京城巧遇自己的朋友江苏学政何桂清,何桂清将他推荐给浙江巡抚黄宗汉。王有龄后来被黄宗汉委任为海运局坐办,然后一路升官直到浙江巡抚。
王有龄做官后没有忘记胡雪岩,他利用自己为官的便利,给胡雪岩提供帮助,助他生意越做越大。胡雪岩在湖州开办自己的丝行、药店和钱庄,后来适逢天平天国动乱,江南一带战争频繁,胡雪岩趁机利用官银筹集粮械,督管漕运,当时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税赋收入。
当时,太平军围攻杭州,王有龄给胡雪岩2万两银票让他筹集军粮。结果没等援军到来,王有龄就战死了。后来,曾国藩推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总管浙江军务。左宗棠来了之后,胡雪岩主动归还了银票,并且送来了粮食。左宗棠被胡雪岩的行为所感动,从此以后和胡雪岩成为莫逆之交。而与此同时,在胡雪岩结交左宗棠的时候,他得罪了另外一个人,谁呢?他就是李鸿章。为什么呢?
当时曾国藩率军成功的将洪秀全堵在了天京,急需外援。于是调李鸿章前来支援,但是李鸿章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此时洪秀全已经是瓮中之鳖,天京城破时迟早的事情。如果自己前去占不了首功,于是便组织 部队去了浙江。而此时左宗棠是浙江巡抚,总管一切,你李鸿章来浙江趁机打劫,抢功劳,算哪门子事情呢?于是左宗棠上奏朝廷,参奏李鸿章擅离职守,不听调度。从此以后,两人便结下了梁子。
当时的左宗棠要比李鸿章要风光的多,左宗棠是个强硬派,喜欢打硬仗。而李鸿章刚柔并济,善于权斗,能屈能伸。两人对当时的战局有不同意见,具体来说就是李鸿章主张防守东南和东北的海务,而左宗棠主张海务和塞防并重,不能顾此失彼。因此,左宗棠强烈要求收复伊犁,安定边防。
后来,慈禧太后选择支持左宗棠,而左宗棠也不负众望,西征胜利,被朝廷册封为二等恪靖侯,并且允许在军机处行走。要知道,当时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都是没有资格进入军机处的,这让李鸿章嫉妒不已。
为了排挤左宗棠,李鸿章随即制定了策略,即倒左先倒胡。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要想扳倒左宗棠就要先扳倒胡雪岩。那么为什么呢?
当时胡雪岩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帮助左宗棠组建了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筹建“福州船政局,还在兰州筹建了兰州织呢总局,所有这一切都是两人密切合作的结果。因此,要想打击左宗棠,就要先击垮胡雪岩。那么李鸿章靠谁来击溃胡雪岩呢?盛宣怀。
左宗棠有胡雪岩这个钱袋子,李鸿章也有自己的钱袋子,他就是盛宣怀。胡雪岩是官商一体,而盛宣怀比他更厉害,他是纯粹的朝廷商务代表,比胡雪岩要正大光明的多。那么李鸿章和盛宣怀是怎么搞垮胡雪岩的呢?
公元1882年,胡雪岩花了2000万两白银囤积生丝,想靠垄断市场谋求暴利。这个举动惹恼了外商,外商联合起来抵制胡雪岩。胡雪岩买多少,外商也买多少,双方以白银为赌注,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当双方你死我活之际,盛宣怀出场了。
盛宣怀觉得这是个扳倒胡雪岩的好时机,于是他开始四处活动。具体怎么操作呢?胡雪岩购买生丝用了太多钱庄的白银,而前期由胡雪岩做担保,清朝廷分两次借了汇丰银行共计约1000万两银子,说好的每年由各省协饷还款。但是李鸿章指挥盛宣怀,从中做了手脚。
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对他说:李中堂向让你把各省的协款晚一些再给胡雪岩,二十天之后吧。邵友濂不敢得罪李鸿章,只有答应。后来胡雪岩钱庄资金周转不灵,陷于危机。这时盛宣怀通过贿赂胡雪岩的一个伙计而得到了内幕,于是盛宣怀决定在上海开启反击胡雪岩的第一战。
盛宣怀指使人去胡雪岩的阜康银号上海分号取出存银,并放出谣言,阜康银号受生丝价格下跌的影响,马上就要倒闭。知道消息的人纷纷都去阜康银号取钱,形成挤兑潮,很快,胡雪岩的阜康银号支撑不住了。
胡雪岩为了保住银号,他亲自去找海道台邵友濂,让他把各省协响赶快发放,用来救急。但是邵友濂躲着不见。胡雪岩又给左宗棠发电报,盛宣怀掌控邮局,把电报扣押了下来。
没有办法,胡雪岩将自己的地契和房产抵押出去,同时贱卖生丝,想挽回困局。谁知道越来越多的人闻讯前来银号取钱,胡雪岩无力回天,终于支撑不住,商业帝国破产。
后来,李鸿章痛打落水狗,给朝廷上奏折参奏胡雪岩利用朝廷军饷私自牟利,吃了不少回扣。朝廷派左宗棠前去查个究竟。胡雪岩最后以亏空军饷的罪名被带到京城,幸亏恭亲王、左宗棠等人求情,朝廷暂时放他回家。
左宗棠死了之后,胡雪岩彻底没有了靠山。李鸿章又参奏胡雪岩的罪状,慈禧太后于是派人前去问罪抄斩。朝廷上下都对胡雪岩感到惋惜,于是故意在文书传递上做手脚,耽误行程。当时胡雪岩已经身染重病,等文书到达浙江,胡雪岩已经病逝了!
