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如李白,陆游,黄巢,曹操,辛弃疾等人大家认为谁的武功最高?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绝对是一个武林高手。

就以我们题中所说到的这几位来比较的话,李白的武功应该是最强的,而且在武功套路方面也肯定是最多最杂的,因为他游历于各地的过程中,肯定见识得比较多,也肯定能够学习到各家之长。

在魏万的《李翰林集序》中对李白的剑术也有描述,写道:“少任侠,手刃数人。”

一个人武功的高低,除了武功本身之外,与他人交手的经验也是非常关键的,李白一生周游天下,本来脾气就傲,而且还爱喝酒,肯定没少打架!

人们印象中的李白,只不过是一位非常有名气的诗人,却不知道他从小就学习了剑术,而且是经过名师指导过的,并不是自己拿着剑乱耍一通的。因为李白喜欢到各地游历,所以有必要学习一些防身的东西。历史上的李白一点都不瘦弱,相反地,他是一个身体非常强壮的人,如果没有长时间的锻炼,是不可能会有这种强壮体魄的,当然,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他如何能够浪迹天涯。

还有一个地方更有现实,那就是李白周游各地之时,路途中肯定需要防范强盗流氓之类的坏蛋,所以武功绝对不会是低微的。

说起文人,我们总会想到这样一个词:“文弱书生”,这是大多数人对文人的印象,他们非常地柔弱,一点阳刚之气都没有,因为他们一生钻研于文,只会玩儿笔杆子。但是关于文,同样还有“文武双全”这样的词汇,就是文人在追求学问之外,也会对强身健体有一定的涉猎。

明代有一个叫做王阳明的军事家、思想学以及文学家,他除了要求自己要强身跟学习射箭之类的东西之外,还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其他人,希望其他的文人也能够有强身的追求。

王阳明认为,文人不应该是体弱的,而应该要有勇猛、刚勇之气。至于在个人的武功方面,士兵对他的射箭之士非常地尊崇,相信身手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文人习武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李白乐意当一个游侠 ,大词人辛弃疾更是军人出身!

再比如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查一下子路这个人的生平事迹,他的身形是属于那种相当魁梧的,而且有不少历史史料都说这个子路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武林高手,这个子路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并没有很确切的说法,只知道他保护自己的老师是绰绰有余,他是孔子周游列国最有力的保证!

古代的文人,如李白,陆游,黄巢,曹操,辛弃疾等人大家认为谁的武功最高?

我认为黄巢的武功最高,他带领着农民起义军,经过无数次战斗,才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建立了政权,从实战经验上,其他人不能比。

第二应是辛弃疾,他带领几十人,冲进几万人的大营,生擒叛徒,而全身而退,其胆量武功非他人能比。

曹操应排到第三,虽出身官宦人家,但给董卓献刀,足见其胆量。杀吕伯奢一家足见其凶狠毒辣,一生经过不少阵仗,实战经验颇丰,武功也马马虎虎。

李白爱行侠仗义,梁羽生的《大唐游侠传》里李白是一个武功不错的剑客。但他只是永王的一个幕僚,看来永王看重的是他的文采,不是他的武功,应该排在第四。

陆游一介书生,空有报国之志,只发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感慨,实战经验太少,想来武功好不到哪去。应该排在第五。

古代的文人,如李白,陆游,黄巢,曹操,辛弃疾等人大家认为谁的武功最高?

要论武功肯定是曹操和黄巢有一拼,其余三位只有摇旗呐喊的份。

古代的文人,如李白,陆游,黄巢,曹操,辛弃疾等人大家认为谁的武功最高?

