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为什么会允许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因为洋务运动可以给他们带来利益,羊毛出在羊身上,亏本的买卖他们可不会做!
19世纪,那是一个工业革命之后的新时代,列强们正在从“殖民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其对外的政策,从单纯榨取劳动力,掠夺资源,变成了“资本输出”,反正就是怎么赚钱怎么来。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欧洲列强们在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更多的是着力于经济效益,比如通商口岸,税收优惠等等,至于土地方面,也就是老毛子喜欢搞。
总而言之,其目的就是强制性的跟你做生意,然后让我赚钱,让我的工业产品能得到一个输出,当然还有原料获取,以此来完成资本的积累。
但目前的现状,清朝时期的中国还是一个封闭式的农业国家,不是太需要你们的东西。怎么办?改造呗!
让清朝通过洋务运动,建立起一定程度的工业基础,从而更好地接受列强们的资本输出。这是列强为什么会允许甚至于支持中国开展洋务运动的一个根本原因。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是在“养猪”,养肥了再杀,油水更多啊!
没办法,谁叫你落后呢?那就得交学费,弱肉强食,是这个世界永远不会过时的生存法则!
当然了,还有一些其他客观的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会给列强的工厂带来大量的“订单”,因为前面说过,当时的中国还是处于农耕社会,没有什么工业基础。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或者说从“买”开始。
洋务运动所谓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其实就是在“买夷长技以自强”,不停的向西方购买先进武器和军械设备。而当时的环境现是,列强并不是铁板一块,清朝也不是某一家的势力范围,大家都想要赚取更多的利益。那肯定就争着卖了,因为这个钱你不赚,别人就赚了。
所以,西方列强们不仅允许,还支持。因为谁的支持力度更大,就可能得到更多的生意。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就是一场买卖,供大于求。
当然,养虎为患的问题,西方人可能也考虑过!但是,他们自家也不太平,分身乏术!
英国当时要对付伊朗和印度,法国和普鲁士在欧洲大陆打得不可开交,至于美国更是因为黑人问题,吵着闹着要分家。此外还有克里米亚战争,列强瓜分非洲等等!
他们没空来管清朝,而且清朝的洋务运动能让他们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获得大量的白银,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事实上,那个时期真的是清朝翻盘的绝佳时机,日本就是在那时候完成了明治维新,走上了列强之路。
只是可惜啊,清朝没有把握住机会,甲午一战,被曾经的学生狂揍,这让列强们发现,这个看似已经苏醒的东方睡狮,原来只是在梦游!
列强为什么会允许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三个事件的节点差不多是吻合的,我们也因此能够从中剖析出历史事情发生的本质。
首先,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并不是一定要限制殖民地的产业升级,维持较低的生产力,而是在保持核心研发技术的基础上,带动殖民地生产力的增强,令后者作为具备一定近代化基础的生产中心和倾销基地而存在。
这种模式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体系中依然可以发现。我们可以这么想,农业文明殖民地对于工业文明宗主国的助力和依存是有限的,但如果将殖民地转化成基础工业文明,那么可见收益就大得多了。
因此,列强可以卖武器,可以卖一些不是顶尖时效的技术,可以卖教导资源,而这些,并不会对于他们的霸权地位完成致命威胁。因此,中国的洋务运动在西方列强眼中就是源源不断的订单和财富。
第二,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格局是紧张而竞争激烈的,源头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列强实力的变化。因此,准确来说,当时列强在东亚的注意力是相对放松了的。
克里米亚战争,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诞生,英阿战争,印度起义,英布战争,德意志的崛起提出了重新分配阳光下的土地(殖民地)的主张,新生的意大利盯上了苟延残喘的奥斯曼在北非的土壤,而在非洲,英法两国进行了你追我赶的殖民吞并,在近东,列强们为了争夺铁路的建设和油田的开采而剑拔弩张。
因此,列强实际上也是陷入了激烈的竞争中,他们迫切需要中国的市场需求,需要中国的财富来充实他们过度的生产能量。
列强为什么会允许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日本经历倒幕运动,亲政的明治天皇开始进行明治维新,同时期稍晚的清朝也开始洋务运动,但是,东方两个儒家文化圈的过度相似的经历走上了不同的结果,满清一开始就是治标不治本的样子工程,而日本则是自上而下的全民革新运动。
无论是倒幕运动还是明治维新,天时地利人和,日本都占全了,明治天皇即位之后,不满幕府的各藩都掀起了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取得成功之后,明治亲政,开始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
