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隋文帝算是个好皇帝吗?在其初创和执政时期有哪些历史性贡献?

谢谢邀请!

大家好,我是白话历史君!

历史上的隋文帝绝对算是个好皇帝,而且其历史性贡献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纵观中国历史,唐朝堪称一个巅峰时代,无论是文化、军事、经济都是当时世界上堪称第一的存在。而唐继承于隋!唐承隋制,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制定律法都是唐朝盛世的基础。

隋朝是一个伟大的王朝,它结束了我国长达四百年的大分裂,为后世的唐朝盛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迎来了最巅峰的时代!

而隋文帝杨坚,便是这个时代的开创者!

1、 统一南北,结束中国数百年之乱世!

历史上,中国自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时期开始,就进入到了一个无比混乱的时期。在此后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历经汉末三国、西晋胡乱、南北朝对峙,中原大地民不聊生。不仅人口急剧减少,文化法度也趋于崩塌。门阀世家所代表的贵族阶级掌控着国家几乎所有的的土地和财富,黎民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那段时期的中国,就相当于中世纪时期的欧洲、黑暗无比!

直到杨坚建立了隋朝,挥军南下,灭亡南陈。使中华在数百年后,重新归于一统!这乱世才得以终结!

就这一点来讲,其一统天下之功,不比秦始皇来的小!

二、"开皇之治",中华盛世之典范!

历经数百年乱世的中国,民生疲弊困苦,统治者大都置若罔闻,穷兵黩武。隋文帝却不一样,他体谅民生,轻徭薄赋,百姓负担因此而大大减少。但神奇的是,国家的收入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愈发的富足。

这主要是因为隋文帝大力推行均田制,把土地收归国有,并分给百姓们耕种。这一举措,使荒芜土地再次恢复生机,粮食的产量自然在增加。所以隋文帝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也稳定了民生。

此外,隋文帝还建义仓,疏漕运,极大的改善了民生!

杨坚在位二十多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史称开皇之治!

其实"开皇之治"的成果可以用人口的增长来体现!

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7,536户。

三、开创科举,影响中国历史千年走向!

魏晋南北朝以来选拔人才靠的是九品中正制,首先第一个标准就是家世!选官只问门第不问出身,所以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因为这一制度,底层人士几无翻身之路!社会矛盾逐渐加深。而且对于国家来说,不仅人才质量大打折扣,门阀只弟为官,首先是顾家,然后才是为国,由此争权夺利的很多,干事儿的却很少。

于是,杨坚废除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之雏形,及选官需要考试。后来在隋炀帝和后世的一再完善之下,科举制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的主要选拔人才制度,对中国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定《开皇律》,世界上的第一部国家宪法!

隋文帝时期修订颁布的《开皇律》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虽然《开皇律》律文不过500条,但有"刑纲简要 疏而不失"的美誉,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伟大一步。《开皇律》上承汉律的源流,下开唐律的先河,其中所规定的各项基本制度均被唐律直接继承,成为唐律的直接蓝本,后来又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因此,隋朝的《开皇律》在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五、三省六部制,内阁之雏形,影响深远!

隋文帝创立了影响后世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一套制度直到清末还在使用(后面各朝各代对三省六部制有微调,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用呢,我们初中历史就说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从以上这些实例来看,隋文帝绝对算得上一位圣明之君,其功绩比之与其时代相近的唐太宗,不仅丝毫不弱,甚至于还有过之。早在唐太宗平突厥之前,杨坚就把突厥给打服过,还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而国内的制度文化与生产成就,开皇丝毫不弱于贞观。

可是,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远没有唐太宗大,这是为什么呢?

这只能怪他儿子不争气吧,让隋朝灭亡的太早,以至于没有时间来书写自己的历史。隋朝的很多历史都是由唐朝撰写的,所谓"不废不立",不批评隋朝不好,怎能建立自己的政权呢?

