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国的皇帝叫沙皇?

千百年来,人类自相矛盾,期待文明却崇尚暴力,秦始皇、凯撒大帝、战神拿破仑!几乎世界上每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都是能征善战的君主。

中世纪时期,几乎全世界的国家都处于封建君主统治式管理的皇权时代, 中世纪俄国将拉丁语中的“凯撒大帝Caesar”转译为俄语“Цезарь沙皇”,沙皇代表了古俄罗斯的最高权力者。

1547年,"伊凡四世"登基,加冕为俄罗斯皇帝,为了彰显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他用了沙皇的称呼。

凯撒大帝是一位足以震惊欧洲的古罗马帝王,他辉煌的一生创造过无数伟大的成就,制霸高卢、威慑大不列颠、镇压日耳曼、血洗罗马、击败庞贝,开创了强大的罗马帝国,他的足迹遍布欧洲,

他的名号几乎是每一个国家的噩梦,中世纪的俄国崇拜凯撒,并认为罗马帝国是宇宙的中心,俄国以“凯撒”的谐音作为国王的名称,一方面是出于对凯撒的崇拜,另一方面显示了中世纪俄国对“战争”的狂热。

当然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崇拜凯撒,还关系到基督教的传承问题。基督教主要分为两派,一是西欧的天主教,一是东欧的东正教。其中东正教在1453年拜占庭覆灭后,处于一个无帝国可依的尴尬局面,不得不寻找新的继承人。

终于,百余年后,与东欧平原崛起的莫斯科公国即俄国的前身,有着新一代大帝国的潜力,于是东正教急不可耐的凑了上去。就这样,莫斯科公国成了“罗马第三帝国”,罗马帝国的君主称"凯撒",即"第一公民",所以作为继承者的莫斯科公国,君主自然也就叫做凯撒了,翻译过来就是“沙皇”!

关于“沙皇”的来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沙皇”一词最早来源于中世纪的保加利亚,特指拜占庭国王。

中世纪俄国对拜占庭王国有着特殊的情愫,俄国的莫斯科皇帝在历史上被认为是拜占庭国王任命的继任者,俄国国民也认可这一种说法,但是最初的俄国皇帝被称为“大公”,很显然“大公”没有睥睨天下的气势。

所以俄国东正教庭便采用拜占庭国王的称号来命名本国的国王,于是“沙皇”便成为了俄国最高权力的象征。另外“沙皇”在俄语中有着“强大”的意思,意指“大皇帝,帝国唯一的最高统治者”,而被“沙皇”冠名的俄国皇帝,也无一不是“强大而暴力”的,

沙皇伊万雷帝暴虐成性、彼得大帝能征善战、叶卡捷琳娜被称为俄国的武则天、压力山大一世打败战神拿破仑。

1918年,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被布尔什维克灭门,沙皇成为过去式!

如今“沙皇”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以战斗为生的俄罗斯民族并没有放弃属于民族特有的野性,他们依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续写着中世纪俄国的光荣。

为什么俄国的皇帝叫沙皇?

“沙皇”一词是拉丁语“凯撒”转音至俄语的读音。1453年拜占庭覆灭后,罗马帝国“香火”危急。公元16世纪,东正教终于找到其继承者,宣布莫斯科公国是继拜占庭的“第三罗马”,其国王顺理成章成为“新凯撒”。

早在斯拉夫人到来之前,俄罗斯境内生活着许多部落,包括西部定居的芬兰—乌戈尔人、印欧人,靠打猎、捕鱼为生的日耳曼人,大草原上的塞西亚人(西徐亚人)等。

公元前4世纪,斯拉夫人部落迁徙到今天乌克兰和西俄罗斯地区。公元7世纪,他们分成东、西、南三支。9世纪,维京人“受邀”征服今日乌、白和俄西部,控制波罗的海与黑海间的商路,开启860至1240年的留里克王朝,它以基辅为中心,史称基辅罗斯时期(罗斯指“海上牧人”维京人,基辅被尊称为“俄罗斯城市之母”),基辅罗斯被认为是三个东斯拉夫人国家—起源于莫斯科公国的大俄罗斯和有“小俄罗斯”之称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前身。公元988年,基督教(东正教)从君士坦丁堡传入俄罗斯。

