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司马家族最后得了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诸葛亮,是真的吗?
感谢邀请!
这样的显然说法纯属瞎掰,司马家族最后能得了天下和并没有诸葛亮半毛钱关系。
我知道,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其理由无非就是司马懿因为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积累了实力,先是升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后来又加封太尉,以至于他在后来有资本去夺取曹家天下,并最终依靠曹魏的家底,由他的子孙开创晋朝,一统三国。
这样一看,司马家族的崛起,似乎还真是靠的诸葛亮的助攻。
但事实上,以司马懿的能力,以及曹丕与曹睿二帝对他的重视程度,即使没有诸葛亮,他一样能够做到这个位置。在曹操时代后期,司马懿就成为了曹操身边的重要谋士,其驱虎吞狼之计,是关羽败北的重要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与曹丕的关系非常亲密,这为后来他在魏国积累实力打下了基础。
曹丕称帝后,就立马给司马懿加官进爵,委以重任。每次曹丕出征,镇守许都的基本都是司马懿。后来曹丕驾崩,司马懿更是四位辅政大臣之一,成为魏国朝中一大势力。
而到了魏明帝曹叡的时代,司马懿同样是皇帝最得力的助手,多次建功立业,这其中就包括诸葛亮北伐给他刷的经验值。但这并不是诸葛亮的原因啊,当时司马懿其实在南线干的挺好的,他在督荆、豫二州期间,不管是对蜀国还是吴国,都颇有建树,在这里他一样能刷经验啊。只是后来,大司马曹真身体不太行了,这才让司马懿到西线作战。所以,无论有没有诸葛亮,都不会对司马懿的上升之路造成太大影响。
而后来,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司马懿去辽东一样的刷副本。
再往后,就和诸葛亮更没关系了,完全就是曹家送助攻,先是曹睿托孤,司马懿成为了唯二的辅政大臣。其后,他虽然遭到曹爽排挤打压,一度陷入低谷。但这个辅政大臣的名头,让他成为了魏国朝堂中非曹氏势力的领导人,而这才是他司马懿能够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大权的最大资本。
而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逐渐的掌握魏国朝堂,并最终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取而代之。
所以,总的来看,司马家族最后能得天下,乃是司马家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以及曹氏家族的天灾人祸,无限助攻所造成,和诸葛亮确实关系不大。
如果要论功劳,其实曹家人,随便出来一个,都比诸葛亮的要大!
都说司马家族最后得了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诸葛亮,是真的吗?
如此牵强的联系恐怕没有什么依据,司马家族的窃取天下凭借着自己家族几代人的努力和曹氏家族的衰落。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博弈尚且还是魏蜀两国之间的利益相争,并非“知音遇知音”的有意对垒。
司马懿对抗诸葛亮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司马懿临危受命,接过大将军曹真的重担,担任雍凉总督。虽大权已掌握在手,但仍属于为国家保境安民之举。而这种权力并非因为诸葛亮的北伐才拥有,司马懿为曹丕托付给曹睿的辅政大臣,而另外三位辅政大臣是陈琳、曹真、曹休。这种辅政结构两文两武、两宗族两仕族很是合理,曹丕也是更加侧重于用仕族势力打压宗族势力,在其继位以后,面对宗族的飞扬跋扈,已经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大权在握的司马懿实则是魏国集团内部的调整,并非诸葛亮带来的。
而曹真抵御诸葛亮并非一事无成,赵云这位名将还因败给曹真而贬官,马谡被败于街亭也是曹真指挥张颌的战果,两次抵御了诸葛亮北伐,一方面曹真身体状况存在问题,一方面长期的统兵在外,皇帝真的就放心吗?因此司马懿入关中开始时是与曹真配合的,这更体现了权利平衡的一个调整。而不是演义里的曹真溃不成军,司马懿掌了兵权。直到曹真病故后,司马懿才正式作为抗击诸葛亮的西线主帅。
曹睿的抉择曹睿在即将死去之际,托孤成了他最后的问题,在其列举的五位大臣中,曹爽、曹肇、夏侯玄都是宗亲,秦朗和曹宇为曹操养子,因此可以算是亲一色的曹氏家族,但这份名单受到刘放和孙资坚决反对,而此二人又深得曹睿信任,因此,在二人的建议下,召回掌兵在外的司马懿,辅政体系由曹爽主导,司马懿次之的结构,并在职位上完全架空司马懿。
原因很简单,司马懿在曹真死后,与郭淮在西线掌兵,而在东线由满宠、王凌为主,北线由田豫为主。北线和东线都是跟着曹操打天下的武将,而西线是善长政治权谋的司马懿,这就使得曹睿很不放心,召回朝内辅政,并挂以虚职才安全,而在政治层面,这能敲打一下曹氏宗亲,不要太过于张扬。但这也暴露了曹氏内部的衰落和斗争。
政变高平陵曹爽在曹睿死后对于司马懿的打压可以概括为肆无忌惮,司马懿本就挂着太傅的虚职,身为大将军的曹爽做的如果不过分,又怎能激起司马懿的反心。而作为司马懿本人来看,由西线调回,解除了兵权,内心存在一定的危机意识很正常,倘若坐视司马家族的被打压,曹芳一代贵为辅政大臣,到了下一代说不定就成了阶下囚。这种政治敏感度才是其发动政变的根源所在。
在其谋划下的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倒台,司马家族趁势掌握了大权,并开始了对曹氏宗亲的打击报复,逐步削弱和诛杀曹氏一门,这一点上是曹睿托孤起就留下的问题,但也是曹睿面对的难题,根源在于曹氏宗亲的衰落。
随着司马家族的坐大,篡权就成了顺势,曹髦大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奋起反抗的时候,就是曹魏政权易主的时候,虽又立一魏帝,但也只是禅让的政治工具,曹氏天下最终被司马家族所得。这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都说司马家族最后得了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诸葛亮,是真的吗?