隋文帝在科举、刑律以及官制的一系列开创性成就,是无法被抹杀的。他因此成为了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

因为在重制度,重改革的西方人眼中,被渲染的隋朝暴政并不能影响他们的判断。西方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就叫《西方人眼里的中国皇帝》里面说到的最伟大的皇帝是隋文帝杨坚。

历史上的隋文帝算是个好皇帝吗?在其初创和执政时期有哪些历史性贡献?

隋文帝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帝王"之一。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国版图,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将地方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地方官史由中央任免,巩固了中央集权。

隋文帝励精图治,倡导节俭,不容贪污枉法存在,以身作责。至诚待民,稳定民生,胡汉团结,货币改革,减轻刑罚,减税,发展农业生产,开创了大运河,建造长安新城,创造了开皇盛世。

历史上的隋文帝算是个好皇帝吗?在其初创和执政时期有哪些历史性贡献?

毫无疑问,隋文帝杨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帝王,他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就其对于历史的贡献,以及给民众带来益处而言,一定可以说他是一位“好皇帝”;当然,从传统道德方面看,对杨坚是“好”还是“坏”,是存在着争议的。

纵观中国历史,隋文帝杨坚所建立的隋朝(581年~618年)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非同寻常,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虽享国只有三十七年,但这是一个由混乱局势走向南北统一的重要朝代。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时局的战乱局势,使国家走向统一,并且为大唐王朝的贞观盛世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性的准备。大唐王朝堪称中国古代的巅峰时代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而唐承隋制,唐继承了隋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措施,没有隋朝的建立也就很难有大唐盛世的到来。

杨坚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建立了隋朝这样一个重要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之前,从222年孙权称王时开始到589年隋朝灭了南朝陈,在长达369年的时间内,中国处于分裂局面,而杨坚建立了隋朝,结束了分裂混乱的局面,统一南北,为唐初的盛世创造了重要基础,这样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很少帝王能做到的。

隋文帝(剧照)

具体说,隋文帝杨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贡献:

第一,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国家,终结乱世,使社会逐步走向有序发展。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建立新朝,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在隋朝之前,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汉朝覆灭后,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之后,又分为西晋、东晋,在后来是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封建割据使天下没有能统一,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巨大灾难,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的过程中,经济很难有大的发展,人口减少,社会发展缓慢。

特别是在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时期,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了南北分裂时期,一直到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才使南北统一。期间,南朝(420年—589年)又分成了宋、齐、梁、陈等四朝,而北朝(386年 —581年)分成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这期间,政权更迭频现,各朝内斗不休,各国之间战乱不断,形成了大乱局。

在经济上,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两方面原因,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因而,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而且,由于战乱不断,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唯一有利的是因为南北和当时各国交流和互相借鉴,逐步促进了经济交流,为隋朝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各地互动发展的一定经验。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开始了他的统一天下的征战活动。

首先,杨坚兼并西梁。开皇七年(587年),杨坚征召后梁皇帝萧琮至长安,并派兵进据江陵,废掉了梁国。这西梁是南梁武帝萧衍之孙萧詧所建,初建都襄阳,后来迁至江陵,作为北朝西魏、北周、隋朝的附庸,杨坚将其皇帝召至长安后,兼并了西梁是比较容易的。

其次,杨坚灭了南陈。开皇八年(588年)十月,杨坚设淮南行台省于寿春,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全面负责灭陈的战役。随后,杨坚令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从八路大军南郑南陈。由杨广出六合,由杨俊出襄阳,由杨素出永安,由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由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由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由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由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八路大军皆由杨广统一节制。

隋灭陈之战形势图

南陈后主陈叔宝是一位不错的诗人,但他根本就不是指挥军队作战的能手,遇到隋朝大军到来,他优柔寡断,自我安慰,试图靠长江天堑挡住敌军,可是,长江防线很快被突破,隋军兵临城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隋军贺若弼、韩擒虎先后渡江,当时,建康城里还有十余万军民,当陈叔宝怯懦无能,只知道痛哭,他将指挥大权交给了嫉贤妒能的施文庆,使文官无法献策,而部将不能掌兵抗敌,终于使健康城被攻破,陈叔宝与其爱妃张丽华、孔贵嫔三人跳入枯井,很快被隋军所俘,陈后主被抓到了长安,南陈随之灭亡。