公元1238和1240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汗率蒙古(鞑靼人)铁骑先后征服莫斯科和基辅,几个罗斯被迫向金帐汗国纳贡。

1380年,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在顿河岸边战胜鞑靼人,后者对俄罗斯的统治止于1480年。15世纪末,伊凡三世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俄罗斯公国所辖土地从1450年的43万平方公里激增至1533年伊万四世登基时的280万。1547年,伊万雷帝加冕俄罗斯沙皇。他先后攻占鞑靼人的喀山与阿斯特拉罕两个汗国,向西伯利亚殖民,奠定农奴制基础。1613年起沙皇俄国进入为期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为什么俄国的皇帝叫沙皇?

为什么俄国皇帝叫沙皇?其实这个原因挺简单的,因为“沙皇”这个最早被俄罗斯人用来称呼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而这个词的词源则来自于古罗马时代的一代枭雄凯撒。所以其实用“沙皇”和“凯撒”做君主称号的在欧洲历史上并不限于俄罗斯,而是有许多国家都曾经这样作为,甚至包括英国。而相反俄罗斯却是比较早废除了沙皇称号的国家。那么这其中有过怎样的经过呢?沙皇头衔的变迁

其实关于沙皇这个头衔的来历,整个的脉络还是比较清楚的。沙皇这个词是汉语译名,它在俄语以及其它多数欧洲语言里的发音基本都是“Tsar”,而Tsar这个词则是源自古罗马时代的政治及军事强人凯撒(Caesar)。因为凯撒是第一个在罗马建立了独裁统治的人,是罗马从共和国转变成帝国的核心人物,因此后来罗马帝国的皇帝几乎都会在登极前后改名,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上“凯撒”这个词汇。久而久之,“凯撒”就成了在罗马帝国与“皇帝”类似的头衔名称。

沙皇称号源于凯撒

不过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其实在公元628年之后就基本不再使用这一头衔,东罗马皇帝的正式称呼从公元629年开始就变成了“巴西琉斯”(Basileus),这也是东罗马帝国逐渐希腊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但“凯撒”(Kaiser)或是“沙皇”这个词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里却继续得到了使用。比如在神圣罗马帝国,从公元962年开始,其皇帝的正式头衔就一直是凯撒,直到公元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时才停用。而在斯拉夫人里,从公元913年开始,保加利亚帝国的统治者开始最早使用了沙皇(Tsar)这个称呼。而相对来说,因为俄罗斯这个民族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它开始使用这个名称的时间也比较晚。

保加利亚统治者西美昂一世是世界上第一个沙皇

在俄罗斯民族形成之前的基辅罗斯时期,当地的东正教会在给一位被称为智者雅罗斯拉夫的大公加冕时曾使用过这一称号,但其原因却很可能是因为他曾经在战争里打败过东罗马的军队,也就是因为他打败过东罗马的“沙皇”。但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说,桃花石杂谈你刚才不是说东罗马皇帝的称号是巴西琉斯嘛,怎么又说是沙皇?确实是这样,东罗马帝国的正式称号确实是巴西琉斯,但斯拉夫人在将其翻译成斯拉夫各语言之后,却都翻译成了凯撒或者沙皇。不过在基辅罗斯时期,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一次外,其它罗斯诸国的大公并没有使用过这一称号。

俄罗斯起用与废止“沙皇”称号

所以在罗斯地区,其实“沙皇”这个称号早期一直指的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但因为俄罗斯在文化上受东罗马帝国的影响非常大,后来罗斯地区基本都信仰了东罗马的国教东正教,而东罗马“沙皇”同时还是东正教教会的最高领导者,所以“沙皇”这个词在罗斯地区也渐渐地演变成了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

