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个英雄人物?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由于不懂人心,比较喜欢刘备还有诸葛亮。特别是刘备,看他办什么事都比较仁义,哪怕是逃亡也不忍心丢下百姓。而当看到赵云为了救阿斗而身陷险境的时候,居然把儿子给扔了,简直就是为君为主的典范,这样的人才是英雄嘛。
后来长大了,再来看《三国演义》,总觉得刘备有些虚伪,他好像只是擅于伪装,擅于利用人而已,而且他自己本身好像没有多大能力。特别是白门楼下,面对吕布存亡,那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简直惹人生厌,吕布把你当兄弟,辕门射戟为你摆平纪灵,你为了自保,居然如此过河拆桥,如此之人,配得上“仁义”二字?
相较而言,我反倒开始喜欢上了曹操,有才华,有能力,重义气,讲交情,特别是他的文人身份,让我对他又多了几分研究与关注。
曹操本人是好是坏不管是在正史还是小说中,争议都很大。而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让世人将其定义成了一位奸雄。我以前也是那样认为的,但后来我变了。
都说乱世出英雄,在那个时代,人要么入局自己谋划领导,要么成为别人的一颗棋子。曹操选择了策划领导,为自己博弈一番,没有错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再者,曹操一生建功立业,逐鹿中原,虽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并没有自己称帝,不管是不是时机不成熟的原因,从名义上来讲,他没有篡汉,后边的称号是他的儿子曹丕追封给他的。
而且他做得已经足够多了,他并不亏欠汉献帝,他将原本已经居无定所的汉献帝刘协邀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好生伺候起来,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刘协。你们可知道在来许都之前刘协过的都是什么样的生活吗?
董卓、李傕、郭汜哪个把他当人看了?惶惶不可终日。逃出长安城后,一路流亡,饥渴难忍,可有人来救他。最终还不是曹操来了?他才得以活得像个人,至少只要他听话,他就是皇帝!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曹操诗歌,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他所开启的建安文学是他一生中重要功绩之一,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赞之“改造文章的祖师”。
那句“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试问当时天下,何人能有曹操之胸怀抱负。这样的人,才配得到天下,才配称为英雄!
当然了,现在看来,不管曹操还是刘备都差不多,都是于和伟嘛,哈哈!
你最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个英雄人物?
我喜欢貂蝉,看官不要以为我色,其实并非如此,貂蝉身为一介女流,手无伏鸡之力,却为了民族的大义,国家的兴亡舍身取义,不顾个人的安危,名节毅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利用自己的美色和智慧周旋在董卓和吕布这样一对干父子之间,制造矛盾,挑剥关系并成功的达到了目的,使他们父子夺爱,反目成仇,杀死了董卓。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样舍身取义的巾帼英雄难到不值得喜欢吗?
你最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个英雄人物?
谢谢邀请!
放眼三国前后本人喜欢曹操,其它任何人都望其项背,曹操此人从年轻时代就有一股狠劲,大事不居小节,爱惜人才,眼光独到,诸侯反董卓时像刘备这样的人谈不上坐位,说话的资格都没有,是曹操从中周旋,在演义中才有关羽斩华雄这一节,从此刘备一伙才有了名气,当然这是虚拟的,可以看出曹操慧眼识人,在北方不可一世袁绍身为盟主,其名声,实力远远大于曹操,但曹操看出袁绍志大才疏,谋而不决,终究成不了气候,在兵力悬数的情况下曹操敢于消灭这支实力军,在官渡之战的阶段中,乌丸长途奔袭亲自带队烧掉袁绍军粮,使袁军军心大乱,灭袁绍后北方基本掌握,曹操深谋远虑,按抚百姓,实行屯田制,多劳多得,按比例分成,确实有种帝王的手笔,奉天子也好,挟天子也罢,应该说是中央政权的所在地,这就是曹操过人的聪明之处,像讨东吴,蜀汉,是明正言顺,师出有名,就刘备而言还打着皇叔的旗号,为的也是师出有名,赤壁之战若不是曹军染上传染病,鹿死谁手还不一定,曹操胜算比较大,汉献计禅位曹丕,更证明曹操以中央政权的名誊的高明,所以我信服曹操,再见!