对比当时的洋务运动,非常成功,中日两国这时候开始分道扬镳,一个摆脱儒家文化圈,30年后,晋位新列强,一个继续在清朝的禁锢之中苟延残喘,最终被迫逊位。
两国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差别,去除内部的国情不同,日本同时期有着清朝不具备的一个个优势。正是这个优势,直接导致了两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大幅度增加,不再满足于日本本岛,野心逐渐扩大,开始觊觎周边的土地,最主要的夙愿就是经历朝鲜半岛作为跳板而入侵中国,当时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无力应付,防汉甚于防贼。
完成工业革命的欧洲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为了维持领先地位,积极地开疆辟土,这时候世界上能够瓜分的土地基本上都被瓜分完了,除了部分亚洲区域仍然苟延残喘、或者被列强有意保留幸免遇难。
日本很幸运地没有被更多的列强盯上,因为他们当时的目光都在盯着庞大的清朝,朝思暮想的想从中国攫取一块土地,中国意外地成为日本的挡箭牌。
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大赢,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再次大胜,正式跻身一流国家,这和其他亚洲国家不是不思上进就是变成殖民地相比,日本国民自豪感、自信心都大幅度提高。
提高的结果就是野心再一次膨胀。然而,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日俄战争十年后,欧洲爆发二战,俄国爆发两次革命,这时候的日本俨然世外桃源,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反而大发横财。
一战极大的削弱了欧洲的综合实力,日本乘机壮大,同时期的苏俄陷入内战,新生的苏维埃无暇顾及东方,将重心移回欧洲,美国也涉足欧洲,而中国则陷入军阀割据的乱世之中,日本则抓住这个机会,基本上独占了当初列强的所有成果。
至此,对日本来说自打立国以来都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好机会。自从丰臣秀吉筹划入侵中原,到田中奏折,日本梦寐以求的入华计划引来了最好的时代。
而中国呢,从洋务运动开始,满人的主要目的是保大清不保中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甚至,贵族们的思维更加阴险:宁与友邦,勿与家奴。满洲贵族们心心念的是自己的皇位特权,而不是家国社稷。
所以,从一开始,洋务运动就不可能成功,他只能延缓清朝灭亡,事实上也确实延缓了清朝的灭亡。
列强为什么会允许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列强允许清朝发展学习技术,大体猜测两个原因
第一个,传教需要
东西方属于两个文明体系,我们东方自不必说,西方由上帝当家做主,他认为神爱世人,所有人都需要沐浴圣光。当年大航海时代,船上的除了海盗,就是传教士了,他们把上帝光辉传播的到处都是,到处发展教民。我们东方人口众多,当然也是传教重点区域……
单纯传教也没人信,比如早期的汤若望那批人,来中国那么久了,也没看有多少建树,发展多少教民,反而自己入乡随俗了。但是如果结合先进的科技水准,让别人享受到技术的好处,传教自然更加方便,你看洋务运动之后,传教之凶狠,山东都开始闹义和团……
当时清政府也知道弊端,所以洋务运动准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个,蛋糕做大,吃的更饱
举个例子,可能不是很恰当。比如卖汽车,如果清朝市场上就一个卖汽车商家,清朝虽大,他又能卖出去多少呢?可能也就大城市能买几辆吧,放在广场上跑着玩……
为什么?因为清朝没有适合开车的路,没有适合加油的地,没有能维修的场所,汽车买来,不放广场展示着玩,还能干什么?
但是,如果清朝有了自己的汽车厂,知道汽车的种种优越,他会不会修马路,会不会建设炼油厂,会不会增加种种配套设施呢?肯定会吧。而各种设施齐全了,汽车需求是不是就更多了呢?最初的那家汽车商是不是就能卖出更多的汽车,从而把汽车卖到大清各个地方呢?答案当然肯定!至于如何保障大清产的汽车卖不过自己,估计谁心里都有数,保持技术领先就好……
列强支持大清开展洋务,道理一样
列强为什么会允许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中国不是印度,也不是埃及。大一统的观念早就深入人心。
西方列强也是矛盾重重,不可能直接消灭并统治所有人。并且灭了当权政府之后,社会会动乱,并不符合西方的利益,他们并不需要一个动乱的社会,因为动乱的社会不利于他们倾销商品。
西方列强也挡不住国人开眼看世界的进程。
并且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只有开展了洋务运动,才会大量采购西方的设备和机械,让西方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大量资金。
列强为什么会允许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最好的选择。战争永远是下策,因为战争成本逐年上升,还要损失人命。
洋务运动,是文化侵略,这样的方式是温和的,是可以充当救世主的。是名利双收,风险很低的事情。
清政府买什么,外国人都欢迎。是为了让清政府越来越离不开西方,是一种思想绑架。就像当年西方离不开中国瓷器和茶叶一样。只不过,中国当年没有借商品去西方传播儒教,没有借势去西方开工厂罢了。
如果很早中国就这样做,那西方也就会很早推行华务运动了。中华文化温和,侵略性不强。咱们强大的是让别人不由自主的学习咱们。
洋务运动就是西方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咱们心甘情愿的信服他们。可悲的是,他们成功了,很多人都在为西方文化摇旗呐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