所以在公元1480年莫斯科大公国正式中止了与金帐汗国之间的臣属关系,取得完全的独立之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就开始被非正式地称为“沙皇”了。而他的这个称号,除了罗斯人将这一称号视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之外,还有着另外两个重要的原因。

俄罗斯第一个被称为沙皇的统治者——伊凡三世

首先是在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东罗马帝国灭亡。而在此前后,奥斯曼帝国还已经成为了巴尔干地区许多东正教和斯拉夫民族的统治者,所以在莫斯科公国独立之时,它基本上已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立的东正教国家了。所以当时莫斯科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了东正教在世界上唯一的捍卫者,因此也是东正教的最高统治者了。

而除此之外,在公元1472年,在东罗马灭亡之后曾一度自封东罗马流亡皇帝的托马斯·帕里奥洛格斯之女索菲娅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莫斯科也据此认为自己通过联姻继承了东罗马末代“沙皇”的法统,所以自己已经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因此当时很多人甚至已经非正式地将莫斯科大公国称为“第三罗马”。

不过在早期,莫斯科也知道自己的实力有限,所以这些称呼都是非正式的。而直到公元1547年,后来被称为“伊凡雷帝”(或是“恐怖伊万”)的伊凡四世登极之时,才正式使用了“全罗斯人沙皇”这个称号,莫斯科大公国在此时也转变成了俄罗斯沙皇国。而在他统治期间,俄罗斯先后灭亡了金帐汗国的余脉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并极大地削弱了同为金帐汗国余脉的克里米亚汗国,一跃成为了地区强国。

废止了“沙皇”称号的彼得大帝

但和人们普遍的认知不同的是,俄罗斯君主使用沙皇这个称号其实只持续了174年。因为在公元1721年,进一步扩张了俄罗斯领土,并开始奉行欧化政策的彼得大帝废止了“沙皇”这个称号,此后俄罗斯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就变成了“全俄罗斯皇帝”。而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沙皇”这个词东正教色彩太浓,如果继续使用会让人觉得俄罗斯的最高统治权力仍然来自东正教会,而这与他对俄罗斯进行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的目标南辕北辙。但因为“俄罗斯沙皇”这个称号在欧洲各国乃至俄罗斯民间早已深入人心,所以虽然官方把称号给改了,但民间和外国却仍然使用。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17年俄罗斯皇帝被推翻为止。所以在后面将近200年里,“沙皇”这个称号其实都不是俄罗斯皇帝的正式名称,而是约定俗成的非正式名称。

其它国家的沙皇们

而俄罗斯官方虽然不再使用“沙皇”这个名称了,但当时的世界上,其实还是有好几个国家在官方层面一直在继续使用“沙皇”这个称号。

首先是前文提到的保加利亚。虽然最早使用“沙皇”这一名称的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在公元1018年就灭亡了,但此后先后建立的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的最高统治者也都一直使用沙皇这个称号。而保加利亚王国直到1946年二战结束后才灭亡,当时末代保加利亚沙皇西美昂二世才9岁。而他现在虽然已经82岁高龄,但却仍然健在,这也使他成为了世界上现在唯一还在世的做过沙皇的人。

曾经的保加利亚沙皇西美昂二世

此外,塞尔维亚的君主在公元14世纪开始也称“沙皇”。后来塞尔维亚被奥斯曼帝国吞并,塞尔维亚沙皇不复存在,但在塞尔维亚民间,却经常把奥斯曼苏丹称为沙皇,特别是在一些史诗作品里尤其常见。

而除了沙皇之外,中欧和西欧地区还曾有过几个国家的君主也使用过和“沙皇”本质上是一个词的“凯撒”。比如德国和奥地利(奥匈帝国)的君主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其正式的称号其实一直是“凯撒”,在欧洲其它语言里他们也被称为“凯撒”,只是在翻译成中文时他们被翻译成了皇帝。

而另一个鲜为人知但却使用过“凯撒”称号的王室是英国王室,但这个称号却不是在英国本土使用的。大家知道印度曾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而在公元1876年5月1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亲自到印度就任印度皇帝一职,正式兼任了印度的君主。但其实说她就任了“印度皇帝”也是一个不是特别准确的译名,因为她当时就任的这个职位,正式名称是“印度凯撒”(Kaisar-i-Hind)。

