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川省叫四川?

和中国许多被改了名的地方一样,四川最初本不叫四川,而是叫蜀!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商周时代,那时候的四川大地便出现了国家,名为古蜀国,如今著名的三星堆遗址就是曾经古蜀国的都城。

而到了战国时期,秦军入蜀,灭亡蜀国,实行郡县制,蜀国就成了蜀郡。

而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四川便成了益州!后来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乱世之中,四川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诞生了许多的割据政权,比如刘备的蜀汉,李雄的成汉等等。

那么这“四川”二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还得从唐朝的行政区划改革说起

到了唐代,李世民对当时的领域进行了划分管理,分中国为十道,那时唐朝疆域也算是辽阔,这么多的道中,为了便于管理,有进行了更为精确的划分。把疆土南部的领域统称为剑南道,剑南道的东边是山南道。

公元733年,在唐玄宗继位的时候,把疆土根据之前的划分又做了新的规划,成为了十五道。随后以剑南道为中心,划分道路两边各为东西大道,东道和西道,这在后来也被称为剑南两川。再加上山南道,在唐朝时期被叫作“剑南三川”。为了称呼更加的方便,“两川”和“三川”也就逐渐成了约定俗成的代称。

看到没有,这里就已经“三川”了啊,而到了宋代“四川”正式出现。

宋代时,四川地区到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统称“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路”或“四川”,这个时候起,四川这个名字也就保留和流传了下来。

元代于至远十七年(公元1281年)正式建致“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省治设于成都,四川于此正式建省。

明时分全国为十三行省,今四川即为四川省。清初分全国为十八行省,四川行省区域之西北境已至理塘、巴塘等地。辛亥革命后,1935年,四川省再次非分,这次是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个是行政督察区,另一个则是西康督察区。建国之初,曾经把原四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公署,1952年撤消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5年撤消西康省,其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省。

1997年,川渝分治,再次划分,重庆市容纳了原来的川东一些领域。剩下的就是现在的四川省了。

当然了,“四川”之名还有另一种说法,在古语中,"川"即河流。

《釋名》有言:“川”即“穿”也,穿地而流也。《禹贡》也有言高山大川。《周語》有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四川”顾名思义,就是四条大河咯。那么这四哪四条河呢?现代人一般指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这几条大河。

为什么四川省叫四川?

作为一个在四川生活了13年的北方人,最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四川叫四川,而不叫三川或者两川呢!一次偶然机会才得知四川名字的由来!

其实四川名字的真正由来是从秦至北宋时期宋真宗最终形成的“川峡四路”区域的简称。“川峡四路”具体是指利州路(今陕西省汉中市);夔州路首府(今重庆市奉节县);梓州路又称潼川府路首府(今四川省绵阳三台县后迁泸州市纳溪区);益州路又称成都府路首府(今四川省成都市)。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秦时置为巴郡、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并且分别在今天的成都和绵阳市三台县设立治所,简称“两川”。

唐玄宗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山南西道辖今陕南、川北地区、治所在汉中)。这样,便有了“三川”的简称。

北宋又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合并四路设置四川行省,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又改称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为什么四川省叫四川?

中国很多省份的地名都有渊源,比如河北意指黄河以北,山西意指太行山以西,湖南意指洞庭湖以南,湖北意指洞庭湖以北……四川为什么叫四川呢?

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川乃大河之意,四川意指四条大河流。

其实,四川之名与河流无关,它源自于北宋,定于元朝。

四川,在古代大多数时候称蜀,主要因为早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便建立了以古蜀族为中心的政权,被称为蜀国,自此以后,四川地区大多时候都被称为“蜀”,建立在四川的政权也很多以“蜀”为国号,比如王建建立的前蜀、孟知祥的后蜀等。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着手进行统一战争,乾德三年(965年),宋朝出兵攻灭了占据四川的后蜀,有“天府之国”的巴蜀地区从此归属宋朝统治。

然而,宋朝在四川的统治并不稳固,后蜀刚刚灭亡,四川便发生兵变,号称“兴蜀大王”,很快蔓延至大半个四川,让赵匡胤又费了一番力气才平定,甚至比消灭后蜀更加难缠。

好景不长,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四川又发生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次起义比上次兵变更猛烈,起义军建立大蜀政权,控制四川大部,让赵光义花了四年才收拾利索。

为了彻底治好四川,北宋决定“分而治之”。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朝廷决定把原本只有一个川峡路的四川分为益州路(治成都)、梓州路(治三台)、利州路(治广元)、夔州路(治重庆奉节)四路。

这样一来,就相对容易管辖统治了。

由于这四路相邻,关系密切,官方把他们合称为“川峡四路”,或简称“四川路”。后来,朝廷觉得“分而治之”略显麻烦,又设“四川制置使”,管辖“川峡四路。”

元朝发明了行省的概念,便是如今省的原型,朝廷把“川峡四路”合并,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是为“四川”建省之始。

从此以后,四川便成为蜀地的称呼,一直延续至今。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为什么四川省叫四川?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川”字作为地名最早应当是与河流联系在一起的。