韩擒虎

要知道,从东晋朝至陈朝,刑法废弛,豪门压抑寒门,士族侵陵民众,士族政权的霸凌特点得到充分体现,因而,地方豪族和士族的权力大,也很容易形成割裂政权,隋灭陈后,杨坚令隋地方官按照隋制度大加变革,因而,在闽南、岭南,用了不到一年的功夫,便能平定乱局,稳定局势隋制度得到多数民众拥护。

隋朝统一天下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这是政局和各地治安很快安定下来,出现了统一后的新局面。隋朝的制度甚至还影响了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都或多或少得受隋朝制度的影响。

显然,杨坚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势,统一南北,稳定天下,推行改革,其贡献是非常大的。

第二,推行改革,创造了"开皇之治",创立了治理国家的规范制度。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在政治体制上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在教育方面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以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权力;在监事方面,建立了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监督机制机制;在军事上,完善府兵制;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兴建大运河,疏通驰道,改善交通等。

杨坚画像首先,杨坚在政治体制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创造了唐以后相对长时间内中央政府管理结构的典范。

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机构改革”,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落实。中书省以中书令二人为长官,门下省以侍中两人为长官,尚书省以尚书令一人为正职长官,以左、右仆射各一人为副职长官。尚书省下辖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分类执行各类政策。每部下辖四司,尚书省共领二十四司。

杨坚的这一中央政治体制的确立,奠定了隋唐以后中国古代社会中枢行政机构的基本格局,是颇有特点的中国古代政体结构。此外,隋文帝还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规定地方官吏一概由中央任免,这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的推行,有效地避免了汉、晋时封王体制的弊端,对于防止诸侯王叛乱起了积极作用。

这对于纠正古代政治乱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汉初刘邦大肆分封刘姓诸侯王,至汉景帝时,开始有刘姓诸侯造反;晋武帝司马炎之后,诸侯王的叛乱更加严重,西晋出现了“八王之乱”,这是诸侯权力太大所造成的。隋文帝把州县的人事任命权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大员的权力,强化了中央集权。隋朝的这一套中央行政机构被唐代所继承和发展,这显然有助于造就唐初的“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

杨坚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贡献是比较大的,这是他作为隋朝开创者的重大成就。一是使中央管理结构相对稳定,皇帝掌管最高权力,“三省”分权执行皇帝旨意,这能比较有效地防止权臣架空皇帝,避免佞臣乱政;二是“三省”的设立,使中书、门下、尚书三权分立,使拟定、驳审、执行三功能分开,三权互相制衡、牵制,既能有效防止专权,又能使高层管理更专业化,各司其职;三是设“六部”,使政务分工更明确,分类执行更有效,责权明晰,执行更有力,对于政务的管理更细致。

其次,杨坚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改善均田制,整顿赋役与户籍,开渠建仓,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其一,隋朝沿袭北齐的均田制,并进行了改善,一般农民所受的土地,分“露田”和“永业田”两种,“露田”年满六十岁时归还政府,“永业田”则不用归还。丁男(十八岁)受“露田”八十亩,妇人四十亩,奴婢依丁男受田,一头牛可受田六十亩,限止四牛。“永业田”分桑田和麻田两种,每丁受二十亩。此外,还有“园宅地”,农民每三口分给一亩,奴婢五口分给一亩。

这一农业体制虽还是以保证封建官僚地主占有多数土地为主要目的,但是,均田制改善之后,隋初的农民毕竟比以前拥有更多更稳定的土地,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其二,在推行均田制的基础上,杨坚还注重改善北朝以来的租调力役制度。规定十八成丁,纳租服役。纳租方面,一夫一妻岁纳租粟三石,调绢一匹,绵三两,或布一端(六丈),麻三斤;单丁和奴婢减半。服役方面,成丁的男子每年服役一个月。隋初的赋役规定与前代相比,农民负担减轻了,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显然,纳租服役的规范化和减轻有效地促进隋初的农业生产,这也是促进隋粮食增加的重要措施,这有利于改善民生,这也是杨坚的重要功绩。