就这样,胡雪岩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起步于和朝廷官员联合,最后也失败于朝廷官员的陷害。正是因为此,他严令子孙:不得做官,不得经商。最后因为痛恨李鸿章,交代胡李不通婚。也许在胡雪岩心目中,是李鸿章害死了自己。你觉得呢?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胡雪岩不是李鸿章杀死的,但是李鸿章确实是逼死胡雪岩的凶手之一。
胡雪岩是近代中国徽商的传奇代表人物。他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他因为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在杭州的清军而深得左宗棠赏识信任。之后,胡雪岩又帮助左宗棠组织了“常捷军”,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成为了湘军的领军人物。
在收复新疆之战中,清政府国库空虚,无力承担军费。外国银行不相信清政府,是胡雪岩以个人的信誉出面担保,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支援左宗棠收复新疆。慈禧太后曾经赐给他黄袍马褂,官居一品,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可以说左宗棠的仕途离不开胡雪岩,胡雪岩的暴富也离不开左宗棠。
但是,当时清朝的还有一位重臣——李鸿章,而李鸿章是淮军的领军人物。众所周知,在当时,李鸿章跟左宗棠政见不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则是湘、淮之间的矛盾。随着左宗棠的势力越来越大,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明争暗斗也却越来越激烈。
李鸿章发现,左宗棠之所以能为朝廷立下那么多的功劳,都是因为胡雪岩在后面的支持,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袋子和帮手。
他不杀胡雪岩,就扳不倒左宗棠。所以李鸿章和他的“钱袋子和帮手”盛宣怀密谋“倒左先倒胡”。值得一提得是,盛宣怀也是一个富可敌国的人。
盛宣怀亲自操作,利用手中掌握的电报局,通过电报窃取胡雪岩的商业秘密,利用金钱等各种手段阻止各地的买办和洋行向胡雪岩购买生丝,最终导致胡雪岩在生丝大战中资金链断裂。
李鸿章再施压让上海道台拖延向胡雪岩支付借款。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在李鸿章、盛宣怀的打压之下,短短的三年时间倾家荡产。
给胡雪岩最后一刀的,还是李鸿章。1885年,左宗棠一死,胡雪岩失去了自己强大的靠山,李鸿章便弹劾胡雪岩在借外债之时吃朝廷的回扣。慈禧下令彻查,结果胡被抄家、革职,最终郁闷而死。
在前段时间的热播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吴家东院的大老爷吴蔚文,被陷的军需案,其背景其实就是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政治斗争。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之时,吴蔚文曾为其提供粮草,有“饷靠胡雪岩,粮靠吴蔚文”之说。
吴家东院在被陷害前,吴蔚文知道大难来临,急忙给远在福建的靠山左大人写信,讲述缘由。但是迟迟没有收到回信,因为李大人和贝勒爷已经联合起来要削弱左宗棠的势力,左大人遭到了皇上申饬,在朝中已无话语权。
吴蔚文明白这是上层之争,自己一介商人左右不了,左、李的朝堂之争吴家也由此受到牵连,最终吴蔚文被抓入狱而亡。
胡雪岩的死,既是经济的问题,更是政治的问题。也可以说,胡雪岩是李鸿章与左宗棠两大派系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看见这个标题,头脑中迅速产生两个衍生问题:一、胡雪岩是被李鸿章杀死的吗?二、李鸿章怎么杀死胡雪岩的?
接下来,才可以追问一下:李鸿章杀死胡雪岩的原因是什么?
