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越建越好,为什么感觉农民越来越少,地抛荒更多?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们国家由农业國迈向工业国,又是由原来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特别市场经济,國家对农业的投入目前还有限,农民一年的劳作收入,还没有在外搞工业的收入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农业成本投入也是很高的,又辛苦,收入又低,谁愿意在家种庄稼?

新农村越建越好,为什么感觉农民越来越少,地抛荒更多?

新农村越建越好,为什么感觉农民越来越少,地抛荒更多?

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个值得认真来思考的问题。

就拿我们村来说,10几年前,人口最多的时候,一个村子里居住了3300多口人,如今不足500人。那时候,村子里有4家洗浴,20家大小饭馆,30多个经销店。小学校因为教学质量高,附近的孩子都到这里就读,学校有师生600多人,公交车为了孩子乘车方便,还专门在学校门前设置了公交站点。现在这个学校依然还在,可学生只剩下不到20人,老师比学生多岀好几倍。

这些年,年轻的农民先后都搬进了城里,有头脑的人是为了在城里发展,也有的人是为了让孩子到好学校念书,将来好有岀息,跳岀“农门”。

农民一旦进了城,体验到了城里的生活,就再也不想回到农村。

我有一个邻居,为了陪孩子念书,原打算先租个房子临时住着,等孩子考上大学就回到农村。在孩子念书这几年当中,自己也在城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两口子开了一个蔬菜摊床,一年下来净赚十几万。回农村看看,到处破败不堪,干脆就在城里买了房,一干就是十几年了。

这些年,村子里为了搞新农村建设,真的没少花钱,整修了村路,粉刷了院墙,栽植了花草,还购置了垃圾箱,垃圾桶,安排专人收拾村内卫生,每天用专车挨门收垃圾。

像这些事情,在过去农村是没有的。农村建设的确实比过去好了许多。

可由于农村人口的减少,尽管没少投入,可农民却感觉不到有幸福感。过去农村到了闲时候,树阴下,道路旁,到处都是三五成群,东家长李家短,谈笑风生。如今村子里到处看不几个年轻人,往日的人间烟火没有了,好多闲置的房子没人搭理,显得一片破败不堪。

农民洗澡没有去处,想理个头发都要乘车到镇上,买个日用品也要跑几里路。

农民靠着种地,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工业品物价不断上涨,粮价稳定不变,差距不断拉大,无奈农民只能放弃土地,到城里另谋职业。

农村建设,不只是村庄的建设,农民的真正感受才是第一位的。农民需要什么,农民期盼什么,这才是农村建设的第一需要。

新农村越建越好,为什么感觉农民越来越少,地抛荒更多?

新农村越建越好,房子新了,路平了,厕所卫生了,但农村不发展农业现代化,不走集体化道路,不发展企副业项目,青壮年劳力就不能返乡就业和创业,土地抛荒问题就解决不了。

新农村越建越好,为什么感觉农民越来越少,地抛荒更多?

一句话:农村环境和先天条件不及城′市。比如我村大概一百多户,在城里购房的占了二十多户。已达到五分之一。有的随儿女到其他地方。

新农村越建越好,为什么感觉农民越来越少,地抛荒更多?

农民越来越少是社会的进步。

部分农民改成经商,办企业。成为了工人,老板。

青少年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各行各业就业。

中国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两亩地。难道要农民越来越多吗?

耕地抛荒只是少部分,山区丘陵小块地,落差较大的山坡地,受野猪野鸡遭踏的山地,缺水的地,不太适宜耕作之地。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肥沃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不会抛荒,没有抛荒。

新农村越建越好,为什么感觉农民越来越少,地抛荒更多?

农村的房子再好,再怎么新也留不住人,因为在农村再怎么干也难以维持生活的开销,广大农村青年找不到出路,不得不进城谋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