司马氏得了天下,开创了晋时代,这也是司马氏几代人的努力。如果说司马氏得天下是诸葛亮的功劳,我觉得没有道理。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交锋,司马懿很少占到便宜,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的厉害,所以司马懿总是避其锋芒,尽量不与诸葛亮发生正面战争。
从一系列的交锋看出,司马懿是非常有谋略的人,而且司马懿能够忍受别人的羞辱,能沉住气。诸葛亮曾因为司马懿不出战,而送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笑他不是个男人,司马懿不但不生气,还把诸葛亮送的衣服穿上,自嘲一番,这样的司马懿还有什么不能呢?他可以装病,也可以装疯!他做事有规划,所以总可以把握时机,从不轻举妄动,司马懿的智慧奠定晋朝的基础。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胸怀大志,而且做事心狠手辣,正如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不但遗传了司马懿的优秀基因,而且他的狠毒上胜过司马懿。曹魏政权日落西山,司马氏家族取而代之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如果说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氏家族的话,那就是没有在上方谷把司马氏父子烧死,但这可不是诸葛亮的初衷!司马氏能得天下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计划,有预谋!
都说司马家族最后得了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诸葛亮,是真的吗?
三国到了中后期,基本那时的能臣名将都伤亡的差不多了,蜀汉的诸葛亮北伐,当时的曹魏能与其相抗衡的也就主要是指望司马懿了!有时候敌对国的一个强大劲敌,也须在政治上对其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使其本国的统治者还得倚重于他,因其还有利用价值!诸葛北伐战司马那却实是想制其于死地,以除掉这一大敌而后快。而具有政治野心的司马懿则不然,其深知曹魏在利用并且还防他,诸葛活看他也须更安全,所以每次与其对阵他只防守而轻易不主动进攻!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想得更多,其不但要对付蜀汉劲敌诸葛亮,还要防其内部政治上的敌人曹魏家族,其在等待大的时机,以便以后实现其政治野心!综上所过与分析也须诸葛在无形当中在这些方面帮了其忙!
都说司马家族最后得了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诸葛亮,是真的吗?
说实话,这种说法挺扯淡的,其扯淡程度大抵上相当于你扶老奶奶过马路,发现是失散多年的表妹,从此傍上富婆,走向人生巅峰。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回去把那条斑马线用金粉刷了二十遍。其实你最该感谢的是自己丧心病狂的三观或者口味奇重的表妹,和那条可怜的斑马线没关系的,真的,相信我。
提出这种说法的大概是觉得诸葛亮频繁的北伐让司马懿在魏国刷了大量声望,以至于逐渐掌握实权。但我们细看司马懿的生平就知道,他崛起是必然的,有没有诸葛亮北伐都会崛起。曹操还在的时候就用驱虎吞狼之计将关羽形势大好的北伐打断,又和曹丕关系很近。曹丕主政的时期,往往出征都是让司马懿坐镇许昌,总管后勤。如果注意历朝开国第一功臣就会发现,往往是这样的职位,比如萧何,再比如李善长。
曹丕和曹叡两个皇帝的早逝,才是司马懿掌握重权的关键,另外其实在三国后期,曹魏也面临和蜀国一样的问题,人才开始匮乏,曹操时期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盛况不再。资历老,本事大的司马懿做大几乎是必然的,英主在时无人可替,英主去了又无人可制。就是诸葛亮不频繁北伐,司马家族依然会掌权,只是早几年晚几年的事。看高平陵之变的过程就知道,在司马懿面前,掌握兵权的顶级宗室人才曹爽跟小学生没啥区别。
所以老朽觉得司马家族得天下,本质上是野心加时机,没有那野心,司马懿的历史风评就和诸葛亮差不多,没那时机,司马家族的下场可以参考董承一家。在篡位问题上,从始至终诸葛亮都是个打酱油的,还是饶了那条可怜的斑马线吧....
都说司马家族最后得了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诸葛亮,是真的吗?
谢邀!说这话的比说汉献帝是诸葛亮的靠谱一些。
真担心哪天会有人问出“诸葛亮是司马懿派的卧底”之类的问题来!哈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