你最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个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里写了多少人物?
有专门研究者人做过统计,一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 980多个,还有人说1255个。这其中有一定性格和故事情节描写的就有400多个人。
在这些众多人物中,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等,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野心家,也有普通人。有叱诧战场的大将军,有运筹帷幄的大统帅,有明察秋毫的大谋士。英雄,枭雄,人雄,义薄云天者有之,足智多谋者有之,争强斗狠者有之,舞台浩大,人物繁多,个个形象鲜明。你刚唱吧罢我就登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群星灿烂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其中,说起我们喜欢的人物,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芥末凉菜,各有所爱。
我读《三国演义》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徐庶。
徐庶虽然在整个三国人物中出场并不多,也不是主要角色,但是徐庶在《三国演义》人物中,承前启后,举足轻重。在我国民间老百姓传说中口碑很好,他的故事一直被后人口口相传,流传很广。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到现在还在被广泛使用,妇孺皆知。
在《三国演义》里,徐庶最被人称道的地方,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一是忠于汉室。
徐庶少年时期学习儒学,并与诸葛亮相识,由于志向相同,成为好朋友。徐庶平生所愿就是匡扶汉室,恢复汉代一统天下,结束诸侯混战,民生涂炭局面。而刘备被人称为“刘皇叔”,是汉代宗室之后,代表汉代正统。所以徐庶主动投奔刘备,辅助刘备。当时刘备正寄人篱下,依附刘表栖身新野小城。徐庶被刘备委任为军师。正值曹操大军攻打,徐庶帮助刘备守卫新野,几次打败曹操军队,还乘胜追击,夺取了樊城。这引起了曹操的注意,并设计骗徐庶离开了刘备。
二是孝顺母亲。
徐庶从小父亲去世,是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徐庶非常孝顺母亲。曹操正是利用了徐庶的这点,在军事上不能取胜的情况下,为了对付徐庶,掳掠了徐庶的母亲,并且骗取老太太字体,让人模仿徐庶母亲,写信给徐庶,把徐庶骗到了曹操军营。《三国演义》情节徐庶最大软肋就是孝顺母亲,徐庶收到母亲的信后,“方寸大乱”,如果他不离开刘备,担心曹操加害母亲,被迫离开刘备。按照三国故事,也正是徐庶的孝顺,才害死了他母亲。这里不再多说了。
三是举荐诸葛亮。
这是一次谱写和改写历史的推荐。徐庶最大的亮点就是临走时候向刘备举荐了他的好朋友诸葛亮。《三国演义》里徐庶离开刘备后又“打马回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告诉刘备,诸葛亮志向高远,必须亲自去请才行,这才有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才有了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从此逐步摆脱四处流浪奔波命运,在诸葛亮辅助下,节节胜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开创四川根据地,奠定三分天下,三足鼎,三国演义的局面。
四是很有气节。
徐庶一生注重做人气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就突出彰显了他的气节。《三国演义》中徐庶离开刘备见到母亲后,发现曹操阴谋,母亲知道徐庶是怕自己受牵连才离开刘备,于是上吊自杀,以断绝徐庶后顾之忧。徐庶也曾在离别时向刘备许诺,不为曹操献一个计策,母亲的去世,更坚定了他的信念,此后终生没有为曹操出一谋划一策。
你最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个英雄人物?
佩服不等于喜欢。既然说喜欢的话,我想,我还是选赵云。理由是:1,能力方面。赵云实力雄厚,武艺超群,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战功显赫,业绩斐然。2,德行方面,这也是喜欢的主要方面。他虽然能力出众,但从不以此为骄傲的资本。始终坚持“低调为人,高调办事"的处世原则,踏实、诚恳。我喜欢。
你最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个英雄人物?
文官喜欢陈宫,陈宫聪明才智过人,宁死不屈,好讲义气,只可怜跟错了吕布,吕布虽然武艺算一算二,天下无敌单打。武官喜欢姜维,姜维文武双全,深受孔明喜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