武功不仅仅指代武术套路和拳脚功夫,对各种兵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它是一个综合考量项目,还包括军事才能,作战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等。

在曹操,李白,黄巢,辛弃疾,陆游这五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中,论武功的话,我认为曹操的武功应该排第一,黄巢第二,辛弃疾第三,李白第四,陆游第五。

(曹操割发代首)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作为魏国的奠基人,拥有相当突出的文韬武略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智勇双全的人,他本身就是武将出生,拳脚功夫精湛,对许多长短兵器能熟练运用,尤其是剑术,相当了得。他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好几次都是死里逃生,足见他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心理素质极好。

(曹操)

更重要的是,曹操爱才惜才,知人善用,对优秀人才会不惜一切代价挖过来为我所用。并且,曹操军纪严明,精通兵法谋略,赏罚分明,这两大因素,是他最终能从三国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黄巢)

黄巢作为唐代末年起义军的领导者,史书记载,黄巢的骑马术,剑术,射术都很优秀,在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他亲手解决的唐朝大将不下十人,如果论起单打独斗功夫,黄巢要强于曹操。

但黄巢的劣势在于,在用兵之道和管理才能上,他远远弱于曹操,这是他最终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但黄巢有效地打击了大唐王朝的锐气,这点值得肯定。

(辛弃疾)

辛弃疾出生在金国,自小目睹了金国的野心,因此,他少年时期就发奋读书,闻鸡起舞,不断练习武艺,旨在长大后报效祖国,赶走敌人。可以说,辛弃疾是文采和武功都非常出色的人。

可惜的是,辛弃疾有些生不逢时,此时的宋朝,已经病入膏肓,辛弃疾空有一身本领,却报国无门,只能在郁郁寡欢中病逝。

(李白)

李白拥有侠肝义胆,喜欢打抱不平,常常在腰间佩戴着长剑到处游玩,更像是一名侠客。据说,是唐朝三绝之一的裴旻教授李白的剑术,由此推断,李白的剑术肯定不差。从李白的许多诗歌中可以推断出,李白明明知道自己的名气很大,也很有钱,但是,他还敢于独自行走江湖,在全国各地到处游山玩水,肯定拳脚功夫不赖,要不然,他恐怕被勒索多次了。

(陆游)

陆游是王安石的学生,是朝廷的文官,比起以上四人,他几乎没有什么武功,从一些史书和诗词中,很难找到陆游有武功的例证。只因为陆游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在诗词中处处流露出大气豪迈的风格,让读者误以为他是一个武林高手,实则不然。

陆游《长歌行》中的最后四句: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读起来是何等的豪气干云,让人顿生英雄气概。

古代的文人,如李白,陆游,黄巢,曹操,辛弃疾等人大家认为谁的武功最高?

所谓“武功”,可能很多读者认为无非就是武术、功夫罢了,也就是与人进行搏斗、对抗。倘若这样理解的话,就违背了提问者的初衷,这个问题也会比较难解决,就像关公战秦琼一样,处于不同的时代,很难凭借搏斗、对抗去区别他们之间谁的武功高。

也就是说提问者所说的“武功”,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文治武功”中的“武功”,也就是一个人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与功绩。

所以“武功”应该包含着两种含义:搏斗、对抗能力和军事才能、功绩。

这样一来,这个问题也就比较好回答了,要区别李白、陆游、黄巢、曹操、辛弃疾这当中谁的“武功”最高,不妨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李白

对于李白(701~762),想必各位读者朋友都不会陌生,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很多著名诗词,如《静夜思》《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佳作都被收录了中小学教材,也正是如此,在传统概念中,大多数朋友都将李白定义为“诗人”。认为他这是一位只会写诗的“文人”而已。其实不然,李白他还有这另外一个身份。

这个身份就是“剑客”,并且他也以“侠客”自居。根据史料《新唐书 李白传》记载:“然喜纵横术,击剑,轻财好施。”可以看出,李白天生一副侠义心肠,喜爱剑术而且乐善好施。

那么光喜爱剑术就能说明他武功高强吗?显然是不够的,唐代魏万在《李翰林集序》中提到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以及李白本人在著作《侠客行》中写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以及“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试问,要不是李白武功高强,剑术精湛,怎么做的到“手刃数人”,怎么写的出如此霸气侧漏的诗句呢?又怎么会被称为仅次于“剑圣”裴旻的“唐朝第二剑客”呢?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作为经历过“靖康耻”的人物,他绝对不只是一位“诗人”那么简单。陆游一生仕途坎坷,一直以来都有北伐金兵,收复中原的宏伟目标。正如他在《示儿》中所写:“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而这些并不是他的牢骚空谈之言,他也身体力行过。这些身体力行就是他“武功”的体现。

