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伯利亚地区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西伯利亚归俄罗斯管辖,属北亚地区,是一片非常广阔的地带,东至杰日尼奥夹角,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是山地,南至蒙古外兴安岭,面积约1332万平方公里,人口3789万,它有俄罗斯粮仓的美誉,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寒风,西伯利亚却有最丰富的矿山和森林资源,有世界上最全的所有矿产,夏季平均气温10度,冬季平均气温零下20度,极寒天气达到零下71度,给人们的印象是不毛联系在一起,这里的房子低矮,大部分都在地下,墙厚窗户小,窗户采用双层玻璃,中间有隔热空间,是为了保温而考虑,到了冬季,即使室内天天炉火不断,室内也没有多暖和,仍然穿得很厚,出门在外时间较长,耳朵鼻子被冻掉是很容易发生的,一些特殊情况在外被活活冻死的不在少数,最尴尬的是生理问题,人必须出门拉屎尿尿,出门时手里必须拿着小棍,尿出的尿瞬间冻成冰棍,和身体相连,这时就要用木棍敲掉冰棍,所以这里的人很少喝汤和果汁之类的饮品,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尤其是这里的女人他们的生理期对她们来说更是一种痛苦。这里的空气非常寒冷,但空气质量很好,因为没有厂矿,没有污染,连城里也很少有车所以更没有尾气污染的事,但人们住在这里却因祸得福,人们普遍非常长寿。

生活在西伯利亚北部地区更是艰难,这儿是永久冻土,人们很少吃蔬菜,在这里天天能见到冰雪,一年有二百多天封冻的时候,十二月的天,太阳在空中只能出现一个小时,政府也有明文规定温度达到雾下52变,7至10岁的孩子就不用上学,到了雾下56度,连大孩子都不用上学,这里人们盖房子,下面用木头打桩,与冻土隔热,室内的温度高了融化冻土,房子会倒,这里的冰箱不是用来冷冻食品,而是用来解冻食品,他们发展畜牧业,养马和牛,夏季也偶尔出门打鱼捕猎,人们在外时间很短,小孩子是不允许出门的,大人们在外走路似小跑,但不能出汗,否则会结冰,人们在外,不能喝水或哭泣否则会冻住的,他们虽然很少吃蔬菜,但营养却不缺,随时都有冬冻食品,并且没有细菌,到了夏天,又觉得热得受不了,想过冬天,到了冬天冻得死去活来又怀念夏天,总之这个地方并不适合人类居住,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冬天是他们不出门的时候,也是他们懒惰长胖的时间,一方黄土养一方人,极寒之地也有人们的生存方法,不得不说这也是人类的奇迹,西伯利亚虽然矿产丰富,却因恶劣条件无法得到利用和开采,看似不毛之地日本却有吞噬的野心,可俄罗斯却看得紧,也未曾松口,也许再过几个世纪,随着气温的变化,这儿可能是最后一片带有宝藏的净土,谁拥有他也是一国最大的财富,只是苦了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极寒之地的人们,还有那些耐寒的动植物,只有他们不断地提升和净化,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在西伯利亚地区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生活在西伯利亚也没什么好怕的。中国最北方的漠河、黑河等地方就已经属于西伯利亚的范围了。那里的人不也是照样活得好好的?

在那里生活,首先就是冬季特别长。那里的供暖期要比哈尔滨、长春还要长,每年的九月下旬就开始供暖,过了五一节才会停热。靠着这长期的供暖,人们才能熬过漫长的严冬。

冬季自然是非常寒冷的了,尤其是十二、一、二等几个月份,可以说奇寒无比。零下四五十度的时候也是经常出现。

南方的朋友可能要说,都冷到这份儿上了,是不是这人就该冬眠了,一冬天都不会出屋了吧?

当然不是,即便是十九世纪没有现代供暖设备的年代,也有人在西伯利亚的严冬里顽强地活着,而且活得满滋润。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人们自然是活得更潇洒了。

过去临近冬天的时候,人们要忙着封窗封门,免得寒风侵入室内。现代的房屋,门窗都是自带密封性能的,完全可以免去这个麻烦。

过去到了最冷的时候,人们确实要尽量减少出门。一旦出门也要把自己裹得像头熊一样。现在汽车普及了,出门就坐汽车。很多时尚的青年男女在车里就穿一身单衣,身边放着一件裘皮大衣,为的是下车进门的时候挡一挡风寒。进了门之后,由于屋子里都很暖和,所以就还是一身单衣。

过去在冬季,由于所有的植物都停止生长,所以北方人最苦恼的是冬季没有青菜。现在由于现代化的温室以及发达的交通运输,哪怕是在西伯利亚,吃到青菜也不是什么难事。

最后,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北方的夏季,西伯利亚这样的地方的夏季是迷人的,因为凉爽无比。坐在习习凉风之中,看着电视里饱受酷热煎熬的南方人,一种优越感会油然而生的。

在西伯利亚地区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生活在西伯利亚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就连熊都知道夏季储存脂肪能量冬天冬眠过冬。所以在西伯利亚生活就难在冬天漫长与寒冷。在西伯利亚生活,做好防寒保暖,穿兽皮,多吃肉,尽量不出门,呆在保暧的屋子里,等熬过去漫长的冬天,一定又是春暧花开,那一定是非常美丽的景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