川的象形字

《釋名》有言:“川”即“穿”也,穿地而流也。《禹贡》也有言高山大川。《周語》有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字最开始就是河流的意思。

在这种直管的认识下,很容易将四川这个地名的由来,联系到四川盆地的诸多条河流上。

四川的河流

因为这个号称天下陆府的盆地中,并不缺乏名山大川。

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讲四川对应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这几条大河。

不仅现代人有这样的错觉,元代人的地理类书籍中,也有记载:“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要知道,四川盆地的河流很多,为什么单独以四条河的名字命名呢?并且到底是哪四条河呢?这是说不清楚的。

历史地名的发源演变,还是要从历史政区的变化说起。

比较可信点的观点是:四川这个地名,诞生于宋代。

因为宋代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1年),将辖区位置就在今天的四川的川峡路一分为四,这四路分别是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四路合称为川峡四路,因此就有了“四川”路这个简称。从川峡四路到四川,这个说法较为可信。但是现在有学者发现,在唐代的文献中,就有“剑南四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唐宪宗元和八年 813年)、“褒斜四川节度使陈敬瑄”(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等关于四川这个地名的记载。由此而知,四川这个地名,恐怕在唐代就产生了。而非产生自宋代。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为什么四川省叫四川?

“四川”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

在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中,四川被叫做西川,而相对应的大巴山以北秦岭以南的汉中峡谷则叫做东川。东西二川互为表里,都是西南方向的比较富庶的平原地区,都是天府之国。

到了清朝,有个爱旅游爱题字的皇帝,就是我们的爱新觉罗玄烨大爷。为了避他的名讳,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变成了宣武门之变,明朝南京的玄武湖变成了宣武湖。这么霸道,你妈妈知道吗?

有一次,康熙爷批阅奏章,老眼昏花不小心,把西川写成了四川,官员又不敢提出修改意见,只好将错就错,于是西川莫名其妙就成了四川。

其实,康熙根本没有机会把西川改为四川,因为从元朝开始就有四川了。

元朝统治中国,虽然只有97年,但中国的行省制度、各种地名的起源,都与元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朝时,藩镇割据十分严重,在原益州一带设置了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从而有效避免了四川的割据和混乱。到宋朝,四川又设置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到宋仁宗时期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

元朝,因为杀人屠城太多,人口锐减,实在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行政区域进行管理,所以直接粗线条在西南地区设立了一个四川行省。

不过,元朝的四川行省和现在的四川省差别还很大,到明朝时继续调整变成了这个样子。

明朝的四川省,辖区除今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市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辖境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布政使司衙门驻成都府。在川西高原,设立了卫所,实际上不不输于四川布政使司管理范围。

到清朝,川西和川南的改土归流完成,四川省的基本范围才得以确立。

为什么四川省叫四川?

四川省名由"川峡四路"而得名, 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别称,川峡四路之前只有两路,即西川路和峡西路,西川路辖置益州、梓州;峡西路辖置利州路、夔州,当时全国共15路,而两路之前只有一路即川峡路。宋人分为四路称其为”川峡四路“。

其实四川就是宋时四路的简称,而为什么叫四川而不是四路,因为唐时四川地区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后人有时称四川为两川地区,在古人的眼里,"川"就是泛指三峡以西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以及贯穿其中的江河川谷。

古时川峡四路与现今的四川省并不是完全吻合。行政管辖区域大致包括:今四川大部、重庆全境、陕西汉中秦岭以南的子午河、星子山以西地区,贵州的安顺、贵阳遵义、铜仁等区域,以及甘肃文县。而汉时的益州才是四川的雏形。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四川就是秦岭之南,青藏高原之西,云贵高原之北,三峡以西的一块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而这片区域在未分设重庆市之前的四川全境就是古巴蜀之地,蜀国相当于益州及现今的四川,占据四川盆地。巴国相当于坐卧大巴山腹地三峡以西的现今的重庆市。两路中蜀地相当于西川路,巴渝之地相当于峡西路。后来为为防止地方割剧,将秦岭之南的部分地区划归陕西。
从地理角度来看,"川"其实就是四川的主题,"峡"是四川的东界,由于四川位于长江上游,川西高原西缘西藏高原和横段山脉,这里丘谷相间,水网密布,孕育了长江较大支流诸如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等,打造出成都平原与四川盆地这样的天府之国。长江经重庆夔门口东入三峡完成了在四川的奔跑。真所谓高峡出平湖(盆地)。因此,可以理解为峡西(三峡以西)的西川之地就是美丽的四川。 四川不缺的就是"川",四是缘于四路,但川并不只四个,长江在四川较大的支糸也不下四条,而县级以上地名如北川、青川、合川、永川、汶川等也不止四个。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就是较大的"川",有水便有川,有川亦有峡,所谓风水宝地、天府之国,无愧于"扬一益二"之美誉。而川更多是相对于山或峡而泛指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与纵横其间的山川河流。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东周时秦楚两国发现这片美丽的土地为巴、蜀之国,经反复争夺后被秦兼并。成为列代的米库粮仓和战乱政权的避风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