“印度沙皇”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在就任印度皇帝之前,曾想把自己的正式称号改成“大不列颠、爱尔兰及印度女皇”,但当时的英国首相迪斯雷利担心把英国君主的称号彻底改变会引发争议,因此要求维多利亚在保持原来英国和爱尔兰女王头衔不变的情况下单独兼任一个印度君主的称号。而最后英国的东方学家莱特纳将印度的君主称号定名为“印度凯撒”,原因是在印度主要语言印地语/乌尔都语里,可能是因为古罗马影响的遗存,“凯撒”这个词也是皇帝的意思。所以维多利亚就任的这个职位,其实也可以说是“印度沙皇”了。而在她之后历任英国国王/女王也都兼任印度凯撒,直到二战结束,英帝国解体时为止。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也因此成为了末代“印度沙皇”。

为什么俄国的皇帝叫沙皇?

俄罗斯的"沙皇"(Царь)是"凯撒"的意思。因为俄罗斯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即赫赫有名的"伊凡雷帝"。他是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亚与莫斯科大公的孙子,在拜占庭末代流亡君主——索菲亚的弟弟在威尼斯去世之后,伊凡继承了他的皇帝头衔和法统,加冕成为全俄罗斯皇帝,即"第三罗马"。而罗马帝国的君主称"凯撒",即"第一公民",俄罗斯继承的是东罗马帝国的法统,德国继承的是西罗马帝国的法统,皇帝叫Kaiser.

为什么俄国的皇帝叫沙皇?

沙皇是俄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从公元1546年一直沿用到了公元1917年,第一位正式加冕为沙皇的俄国统治者是伊凡四世,在他统治之初的俄罗斯,还在只有莫斯科这一小块,是一个大公国,这时的莫斯科大公国才从蒙古帝国的控制中脱离出来,伊凡四世在公元1547年正式由莫斯科大公加冕为沙皇。

沙皇用的英文“Shah en shah”是指众王之王的意思,在古代的波斯帝国,他们就喜欢以一种修饰夸张的手法来称呼自己的国王,这是因为波斯帝国建立之后,先后征服了周边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国王自然都会像波斯国王称臣,或者被杀,以征服者姿态自居的波斯国王,也就不难理解被称为众王之王了。

在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时期,古波斯对地中海沿岸的影响非常深远,也包括了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一千年之后,当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之后,拜占庭帝国也就此走向灭亡,拜占庭帝国时期,俄罗斯人也在拜占庭皇帝的统治之下,在这个时候,俄罗斯人就开始将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尊称为“沙皇”,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帝国迅速崛起,短短数十年时间就征服了众多的国家,占领了辽阔的土地,欧洲各国也不得不俯首称臣。俄罗斯人见到如此强大的蒙古帝国后,于是又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

到了公元15世纪,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蒙古帝国的衰落,当时的莫斯科大公,开始逐蚕食拜占庭帝国的权利,并逐渐的统治了莫斯科及周边的区域,并让莫斯科大公国的影响力不断的扩大到整个东欧,随着莫斯科大公国不断壮大实力,到了伊凡四世成为莫斯科大公后,为了和自己的大公国实力相匹配,伊凡四世将自己的头衔升格加冕为沙皇,也成为了所谓的众王之王。

又过去了两百年,这时的俄罗斯已经通过吞并,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虽然莫斯科大公国的统治者已经自称为沙皇,但是本质还是大公国的公爵,直到彼得一世继位后,俄罗斯帝国才真正意义的建成,这时彼得大帝才正式的将沙皇追加了皇帝的意思,而非是只是国王的意思,国王也可以指封地诸侯,皇帝是指大一统帝国的统治者。公元1917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布尔什维克屠杀,经历了近六百年的沙皇时代才正式的结束。

为什么俄国的皇帝叫沙皇?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