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觉得墓地都是阴森森的,而在烈士陵园却是暖洋洋的?
这个是人的正常心理反映,墓地是人们亲眼所见的真实事例,封建思想流传下来的鬼神之说都是从人死后开始的,有可能延续了几千年,并且还会一直延续下去,人们从小就听了不少的鬼故事,幼小的心灵就烙下了阴影,一直会伴随人的一生。
而烈士陵园只是象征性的有墓碑,而没有尸体棺材之类的丧葬东西存在,而烈士的英魂在人们的认知中远在异地他乡,烈士二字代表的是正义和英雄,散发出无形的正能量,人们心中不会接合墓地的离奇传说去构思和暇想,还有个原因烈士墓是有人打扫和看护,没有阴森恐怖的阴影存在,到处显得干净庄严,让人心里由然起敬,而墓地基本上是杂乱不堪,没有人迹走动的痕迹,加上奇形怪状的坟头,杂草荆棘遍布,既阴森,心里会产生一种畏惧,再加上心里阴影的浮现,听过见过的死亡场面,自然而然的涌现,自发的产生了胆怯和寒意,有可能很长时间挥之不去,挠乱心智,甚至到夜里还会做恶梦,这也是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缘故。
两个地方不同的缘故,不同的心态,这也是生活中人们的一贯思想形成的,爱国教育有可能会组织一起去扫墓,缅怀先烈和英雄,而任何一个人一生中也不会遇到组织人去墓地观赏和游玩,既使人们的传统祭祀,比方清明、春节人们不约而同去祭拜,纵然有心理准备,进入墓地心里也犯嘀咕,何况祭拜都在白天,也同样有人祭拜,当看到一些没有祭拜的坟墓,杂乱不堪,带着阴森透着寒气的地方,难免心里不打怵,想赶快离开的想法,所有的一切都是心理因素在作怪,明明理智可以战胜恐惧但心理阴影却挥之不去。
为什么会觉得墓地都是阴森森的,而在烈士陵园却是暖洋洋的?
我也会有这种感觉,去了一趟墓地,就能体会到阴气重的感觉,在烈士陵园待了几个小时,也没有异样的感觉。
墓地集合生前鱼龙混杂的人群,死者为大,后辈们不便评述。
烈士们都是优秀的人,满满的正能量,浩气长存,可以影响一代一代的后来人。
为什么会觉得墓地都是阴森森的,而在烈士陵园却是暖洋洋的?
离家不远就有个烈士陵园,而且经常在那里晨跑。早晨六点半开园的时候天还没亮,街上也没什么行人,但陵园里锻炼的人却不在少数,有的家长甚至还带着孩子,并不觉得异样。
此外,因为参加吊唁也去过几次公墓,但看着一座座墓碑,即便环境依山傍水,却还是感到莫名压抑,甚至脊背发凉,每次都头也不回,紧跟着前面吊唁人群,生怕掉队拉下。
同样都是埋葬逝者,为什么在烈士陵园和墓地有截然不同的感觉呢?结合自身感受,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陵园大多位于城区,普通人接触更多我国很多城市都建有陵园,而且修建年代都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距今基本都有六七十年的历史。这些陵园在建造初期,选址基本都定在了郊外等偏僻位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迅速向外扩张,面积变得越来越大,逐渐覆盖了原来烈士陵园的位置。
比如我家附近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建成时周边还是一片荒地,远离城市,人烟稀少。75年后的今天,烈士陵园已经成为了城区的重要地标,周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建起了大量居民住宅 、医院、学校等,一条后修的主干道更是从陵园中间穿过,将其分成南北两个园区。
现在大家每天上下班,工作、上学都要经过陵园,在人们眼里它就像一个普通公园,根本不觉得害怕。反观墓地,因为都是近年才刚刚修建,主要以个人私营为主,且城市土地稀缺,只能选址在更远的山区等。普通人位置只有在吊唁或祭祀等特殊节点才会偶尔过去,难免会产生陌生的恐惧感。
革命烈士的浩然正气更给人安全感烈士陵园里长眠的都是为国捐躯的先辈英烈,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我家附近的晋冀鲁豫革命烈士陵园,还安葬了左权、张兆丰等著名八路军高级将领,有很多老一辈领导人在此留下挽联。其中,董必武老先生在左权纪念馆门口的对联尤其振聋发聩: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照日月;作献身金鉴,死留正气壮山河。
大家在陵园里无不热血沸腾,被一身正气环绕。即便面对一个个高大的墓碑,内心也是对革命先辈的爱和敬,何惧怕之有。为此,烈士陵园基本都被当地作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都会组织人员,到烈士陵园开展革命主题教育。
反观那些远在郊区的公墓,虽然大多被青山绿水环绕,但我们对这些长眠于此的逝者一无所知。面对墓碑上一张张黑白照片,不禁让人联想逝者生前都发生过什么、因何离世。在善恶忠奸难辨的情况下,难免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
陵园被赋予更多亲民功能烈士陵园在建立之初,主要目的是为了褒扬烈士,教育后代,是十分庄严肃穆的地方,长期处于封闭式管理,只有在每年清明节等重要节日才对外开放,以供普通民众参观瞻仰。
像我所在城市的这座烈士陵园,正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且占地面积达到320亩,里面苍松翠柏,花草掩映,是难得的大型城市氧吧。同时,陵园周边生活着大量城市居民,随着大家对文体文化的不断推求,原有的城市公园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为此,很多城市将陵园向广大市民开放,将其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与绿色园林有机融合,通过加强纪念堂馆宣传,不定期播放红色电影和歌曲,让市民在休闲健身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忘了说,我家附近陵园还紧挨着全市最大的体育馆,但男女老幼依然将这里作为散步休闲的首选。而这一点,却是普通墓地无法比拟的。
结语烈士陵园作为革命烈士的长眠之地,相比一般墓地更加庄严肃穆。随着时代发展,除了爱国主义教育,陵园正以新的形式、新的功能融入城市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只会感到恬静淡然,如沐春光。
为什么会觉得墓地都是阴森森的,而在烈士陵园却是暖洋洋的?
这是人的“第六感官”的正常的反应。
因为先烈们浩气长存、正能量…护佑这一片土地,给你以“安全感”。
墓地内,“鱼龙混杂”,有“不安全”因素,所以感觉到阴森森的。
为什么会觉得墓地都是阴森森的,而在烈士陵园却是暖洋洋的?
奇怪,还真是这样的感觉。有可能是大家对烈士们心怀敬仰,感念不已,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觉得是自己的亲人,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为什么会觉得墓地都是阴森森的,而在烈士陵园却是暖洋洋的?
我们小时候经常去烈士陵园劳动,在里边一点也感觉不到害怕,总觉得烈士会保护我们,一股满满的正气在身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