此外,隋朝大力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积极开展对外贸易。隋朝的手工业发展比较快,比如,造船技术水平很高,杨素督造的五牙大战船,有楼房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高五十尺,可容八百人。隋朝的都市商业很发达,比如,当时长安、洛阳“两京”,各有好几条繁荣的街道。

还有,杨坚还命宇文恺等率众开漕渠,开通了长150多公里的“广通渠”,此后,隋朝又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疏通了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开通了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等。隋朝在西京大兴城和东京洛阳城以及沿渠各地广设仓库,储存粮食,如洛口仓、含嘉仓等。水利建设和仓储的修建是隋朝的另一重要成就,这表明,杨坚是非常重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

第三,杨坚推行文化教育和立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杨坚下令收集整理典籍,而后来,当杨坚的儿子杨广就任扬州总管后,更是重视组织人编写了一百三十多部书,一万七千多卷的典籍,如《长洲玉镜》四百卷,《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区宇图志》129卷、《诸州图经集》100卷、《西域图记》三卷等。据说,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在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设有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

其次,隋朝立朝之后,便大力兴办学校,典定科举制度。隋朝科举制度的创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改变了原来选拔人才重门第不重才学品质的状况,有效地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为选拔下层优秀士人提供了极好机会。

这应该说是隋朝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大贡献,而且,也促进了官绅人才结构的改变,为下层士人进入官场创造了条件,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再次,隋朝注重法律制度方面的革新,杨坚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律法设置,而大业三年颁布了《大业律》,对律法进行改革。这改变了北朝不重视律法的弊端,同时,也影响了后来唐朝的法律建设,《唐律》就是依照《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可以说,从隋朝开始到唐初,所做的律法方面革新和规范化,成了唐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法律“摹本”,而这一贡献是从隋朝开其端的。

隋炀帝画像

第四,杨坚借助于关陇集团的势力夺取帝位,同时又采取措施削弱了关陇集团的势力。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太上皇宇文赟病逝,杨坚夺取了北周的军政大权,而杨坚正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儿子。此时,杨坚已经取代宇文氏成了关陇集团实际上的掌控者,他也成了关陇集团的第五代首领。

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夺取了他的外孙、周静帝宇文阐的皇位之后,关陇集团一方面是由杨坚掌控着,另一方面,由于杨坚掌握了皇权,所以,关陇集团的影响力成了与皇权影响力统一的势力集团,而关陇集团的首领第一次有了重大改变,由宇文氏改成了杨氏。

杨坚此时既利用关陇集团的势力夺取了皇权,同时,又由于掌控着关陇集团,使这个集团避免与皇权抗衡,杨坚既掌握着隋朝皇权又掌控着关陇集团大权。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渡江灭了南陈,结束了中华四百年分裂历史,此时,由杨坚掌控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成了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集团。显然,南陈刚被灭之后,关陇集团的势力发展到了顶峰,同时也开始走下坡路,可以说,杨坚既壮大了关陇集团,同时也促使关陇集团走向衰落。

为什么这样说呢?总的来说,关陇集团的势力因其劲敌的消失盛极而转衰,而隋文帝杨坚夺取皇权之后,便不再想使关陇贵族的势力继续保持强大,因而采取措施使其逐渐转弱。

杨坚灭了南陈,统一南北,此时,杨氏家族已经没有强有力的劲敌了,而如果说还有潜在的劲敌的话,就是关陇集团内部的某些势力。关陇贵族的某些力量也就成了杨坚所担心的潜在对手。杨坚自己就是凭借关陇集团的势力崛起的,他不能让别人像他那样夺权,于是,他必须防止关陇集团的某些贵族势力成为尾大不掉的威胁到皇权的力量。

杨坚开始采取措施削弱关陇贵族势力,一是提拔和录用山东和江南各地的士族寒门子弟,让他们进入官场,委以重任,以压制贵族势力;二是在老资格关陇贵族出身的权臣去世之后,限制贵族后辈进入隋朝的强权部门;三是强化杨氏皇室宗亲的权力,逐步将关陇贵族出身的高官调到非强权部门任职,或给予高待遇取其职权。关陇集团贵族势力在杨坚的抑制下,逐渐走向衰落。

