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刘备不伐吴而攻魏,不经历彝林大败,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感谢邀请!
北伐成功依然很难,但是至少会有很大希望,不会显得那么无力。
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对于刚刚成立的蜀国来说,损失实在太过于惨重。东吴陆逊一把火,烧掉了刘备多年积累的家底,五万多蜀中精锐与大量物资装备付之一炬(七十多万那都是罗贯中吹的,当时蜀军并非七十万人,而是约五万。吴军非二十万人(累加),而是五万。)张南,冯习等大批年轻将领的战死,更是导致了蜀国后期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已经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而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兵员和将领的不足,乃是他最为无奈的地方。
当然,最为沉重的打击,莫过于刘备的去世。这几乎足以击垮这个国家,蜀国之所以能够建立,很大程度源于刘备多年打拼所积累起来的名望。
在历史上,蜀国与益州本地士大夫集团,本身就存在矛盾。蜀国属于外来者,根本得不到太多本地土豪们的支持。刘备在世时,他们或许还能卖皇叔一个面子,刘备这一死,仅仅凭诸葛亮的身份地位,不足以让他们服气。蜀国统治集团,大多数时候只能靠着大刀长矛去以势压人,双方矛盾很大。
但他们是蜀地的地头蛇,多豪强地主、士族官绅,他们控制着蜀国的基层政治和经济,蜀国的赋税钱粮多出自他们,势力非常大。他们的消极态度,使得诸葛亮北伐压力很大。
也正是这个原因,最后邓艾仅数千人兵临城下,谯周为首的益州士族不断游说刘禅,蜀地百姓也抛弃了蜀国,如此离心离德,刘禅投降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而且战败后,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这五年,太过于可惜,此消彼长之下,北伐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如果没有此战,刘备或许能再现汉中之威!
如若刘备不伐吴而攻魏,不经历彝林大败,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如果没有大败,刘备就不会郁闷而死,北伐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君主一统天下的决心。诸葛亮虽有心,很多时候是无力,蜀国有馋臣阻之,后主疑之诸葛亮。蜀国上下对北伐恨之。刘备存之,倾全力助之,粮草也会供应及时的,诸葛亮无后顾之忧也。
如若刘备不伐吴而攻魏,不经历彝林大败,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即然这个问题是假设刘备不伐吴而攻魏!如蜀汉不发动夷陵之战,没有这次惨败,也须有可能北代成功!但是这得有几个先决条件:一个是重新和东吴把联盟关系再次建立起来,捐弃前嫌而且是很铁那种联合,必须让东吴做到百分之百不能偷袭西蜀之后方,以解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在北伐攻打之时,东吴还要有所行动,以起到牵制北方曹魏的作用!第二就是吴、蜀没有因关羽失荆州被杀而反脸开战,精兵强将没有大的伤亡,保存了有生力量!再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之时帮刘备分析道,荆州乃用武之地,之后再拿下西川,占领汉中!一旦中原有变,命一上将出荆襄,将军带兵以出秦川,则大事可成矣!诸葛分析的是有了这几个地盘和根据地之后,还得等待中原有变,他说这个变字也很重要,如之后再把蜀国的内政治理整顿好,使其更加再稳固一些缓上一缓,不能操之过急,剩下就是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再就是北方的曹魏其内也不是铁板一块,诸葛北伐时就曾出现过宛城的孟达倒戈,准备要策应其北伐,虽说之后没成,但这也算是其中有变,再就是后期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这些对于蜀汉来说都是大的机会!诸葛在东吴舌战群儒时,他们的好多文臣主张投降,以曹操强大不可能战胜,而诸葛亮却举出史上以弱胜的好多战例!很著名的一个战例,西汉创建之主刘邦,曾经数次败于西楚霸王项羽,而在(垓下)一战就定乾坤,逼的项羽自刎于乌江!这就是说只要作好了准备,抓住了有利的战机,以弱胜强、小国打败大国也不是就没有可能,好多事情都不是绝对滴!
如若刘备不伐吴而攻魏,不经历彝林大败,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中国自汉未三国后,就畄下了一句口头禅,
叫,事后诸葛亮。
历史不会变更,现今也不会有窜越!
如若刘备不伐吴而攻魏,不经历彝林大败,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历史没有如果的,经过了就经过了。假设改变了条件,就什么都变了,就什么结果都不可能确定了。
如若刘备不伐吴而攻魏,不经历彝林大败,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如果荆州丢失,关羽遇害之后,刘备不伐吴而攻魏。
那么首要任务就是到要遣人与孙权重修旧好,甚至可以邀请孙权自南郡出兵攻取襄樊。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讲,自然是非常愿意与刘备重修旧好的。就算是不他同意出兵,至少也不会在蜀汉集团北伐的过程中使绊子。
解决了孙权这个后顾之忧,蜀汉集团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出兵了。
刘备集团如果不经历夷陵之败,那么蜀汉集团的中坚力量就还在,一大批蜀汉重要将领也不会死,所以北伐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束手束脚的感觉。
按照题主的意思。
刘备镇成都,诸葛亮率军北伐。
这样一来,我个人觉得蜀汉攻下雍凉地区的可能性比较大。
我们来看一下,在历史上诸葛亮首次北伐是什么情况。
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天水四郡望风而降,魏主曹睿措手不及,仓促迎敌。
如果不是因为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就能进一步的扩大战果,第一次北伐就有可能成功。
那么如果在公元220年,诸葛亮就率军北伐,情况会怎么样呢?
当时曹丕刚刚即位,忙着稳定国内局势不说。
孙权刚刚攻取南郡,杀掉关羽,如此深仇大恨,恐怕魏国谁也想不到刘备会北伐吧。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突然出兵攻取雍凉,曹丕一定会比曹睿更加措手不及,调集兵马一定会更慢,这样给诸葛亮的时间就更多了。
镇守街亭之所以选择马谡,就是因为诸葛亮身边的可用之人太少了。
而没有经过夷陵之败的蜀汉,那些宿将都还在,所以随便派一个有能力的将领,都可以保证街亭不失。
这样就给了诸葛亮足够的时间扩大战果。
就算是最后司马懿带兵前来,最多也就是阻挡诸葛亮继续前进,已经打下来的这些城池,就别想让诸葛亮吐出去了。
说不定等司马懿到来之后,关中已经落入诸葛亮之手了。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话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