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就曾上书给主持北伐的都督张浚,建议其勿草率出击,应制定长远之计。张浚未听,果大败。

隆兴二年(1164年),在“隆兴和议”签订以后,陆游认清楚了当今之局势,认为临安处境不优,易受金兵侵袭,上书建议皇帝迁都建康,以长江天险抵御金兵的铁骑。皇帝未听,陆游也遭贬。

陆游在北伐献策中体现出他军事才能方面的武功,而他的“刺虎”事件则体现出他的武艺。

他曾在《怀昔》中写到:“挺剑射乳虎,血溅貂裘殷。”又在《三月十七日夜醉》中记载:“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这足以说明陆游绝非武艺平平之辈。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为唐朝末年时农民起义的领袖。史书对他的描述是:少有诗才,善于骑射,精通笔墨。也就是说他也算得上是一位文人,但他最为人所熟悉的还是“起义领袖”的身份。这个身份也更能体现出他的“武功”。

黄巢自幼就爱射箭、练剑、骑射,年纪轻轻便练得一身好武艺。这为他往后领兵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巢在起义造反之后,领导指挥了几场比较大的战斗。

●公元875~876率军采取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攻打沂州。

●公元887年,带领起义军攻占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

●公元879年,率军围困广州。

●公元880年,率军进攻长安,城破,称帝。

曹操

关于曹操(155年~220年),想必不要笔者过多赘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谓是“武能上马定钱坤”的代表人物。关于曹操的“武功”,我从来个方面来描写。

▲搏斗对抗方面的武功

●《异同杂语》中描述曹操:“才武绝人,莫之能害”。曹操曾潜入“十常侍”首领张让府中,被府中侍卫发现后,以手戟护身,越数米高的围墙而逃。

●《魏书》中记载曹操:“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擒猛禽”。也就是说曹操力气之大,异于常人,举弓可射杀空中飞鸟,面对猛兽也敢亲自擒杀。

●另外比较有名的一起事件是发生在曹操逃亡于吕伯奢家中。《魏书》中记载,曹操持刀亲手杀死几名抢劫其行李的匪徒。

▲军事才能方面的武功

曹操作为乱世枭雄,在军事方面建树超凡,是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 凭借其非凡的军事才能,统一了北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

●在陈留起兵后,于193年击败诸侯袁术,同年征伐陶谦,攻占徐州。

●198年,击杀吕布,占领徐州。

●200年,指挥著名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211年,亲率大军征伐关中,用计大败韩遂、马超联军,平定关中。

辛弃疾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人物的名字比较特别,一位是霍去病,一位是辛弃疾。“去病”、“弃疾”二者名字是如此的契合。而这种契合也注定了辛弃疾不平凡的一生。

辛弃疾(1140~1207)作为南宋豪放派的诗人,其作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流传千古不衰。除了在诗歌、文学方面造诣不浅之外,辛弃疾的“武功”也是让人啧啧称道。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大举南侵,年仅21岁的辛弃疾愤然起兵抗金,聚集三千人加入了耿京所领导的声势较为浩大的起义军,并且担任了掌书记一职。

次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因群龙无首而溃散。得知此消息的辛弃疾随即率领仅五十人的部队袭击拥有几万人的敌军,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他居然将叛徒擒回,最后押往了建康,交由朝廷处置。称之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也不为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样看来,结合对“武功”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几人当中。武功最高为曹操,黄巢、辛弃疾次之,之后便是陆游、李白。

曹操独为一档,主要是他在军事方面功绩以及军事才能远超于其他各位。

而黄巢高于辛弃疾则是黄巢所展现军事才能的机会比辛弃疾多。

陆游、李白在军事才能方面的展现几乎没有。

古代的文人,如李白,陆游,黄巢,曹操,辛弃疾等人大家认为谁的武功最高?

从正史看:曹操最开始是直接领兵上战场的武将,真正从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直到赤壁之战前夕,还有横槊赋诗的记录,武力值应属第一。李白辛弃疾历史记载都精通技击,辛是领兵上过战场的,并有手刃叛徒的记录,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辛的武力应该高于李。黄游正史无相关记录不好评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