胡雪岩曾经很成功,是世人公认的。
胡雪岩成功得益于三个人:于富康、王有龄、左宗棠。
勤勉诚恳——获取人生第一桶金
胡雪岩出生于贫困人家,帮别人家放牛维持生计。
12岁时,父亲病逝,胡雪岩孤身一人来到杭州寻找生路。
胡雪岩勤恳踏实、从不耍奸取滑。
胡雪岩19岁时,投奔杭州三大钱庄之首阜康钱庄当学徒,钱庄老板名叫于富康。
胡雪岩每天主动为钱庄打扫卫生、为于富康倒尿壶,总是高高兴兴的,从来不抱怨一句。
于富康没有一男半女,就把年轻的胡雪岩当成亲生儿子。
于富康临终之时,把价值5000两白银的阜康钱庄全盘交给胡雪岩。
5000两白银在当时绝对是巨额财富,胡雪岩凭着“吉人自有天相”获得了真正的人生第一桶金,踏入了富商巨贾的行列。
慷慨捐助——走上官商结合大道
一次喝茶的机会,26岁的胡雪岩遇见了王有龄。
得知王有龄是“候补浙江盐大使”时,胡雪岩慷概赞助600两白银给王有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有了600两白银,王有龄很快补实官位,先后担任湖州知府、杭州知府、浙江巡抚。
随着王有龄平步青云,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顺。
浙江大量的军费存到阜康钱庄,阜康钱庄像滚雪球一样,快速膨大。
胡雪岩乘势而上,增开了多家阜康钱庄的分号。
依靠王有龄的扶持,胡雪岩拥有了浙江军用经费的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胡雪岩不断扩展业务,开办药店、经营军火。
胡雪岩正式迈上了官商结合的康庄大道。
就在胡雪岩的生意如火如荼之际,太平军攻破杭州,王有龄因为未能保住城池、上吊自杀。
获得信赖——荣登大清首富榜首
曾国藩举荐左宗棠接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来到杭州,左宗棠最紧缺的就是军粮、军饷。
胡雪岩无偿为左宗棠提供足够的军粮、并资助大量的军饷。
左宗棠十分高兴,委任胡雪岩为总管,全面负责主持浙江全境的钱粮经办事宜、保管军费、以及军需物资的购买。
利用筹办军需物资、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胡雪岩为左宗棠训练、装备了一支先进的部队——常捷军。左宗棠非常满意。
胡雪岩的生意进一步扩张,分号增加更多,获利更加丰厚。
太平军被消灭之后,依靠左宗棠的支持,胡雪岩已经可以在江浙的商场上举手为云、反手覆雨。
拥有财富高达2900万两白银,名副其实的“大清首富”,胡雪岩的资产和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基本持平。
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开办“福州船政局”;帮助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
协助复疆——红顶商人一时无两
由于协助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清政府授予胡雪岩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
左宗棠主张“塞防与海防并重”,被清政府任命为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因为缺少军费,左宗棠希望胡雪岩给予支持。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与渣打银行有资金往来,胡雪岩抱着“谈得成功,我是代表中国政府;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的态度,成功借到300万两白银。
首开中国政府商借外债的先河,也为左宗棠西征创建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胡雪岩多次从花旗银行等机构借款,总共筹集1900万两白银,为左宗棠提供了充足的西征军费。
胡雪岩预料湘军进入新疆,一定会遭遇疾病、不适等问题,便给西征湘军送去“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军需药品,解决了湘军水土不服问题,为收复新疆再立一功。
历经艰苦卓绝的战斗,左宗棠率领湘军收回新疆大部分地区。
左宗棠没有抹杀胡雪岩所作的贡献,向朝廷为胡雪岩邀功请赏。
慈禧太后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官帽上加带二品红色顶戴。
胡雪岩登上了人生辉煌的顶峰,就此成为十足的、著名的“红顶商人”。
生丝商战——战争爆发人生低谷
胡雪岩耗资2000万两白银,在上海经营丝茧贸易,遭遇外商联合打压。
胡雪岩陷入一场你死我活的生丝大战中。
胡雪岩市价收购了600万担生丝,占有东南沿海地区五分之四的份额,拥有绝对的定价权。
当年欧洲意大利生丝丰收、供应充足,意大利是欧洲最主要的生丝生产国。
也许是时运不济,主要还是信息不能及时交流,国际市场生丝价格下跌很快。