杨坚的这一系列措施有积极意义,削弱了门阀世族的权力和地位,使寒门世族有机会进入官场任要职,同时,也避免发生北朝时期经常出现的宫廷政变,对于巩固统一的政治成果是很有积极价值的。

总之,魏晋南北朝之后,杨坚统一南北,结束了分裂局面,隋初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改革有利于促进隋朝社会的健康发展,避免了之前诸侯王乱政的局面出现,其管理体制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值得肯定,也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杨坚的贡献是很大的。

当然,杨坚也有受非议的方面,而且,对他的有些谴责还是很尖锐的:

比如,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给杨坚之后,杨坚降宇文阐为介国公,这还不够,不久,他索性派人秘密害死了宇文阐,这非常过分的;再如,杨坚杀了试图谋反的雍州牧毕王宇文贤之后,又以谋反的罪名,先后杀掉了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残酷杀伐;又如,杨坚好猜忌苛察,容易听信谗言,到了晚年更是滥杀大臣,虞庆则、史万岁等功臣故旧先后被杀;还有,史学家赵翼评价杨坚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遂安坐而攘帝位。……于是大权在手,宇文氏子孙以次诛杀,殆无遗种……窃人之国,而戕其子孙至无遗类,此其残忍惨毒,岂复稍有人心。”(赵翼:《廿二史札记》)

当然,对于杨坚,多数史学家是肯定或赞扬的,比如,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说:

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年短促,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隋文帝在力求巩固国家统一的方针下,行政、定制度,对待敌国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西晋以来将近三百年的动乱,到隋文帝时,确实稳定下来了。他是较好的政治家,因为他多少能够留意到劳动民众的愿望。(《巩固国家统一的各种措施》,见“中华五千年网”)

历史上的隋文帝算是个好皇帝吗?在其初创和执政时期有哪些历史性贡献?

我说:历史上杨广做一件好事,他叫人大修水理工城水库好长多呢?

历史上的隋文帝算是个好皇帝吗?在其初创和执政时期有哪些历史性贡献?

谢邀!

隋文帝杨坚,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也许不是最高,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西方媒体评选的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历史人物,中国上榜了三位:秦始皇嬴政、隋文帝杨坚、成吉思汗。所以隋文帝绝对是个好皇帝,下面本人简单赘述一下。

隋文帝在位时,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达几百年的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实现了国家大一统,隋朝的国土面积迅速扩大,即使到了唐朝时期,也没有恢复到隋朝的领土规模。

开创了科举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恶性循环。隋文帝杨坚废除了这项特权制度,极大的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势力,选拔人才方面更趋向于大众化。科举制的实行,深刻影响了中国后世一千多年。

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精简地方机构,地方由以前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合并了许多小的机构,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朝廷开支。

隋文帝时期,实行缓刑薄赋政策。制定《开皇律》,减轻刑罚,废除了以前很多死刑、酷刑,执法更人性,更文明。废除了一系列苛捐杂税,进一步减轻老百姓负担,深受老百姓拥护。

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勤政爱民,倡导节俭。自己以身作则,从本人到宫廷,到各级官府,到普通百姓,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实行均田制,整顿户籍,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实惠。隋朝初年,国力增强,国库殷实,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被历史誉为“开皇之治”。

所以,说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好皇帝,并不夸张。

历史上的隋文帝算是个好皇帝吗?在其初创和执政时期有哪些历史性贡献?

当然是,把中国从董卓进京后将近四百年(中间有西晋短暂统一)的乱世中拯救出来,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奠定了隋唐盛世的政治和法律基础。开科取士,打破了从曹丕搞“九品中正制”以来的阶级固化,让社会重新焕发活力。另外,对开国功臣比较仁慈,没有痛下杀手。私生活也很检点,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独孤伽罗,但毕竟是杨坚做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