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三国演义》最后一集中为什么称活着的司马炎为晋武帝?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
这句话用来形容94版《三国演义》中的“司马炎”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孝庄皇太后再适合不过了。
在94版《三国演义》尚且活着的司马炎,竟被他人用谥号“晋武帝”来称呼? 无独有偶,而《康熙王朝》中的圣母皇太后,也在活着的时候说出了死后的谥号“孝庄”。
难道古代帝王、后妃的谥号,在他们尚在人间时,就已经封好了吗?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所谓“谥号”意为“死后的追谥”。 拿魏武帝曹操来举个例子。曹操生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重兵主朝政,世人皆骂他是汉贼,但是曹操直到死前,也没有篡汉称帝。
“魏武帝”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对父亲曹操的“追谥”,并非是曹操往自己个脸上贴金所起的“雅号”。
“谥号”分为三大类:①赞美性的谥号②批判性的谥号③同情性的谥号。
①赞美性的谥号—— 由上图可见,谥号并不是古人“胡乱”追谥的,每一个“谥字”其中,都有它深刻的含义。 例如“武”号,君王在它生前必须要有“威、强、睿、德”四大成就,在死后才可以被谥号为“武”。
就“汉武帝”刘彻来说,汉武帝在位54年期间,开疆扩土抗击匈奴,在汉武帝统治下的汉朝版图不断扩大甚至超过秦始皇时期版图的1.5倍,汉武帝“谥号为武”可谓是名副其实。
“汉文帝”刘恒,巩固了汉朝统治,发展经济、农业开创了“文景之治”,带领汉朝走向盛世,可谓是“经天纬地之帝”死后“谥号文帝”。 由此可见“谥号”对一个帝王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圣君明主会被赞美,无道昏君会被批判。 ②批判性的谥号 “灵、厉、炀(yang4声)”这些谥号都是具有批判性的。
例如汉灵帝刘宏,他在位期间荒淫无度,刘宏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纵欲淫色将自己“掏空”而死的皇帝。 所谓“乱而不损为灵”的意思是:国家混乱,为帝者却只顾享乐,不去管理的皇帝。
汉灵帝刘宏为帝期间,汉朝宦官当政,朝中买官卖官,百姓苦不堪言,刘宏死后,后人为了批判他,将他的谥号称为“灵帝”。
③可怜性的谥号
如果作为一个帝王,到了被后世同情的地步,那么这位帝王也太惨了。 比如说汉哀帝刘欣,刘欣这位帝王非常复杂,他早年勤政治国,立志要扶正汉朝衰落的局面, 然而“奋斗”了一阵子过后,他的气势逐渐被消磨殆尽,最后沦为一代庸帝。
他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他广选后妃却喜欢男人,最后仅在位7年就死了,后人同情他,将他的谥号追为“哀帝”。的确,汉哀帝太悲哀了!
通过上文的讲解,可以了解道所谓“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生前的所作所为,作为评价而追加的称号。
由此可见,历史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无论是普普通通的百姓,还是高高在上的帝王,都逃不过历史这面,可以看清一切“污浊”的镜子。
老版《三国演义》最后一集中为什么称活着的司马炎为晋武帝?
诚邀,如题。其实不只《三国演义》,很多经典的电视剧也犯了这个错误,比如《康熙王朝》里康熙的皇祖母自称孝庄太后,要知道孝庄这个谥号是她死后,康熙帝亲自上的,也就是说,这是不应该挂在老太后自己嘴边的。
电视剧喜欢用谥号和庙号来代指人物,这就是最搞笑的错误。为了避免一笑再笑,我们要先弄懂谥号和庙号是什么?
谥号也叫“諡号”,就是古人去世后依其生前的功劳大小所立的称号。皇帝的谥号一般由专门礼官或者后继之君决定;臣民的谥号则多半由朝廷赐予。最早的谥号记载出自《史记·郑世家》:“乃更立昭公弟亹为君,是为“子亹”也,无谥号。”晋武帝就是司马炎的谥号。
那么庙号呢?庙号是皇帝驾崩后,后继之君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唐朝前庙号一般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才能有庙号,唐朝后庙号几乎皇帝人手一个,像唐太宗,宋徽宗都有。
这就是庙号和谥号的意义,各位客观明白了吗?老版《三国演义》最后一集中为什么称活着的司马炎为晋武帝?
这应该是戏剧界的惯例,不该放大看。
元杂剧里,西厢记开头老夫人道白:今贞元十七年,德宗天子在位 。
睢景臣《高祖还乡》:唤作汉高祖。后世人为了表达自己学问,多说:这些人傻逼,犯了低级错误。
其实,当时是这么解释的:凡是脚本,演义某一朝事,莫不书当时皇帝庙号,以备考证。以为惯例。
那句“德宗天子在位”,不是剧中人物对白,而是扮演老夫人的伶人以伶人身份说与观众听的,交代故事背景。“唤作汉高祖”,也如此。戏曲讲究雅俗共赏,而观众文化修养不齐,必须要做到叫人“听”懂。
即使再没有学问的人,听了“德宗天子在位”,也知道西厢记发生在唐德宗时期。“唤作汉高祖”也有同样效果。
而对“换姓更名唤作汉高祖”大加批判,“夏虫岂可语冰!”
三国演义里那句“晋武帝”,虽然面对头条这些“历史达人”是小儿科,但也有许多人不知道司马炎是谁的,听了这一句,也可以听懂。
可以看做沿袭戏剧惯例,不必过度解读。
老版《三国演义》最后一集中为什么称活着的司马炎为晋武帝?
那是错误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