胡雪岩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一方面资金被占用;另一方面生丝价格下跌、面临巨大亏损。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这时候,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心理。
从上海开始,爆发了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
“红顶商人”胡雪岩有心经商、无力回天。
眼看着生丝价格快速下滑,胡雪岩只能忍痛割肉,降低价格卖出生丝之后,胡雪岩亏损1000万两白银,资产萎缩一半。
胡雪岩遭遇滑铁卢惨败,跌进人生低谷。
落井下石——雪上加霜贫恨而终
胡雪岩生丝经营亏损巨大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又被人添油加醋,说成胡雪岩即将破产,于是,阜康钱庄的客户们纷纷取款,一时之间,挤兑风潮压得胡雪岩气息难喘。
一直潜伏观看胡雪岩的李鸿章开始动手了。
李鸿章曾经说过:要想扳倒左宗棠,必先治死胡雪岩。
左宗棠是李鸿章的政敌,两人为了在大清王朝中占有更多的政治势力,明争暗斗、尔虑我诈,都想在官场上压制对方。
当李鸿章希望通过加强海防、兴办北洋水师、进一步壮大实力的时候,左宗棠公然提出: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保京师。”
在李鸿章看来,左宗棠就是要减少北洋水师的经费、削弱李鸿章的实力。
李鸿章已经把左宗棠当成最大的敌人。
苦于无法撼动左宗棠,便把仇视的目光盯准了左宗棠的“财经部长”胡雪岩。
胡雪岩经济上捉襟见肘的时候,李鸿章多管齐下,谋划着如何将胡雪岩置于死地。
李鸿章指使盛宣怀,鼓动阜康钱庄的大小客户,抓紧时间兑换银票,以免血本无归;
李鸿章怂恿毕道远等官员上奏朝廷,请求清查阜康钱庄的资产,避免胡雪岩资不抵债、导致社会动乱;
李鸿章要求邵友濂等大臣延迟拨款给胡雪岩,以免胡雪岩把资金挪作他用,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李鸿章派人游说花旗银行,尽快向胡雪岩催要债款,避免造成死帐、收不回来。
李鸿章的努力终于收到成效,清政府下旨,将胡雪岩革职。
清政府督促左宗棠尽快查封胡雪岩当铺、钱庄、商号,并且清算胡雪岩所有资产,然后上报朝廷。
大量钱庄、当铺、商号被迫关闭之后,胡雪岩遣散家中姬妾佣人。
清政府命人对胡雪岩进行抄家。
曾经的“大清首富”沦落到家贫如洗。
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后不久,1885年11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离开人世。
如果法国不敢发动中法战争,金融危机就不会爆发,胡雪岩也就不会栽倒商场;
如果胡雪岩没有巨额亏损,李鸿章置胡雪岩于死地的阴谋也就不可能得逞。
因此,不是李鸿章杀死了胡雪岩,李鸿章的作用就是雪上加霜。
杀死“大清首富”胡雪岩的是清朝国势衰落。(本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说李鸿章杀死了胡雪岩,肯定不严谨;但说胡雪岩之死跟李鸿章没啥关系,迂腐气也很重。
提到胡雪岩,咱们一般都会贴上这几个标签:一、此人是经商大师,不仅有戒欺诚信的操守,而且还特会搞官商“勾结”共赢那一套;二、此人为国家民族还是做了不少事的,尤其是协助左宗棠办洋务、收复新疆,难得的有功绩的商人,并不是只会挖墙角、薅羊毛一身铜臭气的特权商人;三、贫寒出身的胡雪岩发迹后虽然个人生活奢靡,但他还算是没有忘本的仁厚之人,为地方百姓做了不少善事,身后留下的胡庆余堂也能折映出这一点。
那问题来了,这么一个品行不坏,又会搞关系,对国家又有功,民间口碑还不错的红顶商人,怎么会突然垮掉,进而含恨败亡呢?
又或者说,这样的人真就这么该死吗?究竟是谁杀死了他?
胡雪岩临终时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很意味深长——白老虎可怕呀!
胡雪岩口中的白老虎指的是什么呢?白花花的银子。
生意做到他那个程度,无疑是与虎为谋,杀死他的不是具体某个人,但无形中的众人成虎更凶猛,更可怕。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最终吞噬胡雪岩的这只猛虎是怎么一步步成形并最终张开血盆大口的?
胡雪岩是靠官商合作起家的,他核心的生意都是有后台的,前期是王有龄,中后期是左宗棠。不管他做的生意对时局有多少积极的意义,但终究是经不起查的。后台硬、自己没破绽的时候,皆大欢喜;一旦后台势弱或者垮掉了,又或者自己露出了明显的破绽,那结果就是灾难性的。
说的形象点,胡雪岩的大生意都是一边帮朝廷出力,一边钻空子占朝廷便宜。好的时候,朝廷看前者,所以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慈禧赏了他黄马褂、红顶子;可坏的时候呢,朝廷一准看后者,于是乎钻空子就成了大罪,抄家查产自然在所难免。
所以说,一脚在朝堂外,一脚在朝堂内,这样的生意终究是要栽跟头的。
可能有说了,挣那么多钱,怎么就不知道适可而止呢?
那是因为白老虎不龇獠牙的时候,诱人呀!
这也就是所谓的欲望成虎。
胡雪岩的生意,根基埋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因为政治站队,他无形中成了别人的靶子。
商人有政敌,而且个还很大,这种情况,除了运气极好的,大部分最后都会沦为政斗的牺牲品。
从很大程度上讲,胡雪岩就是左宗棠和李鸿章政斗的牺牲品。
说到左宗棠、李鸿章之间的政斗,这里有行事风格不同造成的积怨,更有政见不同形成的强烈对立,总之两人斗了几十年。
在经济领域,左李之争,李鸿章其实是占绝对上风的。一来李鸿章不像左宗棠那么无私,能到西北干苦差事,李一直控制着经济富裕地区;二来李鸿章背后的经济支柱比左宗棠的牢固的多,李鸿章扶植的是由盛宣怀为代表的官僚资本,而左宗棠扶植的主要就是胡雪岩的民营资本。
胡雪岩的钱袋子对左宗棠很重要,又很脆弱,由此一来,倒左先倒胡自然就成了权谋高手李鸿章的最佳选项。
按理说,胡雪岩在当时应该警惕到这一点,但从他随后的表现来看,他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险恶,否则他不会去做接下来那桩风险系数极高的生丝买卖,至少手笔不会那么大。
可话又说回来,这桩买卖要是做成了,那就可能是一步迈向了世界首富的高度,这样的诱惑确实又是极难抗拒的。
所以说,生意做到胡雪岩那样的高度,就是在赌命,赌运势,根本刹不住车。
看很多跌宕起伏的大人物命运,往往都有一个规律,大的灾难往往都是先上扬的抛物线。胡雪岩做生丝生意,一开始也是如此。
1882年,胡雪岩花掉2000万两银子在上海办成了生丝厂。
瞧这投资额就知道,胡雪岩染指生丝生意不是小打小闹,他想的是通过高价收购市面上的生丝,垄断市场,进而从洋商手里抢过生丝定价权。
一开始,胡雪岩算盘打下去,局面很好。他以每担比洋商高一两的价格(每担五两)狂收国内市场的生丝,如此一来就造成了洋商无丝可买的情况,生丝的国际价格跟着也涨了上去。
如果整个市场一如往常,没有大的意外,那胡雪岩最终可能就赢了。
可惜,运势最终没占在胡雪岩这一边。
就在胡雪岩高调坐庄跟洋商打贸易战的时候,两个事先很难看清的因素瞬间将胡雪岩送进了寒冬。
第一个因素来自生丝市场本身,意大利生丝恰恰在那一年大丰收,因为这个,洋商无丝可买的困境一下就消解了。
第二个因素来自国内金融市场。因为中法战争以及爆发开来的金融危机,许多小钱庄纷纷破产倒闭,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陷入了随时都可能发生挤兑的险境。
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是个什么概念的?一方面,胡雪岩的大量现银被套在了生丝生意上,另一方面他又急需大量现银来应对金融危机。
两头这么一绷紧,局面其实就很要命了,这时候,只要一个谣言,一个阴招就可能让胡雪岩彻底崩盘。
这样的机会李鸿章阵营岂能放过!
搞胡雪岩,李鸿章阵营主要走了两步棋。第一步,由盛宣怀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清空。赊款洋行听到这消息,纷纷跑去向胡雪岩催款。胡雪岩没办法,只好从阜康钱庄调来八十万两银子还账。
待胡雪岩将银子从阜康钱庄调出,盛宣怀跟着又扔出一枚大炸弹——胡雪岩囤积生丝已经血本无归了。待这消息传播开来,阜康钱庄立即陷入了挤兑潮。
第二步棋,因疯狂挤兑,各地阜康钱庄倒闭的倒闭,苦苦挣扎的苦苦挣扎。信誉没了,经不起查的问题跟着就被捅了出来,这时候李鸿章太好办了,稍动用手里的政治力量,胡雪岩立马就被抄了家封了产。
盘子太大,摆不上台面的问题太多,没直接要胡雪岩的命已经算好的了。
但话又说回来,到了这个份上,要不要命其实是一回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